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與實施,推進家庭教育工作成為以國家各部門為主體,社會各機構積極參與,引導家長科學育兒的全社會行動。正向、正能,科學、準確成為了家教宣傳的主流。但筆者了解和參與的一些家教活動,也確實存在一些非主流、不科學的說教、誘導,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例1】我曾被邀到一家教機構觀摩。接待人員在介紹總部一位專家時,竟說其是世界八大演說家之一。這個世界八大演說家,按照什么標準評的,誰給評的?還有,那七位是誰呢?這位家教總部的“大咖”,三十多歲,沒有結婚,沒有孩子,以普通人的常識來看,顯然難以配得上演說家這頂帽子。
【例2】一次規模不小的家教活動,全程都在煽情。沒有實質內容,沒有條理,總是在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忽悠聽眾。如:孩子的教育分境教、身教、言教;教育兩項—學科教育、品格或心理教育;人生三個家庭—原生家庭、婚姻家庭、學習家庭。這些分類方式缺乏理論支撐,根本經不起推敲。
主講人為了活動效果,有意制造焦慮和恐慌,多以偏概全。比如,“我們都是閉著眼睛養孩子。”“我們只看到生理年齡,沒看到心理年齡。”“多子女家庭,老大問題居多。”間或來一些雞湯式的“警句”。比如,“如果連玩的時間都管控不了,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你不會游泳,換再好的泳池也不會。”“喂飽自己,愛滿自溢。”“跟生活對抗,贏的總是生活。”還不斷穿插著一些引導性語言,比如,“養豬需要培訓,養人需不需要培訓,是豬重要還是人重要?”還會適時穿插一些對現場老學員的肯定性介紹等,然后不斷以“是與不是”“是不是”這樣的灌輸式詞匯來強化。
【例3】某家教培訓班,教材和課程很隨意,比如以《了凡四訓》作為晨讀學習的重點。
上述這些例子僅是冰山一角。筆者以為,這些現象給國家大力推進家庭教育工作帶來了嚴重干擾,應該引起有關部門足夠的重視。
由此,筆者想到了四年前我縣成立家庭教育講師團時,作為主要籌建者,我們在組織內訓時曾KMMqCsWT2SmD5kud9imwSwThdsNztS3Ie4Wk+RMG/+4=達成以下幾點共識,希望能為主管部門和基層工作者在確保家教宣傳的方向性和科學性方面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六個絕不講:一是有損黨和政府形象的話,絕對不要講;二是有損民族團結的話,絕對不要講;三是涉及國家安全和機密的信息絕對不要講;四是涉及家長、家庭、學生、老師隱私的信息絕對不要講;五是有損學校和老師形象的話,絕對不要講;六是未經權威渠道獲取的消息絕對不要講。
五個要多講:一是多講生活的美好,講座應是傳遞陽光的場所;二是多講國家的美好,讓家長感受到國家的發展;三是多講老師的美好,讓家長感受到教師的奉獻和責任;四是多講理解的故事,讓家長從故事中受到啟發;五是多講勵志的故事,讓家庭充滿正能量。
符合四個理據(講座中引用的教育、心理等理論觀點要符合四個理據):一是國家師范院校的必修課程《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理論觀點;二是古今中外公認的教育、心理大家的基本觀點;三是國家、省、市、縣各類教育法規、文件通知等表述的精神、觀點;四是當代主流教育、心理觀點或國家權威報刊轉載或介紹的理論觀點。
最后一點很重要,作為家教宣傳者應該有這個敏感。小的方面說是為自己、為學校,為上級主管部門負責,大的方面則是為國家、民族和未來承擔起“家教為國,化育兩代”的使命。
但愿這一問題能引起足夠重視。那就是在國家頒布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全民普及家庭教育的大形勢下,必須保證家教宣傳的方向性和科學性,而不能是家庭教育是個筐,什么都敢往里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