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與發展,核心素養逐漸成為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核心素養強調對學生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等素養的培養,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思維品質和探究精神的啟發、引導,圍繞學生的個性特征,站穩“學校立場、學生立場、學用立場”打造物理“三學”深度課堂。本文基于核心素養培養下,探索初中物理課程中“三學課堂”的構建策略,旨在構建高效課堂,切實提升“雙減”背景下課堂學習質態。
一、“三學課堂”基本內涵
“三學課堂”強調站穩“學校立場、學生立場、學用立場”,彰顯課前自學、課中合作、課后檢測三個課程模塊。這種模式能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協作探究能力、知識應用素養,助推學生養成學科核心素養。
教師構建“三學課堂”中,應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重構校本化課程,實施大單元教學。教師還應注重課堂中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采用“自學、合作、展學”的方式,深入課堂實踐活動,切實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構建高質量學科課堂。
二、初中物理課程中“三學課堂”的構建意義
(一)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初中物理課堂中構建“三學課堂”,能顯著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的發展。“三學”課堂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入掌握物理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三學課堂”還能靈活引導學生“自學、合學、展學”,真正落實課堂教學六步驟,讓學生能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建立學生整體知識結構
“三學課堂”構建強調“大單元”授課,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學習要求,從而能構建整體性邏輯體系。整體教學又與學生學習基礎、自學能力相契合,有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彰顯學習內容的整體性、過程性,真正將知識理解、應用實踐與學科素養整合一起。教師需為學生營造合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學、真學、會學”。這使得學生能在獨立思考與大單元引領下實現深度學習,不斷啟發學生思維并引領其思考。
(三)培養學生良好學習意識
初中物理“三學課堂”構建目的是解決“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教育問題。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需秉承“立德樹人”理念,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滲透教育教學,幫助學生創造價值,促進核心素養的落地、落實。基于此,圍繞“三學課堂”構建,教師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識,還能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深度交流,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再”提升。
三、基于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物理課程中“三學課堂”的構建策略
初中物理課程“三學”課堂構建建設目的是:優化學習生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需基于核心素養的引領,扎實推進落實“三學”課堂構建。堅守“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師生點評、自我完善、總結提煉”六步流程,深入踐行“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落實“核心素養發展”的學習目標。促使學生能在學習活動中自主思考、協作探究、踴躍展示,引導課堂教學改革走向縱深,確保“雙減”工作取得實效。
(一)依據課程校本化,重構預習內容
1.圍繞智慧平臺,設計預習單。
“三學”課堂構建強調課程校本化,教師需依據課程構建特點、原則,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實現對教材的重新建構。做到基于教材、超越教材;基于內容、超越內容。與此同時,教師需深入踐行“以生為本”的理念,保證不同類型內容來滿足多層級的學生,重點從課程內容重構、學科知識融合、教材內容與時俱進入手,推動課程實現校本化。
為更好地實現課程校本化,教師需重構預習內容來推動高質量課堂構建。教學《簡單機械和功》章節時,教師可圍繞數學幾何知識點、化學知識點進行內容重組,并借助“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圍繞電子教材、電子預習單、課程視頻等展開現代化預習。讓學生能借助平臺中的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自主總結、自主滲透。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圍繞平臺,利用釘釘、微信等平臺進行預習結果展示。教師需系統地評估學生預習結果,檢驗學生預習內容。以此把握學生預習結果,及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合理優化課堂教學對策,實現學生深度學習。總之,“三學”課堂構建第一步,需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能在自學中強化物理觀念。
2.圍繞預習結果,設計活動單。
初中物理課堂作為學科知識的主要傳授場所,肩負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使命。教師應基于核心素養培養,推動初中物理“三學”課堂全面性構建。教師還需圍繞學生預習結果,合理設計大單元任務活動單,以任務為引領,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培養學生物理表達能力,深化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使學生能更全面、靈活得應用物理知識。
完成《簡單機械和功》大單元預習后,教師需圍繞《杠桿》《滑輪》《功》《功率》《機械效率》主要內容,設計任務活動單。活動單中要設計多個學習內容,并以活動為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活動單設計前,教師應深入分析學生的預習結果,了解學生已有知識水平,以此設計出具有挑戰性、針對性的活動單。活動單應包含多層次的任務,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逐步引導學生深入物理概念的理解。同時,活動單的設計應強調任務驅動,通過設計具體的學習任務,包括實驗操作、數據分析、模型構建等,促進學生深度學習與交流。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小組合作,通過討論與交流提升學生物理表達能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二)依據教材模塊化,組織合作學習
1.實施大單元授課,促進小組探究。
初中物理教材將課程分為單元或知識模塊進行整體教學設計,教師需合理運用教材展開模塊化教學,并組織學生合作學習,讓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學習需要,以構建知識邏輯結構體系。教師需圍繞“三學”課堂構建原則,科學開展大單元授課,圍繞大單元引領促進小組合作探究,落實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實現教學過程的與時俱進。
教師需先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有效將課程內容劃分為若干個大單元,以單元為引領,總結知識模塊,為學生建立整體性知識結構。《簡單機械和功》大單元教學中,教師需為學生明確大單元教學目標、重點內容、核心問題、實驗探究、總結評價等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在大單元授課引領下,實現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知識應用。教師可以用小組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參與探討復雜物理問題的解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團隊精神與解決問題能力,確保每個小組能在探究中獲得思考與討論的機會。總之,教師應依據課程標準,優化大單元授課方式,促進學生深入小組探究,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邏輯結構體系,實現教學過程的與時俱進。
2.實施大問題啟發,促進小組思考。
“大單元”教學強調整體、系統、結構化指導。教師需基于“大單元”教學指導,提出“大問題”。不斷啟發學生物理學習思維,促進學生物理知識思考,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增強學生整體學習意識。與此同時,教師需強化學生知識遷移應用能力,依據問題與內容完善大單元知識結構體系,使學生能在大單元引領下培養科學思維素養。
教師應基于“大單元”教學的整體性、系統性和結構化指導,設計出具有深度和廣度的“大問題”。這些問題不僅要涵蓋單元的核心知識點,還要能激發學生探究欲望和思維活動。通過提出“大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討論,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合作探究問題,共同解決學習問題。“大問題”的設計需要圍繞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學生個人水平、教學重難點進行綜合性設計。“大問題”能培養學生物理學習思維,增強學生團隊協作能力與整體學習意識,啟發學生數學素養,幫助學生建立知識內在聯系,形成系統化的知識結構體系,深化學生知識的理解,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依據學習有效化,促進交流互動
1.組織課堂實踐,展示學習成果。
學習質量是通過課程和教學來實現的,課程是學習活動的核心載體,課堂是提升學習質量的關鍵環節。教師需秉承“以生為本”的理念,組織學生參與課堂實踐,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預習單、活動單、問題解決單等。圍繞課堂實踐來深化學生自我認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肯定學生學習成果,落實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
組織課堂實踐環節,教師應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如預習單、活動單和問題解決單等。以此通過課堂實踐,能有效增強學生自信心,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還能通過展示與分享,從共享中獲得不同學習視角與學習技巧,以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此外,教師還應及時給予反饋和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供改進建議。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還能激勵學生不斷努力,追求更高的學習目標。總之,通過組織課堂實踐和展示學習成果,教師能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提升學習質量,落實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2.師生互動點評,完善知識梳理。
“三學”課堂的核心理念是“以生為本,少講讓學。”教師需圍繞課堂核心理念,展開師生互動點評,不斷完善知識梳理,實現對教學內容的重組、構建。師生互動點評環節,教師應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綜合分析自身知識掌握、能力體系,促進學生完成任務、生成新知,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確保學生知識能力達標過關。
教師應設計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激發其思維活力。在互動點評環節,教師要注重傾聽學生的見解,給予及時反饋,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與評價,幫助學生識別知識盲點和理解誤區。教師還應通過提問和討論,促使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系統化,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教師需靈活運用多媒體和實驗演示等手段,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理解深度。教師應定期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進一步鞏固和拓展學生的知識體系。以此圍繞師生互動點評,既能幫助學生完善知識梳理,又能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助推教學目標的全面達成。
(四)依據課堂反饋化,強化評價指導
1.自我反思與完善,助力價值觀生成。
初中物理教學中,教育堅持“立德樹人”理念,明確學生肩負的義務責任,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定位,以培養學生良好素養與學習習慣。教師應強化學生自我反思與完善能力,不斷助力學生價值觀的生成。以學生自評為主,深化學生自我認知,促進核心素養落地落實,強化學生物理學習思維,讓學生能自己學會和會學。
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通過設置具體的反思任務和問題,幫助學生深入思考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這種自我評估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自我認知,還能促使學生認識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教師應鼓勵學生制定個人學習目標,并定期進行自我檢查和調整。這一過程有助于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定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責任感。通過自我監控和調節,學生能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總之,通過強化自我反思與完善,教師能有效幫助學生生成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其物理學習能力和素養,為“三學課堂”的構建奠定堅實基礎。
2.總結評價與提煉,促進核心素養落地。
“總結提煉”作為教學流程的最終步驟,致力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整體歸納、知識提煉、能力提升。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強調課堂總結評價與提煉,有效促進核心素養落地落實,鼓勵學生自我完善與能力提升。以此教師可以提高整體課堂教學質量,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高效開展。
教師應設計系統化的總結評價機制,涵蓋知識內容、思維過程和應用能力三個方面。通過引導學生回顧課堂內容,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應注重提煉核心概念和原理,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增強理解深度和廣度。此外,教師還需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通過提問和討論,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教師還應提供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包括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和持續改進。基于此,綜合性評價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確保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中真正落地,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總之,教師應強調初中物理課堂中的總結評價與提煉,結合學生實際優化評價環節,落實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
四、結語
總的來說,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構建初中物理“三學”課堂,教師需積極采用物理教學資源,為學生創造交流互動的學習環境,有效培養學生提問意識、探究意識,做學生課堂學習的引導者。教師即應秉承“因材施教”理念,實現對教材的重新組織與構建,又應與時俱進推動課程校本化。教師需要充分發揮“三學”課堂構建優勢,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思考,使學生的學習真正發生、深度發生,落實“減負提質”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