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醫院進行治療的9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給予牙周基礎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口腔正畸治療。比較兩組牙周指標[菌斑指數(PLI)、齦溝出血指數(SBI)、探診深度(PD)和牙齦指數(GI)]、牙齒相關功能評分、療效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PLI、SBI、PD及GI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舒適度、美觀度、咀嚼功能及固定度等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 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狀況與牙齒功能,提高整體療效,且并發癥發生率低,具有一定的治療安全性。
關鍵詞:牙周病;前牙移位;口腔正畸;牙齒功能;牙周狀況
在口腔疾病中,牙齦疾病、牙周組織炎癥等可統稱為牙周病[1]。本病以中老年人較為多發,病因主要為牙周組織受到嚴重損傷或被破壞造成牙體松動或移位、牙周滲液等,除了影響咀嚼功能,還極大地影響患者日常生活[2]。對于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臨床既往以基礎牙周治療為主,雖有一定效果,但無法改善牙齒位置和牙周功能,臨床效果有限[3]。隨著口腔醫學的發展,口腔正畸治療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狀況和牙齒功能[4]。本研究選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醫院進行治療的9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醫院進行治療的9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30~60歲,平均年齡(45.12±5.33)歲;病程0.5~2年,平均病程(1.02±0.33)年。觀察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30~60歲,平均年齡(45.47±5.21)歲;病程0.5~2年,平均病程(1.04±0.24)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明確診斷為牙周病,且存在前牙移位;臨床資料完整;影像顯示牙槽骨有吸收;具備口腔正畸治療指征;配合度佳。排除標準:伴有感染性及其他全身病癥;凝血功能障礙;存在甲狀腺功能亢進;存在結核??;存在口腔不良衛生習慣;中途脫落。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基礎牙周治療:利用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器械法聯合超聲或手工器械法平整根面等去除各種刺激物,消除咬合創傷,督促患者早晚刷牙。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口腔正畸治療:矯治技術選擇直絲弓,利用頰面管和磨牙托槽粘接磨牙,對體積較小的托槽,于靠近前牙牙齦處實施粘接處理,借助熱激活NiTi絲(通常稱為熱激活鎳鈦絲)、澳絲等細絲排齊整平,必要時可實施下彎制曲,借助鏈狀橡皮圈,以輕緩方式內收關閉前牙牙縫,注意間斷加力,按實際情況隨時調整。兩組均隨訪半年。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牙周指標:包括菌斑指數(PLI)、齦溝出血指數(SBI)、探診深度(PD)及牙齦指數(GI),PLI、SBI、PD及GI越低,則牙周狀況恢復越佳[5]。(2)比較兩組牙齒相關功能評分:主要對舒適度、美觀度、咀嚼功能及固定度等予以評估,每項1~5分,得分高則說明牙周功能改善顯著。(3)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如感染癥狀、牙周出血癥狀等。(4)比較兩組療效:咀嚼恢復正常功能,前牙復位,牙齦出血、牙齒溢膿等炎癥反應徹底消除,無自覺癥狀,為顯效;咀嚼功能基本復常,前牙基本復位,炎癥反應基本消除,為有效;前兩項要求均不滿足,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牙周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牙周指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PLI、SBI、PD及GI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牙齒相關功能評分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舒適度、美觀度、咀嚼功能及固定度等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高于對照組的75.56%,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略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牙周病屬于口腔科多發且常見病,指的是口腔內部感染細菌破壞牙周相應支持組織,然后增大了牙齒間隙,導致前牙移位或分散[6]。牙周病一旦發生,隨病情進展可造成牙齒松動,使牙槽骨出現程度不一的吸收,牙齒位置可因咬合力影響而發生變化[7]。牙齒移位不僅會嚴重影響臉部協調性,還不利于口腔健康,因此臨床應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改善患者預后。
口腔正畸治療是一種新型技術,主要用于治療發生牙齒移位或出現口腔頜面畸形的患者,該技術可對異常牙齒結構進行科學調整,改善牙齒移位造成的各種創傷,有效矯正牙齒畸形[8]。對牙周病致前牙移位進行口腔正畸治療,可將牙齒錯位部分予以糾正,使之有效歸位,使咬合恢復至正常狀態,從而改善口腔內部環境,促進牙周組織恢復,減輕相關炎癥反應,預防牙齦出血,還可抑制牙菌斑,從而利于患者保持口腔衛生,提高整體療效[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PLI、SBI、PD及GI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舒適度、美觀度、咀嚼功能及固定度等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效果顯著。該療法可對前牙咬合區域有效矯正,改變牙軸承受力方向,顯著提升上下牙穩定性和咬合密度,有效縮小前牙之間的間隙,獲得良好的口腔美學效果[10]。在對照組方案上使用口腔正畸治療法,還可抑制口腔內細菌滋生,減輕口腔內部組織損傷,促進患者牙周功能恢復及牙周組織重建,恢復咀嚼功能,從而改善牙齒整體功能[11~12]。
綜上所述,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狀況與牙齒功能,提高整體療效,且并發癥發生率低,具有一定的治療安全性。
參考文獻
[1]鄭新宇.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2021,13(1):30-31.
[2]徐鈺.口腔正畸聯合牙周夾板與單純牙周夾板治療對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牙齒功能及美學效果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學,2022,31(11):150-153.
[3]李繼龍,王慧穎,劉繼輝,等.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當代醫學,2022,28(3):175-177.
[4]夏春杰.牙周病致前牙移位采用口腔正畸治療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前沿,2022,4(6):4.
[5]王道榮,劉瑜.口腔正畸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安徽醫專學報,2022,21(6):36-38.
[6]朱紅.牙周病致前牙移位采用口腔正畸治療的臨床效果[J].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2022,3(8):154-157.
[7]張偉偉,王芳,劉明星.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改善的牙齒咀嚼功能的影響[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23,45(6):1067-1069.
[8]高明飛.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及對血清細胞因子水平影響[J].黑龍江醫藥,2021,34(5):1164-1166.
[9]黃美,鐘海英.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及對血清細胞因子水平影響[J].智慧健康,2022,8(26):130-133.
[10]陳佳敏,陳松.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21,19(22):34-36.
[11]郭大為.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效果和并發癥發生率[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15):86-87.
[12]劉世穎,劉佳,李霞.口腔正畸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中的療效及對炎性因子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2,16(3):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