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巴黎奧運會開幕式進入尾聲,傳奇天后席琳·迪翁身著白色長裙登上埃菲爾鐵塔,用一曲高亢動人的《愛的頌歌》徹底點燃全世界的熱情時,人們猛然發覺,樂評家曾為她冠上的“歌唱界的奧林匹克運動員”的評價是如此貼切。這是繼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閉幕式之后,席琳又一次站上奧運會演出的舞臺,也是她宣布患病以來的首次公開表演。
正如席琳所言,她的聲音是她“人生之曲的指揮”,她人生的每一步都緊緊跟隨著音樂。1968年,席琳出生于加拿大的一個法裔家庭,她的父母都是音樂愛好者,“席琳”這個名字便來自一首法國歌曲。席琳從小就展現出過人的音樂天賦,從5歲時起,她就開始在父母的鋼琴酒吧里和兄弟姐妹們一起唱歌。12歲時,母親為她寫了一首歌,讓她錄制試音帶,哥哥將其寄給了當時加拿大著名的音樂制作人雷尼·安杰利,席琳從此正式走上了音樂道路。少年時代的席琳有一個純粹而充滿雄心的夢想:“成為國際巨星,最好是一輩子都唱歌。”
毫無疑問,現在的席琳已經實現了這個夢想的前一半。在她4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無數獎項和榮譽為她閃耀:5次格萊美獎、12個世界音樂獎、20個朱諾獎、42個費利克斯獎……在她眾多膾炙人口的歌曲中,最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她為電影《泰坦尼克號》演唱的主題曲《我心永恒》。迄今為止,席琳在全球的專輯銷量已超過2.5億張,她是有史以來專輯最暢銷的音樂家之一,有著“流行天后”“抒情歌女王”等稱號。
然而,在實現后一半夢想的道路上,席琳遭遇了突如其來的巨大挫折。2022年12月,席琳宣布自己被診斷患有僵人綜合征——一種罕見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這種病會讓患者產生嚴重的疼痛性痙攣、肌強直等癥狀。對席琳而言,除了身體上的疼痛,她還面臨一個更加殘忍的打擊:僵人綜合征的患者對噪聲、觸覺或情緒壓力高度敏感,稍加刺激就會誘發上述癥狀,這對她的事業無疑是個巨大的災難。
在與疾病斗爭的過程中,席琳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決心和勇氣。受病癥影響,她時常痙攣,甚至一度無法行走,然而為了完成演出,她不惜冒險服用超劑量的藥物。疾病影響了她的聲帶,讓她長時間無法唱歌,但病情稍稍好轉后,她便第一時間重新走進錄音棚,她說:“生活不會給你答案,你只能活下去。”一次次痛苦的痙攣發作后,席琳緊握雙拳,在音樂響起時再度高唱。疾病沒有擊垮她,命運也無法毀滅她,那一刻,閃耀的生命的光彩比她的歌聲更加震撼人心。
席琳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演出必須繼續。”這幾乎成為她的人生信條。2016年1月,席琳經歷了丈夫與哥哥的離世。在隨后的年度美國公告牌音樂獎頒獎典禮上,席琳便以一首《演出必須繼續》表達了自己仍將堅強前行的信念。而今面對疾病,她依然選擇堅持同病魔抗爭。
從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閉幕式到2024年巴黎奧運會開幕式,相隔28年的兩次獨唱,標注著席琳走過的輝煌而艱辛的道路,28年過去,席琳仍在路上。“如果我跑不動了,我可以走路;如果我走不動了,我就爬。但我絕不會停下來。”在今年6月發布的個人紀錄片《這就是我:席琳·迪翁》中,席琳面對鏡頭抹去眼淚,更加堅定地重復道:“我絕不會停下來。”
適用話題 奧林匹克精神、坦然之心、不減速的人生
1.奧林匹克精神
“卓越”作為奧林匹克三大核心價值之一,對個人而言不僅體現為在體育競技賽場上對自我的不斷突破,還意味著在生活中同樣竭盡全力地奮斗。作為唯一一位兩次為奧運會獻聲獨唱的歌手,席琳身上無疑閃耀著奧林匹克精神的光輝。席琳曾說:“我在表演時,從來都是百分百投入。”即使身患疾病,她也不曾放松對音樂品質的極高要求,冒著發病的風險在錄音室中一遍又一遍演唱,直到達到理想的效果。戰勝疾病的道路依舊艱難,但席琳已然戰勝自我,這正是她被稱為“歌唱界的奧林匹克運動員”的原因之一。
2.以坦然之心面對困境
坦然,是在無法預知的命運面前,我們能擁有的最勇敢的姿態。席琳曾說:“我一生都是一本坦誠的書。”患病之初,為了不讓樂迷們擔心,她選擇隱瞞病情,但她知道,無論是樂迷還是她自己都不能永遠生活在謊言里。于是在紀錄片中,席琳坦然地用鏡頭記錄下自己發病的過程,真實而完整地展現她的痛苦和抗爭。
3.不減速的人生
人生并不總是一帆風順,面對逆風和浪潮,有些人選擇停滯不前,就地“躺平”,在黑暗中等待渺茫的希望。但對席琳來說,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想要的是“帶著歡樂歌唱,不假思索地歌唱,在唱歌的時候沒有減速帶的阻礙”。沒有什么能夠阻擋席琳追求音樂夢想的腳步,病魔亦然。她將痛苦化作力量,咬牙堅持,全力前行。憑著直面一切的勇氣,席琳將永遠在音樂的世界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