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活動是指一種以自愿、無償的方式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為社會提供服務和幫助的活動。在幼兒園內部開展志愿者活動對幼兒具有深遠價值,有助于幼兒學會關愛他人,培養同理心和責任感,還能鍛煉幼兒的團隊合作和社交能力,讓他們在共同完成任務中學會協作與溝通。同時,參與活動能讓幼兒感受到成就感,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小小志愿者”是貫穿上海市嘉定區懷少幼兒園大班一學年的活動。在中班末期,幼兒們已經有過體驗。體驗后,他們對正式的志愿者活動充滿期待。
大班的“小小志愿者”活動伊始,我帶領幼兒們觀看了社會志愿者工作的視頻后,提問:“視頻中的人們在做什么?”幼兒們展開討論:有人在馬路上指揮交通;有人陪老爺爺聊天;有人在馬路上撿垃圾……我說:“大家是怎么看出他們是志愿者的?”漫漫說:“他們都穿著馬甲。”我說:“怎么定義志愿者?”琰琰說:“就是為人們服務。”我說:“熱心、友善,愿意幫助別人,并且不求回報的人就是志愿者。在上學期的志愿者活動中,你們是怎么做志愿者的?”周周說:“我幫弟弟妹妹搬被子。”麗麗說:“我幫弟弟妹妹找教室。”……我說:“現在我們是大班的哥哥姐姐,對于志愿者活動,你們覺得我們還能做些什么呢?和朋友商量一下,再去畫張計劃表吧。”
本次集體活動中,我們以社會志愿者們服務的視頻為引入內容,與中班的“小小志愿者”活動體驗相結合,幼兒的眼、耳、口、鼻、身都被調動起來,達成了對志愿者工作深入感知、理解的目標。
幼兒積極表達自己曾經幫助弟弟妹妹做什么事,可以看出幼兒具有一些志愿者的工作經驗。但要想將志愿者工作做得更加深入,還需要進一步思考,并用顯性的內容助力互相理解、溝通、學習。于是,我引領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并進行記錄,將感悟顯性化。
一天,輪到了漫漫做小志愿者。她看到一個妹妹一直在流眼淚,于是問道:“你是哪個班的?”妹妹只是哭,卻不說話。漫漫無奈地說:“老師,我不知道這個妹妹是哪個班的。”“那怎么辦呢?”我也裝作不知所措的樣子。言言說:“我們一起去問問吧。”漫漫說:“對,我們可以問遍教室。”言言又說:“我們還可以問碰到的老師。”我鼓勵說:“都是很不錯的辦法,快去試試吧!”漫漫和言言拉著妹妹的手,找了很久,終于幫妹妹找到了教室。
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我沒有直接提示他們該怎么做,而是將問題拋回。如果直接告訴幼兒答案,可能會削弱他們自主解決問題的欲望。相反,通過引導他們思考、嘗試和發現,可以讓他們更加積極地投入問題解決的過程,從而培養他們的主動性和獨立性。
漫漫和言言在幼兒園接觸最多的成人就是自己班內的三位教師。當幼兒們勇敢地和不熟悉的教師溝通時,這體現了他們作為哥哥姐姐的擔當。教師的“無為”促進了幼兒的成長,他們的勇氣、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獲得了提升。
幼兒們體驗了正式的“小小志愿者”活動后,變得更加喜愛這個活動。幼兒園每天都會有四到五名小志愿者在園服務,幼兒們不再賴床,吃早飯不再磨磨蹭蹭,愛遲到的習慣漸漸被改正,這足以看出這個活動對他們的吸引力。我也深深地體會到,具有魅力的活動可以在無形中激發幼兒的潛力。
“小小志愿者”活動對幼兒的人格塑造、能力培養都具有重要意義。幼兒從一開始的羞澀、不知所措,到后來的從容不迫、游刃有余、情感飽滿。他們不僅能理解弟弟妹妹們剛入園的心情,又能及時幫忙、安慰,從而逐步形成為他人服務的意識,真正成為小當家。這些寶貴的經驗不僅讓幼兒們更加成熟與自信,還為他們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