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長的路上,難免會遇到疾病的侵擾,其中小兒肺炎是讓不少家長頭疼的疾病。對于小兒肺炎,除了積極進行治療,家庭護理也很重要。為此,本文將介紹小兒肺炎的家庭護理知識,幫助家長更好地照顧患兒。
小兒肺炎基礎知識
小兒肺炎的病因
病原體感染
(1)細菌感染:常見的細菌有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葡萄球菌等,可以通過呼吸道進入肺部,引起肺部炎癥。
(2)病毒感染:常見的病毒有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小兒一旦發生病毒感染,通常會導致肺部出現間質性炎癥。
(3)非典型病原體感染:如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等感染,通常會導致肺部出現多種形態的炎癥,且病程可能較長。
(4)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真菌感染在小兒肺炎中相對較少見。可一旦發生,治療難度較大。
(5)寄生蟲感染:如肺吸蟲等寄生蟲感染導致的肺炎在小兒中較為罕見,需要特殊治療。
非感染因素
(1)理化損傷:如燒傷、中毒等理化因素會導致肺部組織受損,引發炎癥反應。
(2)吸入性肺炎:如癱瘓患兒久臥床,容易因吞咽功能受損,導致食物或嘔吐物吸入肺部,引發吸入性肺炎。
(3)免疫缺陷:如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先天性心臟病等,會導致患兒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肺炎的風險。同時,免疫缺陷本身也可能導致肺部炎癥的發生。
小兒肺炎的癥狀
(1)發熱:發熱是肺炎最常見的癥狀之一,體溫可高達39~40 ℃,但部分患兒體溫可正?;虻陀谡!?/p>
(2)咳嗽:早期為刺激性干咳,后期可有痰鳴音,咳嗽劇烈時可伴有嘔吐、嗆奶。
(3)氣促、呼吸困難:呼吸表淺增快,鼻翼扇動,部分患兒口周、指甲可有輕度發紺。
(4)全身癥狀:如精神萎靡、煩躁不安、食欲減退、腹瀉等。嬰兒常見拒食、嗆奶、嘔吐及呼吸困難。
(5)其他系統癥狀:循環系統癥狀包括心率增快、肝臟迅速增大等;神經系統癥狀包括煩躁、嗜睡、凝視、斜視、驚厥或昏迷等;消化系統癥狀包括嘔吐、腹瀉、腹脹等。
小兒肺炎的并發癥
小兒肺炎的并發癥較多,包括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超高熱或體溫不升、中毒性腦病、中毒性腸麻痹、肝腎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等。不同類型的肺炎并發癥略有不同,如病毒性肺炎容易導致呼吸衰竭。
小兒肺炎家庭護理
營造安靜、整潔的康復環境
(1)保持室內安靜:肺炎患兒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來充分休息,因此家長應盡量減少室內人員流動,探視者逗留時間不宜過長。同時,保持室內光線柔和,避免強光刺激。
(2)定時通風換氣:家長應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冬季通風時需注意保暖,避免患兒受涼。同時,室內應避免吸煙,以減少空氣污染。適宜的室內溫度應保持在18 ℃左右,濕度適中,避免過于干燥或潮濕。
合理膳食,補充營養
(1)飲食清淡易消化:肺炎患兒常有高熱、胃口較差的情況,因此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家長可給予患兒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雞蛋、牛奶、新鮮蔬菜和水果等,以滿足患兒的營養需求。同時,應避免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以免加重患兒病情。
(2)少量多次進食:由于患兒呼吸次數較快及發熱,其水分的蒸發比平時多,因此必須保證足夠的液體攝入。家長應少量多次地給患兒喂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并鼓勵其多飲水或果汁,以補充水分和維生素。對于發熱的患兒,可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米湯、稀飯、面條等,以減輕胃腸道負擔。
加強皮膚及口腔護理
(1)及時更換潮濕衣物:在發熱、出汗期間,皮膚的潮濕不僅使得患兒感覺不舒服,也為細菌的滋生提供了適合的環境。因此,家長應密切注意患兒的體溫和出汗情況,一旦發現衣服或床單浸濕,應及時更換干凈且干燥的衣物和床上用品。更換衣物的同時,使用溫暖的毛巾輕輕擦拭患兒的身體,特別是皮膚褶皺部位,以去除汗液,保持皮膚干燥和清潔,有效減少皮膚對潮濕的反應,避免皮疹等皮膚病的發生。
(2)口腔清潔:患兒可能會因長時間口呼吸、用藥或身體缺水,出現口腔干燥、發黏甚至口臭。維護良好的口腔衛生不僅能讓患兒感覺更舒適,還能防止細菌在口腔中過度增長而引發的健康問題。家長應定期輔助患兒進行口腔清潔,如果患兒年齡太小或病情不允許其自行漱口,家長可以使用棉簽蘸取溫水或專用的口腔保濕液輕輕擦拭其牙齒、舌頭和口腔內壁,以維護口腔健康。
保持呼吸道通暢
(1)清除鼻腔分泌物:患兒常會出現鼻塞或鼻腔分泌物增多的情況,可能影響到呼吸和睡眠質量。為了保持呼吸道暢通,家長應定期檢查并清理患兒的鼻腔。對于尚未學會擤鼻涕的年幼患兒,家長可以使用生理鹽水滴入鼻孔軟化鼻內分泌物,然后用鼻吸器輕柔地吸出黏液。操作時,家長應確保動作輕柔細致,盡量避免對患兒嬌嫩的鼻黏膜造成不必要的刺激或損傷。此外,保持患兒鼻腔的濕潤也很重要,可適當增加室內濕度或使用鹽水噴霧,有助于鼻腔分泌物更易于清除。
(2)變換體位拍背排痰:在患兒咳嗽期間,家長可以通過改變其體位和輕輕拍打背部,幫助患兒更好地排痰。正確的拍背方法是家長五指并攏,手掌稍微彎曲成空心形,從患兒的下背部向上、從外側向內側輕輕拍打,可幫助松動胸腔內的痰液。對于痰液黏稠的患兒,可考慮霧化治療。霧化治療通過將液態藥物轉化為微小顆粒,深入患兒呼吸道內部,幫助稀釋并排出痰液,不僅能有效減輕咳嗽的頻率和強度,還能提高患兒的呼吸舒適度。在進行以上健康護理措施時,應遵循醫生的指導和建議,以確保安全和有效。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1)觀察呼吸情況:家長在照顧患兒時,應優先關注其呼吸狀態,這是評估兒童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正常情況下,安靜時兒童的呼吸頻率約為每分鐘20~30次,如果發現呼吸次數每分鐘超過50次,可能是肺部感染或其他呼吸系統疾病的跡象。此外,如果出現呼吸深度變淺、呼吸困難、鼻翼扇動或唇周青紫等情況,這些都是需要緊急醫療干預的信號,表明患兒可能處于呼吸窘迫狀態。
(2)監測體溫變化:家長應定時使用體溫計測量患兒的體溫,并記錄下來,以便跟蹤溫度變化趨勢。對于發熱超過38.5 ℃的情況,家長可以采取適當的物理降溫方法,如使用溫水濕巾輕柔擦拭患兒的皮膚,特別是腋下和頸背等部位,或者使用退熱貼幫助降溫。同時,適當減少患兒的穿著和蓋被數量,幫助體熱散發。切記避免使用冷水或冰塊直接冷敷,否則可能導致血管急劇收縮,使得患兒的體溫調節更加困難,并且還可能引起其他副作用。
(3)注意精神狀態:正常情況下,即使身體不適,孩子也能顯示出一定程度的活力。但如果觀察到孩子表現出異常的精神萎靡、缺乏活力,對平時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尤其是變得異常煩躁不安、嗜睡或是反應遲鈍,很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號,此時家長應立即帶孩子就醫。
按時服藥、打針,堅持治療
(1)遵醫囑治療:在孩子的整個治療過程,家長必須嚴格按照醫生的指令行事。家長不應自行調整劑量或治療頻率,因為藥物過量或不足均可能導致治療效果不佳或產生潛在的危害。此外,家長需要確保使用的藥物是專為兒童設計的,嚴禁使用成人藥物治療。特別是止咳祛痰類藥物含有較強的作用成分,使用不當可能會引起兒童嚴重的不良反應。在治療期間,如果對醫囑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向醫生咨詢。
(2)定期復診:一旦患兒的癥狀開始緩解,家長可能會誤認為無需進一步關注。然而,定期復診是確保患兒完全康復,防止病情復發的關鍵步驟。通過定期復診,醫生能夠監控患兒的恢復進度,并根據其當前健康狀況調整后續的治療方案。同時,復診也為醫生提供了發現任何未檢出的問題或潛在并發癥的機會。因此,家長應保持與醫生的溝通,遵醫囑帶孩子按時復診。
預防交叉感染
(1)減少外出:孩子患病期間,最好限制其所有不必要的外出活動,特別是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如購物中心、學校或公共場所,可顯著減少被其他病毒或細菌感染的風險。家長在護理期間,需要加強個人衛生措施,包括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2)消毒隔離:患兒使用過的餐具、玩具和其他常用物品應進行嚴格清潔和消毒,可有效減少細菌或病毒在物品表面的滋生,降低傳染風險。若家中有其他成員出現呼吸道感染癥狀,如咳嗽、發燒等,應盡量與患兒保持一定距離,或采取物理隔離措施,以避免交叉感染。
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家長在護理患兒期間,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助于為患兒創造一個充滿愛和支持的家庭環境,而且能將良好的情緒傳遞給患兒,增強其康復的信心。此外,家長在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情緒疲憊或精神壓力增加,照顧好自己也是必須的,如果精神壓力過大,可及時尋求心理支持,緩解不良情緒,從而更好地支持患兒康復。
結束語
總之,小兒肺炎的家庭護理需要家長細心、耐心和科學的態度。通過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合理飲食、加強皮膚及口腔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以及按時服藥打針等措施,為患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康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