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狩 獵
師 陀
孟安卿有滿腔壯志,年輕時候是個大空想家。在剛剛過了二十歲的那一年上,突然離開祖輩世居的果園城——他出發了,開始了生活上的大狩獵。
孟安卿確乎下了決心,決心不再見果園城了。試想他回來何干?看那座城頭上的塔嗎?塵土極深的街道嗎?奸惡的臉嗎?還是去看一去不回的河水?
果園城里他的姨表妹,氣惱加上悲痛,為他哭了,甚至為這個狠心人病了。“你沒良心。走就走吧,誰攔著你了?可是總該、總該……”傷心的把臉埋在枕頭上,她在床上想。
朱太太——那個姨母,“為他難過呢!什么好東西?……像他這種人,我們擠上眼也找得來!”
她光火有充分理由。兩個小兒女在她眼中長大,正像兩棵花兒。所有看見過他們的人早就自然的把他們當作夫婦,全以為他們終有一天要結婚的,在這長久的期待中,她在他們身上耗的苦心多么多,寄的希望多么大!一陣狂風,所有的美夢給吹散了。說真話,她流的眼淚比她的女兒更多??纯此呐畠骸@個生了長長的黑臉蛋的美貌小姐,她的兩只大眼看人時候從下面滾上去,像在人家心上打閃;破顏一笑,小鼻子鼓動得多逗人愛;①常常,她常常穩重的坐著,眉整起來,嚴密的閉著的嘴唇稍微向外突出,就像頑固的小花骨朵。從這種特別表情,誰都能看出她有性格,有主見。她的樣子仿佛說:“你瞧我多有本事?我準備好了,我在等待著了。”她顯著的傾向實際方面,最后兩年母親幾乎把家務全交給她,很快就練成了能手。她比母親處治的更有條理。
可惜正為她處治的更有條理,孟安卿想起這是個愛用秤桿子教育姑娘,專門出產能干老婆的城市,幻夢才深深受了傷。并不是他不愛她了;恰恰因為他仍舊愛她,她的每一個小動作仍舊能牽動他的神魂——那么他怎么能忍受這種打擊?怎么能眼看著他的幻象破碎,看著他的偶像躍倒下來,將來看著她專門爭斤論兩,計算柴米和油鹽哪?
孟安卿離開果園城十二年,沒有給過果園城消息。年輕人全有這種氣度,青春跟雄心支持著他,幻象在他前面,他勇往直前,從不動搖。最后他成了個肖像兼風景畫家,他大狩獵的結果。
但是最初的興奮——由工作順手激起的興奮和快樂過去之后,孟安卿的心里漸漸空虛,終于成了一片荒涼,出其不意,有一天他突然回來,回果園城來了。
他在車站下面的旅館里訂了個房間,在里頭關兩小時,仔細的從鬢角上拔掉幾根白頭發,隨后他走出來,一直上了河堤。郊野上好風光,天色澄藍,陽光充沛的照耀著新犁起的田地、樹林和大路,仿佛向人報告好運。而鳥兒在柳樹上鳴唱著,在堤岸旁邊,孟安卿沒有想到,它們看見他驚駭的飛開了——過去他跟它們那么親密過的,現在它們不認識他了!就是這個孟安卿,當他做孩子時,他在堤岸上奔跑著,額上出滿了汗;再大一些,為偶然跟姨表妹發生口角,哀愁的坐在柳蔭下望著河水吹笛……
接著他進城,在果園里,春天他曾陪同姨表妹去掐花,夏天他們曾游玩過的,現在果樹大半都衰老卷禿了,有的且被砍伐代以新的小樹了。最后他走上市街,在街上,仍舊是塵土,仍舊是狗和豬?!翱雌饋碇挥羞@里沒有變動。”他心里想。面坊的磨子響著,腳踏籮的撞擊聲一直傳到外邊。藥鋪里的舂藥聲仍舊是老調子,叮咚叮當,藥臼的鳴聲活潑而又清脆。
②終于他站在那個一直深埋在記念中的門前,手按在門環上,他遲疑不決。既然已經回來,既然不久就要看見想念的人,何不把這種好心情多保存一會兒?
③一個熟人湊巧解救了他。正在這時候,一個賣紙煙的湊巧從那邊走過來。
“賣香煙的!”他走過去。
賣紙煙的原先賣梨糕,他自己小時候是個買零食的好主顧。
“你不賣梨糕了?”
“不,不賣了?,F在沒有人做了?!辟u紙煙的驚異地看著他。
“你可知道朱太太還住在這里?”
賣紙煙的說她仍舊住在老地方,壓根兒就沒有搬過。
“那么——”孟安卿的心跳起來,氣色變了,臉紅了。他本來想問另外一個女人,朱太太的女兒,他的姨表妹,忽然他改了口。
“那么,這城里有個孟安卿,你認識嗎?”
“不,不認識。”他說他根本不相信有這個人,他以為只是愛開玩笑的捏造來騙人的傳說。
一陣失望壓倒了孟安卿,突然間他感到興亡變遷,時間加到人身上的變化。他想起他在旅館里拔掉的白頭發,他的終于無可遮掩的皺紋?,F在果園城人更進一步告訴他,他們認為根本沒有他這么個人,只在人家的笑談中才存在了。孟安卿毫不動彈的站著,腳踏籮藥臼照樣響著,——其實連它們也變動過了;狗和豬從旁邊走過去,他也不再感到親切了。他向空中愣好半天,最后,看見賣紙煙的還等著他,他搭訕著買了一包。
他沒有再詢問他的姨表妹。他珍重的將在果園城買的香煙塞進口袋,然后向車站那邊走去。④火車在等候他,一切旅館和按月出租的房子都在等候他。
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日
(選自《果園城記》,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頭講孟安卿有“滿腔壯志”,年輕的時候就離開祖輩世居的果園城,開啟他的“離鄉”之旅,也為后文“還鄉”張本。
B.在這個專門爭斤論兩的城市,姨表妹被培養成了“生活能手”,這也是年輕的孟安卿離鄉開始生活大狩獵的原因之一。
C.“孟安卿離開果園城十二年,沒有給過果園城消息”的原因除了“青春”“雄心”,還因為他對故鄉的情感淡漠。
D.孟安卿在旅館里拔白頭發的細節,既暗示了時間的流逝,也表明了他希望以良好的狀態呈現在故鄉人面前的心理。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句子①描寫人物筆觸細膩,“頑固的小花骨朵般”的嘴唇,細致入微地刻畫了一個有性格有主見的少女形象。
B.句子②通過孟安卿動作等細節的刻畫揭示了他歸鄉時的遲疑心理,制造合理的懸念,增加了故事的張力。
C.句子③寫賣紙煙的“熟人”,說明孟安卿并沒有忘卻故鄉和故鄉的人,和“熟人”忘了自己形成了對比。
D.句子④“按月出租”意在暗示外出狩獵是另一種版本的“爭斤論兩”,他鄉與故鄉,孟安卿無處可逃。
3.有評論說,孟安卿是理想的化身,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4.本文和《祝?!范加幸粋€“歸鄉”模式,文章是怎樣敘述這個“歸鄉”模式的?請簡要分析。
(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遲到的春耕
申國強
眼看就要出正月了,二爺急匆匆地來到村東頭的鎖柱家。鎖柱是二爺的親兒子,雖然已是四十多歲,但是二爺還是一口一聲地叫他的小名。鎖柱的兒子在上大學,他和媳婦常年在外打工。二爺進了門,見兒媳婦不在家,就說:“鎖柱,爹來求你了?!辨i柱先把二爺讓到炕上,然后說:“多大的事兒,能讓爹來求兒子,你快說吧。”二爺說:“往年春天種地,我扶犁,你娘牽牛。今年你娘病了,沒人幫我牽牛,你和你媳婦能不能春天幫我種完地,再出去打工?”
鎖柱一聽,沉下臉說:“爹,不是我說你,這件事我跟你說多少遍了,那地不能種了,十畝地的收入還趕不上我打工半個月的收入。”二爺也來了火氣,說:“我再問你一遍,春天種完地再去打工行不行?”鎖柱沒有回答,從兜里掏出一摞鈔票,對二爺說:“這是兩千塊錢,是你十畝地一年的純收入,給你拿去花吧,明天我就得出去打工?!?/p>
二爺立即從炕上下來了,生氣地說:“誰稀罕你的錢,算我啥也沒說。”然后拍拍屁股就離開了鎖柱家。
二爺年輕時是個種地的好把式,遠近有名,可是過完年就已經七十二歲了,本來種起地來就力不從心,不巧老伴又病了,種地沒人牽牛打下手,不得已才來找兒子鎖柱,沒想到鎖柱以這種方式拒絕了他。
二爺在家里悶坐了好幾天,眼見外面的楊柳已經開始吐綠了。要是往年,春耕早就該開始了,想到這里,二爺再也沉不住氣了。他來到了村西頭的旺財家,旺財和鎖柱是同齡人,但是旺財不出去打工,這幾年靠承包土地搞種植也掙了不少錢。進了門,二爺就對旺財說:“我年紀大了,沒力氣種地了,今年把地包給你吧?!蓖斦f:“那沒問題,不過你那是山坡地,用不了機器,只能靠人工來種,沒有承包費的?!倍斦f:“從來沒有聽說過承包人家的土地還不給承包費的,這不等于白給你種了嗎?”
旺財說:“您老別生氣,您那山坡地,買種子,買化肥,雇人工,全部算下來,一畝地也掙不上一二百塊錢,如果再給你承包費,你忍心讓我喝西北風啊!”二爺不再說話,只顧吧嗒吧嗒地抽煙,抽完煙,敲敲煙袋,默默地離開了。
二爺沒有回家,又來到張老漢家。張老漢和二爺一樣,年輕時都是種地的好把式,兩人搭伙種了一輩子地,也算是老交情了。二爺開門見山地說:“老張啊,鎖柱她娘病了,我都七十二了,一個人種不了地,我把這十畝地送給你吧,總不能看著這十多畝地打撂荒吧?莊稼人讓地打撂荒,那是有罪,對不起祖宗啊!”張老漢說:“老哥呀,我懂得你的心思,也知道打撂荒是有罪,可我和老伴眼瞅著就奔七十歲,我們這把老骨頭也不經折騰了,我和你一樣。孩子出去打工了。我自己家的十來畝地還不知道怎么種呢?!倍斈鼗氐郊?,臥病在炕上的二奶奶問他種地的事有著落了沒有,二爺什么也沒說,晚上自己喝了一頓悶酒,然后就倒頭睡覺了。
第二天,二爺早早地起床了,來到院子里,把放了一冬的犁找出來修理了一番,然后來到牛棚,仔細查看了一下牛的韁繩。二爺自言自語地對牛說:“老牛啊,你跟了我十來年,如今沒人能幫我,只有你能幫我了,我信得過你,沒人牽你,你也能順壟溝往前走?!崩吓|c了點頭,似乎明白了二爺的心思。
二爺扛著犁,牽著牛,向村外的山梁上走去。那座山的北坡是張老漢的地,山的南坡,就是二爺的地,往年春天種地,中間歇息的時候,兩位老漢就會湊到一起抽煙喝水嘮家常。到了山梁上,二爺擺好了犁,套好了牛,蹲下來又仔細地檢查了一下犁地的鐵鏵。當他站起身準備開犁的時候,猛地發現張老漢站在了牛頭旁。二爺說:“你不去種你的地,到這兒來干啥呀?”張老漢說:“這種地哪能是一個人的事兒呀,來吧,我給你牽牛,你扶好犁,咱們慢慢種,能種多少是多少,我就不信這一春天,二十畝地咱們還種不完。”二爺額頭上緊縮的皺紋一下子舒展了開來,他敞開了嗓子,大喊一聲:“開犁了!”
這喊聲久久地回蕩在春天的山野里。
1.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因二奶奶生病,再也不能幫二爺牽牛了,二爺到兒子家,求兒子和兒媳幫他種地。
B. 鎖柱沒答應二爺的幫他種地的請求,但給了二爺兩千塊錢,是為了說明鎖柱還是孝順的。
C. 二爺最后決定自己帶老牛去春耕,與老牛對話的情節,讓小說帶有一點感傷色彩。
D. 文中張老漢和二爺的孩子都外出打工,可見外出打工賺錢在當下的鄉村比較普遍。
2. 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中二爺“急匆匆”“沉不住氣了”“喝了一頓悶酒”等描寫,說明二爺重視土地,將春耕看作是自己的本分,舍不得放下。
B. 小說多次借助矛盾來刻畫人物形象,其中二爺與旺財的矛盾最為尖銳,旺財不給承包費導致二爺最終沒把土地承包給旺財。
C. “外面的楊柳已經開始吐綠了”,借景物的變化寫出了時間的變化,襯托二爺焦急的心情,同時還有著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D. 小說通過二爺春耕時的一系列遭遇展示了鄉村現狀,引導人們關注鄉村發展,關注農民的生活狀況,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3. “莊稼人讓地打摞荒,那是有罪,對不起祖宗啊”,這句話既能幫助我們理解二爺,也能幫助我們理解小說主旨,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
4. 小說以“遲到的春耕”為題,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
(三)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狗 皮
莫 言
成麻子帶領鬼子兵轟炸完村里的草鞋窨子后,終于獲得解放。他倚在一棵樹上喘著氣,聽著從各家各戶傳來的鬼哭狼嚎聲,腿自動地萎縮。他的背擦著柳樹枯燥的皮,一滑到底。他忽然感覺到自己罪惡深重。村東頭偏僻角落上那個數一數二的大窨子,每天夜里都聚著三十二十的男人,一邊編草鞋,一邊說笑。日本人往這個窨子里投進去四十多顆炸彈,爆炸過后,窨子就成了一個頹平的墳墓,只有一根支撐頂蓋的柳木棍子從泥土中伸出來,像槍口一樣指著紅彤彤的天。
他掙扎著回到家里時,發現他漂亮的妻子和十三歲的女兒躺在院子里,肝腸涂了一地。他眼前烏黑,直挺挺地摔倒了?!芍袝r自覺死去了,有時又覺得還活著……他往前追趕著,向著西南方向。西南方向玫瑰色的天空,漂游著一大片圓圓的紅云,妻子、女兒,村里許多熟悉的男女老幼,都站在上邊。他在地上飛跑,仰著臉,追趕那片緩緩移動的云。云上的人都不理他,都對著他啐唾沫,連妻子女兒也對著他啐唾沫。他急急忙忙地辯解著,說自己給日本人帶路是怎樣萬般無奈??墒悄窃评锏耐倌裼挈c般落下。他眼見著云團越飛越高,終于變成一個血紅的亮點……他醒過來后又開始尋找兒子,八歲的兒子頭朝下腳朝上立在水甕里,身體僵硬如一段棍棒。
成麻子把繩子拴在大門框上,挽出一個圓圓的圈套,把腦袋伸進去,腳踢倒凳子,繩套勒緊了他的咽喉,一個小伙子高舉一把腰刀,橫著把繩子斬斷。成麻子的身體跌在大門檻上。
一九四○年早春,天氣異常寒冷。這時,成麻子已是膠高大隊里有名的虎膽英雄。他不愿用槍,只愿用手榴彈,每次戰斗,他都沖到最前邊,把一枚枚木柄手榴彈閉著眼亂扔。距離敵人七八米遠,他也敢扔手榴彈,而且從不彎腰躲避,說也奇怪,那些彈片像飛蝗一樣從他身邊飛過,卻從沒碰傷過他的肉體。
這天,為解決寒冷和饑餓問題,大隊長江小腳召開干部會議。有一臉色枯黃的干部說:“依我看哪,咱們來個假投降,去投偽團長張竹溪,混上棉衣,補充足彈藥,我們再拉出來?!币粋€書生氣十足的中隊長站起來:“我們是共產黨,餓死不低頭,凍死不彎腰,誰要認賊作父,喪失氣節,我就和他刀槍相見!”臉色枯黃的干部也毫不示弱,說:“共產黨就是要把人餓死凍死嗎?共產黨是最聰明的人,應該機動靈活,投降偽團長,是假投降。小忍為大謀,只有保存革命力量,才能贏得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成麻子說:“大隊長,我有一條計可解決這問題?!?/p>
膠高大隊采納了成麻子的計策,趁著暗夜,偷走了我父親和爺爺釘在村里斷壁殘墻上的一百多張狗皮,又盜走了爺爺藏在枯井里的幾十支鋼槍。他們四處打狗,補充了營養,恢復了體力,籌齊了避寒衣——每人一張狗皮。那年漫長寒冷的春天里,高密東北鄉廣闊的大地上,出現了一支身披狗皮的英雄部隊,使鬼子、尤其是使偽團聞狗叫而喪膽。
第一場戰斗發生在古歷二月初二,傳說中龍抬頭的日子。膠高大隊是日頭將落時離的村,村里有人曾看見過當時情景:在血紅的暮色里,二百多個土八路哈著腰出了村。他們每人披一張狗皮,狗毛朝外;狗尾巴拖在兩腿間。成麻子披著一張黑狗皮,胸前掛一個布袋,布袋里裝著二十八顆手榴彈。
他們潛入馬店鎮時,已是半夜,寒星滿天,嚴霜遍地。為了行動方便,成麻子把掛在胸前的一袋手榴彈摘下來,摸出了一枚掖在腰里。他把手榴彈袋子遞給一個身材高大的隊員,說:“我在門口得手后你快點送上來。”那隊員點點頭。
微弱的星光照耀著大地,日偽營房掛著十幾盞馬燈,院子里昏黃如傍晚。大門口游動著兩個鬼魂般的偽軍,影子長長地投在地上。從大門不遠修建炮樓的磚石堆后邊,跳出了一只黑色的老狗,他顛顛地跑著;緊跟在他身后,又追出了一條白狗,一條花狗。他們廝咬著,翻滾著,趨著暗影,靠近了大門。在離大門只有十幾步的一堆木料暗影里,三條狗咬成一團。遠遠地看,像三條狗在爭奪著什么美味佳肴。
大隊長江小腳在磚石堆后,滿意地聽著看著成麻子他們的精彩表演,不由想起成麻子剛參軍時那副木訥懦弱的樣子,那時候他動輒流淚抹鼻涕,像個老娘們。
成麻子他們在木料堆的暗影里耐心地廝咬著。一個偽軍彎腰尋到一塊磚石,用力投過去,怒罵一聲:“這群瘟狗!”
成麻子摹仿出狗被擊中的嗷嗷叫聲。確實是惟妙惟肖,江大隊長憋不住想笑。
偽軍耐不住了,端著上著刺刀的步槍,小心翼翼地往木料堆旁走。狗廝咬得更加歡快。偽軍走到離木料堆三五步遠時,成麻子他們從地上飛一樣騰起,兵營里馬燈射出的昏黃光線照耀著他們的皮毛,好像三道閃電飛向兩個偽軍。兩個偽軍都像裝滿沙土的布袋沉甸甸地倒了。
成麻子在大門口接住了他那一袋子手榴彈,發瘋地往瓦房撲去。他對準一個窗口,接二連三地投進去二十顆手榴彈,屋子里的爆炸聲和受傷鬼子的慘叫聲使他想起幾年前日本鬼子往草鞋窨子里扔炸彈的情景。這類似的情景并沒有使他體會到報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卻有一線銳利的痛苦,像尖刀一樣,在他心臟上劃出一道深刻的裂痕。
這場戰斗,是膠高大隊組建以來最大的戰斗、絕對輝煌的勝利。在這次戰斗中立了大功的成麻子竟吊死在村頭一棵柳樹上。他穿著那張狗皮,從后邊看,好像吊著一條狗;從前邊看,吊著一個人。
(節選自《紅高粱家族》,有刪改)
1.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成麻子為了保命出賣鄉親,帶鬼子兵轟炸了村里的草鞋窨子,讓人覺得可恨;發現妻子和兒女被害死,他生無可戀,想要自殺,又讓人心生憐憫。
B. 成麻子剛參軍時動輒流淚抹鼻涕,后來每次戰斗都沖鋒在前,扔手榴彈從不彎腰躲避,說明經過戰火洗禮,他的思想發生蛻變,自覺為革命獻身。
C. 莫言曾言,自己的小說創作受到了馬爾克斯的影響;文中“那些彈片像飛蝗一樣從他身邊飛過,卻從沒碰傷過他的肉體”就具有明顯的魔幻色彩。
D. 臉色枯黃的干部提出了假投降來解決隊里的饑寒問題,說明他處事機動靈活;中隊長認為這是認賊作父,堅決反對,表明他堅持原則、看重氣節。
2. 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小說開頭寫村民在村東大窨子編草鞋、說笑的情景,加重了成麻子的罪惡感,為下文他作戰勇猛、悍不畏死及最后自縊的情節做了鋪墊。
B. 小說寫暮色、寒星、嚴霜的景象,為馬店鎮戰斗渲染了清冷肅殺的氣氛;星光微弱、馬燈昏黃的交代,也使戰士扮狗騙偽軍的情節顯得合理。
C. 成麻子他們偽裝成狗,廝咬、翻滾、嚎叫,引得偽軍投石怒罵,大隊長憋不住想笑,這從正面寫出了戰士們的表演以假亂真、惟妙惟肖。
D. 作者善于運用色彩詞匯,特別是紅色系詞匯,如紅彤彤的天、玫瑰色天空、紅云、血紅的亮點、血紅的暮色等,給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
3. 小說綜合運用多種手法表現成麻子復雜矛盾的心理,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4. 小說最后寫道“他穿著那張狗皮,從后邊看,好像吊著一條狗;從前邊看,吊著一個人”,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
(四)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走向界碑
王 族
命令下來了。
命令很簡單,讓汽車連派幾個人去一號達坂,用紅漆把界碑上的“中國”二字描紅。一號達坂在多爾瑪邊防連,汽車連上喀喇昆侖山時會路過那里,任務便落在了汽車連頭上。
車隊很快上路,早上出發,一路迅疾,跑了一天,才到了多爾瑪邊防連。
進入多爾瑪院子后,排長田一禾抬頭向上看了看,一號達坂的海拔5800多米,幾乎與云朵挨在一起。邊防連就在一號達坂下面,抬頭能看見,但上去一趟卻很難,大雪封山后就更上不去了,只有等到開春后積雪融化,在巡邏時才上去一趟。①空氣稀薄、缺氧、高原反應等,會在邁出第一步時,像石頭一樣壓在戰士們身上,像針扎一樣讓腦袋生疼,像被抽去筋骨一樣讓雙腿發軟。邊防線在一號達坂上,必須上去巡邏。那里,除了邊防軍人幾乎沒有人上去。
戰士們每次上去都議論,咱們如此艱難地爬上一號達坂,是為了什么?有的說,是為了到達,咱們到達就證明是堅守;有的說,是為了看一眼界碑上的“中國”二字,那兩個字紅燦燦的,好看。
田一禾很想去一趟一號達坂,作為職業軍人,只有上了一號達坂,對界碑敬一個軍禮,才算是真正到了邊關。雖然在喀喇昆侖山上苦,但并不能苦熬,必須在苦中見精神,苦中有作為,這就是喀喇昆侖山精神——一天天忍,一月月熬,一年年扛。有一個說法,在喀喇昆侖山上的無人區,但凡出現人,那一定是軍人。
“連長,還是我去一號達坂吧!這么多人,這么多車,需要你帶隊……”“你一個排長,操的是連長的心……”肖凡有點不耐煩了。
是啊,他是排長,肖凡是連長,道理就這么簡單。除非連長生病,否則他沒有機會。
②天很快就黑了下來。
多爾瑪因為孤零零地處在一號達坂下面,加之四周沒有村莊和走動的人,所以夜好像更厚重,像鐵板一樣緊緊夾著邊防連,就連窗戶上的燈光,也好像被壓得發不出光芒,一副隨時都要熄滅的樣子。
其實,多爾瑪的夜晚,與別處的夜晚并無二致,都是夜色將萬物遮蔽,所有生靈都屏息歇息,以挨時間到天亮。
起風了,田一禾走到窗前,看見外面的樹枝掠起一團幻影,過了一會兒風小了,樹枝還在不停地擺動。因為風總是從一個方向吹,樹枝便向另一個方向彎去,看上去像是整棵樹都彎著腰,再也不會直起來。喀喇昆侖山上的人很苦,樹也不例外,人苦了還可以傾訴,樹卻無言無語,把磨難熬成了無言。
在喀喇昆侖山上,很難讓一棵樹活下來,往往栽十棵也就活一兩棵,而且一個冬天過后,第二年只剩下一根禿干。窗外的這棵樹,不知費了多少工夫才活到現在,一天天被風吹打,一年年經歷風雪,在春天生出綠色,讓戰士們欣喜。
風不停,樹亦無法停止擺動。③人不能久看,看久了心里會難受。
在一號達坂上每走一步都缺氧、氣喘、胸悶、頭疼,要忍受常人難以想象的折磨。田一禾聽說有一次,戰士們走到離界碑100多米的地方,氣喘吁吁一步一停,用了一個多小時才到界碑跟前,到了界碑旁要說話,得慢慢轉過身,一字一頓才能說一兩句話。
外面的風又刮了起來,好像一個掙扎的人,在向著幽暗的地方挪動。
因為奔波了一天,戰士們早早地睡了。田一禾也躺下睡覺,他與肖凡同屋。
半夜,田一禾夢見自己在阿里的獅泉河邊,他本來想去看看河中有沒有魚,卻離獅泉河越走越遠,直至走到一片荒地上,才發現自己走反了方向。
他轉身往回走,一場風刮了起來,而且越刮越大,而且還夾雜著沙子,打在臉上一陣生疼。刮在阿里高原上的都是冷風,不一會兒就將田一禾凍得瑟瑟發抖。
獅泉河就在不遠處,他看得清清楚楚,好像還看見了水里的魚,但是他卻在大風中邁不開步子。他想,不怕慢就怕停,慢慢走吧,哪怕獅泉河再遠,遲早也能走到它跟前。
沒走幾步,就走不動了,只好停下來喘息。雖然在夢里,人仍然高原反應,做夢的人不知詳情,只是難受。
過了一會兒,喘息漸緩,又往前走。
有一個人在前面健步如飛,大風奈何不了他,高原更不能讓他慢下來。
田一禾對那人喊叫,風太大了,不能走這么快。喊完了自己笑自己,你想快還快不了呢,倒替別人操心。
很快,田一禾發現因為風太大,他喊出的話,像是被風中的大嘴一口吞了,那人沒有聽見。
那人會不會是肖凡?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那人走得輕快如飛,田一禾心里的答案也隨之起起伏伏。最后,好像風中的石頭落了地,他斷定那人是肖凡。他又想喊叫一聲,卻看見那人被風刮得飛起,像樹葉一樣漂過獅泉河,落到了對面的山洼里。“連長……”這次他喊出了聲,肖凡卻已經不見了。不見了……是生還是死,他不敢往下想。
大風停了。一下子就停了,好像沒有刮過一樣。
田一禾急急往前走,他要趕回多爾瑪邊防連,告訴大家肖凡出事了。多爾瑪離獅泉河很遠,但夢是無序的世界,田一禾說到就到了。
奇怪的是,肖凡卻在多爾瑪,完好無損。夢中人半醒著,田一禾沒有驚訝,他對肖凡說話,卻聽不清自己對肖凡說著什么。而肖凡一會兒點頭,一會兒又搖頭,好像對他的話有肯定,也有反對。田一禾納悶,肖凡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唯一清楚的是,肖凡要一個人去一號達坂。④他于是大聲對肖凡說話,聲音很大,但還是聽不清自己在說什么。
他的聲音鉆入自己耳朵,刺出一陣疼痛,把自己折磨得醒了過來。一醒來,疼痛消失了。
肖凡真的病了。
(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命令下來了”自成一段,小說以此開頭,既能突出軍令如山,又能自然引出邊防官兵執行命令的具體過程。
B.界碑上的“中國”,“紅燦燦的,好看”,這樣的評價雖然樸素但感情豐富,可見官兵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C.“多爾瑪的夜晚,與別處的夜晚并無二致”,意在強調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應該珍惜,絕不允許其他勢力染指。
D.“肖凡真的病了”意味深長,田一禾能否去一號達坂執行任務也不十分明確,這給讀者留下多維的思考空間。
2.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句子①中的三個“像”,都是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來描述高原反應的各種痛苦。
B.句子②既與前文的“早上出發”呼應,又引出了下文對多爾瑪黑夜的具體描寫。
C.句子③表達的心理,是人在特定環境中的反應,是忍受折磨看不到希望的難受。
D.句子④“聽不清自己在說什么”的內心感受,亦真亦幻,將戰友情延伸到夢里。
3.小說中有關夢境的情節,寫出了邊防戰士的多重人生追求。請加以梳理概括。
4.請結合小說,簡要分析作者是怎樣塑造田一禾這一人物形象的。
(五)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丈夫
孫 犁
今天是中秋節日,可是還有一場黑豆沒打。上午,公公叫兒媳婦把場攤上,①豆葉上滿帶著污泥,發著臭氣。日本黑心鬼,偷偷放了堤,淹了老百姓,黑豆沒長好,豆子是秕秕的。草不好,黃牛也瘦了。兒媳婦站在場里沒精打采的。年景沒有了,日子不好過,丈夫又沒消息。去年,他還在近處,八月十三那天還抽空回家來看了看,她給他做了一件新棉襖,兩個人歡天喜地。八月節,應該團圓團圓,她給他做了豬肉菜,很豐富。今年,鬼子從四月里翻天攪地,丈夫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吃過中午飯,她帶著老二孩子,要去娘家看看,解解悶。孩子才七歲,在炮火里跟著跑了四五年了。
“還記得爹嗎?”
“記得呀!”
“爹在哪里呢?”
“在鐵道西啊!”
“在那里干什么?”
“打日本?。 ?/p>
娘笑了。丈夫在家就喜歡這個孩子,臨走總囑咐她好好教養著。娘兒倆說著,就到了娘家村里,本來只離著三四里地。
到家里,姥姥正坐在炕上。
“你看人家多么熱鬧,人家也都是養兒養女的?!崩牙颜f,嘴角卻有些譏笑。
“誰家?”女兒問。
“你嬸子家。”
“熱鬧什么?”
“你大姐來了,她女婿也來了?!?/p>
“她女婿不是在這里當偽軍?”
“現在人家敢出來了,三天一來,兩天一來,來了就嘻嘻哈哈?!?/p>
姑娘想起她是和這個大姐一年出嫁的。她兩個同歲,她大姐嫁了一個獨生子,她也嫁了一個獨生子。她大姐的女婿在綢緞店里當學徒,她的女婿在保府上學。那年正月里,兩個女婿來住丈人家,大姐的女婿好賭錢,整天在家里成局;自己的女婿好念書,整天在家里翻書本。她那時候還不高興自己的女婿這么呆氣,人家那么好玩,好說笑,街上的青年子弟都找人家去熱鬧,自己的女婿這么孤僻,整天沒個人來,只有幾個老頭子稱贊。
后來丈夫走了,很少回家來,不在北平,就在上海。大姐的女婿卻常來,穿得好,一來就住下,嘻嘻哈哈。她埋怨丈夫不回家,忘了她??墒钦煞虿]有忘了她,有時回家來,也很愛她,她生了一個小孩,丈夫也很喜歡,只是怨她不識字,知道的事少??箲鹆耍煞蛄r參加了軍隊。把洋布衣服脫下來,換上粗布軍裝。兩條褲腿,每天跑百八十里山路,也有了勁了。
“為什么你出去受罪?”
“抗日是受罪?你真糊涂透了。”
“可是為什么人家不出去?”
“誰?”
“大姐的女婿?!?/p>
“呸,呸,你怎么叫我和他比?!?/p>
漸漸,她也覺得丈夫不能和那個人比。村里人說自己的丈夫好,許多人找到家里,問東問西。許多同志、朋友來說說笑笑,她覺得很榮耀。日本鬼子燒殺,她覺得不打出去也沒法子過。她大姐的丈夫的店鋪叫日本鬼子搶了,他回到家來,后來跑到城里當了偽軍。
自己的丈夫越來越忙,臉孔雖然黑了,看來,倒壯實了些。仗打得越緊,她越恨日本鬼子了,他也輕易不回家了。她守著孩子過日子,侍候著公公。上冬學,知道了一些事,其中就有她以前不知道的丈夫心里的事,現在才知道了些。她瞧不起她的大姐夫,這是個什么人呀!
今天,娘卻提到了他。正提到了他,大姐就來了。大姐聽說妹子來了,姐妹好幾年不見面,來看望她。手里托著一包點心,身上穿著花絲葛,臉孔白又胖,挺著大肚子,乍一見面很親熱,大姐說:
“你家他爹可有信?”
“沒有??!”
“說起來,人家他有志氣,抗日光榮,可是留下了這些孩子們?!贝蠼阏f著就拉過孩子,教孩子吃點心,問孩子:
“你想爹嗎?”
“想啊!”
“快叫娘把他叫回來。”
“叫回來,打日本吧!”孩子興奮地說。
大姐立時沒話說,臉也紅紅的,像塊生豬肝。姥姥也笑了。
“聽說你女婿又來了?!?/p>
“早走了?!?/p>
“怎么這么快就走了?”
“有事?!贝蠼阕蛔。孓o了出去。走到屋門口又回來,小聲說:“大妹子,你家他爹回來,你順便和他說說,就說俺家他爹是不得已,還想出來的。”說過就慌慌地走了。
姥姥說:
“看起這個來就不光榮,準是又有什么風聲嚇走了?!?/p>
天已經晚了,姑娘帶著孩子回來,在路上,她看見一小隊人背著槍走過去。后來回頭一看,那一小隊人進了她娘家的村了。
到了村頭,大孩子正在村邊等,見了娘就跑上來小聲說:
“大隊長到咱家來了!”
“哪個大隊長?”
“縣游擊大隊長,黑臉大個子老李呀,娘忘了,去年和爹一塊去拿過書,吃過羊肉餃子的。”
“說什么來?”
“有爹的信,爺正看哩?!?/p>
母子兩個人趕緊到了家里,公公正坐在場里碌碡上,帶著花鏡念信,見兒媳婦回來,就說:
“信來得巧,今年的節我又過痛快了!”
媳婦當然更快活,快活了一晚上,②竟連那圓圓的月亮也忘了看。
一九四二年中秋節記于阜平
(有刪改)
水生說:“今天縣委召集我們開會。假若敵人再在同口安上據點,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條線,淀里的斗爭形勢就變了。會上決定成立一個地區隊。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
女人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p>
水生說:“我是村里的游擊組長,是干部,自然要站在頭里。他們幾個也報了名。他們不敢回來,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來和家里人說一說。他們全覺得你還開明一些?!?/p>
…………
雞叫的時候,水生才回來。女人還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說:“你有什么話,囑咐囑咐我吧?!?/p>
“沒有什么話了,我走了,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
“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們拼命。”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著眼淚答應了他。
(節選自孫犁《荷花淀》,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題目雖為“丈夫”,但也寫了女性的覺醒,小說中“姑娘”具有“理解”“反思”能力,有“光榮”感,并積極投身到了抗日斗爭中。
B.小說既從正面描寫戰爭的血腥、慘烈,又寫了戰爭后方普通人家的生活,表現了孫犁抗日作品中蘊含的家園意識和情感態度。
C.小說中“鬼子從四月里翻天攪地”“一小隊人背著槍走過去”,寫出了當時社會環境的特點,從字里行間可見抗日戰爭在緊張進行。
D.老二孩子在小說中著墨不多,但形象十分鮮明突出,他聰明可愛,思念著抗戰的爸爸,他說“叫回來,打日本吧”,刺激了大姨和姥姥。
2.下列對文本一和文本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本一開篇“丈夫不知道到哪里去了”,突出妻子在團圓節日對丈夫的思念及未見丈夫的失落,為讀者設置懸念,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B.文本一通過對比、烘托、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手法塑造了“丈夫”這個抗日英雄的形象。
C.兩篇小說在塑造人物時都用了側面描寫手法,偷生求榮的大姐夫側面凸顯出“丈夫”的光輝形象,水生的話側面表現出“女人”識大體的形象。
D.兩篇小說都體現了“詩體小說”的特點,截取戰爭外的尋常場景,提煉富有表現力的群眾語言來表現軍民魚水情,語言清新自然、簡潔凝練。
3.文本一開頭和結尾畫線的兩處環境描寫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4.《文心雕龍》中說:“深文隱蔚,余味曲包?!睆娬{文章貴有含蓄之美,文本一、二都體現了這個特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六)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時間移民(節選)
劉慈欣
第二站:大廳時代
“怎么這么久才叫醒我?!”大使吃驚地看著原子鐘。
“先遣隊已以百年為間隔醒來并出動了5次,最長我們曾在一個時代生活了10年,但每次都無法實現移民,所以沒有喚醒您,這個原則是您自己確定的?!毕惹碴犻L說。大使這才發現他比上次見面老了許多。
“又遇到戰爭了?”
“沒有,戰爭永遠消失了。前三個時代生態環境繼續惡化,直到200年前才開始好轉,但后兩個時代拒絕接收移民。這個時代同意接收,最后需要您和委員會來決定?!?/p>
冷凍室大廳里沒有人。在巨大的密封門隆隆開啟時,先遣隊長低聲對大使說:“變化遠遠超出您的想象,要有思想準備?!?/p>
大使踏進這個時代的第一步,腳下響起了一陣樂聲,夢幻般,像過去時代的風鈴聲。他低頭,看到自己踏在水晶狀的地面上,水晶的深處有彩色的光影在變幻,水晶看上去十分堅硬,踏上去卻像地毯般柔軟。踏到的位置響起那風鈴般的樂聲,同時有一圈圈同心的彩色光環以踏點為中心擴散開來,如同踏在平靜的水面上激起的水波。大使抬頭望去,發現目力所及之處,整個平原都是水晶狀了。
“全球所有的陸地都鋪上了這種材料,以至于整個世界都像人造的一樣?!毕惹碴犻L說,看著大使驚愕的目光,他笑了,好像說:這才是吃驚開始呢!大使又注意到自己在水晶地面上的影子,有好幾個,以他為中心向四面散開。他抬起頭來……
6個太陽。
“現在是深夜,但200年前就沒有夜晚了,您看到的是同步軌道上的6個反射鏡把陽光反射到地球夜晚的一面,每個鏡面有幾百平方公里的面積?!?/p>
“山呢?”大使發現,地平線處連綿的群山不見了,大地與藍天的相接處如尺子畫出的一般平直。
“沒有山了,全被平掉了,全球各大洲都是這樣的平原。”
“為什么?!”
“不知道?!?/p>
大使覺得那6個太陽如大廳里的6盞燈。大廳!對了,他有了一種朦朧的感覺。進一步,他發現這是一個干凈得出奇的時代,整個世界沒有塵土,令人難以置信地,一點兒都沒有。大地如同一個巨大的桌面一樣干凈。天空同樣一塵不染,呈干凈的純藍色,但由于6個太陽的存在,天空已失去了過去時代的那種廣闊和深邃,像大廳的拱頂。大廳!他的感覺更確定了,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大廳!鋪著柔軟的發出風鈴聲的水晶地毯,有著6個吊燈的大廳!這是個精致的、干凈的時代,同上次的黑色時代形成鮮明對比。以后的移民編年史中,他們把它叫大廳時代。
“他們不來迎接我們嗎?”大使看著眼前空曠的平原問道。
“我們得自己到首都去見他們。雖然有精致的外表,這卻是個沒有禮儀的時代,甚至連好奇心也沒有了。”
“他們對移民是什么態度?”
“同意接收,但移民只能在與社會隔絕的保留區生活。至于保留區的位置,在地球還是其他行星上,或在太空專建一個城市,由我們決定?!?/p>
“這絕對不能接受!”大使憤怒地說,“全體移民必須融入現在的社會,融入現在的生活,移民不是二等公民,這是時間移民最基本的原則!”
“這不可能?!毕惹碴犻L搖搖頭。
“是他們的看法?”
“也是我的。哦,請聽我把話說完。您剛解凍,而這之前我已在這個時代生活了半年多。請相信我,現實遠比您看到的更離奇,您就是發揮最瘋狂的想象力,也無法想象出這個時代的十分之一,與此相比,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理解我們的時代倒容易多了!”
“移民開始時已經考慮了適應的問題,所以移民的年齡都在25歲以下。我們會努力學習,努力適應這一切的!”大使說。
“學習?”先遣隊長笑著搖搖頭?!澳袝鴨??”他指著大使的手提箱問,“什么書都行?!贝笫共唤獾啬贸鲆槐疽痢啞炻宸蛟?9世紀末寫的《環球航海游記》,這是他出發前看到一半的書。先遣隊長看了一眼書名說:“隨便翻到一頁,告訴我頁數?!贝笫拐辙k了,翻到239頁。先遣隊長流利地背誦起航海家在非洲的見聞,令人難以置信地,一字不差。
“看到了嗎,根本不需要學習,他們就像我們往磁盤上拷數據一樣向大腦中輸入知識!人的大腦能達到記憶的極限。如果這還不夠,看這個,”先遣隊長從耳后取下一個助聽器大小的東西,“這是量子級的存儲器,人類有史以來所有的書籍都可以存在里面,愿意的話可以連一個賬本都不放過!大腦可以像計算機訪問內存一樣提取它的信息,比大腦本身的記憶還快。看到了嗎,我自己就是人類全部知識的載體,如果愿意,您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內也能做到。對他們來說,學習是一種古老的不可理解的神秘儀式?!?/p>
“他們的孩子一出生就馬上得到一切知識?”
“孩子?”先遣隊長又笑了,“他們沒有孩子。”
“那孩子呢?”
“我說過沒有,家庭在更早的時候就沒有了?!?/p>
“就是說,他們是最后一代人了?!?/p>
“也沒有代,代的概念不存在了?!?/p>
大使的驚奇現在變成了茫然。但他還是努力去理解,并多少理解了一些。“你是說,他們永遠活著?!”
“身體的一個器官失效,就更換一個新的,大腦失效,就把其中的信息拷貝出來,再拷到一個新培植的腦中去。當這種更換在進行了幾百年后,每人唯一留下的是自己的記憶。你能說清他們是孩子還是老人嗎?也許他們傾向于把自己當老人,所以不來接我們。當然,愿意的話,也會有孩子的,克隆或是更傳統的方法,但不多了。
這一代長生者現在已生存了300多年,還會繼續生存下去。這一切會產生出一個什么樣的社會形態,您能想象得出嗎?我們所夢想的東西:博學、美貌、長生,在這個時代都是輕而易舉能得到的東西?!?/p>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開篇大使的語言和神態描寫,簡潔有力,增加了小說的懸念,吸引讀者跟隨大使的視角不斷探求事件的真相,“原子鐘”也暗示大使熟睡之前的時代特征。
B.先遣隊長讓大使做好準備面對大廳時代,其間先遣隊長的笑、介紹6個太陽的部分以及向大使展示量子級存儲器,都表現了先遣隊長的先知屬性。
C.由于大使沉睡時間較久,對大廳時代的很多事物無法短時間內接受,但在先遣隊長的逐步引導下,能夠多少理解一些這個新時代的特征。
D.大使時代所夢寐以求的博學、美貌、長生等事物,在大廳時代都能夠輕而易舉得到,這得益于大廳時代的科技發展水平。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通過對大使的語言、心理、動作、外貌、神態的描寫,直接表現出大使大大咧咧、易怒但深思熟慮的性格特點。
B.文章多處描寫了現在的社會環境,處處設置懸念,對情節有著推動作用,同時也表現出大使對這個時代的不適應。
C.文章最后的語言描寫給人恍然大悟的感覺,前文故事一波三折,在先遣隊長的循循善誘中,使讀者對當下的時代背景有著深刻的認識。
D.小說節選時間移民中的某一章節,從現實出發,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充滿奇幻的大廳時代,有著科幻小說充滿想象力的特征。
3.科幻小說十分注重想象力的表現,但本文卻將筆觸放在大量對話中,看似矛盾卻有其獨特的藝術性,請結合文本分析。
4.小說多次寫到大使用“為什么?!”“這絕對不能接受!”等來表示強烈情感變化,請簡要分析其作用。
(擬題 楊佳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