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雨煙籠稻香滿,足印黃土背披陽。稻桿搖曳于風中,溢出燦爛的金光——那是稻香的足跡。農忙的身影在記憶里打轉,可千紙篇章入途長漫,沒見過有誰記載。他的帽子下是一雙明澈的眸子,飽含著世間的淳樸與浪漫。
清露酣睡,煙霏云斂。一眨眼的工夫,他便掠過鵝黃色的油菜花叢,柔軟的衣角擦過油菜桿,喚醒了嬌嫩的黃花。蹣跚的背后,蔓延在地上的腳印深深地鐫刻在土地上——像一首不驕不躁的詩。
太陽升上天空老高老高后,我才起床。出了門,眺望院子后的稻田,珍珠似的白鷺鑲嵌于青綠間,只有他那黃枯枯的稻草帽穿梭其中。我曾打趣地在他帽子的中腰系了一條淺粉色的飄帶,不只是為了裝飾,更因我兒時常與他穿梭田間。那時我個子小,站在稻田里總是看不著他,只好留下一抹粉紅做記號。如今,我與他并肩時,這條可愛的帶子在帽子上反倒讓人有些懷念了。
“爺!你不上來歇歇嗎?這太陽多曬啊!”
“我曬太陽的法子跟你們年輕人不同哩!”
他笑了,眼角的魚尾紋如腳下的深壑,透過稻草的縫隙,陽光的痕跡無處不在。我說這是太陽送給他的老年斑,他不信,非說這是一枚寶貴的勛章。
晚飯后,大槐樹下總會聚著三五個手持蒲扇的老人,他們手中扇出的微風,在他眸子里,恐怕還不如田間曠野上吹來的風般舒爽。夜里不適宜去田間,他便覺得閑悶,雖臉上不見憂愁,眸子里的光卻淡淡的。
麥草制成的帽子摸上去硌人,他卻尤為喜歡。東方未晞,流云翻滾。他拿出帽子,手指輕輕摩挲著。他的手指像深秋零落的焦葉般枯黃,但溫柔的動作又似仁慈的母親對孩子的輕撫。戴上這頂草帽,他懸著的心又落回了肚子里,微微漫上血絲的眼眸掃過田野里成千上萬的莊稼,滲出簡明扼要的兩個字——欣慰。
瓦藍的天空下,慵懶的白云美滋滋地飄著。他摘下帽子,一顆晶瑩剔透的汗珠從鬢角滑落,滲進松軟的泥土中。灰白的襯衫緊貼著皮膚,隱約透見他小麥色的脊背。他手搖著帽子,微涼的風讓他的睫毛輕輕顫動。他蹣跚地回到院子,卻沒有休息,轉身又忙活起來。我想,也許只有到了秋收后,他才會歇得心安理得吧。
煙霧升騰,飄飄渺渺。樸素的草帽晃動在油菜花間,帽檐下,必然藏著一雙飽含樸實與勤勞的眸子,叫人安心。
【安徽太湖縣城西初級中學七年級】
點評
這是一篇充滿溫情的散文。小作者的祖父所代表的,是千千萬萬個腳踏黃土地的農民,生動的語言熱烈且由衷地贊美了農民階級勤勞樸實的優秀品質。全文運用對比、比喻等手法,將村口的老人與“他”晚飯后的行為作對比,凸顯出“他”勤懇能干的性格特點,令人印象深刻。
(陳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