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新時代新征程上,思政課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有新氣象新作為。”這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學必須結合“兩個大局”進行改革創新。產業是理解黨的創新理論發展的一個重要視角。產業是大國競爭與地緣政治沖突的關鍵領域,加深對“兩個大局”地位與作用的理解。紡織行業類高校思政課必須深入研究產業,融入產業發展、產業升級的歷史進程中。因而,有必要從產業發展的視角看紡織行業類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
堅持以產業視角去豐富與重構思政課教學,是新時代人才強國與產業強國的關鍵。紡織類高校與產業發展關聯度非常高,因此產業視角是特色思政課教學創新的應有之義。高校要結合全球化時代要求,圍繞學校產業特色,把思政課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從已有探索看,尚未形成以“思政+產業”為中心的思政課改革創新的系統性探索,尤其是較少從全球化背景下產業發展和新型產業人才培養的視角來展開教學研究與實踐。以產業發展、新型產業人才培養為切入點,深入探索和研究思政課“思政+產業”改革創新的教學模式,可以為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內容。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的產業視角具有學理性、政治性、歷史性與時代性。產業貫穿于全球化與政治、生態以及國家安全、科技等發展進程中,培育新時代產業人才極其重要。產業的歷史、理論、政策及產業發展升級與存在問題貫穿思政課教學內容、實踐教學科研之中。
從歷史視角看,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是資本主義全球史的組成部分,也成為理解近代中國社會性質以及具體的政治走向、經濟與貿易發展的重要內容。紡織服裝產業在英美經濟獨立、工業化、國際貿易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助力其成為強國。例如,英國中世紀羊毛貿易興盛,圈地運動提高羊毛產量。工業革命時期,珍妮紡紗機等發明革新紡織技術,使紡織品產量大增并涌入國際市場。這推動英國工業化進程,助力其成為世界帝國。美國在英國強化紡織技術禁運的背景下利用各種方式從英國引進紡織技術與人才,初步形成產業鏈。南北戰爭后產業加速發展,大規模生產興起。另一方面,左宗棠收復新疆與美國南北戰爭影響的棉紡織業密切相關。美國南方種植園是世界最大棉花生產基地。南方奴隸造反不生產棉花。沙皇認為這是一個彎道超車機會,所以在中亞尋找棉花產地——新疆。沙俄暗中為占領新疆的阿古柏侵略者提供武器。英國看穿了沙俄的產業布局,英國要保護其印度棉花產地,轉而借錢給清政府,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從時代視角看,中國正面臨西方國家重新改寫全球化運行邏輯的重大挑戰。美國削弱以資本與自由市場、比較優勢為主導的全球化運行邏輯,正在逐步強化價值觀為主導的全球化,著力打壓中國產業升級,破壞中國產業發展,同時從價值觀層面抹黑中國,否定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從中國現實看,紡織服裝產業是我國制造業的支柱產業之一,對中國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新的理論認識,如黨中央提出的發展新質生產力、新發展格局等內容,都與紡織服裝產業緊密相聯。要求產業注重創新,增加高端產品供給,使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在國際循環方面,紡織服裝產業在“一帶一路”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從歷史、時代、現實視角中會有很多問題需要進行學理性解釋,思政課可以發揮主渠道作用,實現學理性與政治性統一,從思想理論的緯度撥開迷霧,使大學生明晰中國產業發展之路。
思政課教學的產業視角,可概括為“產業思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可以從哲學、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社會主義角度講授產業思政。《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可以從資本主義全球化下的紡織服裝產業歷史變遷特點的角度,從國際比較的視角,講授產業與中華文明發展、近代中國落后挨打、西方資本主義崛起,產業與中國革命規律、中國近現代史的重大事件與重要人物之間的聯系。思政課可以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法治建設等角度,講授產業發展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內在聯系,產業發展與產業升級中涉及的道德、倫理、法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重要時代精神、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從全球化發展變化的角度講授黨和國家關于產業發展的理論、政策以及重大產業實踐、產業安全、產業現代化,并包括紡織服裝產業面臨的機遇、風險與挑戰、任務等問題。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協調,推進產業思政為核心的“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工作,如聯合黨委學工部、校團委組織“產業思政”的實踐教學活動,聯合教務處,建立健全學校“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產業基地、教學團隊。學校設立“產業思政”的教科研項目與培訓項目、專題報告等,組織思政課教師進行產業研究與產業實踐等。
基金項目:北京服裝學院2023年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編號:ZDJG-2312)。
(作者單位:北京服裝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