英語是一門人文性學科,承擔著“立德樹人”的育人職責,在塑造學生高尚情操、培養學生良好德行、健全學生身心和品格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小學英語課堂的設計和組織者,教師可嘗試立足德育視角來開展英語教學,實現英語學科與德育的全面、深度融合。目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踐行德育已成為一線英語教師革新當前教學的主要方向。
教材是德育實施的主要載體和工具。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俯拾即是,教師要深入挖掘并合理運用這些德育元素,為踐行德育提供條件和支撐。譯林版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各個單元都滲透著豐富而多元的德育元素。這些德育元素有些是顯性的,有些是隱性的,教師要在認真研讀教材后深挖這些元素并展示在學生面前,提升其道德修養。全本教材分為8個單元,前4個單元與“如何打招呼與交朋友”有關,后4個單元與“我的家庭成員”有關。執教這些單元時,教師要從德育視角來引導學生學習相關內容。前4個單元涉及到打招呼、詢問名字、主動社交、介紹朋友等內容,可在教授具體內容時引入中華傳統禮儀文化、誠信交友、互助友愛等德育內容,引導學生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社交習慣。同時,滲透一些與友誼相關的道德知識,讓學生懂得友誼的珍貴,以及正確交友、交到知心好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4單元涉及到“家庭”,教師可滲透家訓、家規、孝道、感恩等德育元素,以推動德育實施。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生動趣味的情境來展示德育元素,積極踐行德育。比如,譯林版三年級上冊“Unit 1 Hello!”中的內容與打招呼有關,旨在通過簡單、生動的日常對話和場景讓學生學習如何用英語打招呼、問候對方,同時讓學生學會用類似“Hi, I’m Sam/Bobby.”的簡單句子來做自我介紹。該節課中,教師可采用播放視頻、動畫的方式引入我國古代的禮儀文化、西方人初次見面如何打招呼等知識。多媒體視頻、動畫可營造趣味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了解中華傳統禮儀文化和西方禮儀文化。通過觀看視頻,學生不僅拓寬了知識視野,而且也逐步形成了謙虛熱情、互助好客、禮貌文明的社交品行。觀看視頻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視頻動畫中講述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同時讓學生對比中西方社交禮儀的差異,使其在趣味的課堂討論情境中加深對文明禮貌社交、班級學生友好相處的理解。之后,教師再引入本節課所學的打招呼的常用詞匯和句型等知識,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進一步內化文明禮貌的德育知識。
為促進學生課堂參與,教師可設計一些趣味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由淺入深地參與英語知識的學習。為提高德育踐行質量,教師可巧設問題將教學內容與德育進行融合,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德育活動中去。譯林版三年級上冊“Unit 4 This is my friend”圍繞“介紹朋友”這一話題展開,旨在讓學生運用“This is my friend”句型,和“friend、name、girl、boy、she、he、good”等詞匯來介紹自己的朋友。教師可先讓學生觀察課本37頁的兩張插圖(插圖中的學生在紙上一遍遍寫著“朋”和“友”兩個字),同時設置如下導思問題:What is friend?How do you introduce your friends?讓學生思考“什么是朋友”“如何介紹自己的朋友”。學生思考時,教師可順勢普及“朋友”的知識。首先,用PPT展示古代象形文字的“朋友”二字,引導學生思考朋友的內涵,加深學生對友誼的認知。其次,為學生講述“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并呈現一些與友誼相關的哲理諺語、俗語,讓學生樹立交知心、誠實并志同道合朋友的價值觀。問題導思既讓學生獲得德育啟迪,也有助于學生投入“如何介紹朋友”的英語學習中。
合作探究是一種充分體現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教學活動形式。在德育踐行過程中,教師應布置適當的英語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既是德育實施的一種方式,也是對德育成效的鞏固。譯林版三年級上冊“Unit 7 Happy Birthday!”與家庭生日聚會這一話題有關。該單元旨在讓學生學習“How old are you”“Come to my party”“It’s time to play”等一些重要句子和與生日有關的一些詞匯、表達等。單元內容“生日聚會”中蘊含著家庭文化、感恩父母等很多德育元素,教師可布置一些合作探究任務,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感知德育,培養感恩父母的思想觀念。具體如下:思考生日聚會一般在哪里舉行,是誰來準備生日蛋糕和禮品?生日時最應該感恩的是誰?請運用所學詞匯、句型等表演一個與“過生日”有關的對話場景(需要有父母等假定角色的參與)。學生以4~5人為一組,分角色進行對話表演,在表演中,學生既學會了相應的句子表達,而且也能感同身受地了解父母的付出,進而萌生感恩情感。
在英語教學中踐行德育需要做到“理論+實踐”。對于教師而言,與其在課堂上進行耳提面命的德育教導,不如讓學生在德育實踐中加深對德育知識的理解,踐行德育行為。譯林版三年級上冊“Unit 8 I can do this for you”是培養學生家庭責任感的良好德育素材。該單元中,學生將學會用英語正確表達自己在家庭中所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用“We can clean the table”來表示做“清潔桌子”的家務。為培養學生家庭責任感,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教師可為學生布置一些課外實踐作業,如在家里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拍攝圖片或視頻;同時,用本單元所學英語知識表達出自己都干了些什么。實踐作業讓德育實施由理論課堂步入到實際生活,激發學生踐行德育行為的積極性,為德育的高效實施奠定基礎。
德育與小學英語教學的融合需要教師考慮多方面因素,謹慎而有技巧地踐行,教師應當了解德育的價值,并能夠采用科學方法踐行德育。小學英語教學中踐行德育的方法包括深挖教材德育內容、創設趣味教學情境、打造問題導思課堂、組織合作探究活動及布置德育實踐作業等。教師可結合自身日常教學實踐,不斷優化德育實施路徑,以便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成長為德才兼備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