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能力是基本的生活能力,而在中小學階段強調多讀書、養成讀書的習慣,則是為終身發展“打底子”。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深化全民閱讀活動”,這是繼黨的十八大報告寫入“開展全民閱讀活動”以來,第二次將“全民閱讀”寫入黨的代表大會的報告。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全民閱讀大會開幕時的賀信中寫道:“希望孩子們養成閱讀習慣,快樂閱讀,健康成長;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202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提出,要把開展讀書活動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
讀書興趣的激發和培養非常重要。現代生活非常豐富,也有很多誘惑,讓人難以靜下心來讀書;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功利性強,讓青少年愛上讀書的確比較難。所以讀書習慣的培養要趁早,小學初中是關鍵時段。語文和其他各科的學習都要珍惜這個“打底子”的黃金時期,盡可能排除干擾,幫助學生養成讀書的興趣與習慣。青少年有了閱讀興趣,自然會從“要我讀”轉變為“我要讀”。愛上讀書是一個長期積淀、循序漸進的過程,特別是學前兒童和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早期閱讀,主要是激發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養閱讀興趣要注意分級閱讀,需根據兒童心智的發展由淺入深,比如學前兒童主要依靠親子閱讀或者繪本閱讀,不應把識字作為最主要的要求,出于功利性目的的超前閱讀和超量閱讀只會損害孩子的閱讀興趣。
青少年讀書要強調讀優質讀物,尤其是體現人類文明智慧的中外文化經典著作。比如中小學語文教科書列出的名著導讀或整本書閱讀的書目。這些書學生可能不太喜歡讀,這很正常,所以教師和家長有必要正確引導學生,讓他們對文化經典有印象。在閱讀文化經典的基礎上,教師和家長應給予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的空間,避免全班同學都讀一樣的書,導致功利性太強。興趣和習慣始終是最重要的,孩子有了讀書的興趣和習慣,自己便會尋找好書來讀。
青少年還要養成善于讀書的習慣。讀書是講究方法的。教師要引導青少年制定讀書的目標和計劃,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少玩游戲、刷視頻,多一點時間去閱讀。現在中學語文教學增加了“整本書閱讀”,拓展了閱讀面,可以多讓學生做課外的自主性閱讀,教師可以適當引入和總結,提示讀這一類書的基本方法,教會學生舉一反三,閱讀過程中不應對學生有過多的干預和規定動作。
讀書還要處理好同考試的關系。讀書的效果需要慢慢積累,不會立刻體現在分數上,而是對人格、素養的形成起到長期涵養的作用。一切短視的、為了暫時提高分數而擠占孩子讀書時間的行為都不可取。立足終身學習發展,長遠考慮,才是引導青少年閱讀的正確思路。
閱讀不僅是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基礎能力和學習成長的需要,也是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需要。引導青少年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關乎人才培養的質量,更關乎文化強國目標的實現。相信在社會各界的不斷努力下,全民閱讀定能夠蔚然成風。
(選自《人民教育》2023年第7期,有刪改)
思考
1.結合全文,談談要如何培養青少年的閱讀興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少年讀書要養成哪些習慣?請根據文章內容簡要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碎片化閱讀盛行,這對青少年讀書來說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請闡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