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雨 湖
沈 揚
曾經在春陽之下蕩舟西子湖,但見遠處蘇堤上的柳絲在輕風中舞動,如裊裊綠霧;斷橋處湖光染翠,樹披紅云(那應當是煙柳之中的夾竹桃了);而小瀛洲上古典味兒很濃的樓臺粉墻與湖中的三塔對應,果真是翠蔭華閣,煙波塔影,其美無比。也曾經在夜幕之中舟行湖面,聽水聲潺潺,看星光閃爍,槳聲欸乃之中,有琴聲從湖中島飄來,見魚兒躍出水面,遠岸燈火在夜色中徐徐移動。一切都在朦朧而寂靜的詩意之中。
不過我更難忘一次雨中游湖的經歷。那是二○○○年的元旦,天空飄著寒雨,我們租船下湖了。早聽說雨中西湖、雪中西湖最能激起詩人的詩情。東坡居士在杭州,寫了晴湖寫雨湖,都是搖曳生姿、靈動有神。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寫雪湖,他對滿目雪景的描繪,巧用了與“白”相對的“痕”和“點”等,“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張氏游雪湖時正是舊歷新年前后,有一個好心情,所以看瑞雪時分外生靈性,以至于要把包括自己在內的“舟中人”調侃為“兩三粒”。
我們此刻也成為舟中的“兩三粒”了。小船在輕柔的雨線中前行。湖面寬闊,絲雨與湖水對接時,既無聲也無形。水興微瀾,綠波上偶爾也有閃光。如若在陽光下,這種光點一定會明亮而耀眼。
西湖的性格是柔和的、溫順的。雨中的湖面似有縹緲的輕煙,更具有詩韻。
有鷗鳥在湖面掠水而過,那姿態矯而輕,很是好看。親水是鷗鳥的天性。湖面上空因飄灑著細雨而使鳥兒更顯得興奮。有時候鷗鳥俯沖而下,尖喙擊水之后即快速騰空,撲翅而去。大約是捕捉到了水中之物了。有一只鷗鳥“浮坐”水面,目視雨空,很是悠閑。到了三潭印月的湖面,只見兩個石柱子上各有一只鷗鳥棲息。由于是近距離,可以看清碩大的鳥身,背羽灰黑肚羽白,尾羽尖而長。船從三柱間穿過,鳥兒并不驚恐,安然處之。常在“江湖”,鳥也練出來了。
很想知道這鷗鳥的名字。船中人七嘴八舌,或說“沙鷗”,或稱“海鷗”“湖鷗”。曾記得歐陽修的一首西湖詩,內中寫到了鷗鳥,即“沙禽掠岸飛”。禽是鳥類的統稱,沙禽即沙鷗大約不會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是杜甫的名句。杜甫也是在船行中看到鷗鳥的,不過那不是西湖,而是在成都附近的一條江中。歐陽先生看到的“沙禽”在湖中,杜甫先生看到的“沙鷗”在江中。可見不論是江中或湖中,都有同一類型的鷗鳥,所謂“江鷗”“湖鷗”,只是人們隨意的稱謂,并不見得有種類的嚴格區別。即便是海鷗,也是因地而異取的名稱,許多地方江海相連,鷗鳥在海上是海鷗,飛到江上便是江鷗。我想“沙鷗”也未必是正式的學名,很可能是某些地方的俗稱,只因詩圣杜甫用到了詩中,后人跟著用罷了。
歐陽修的西湖詩中還有“無風水面”“隱隱笙歌”“芳草長堤”等字眼。從這些詞語中可以推測,歐陽先生游湖那天是個晴日,湖面晴朗,堤岸上芳草鮮美,而耳旁還有陣陣樂聲,沙禽就是在樂聲的伴和下貼水飛翔,越過翠綠的堤岸,那情景真是很美很美。詩傳人意,看得出歐陽先生那天也是個好心境。
杜甫寫“沙鷗”時的情形就不同了。他是在好友——四川節度使嚴武辭世,失去依靠,離蓉東下的孤舟中詠寫此詩的。天地之大,沙鷗之小,飄泊孤零,其凄涼傷感全在詩中。一個是艷陽笙歌,一個是“星垂”“月涌”,這里的隱喻十分明白。物同情異。詩人的過人之處在于從同一類禽鳥的飛動之美中,通過不同的話語,各自找到心靈的依托和宣泄。
此刻我們在雨中,所看到的不是艷陽下的沙禽,也不是星月下的沙鷗,而是雨絲飄曳中的鷗鳥。這其實是煙雨江南常有的好景致。我只是從同一物種的千年綿延和詩人文字的千年存續中,看到一種物質和人文相融相存的無與倫比的生命力,這種恒久的力量令我感動。
堤岸上,有一個香港來的旅游團,一面小旗子上有“新春旅游”的字樣。這很可能是一個長游團,從陽歷新年一直游到農歷新年。神州好風景,豈止一個西子湖!不過我總覺得他們的游覽太匆忙。他們看湖,卻難以單個兒與湖對話。在盈盈的湖水旁,他們能聽到歐陽修的聲音嗎?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曾在春陽、夜幕下游西湖,勾勒出兩幅一靜、一動的生動畫卷,分別展示了西湖無與倫比的美和濃濃的詩意。
B.“我們此刻也成為舟中的‘兩三粒’了”這句話看出作者游湖的心情是愉悅的,字里行間滿是打趣的味道。
C.“常在‘江湖’,鳥也練出來了”這句話旨在表達西湖是鷗鳥的最佳棲居地,能練就其一身的俠氣和膽識。
D.“神州好風景,豈止一個西子湖!”這句話立足游客的角度,用反問語氣表達了對祖國山河贊美和自豪的情感。
2.文中關于寫歐陽修和杜甫的相關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探究眼前鷗鳥的名字,引出歐杜詩歌里的鷗鳥,由“自然的鳥”寫到“人文的鳥”,突出散文依托“聯想”的“形散”特質。
B.作者用“大約”“很可能是”等詞語,得出歐陽修詩歌中的“沙禽”和杜甫詩歌中的“沙鷗”是同一種鳥的結論,有待考證。
C.歐陽修的西湖詩歌以樂景襯樂情,杜甫的“沙鷗”詩將鳥之小置于偌大的空間里,相較歐陽修的詩歌更能宣泄內心的情感。
D.詩歌中的鷗鳥和詩人的情感千年流傳,凝練成物質與人文相融相存的民族審美力量,它恒久綿長,作者和讀者會因之而感動。
3.文章說“雨中西湖、雪中西湖最能激起詩人的詩情”,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4.你怎樣理解作者在文末說“他們看湖,卻難以單個兒與湖對話”的意蘊?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擬題 黃 靜 徐嘉欣 李林姝)
(十六)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沱沱河上空的銀河
杜文娟
2003年青藏鐵路正在加緊修建,格爾木是火車的終點站,這里也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物資轉運站。過了昆侖山口,植被逐漸稀疏,雪線愈加走低。同車一位男士指著路邊一簇小草,說這草估計有二十歲的草齡。我驚得連連追問,不會吧,不會吧,不過二十公分高的草呀,怎么那樣蒼老,不是一歲一枯榮嗎?有人開始頭暈,有人開始吸氧,無人應和我的感慨。
青藏公路沿線沒有路燈,長途汽車需要停歇,乘客與司機在廣袤單調的荒蕪雪原行駛容易疲勞,于是日行夜宿成為可能。車剛停穩,原本萎靡無力的乘客呼啦啦下車,紛紛往昏暗的土坯房里鉆。睡不著的我摸索著走出土坯房。餐廳的燈還亮著,電視上正在播放藏語版的《西游記》,孫悟空正在翻筋斗。
①沱沱河,是孫悟空和玄奘都沒到過的地方。
我走向曠野,裹緊衣帽,晚風冷硬,星光和車燈引領我走向一座公路橋。橋頭立著兩塊石碑,全都被新舊不一的白色哈達纏繞,一方老舊窄小,一方大氣寬闊。走到近旁,分別是“沱沱河大橋”和“萬里長江第一橋”。抬頭仰望,繁星流動,越匯越多,如一條逶迤磅礴的大河,在高遠的夜空奔流閃爍,氣勢恢宏,映亮半個天宇。②間或有旋渦狀星出現,與江河湖海中的漩渦相似,由四周向中間旋轉,外圈、內圈,亮圈、更亮圈,旋著旋著,就旋轉成了樹杈狀,自然天成,無人催促,優哉游哉,漸漸地,又匯入星河,如同走失的孤雁回到了雁陣。眨眼間,有星星炸裂一般迅速亮一下,釋放最強亮光,璀璨奪目,艷如夏花,成為億萬顆星中最亮的明星,眾星拱衛著她,萬眾矚目著她,她傲嬌得如同皇冠上的明珠。但僅僅一瞬間,三兩秒的樣子,又迅即恢復了原樣。這曇花一現的整個過程,走完了一顆星最輝煌的高光青春。又一顆星星躍出隊伍,或直線,或拋物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局,在天宇劃出一道異常明亮的線,隨即夢幻一般,徹底消失,如同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這一刻,愈發清楚地認識到,地球的確是圓的,而自己正雄踞地球之巔,被汪洋星海包圍,自己也成了一顆星星。原來,那流動的星星之河,就是銀河了,那不按規則出牌、突兀逃逸的星星,就是流星吧。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見識銀河,流淌在地球第三極上空的銀河,其間的星辰原來如此紛繁浩瀚。那種勢不可當的亙古又年輕的力量,令我久久地震驚和惶惑。如果,如果我是一顆星星,一定被裹挾著去往遠方,或前程似錦,或水深火熱。如果那銀河斷崖式下跌,瀑布一樣俯沖進沱沱河,我站立的橋梁絕對灰飛煙滅,來有影,去無蹤。而時光總是一意孤行,春華秋實,我行我素,不會因為誰的青睞而停歇半分。
銀河下的沱沱河水,散漫地流淌,白亮亮明晃晃,分不清哪邊是上游,哪邊是下游,既看不清水深,也望不到岸闊。靜靜去聽,幾乎沒有水聲,反倒是風聲叱咤,成為空曠間的主宰。
清晨再上路,特別關注與水有關的萬物生靈,③一座雪山,一條冰川,一掛冰瀑,一個冰斗,一柱冰筍,一個湖泊,一群藏羚羊,幾頭藏野驢,一匹孤狼,兩只雄鷹,一片草甸,幾朵雪蓮花。最親切溫煦的,是鋪天蓋地、肆意任性的水潭、水渠、小溪、水線。它們無不自然隨意、漫無拘束、悠然舒緩。快到唐古拉山口的時候,許是積雪融化的緣故,道路泥濘,車輛增多。鮮活的陽光灑滿大地,竟然有一小片毛茸茸的小草,草間開著黃色、紫色、白色花朵,花朵大如拇指,小若米粒,無論是草尖還是花蕊,全都頂著晨露,瑩琇潤澤。換個角度,水珠就有了顏色,每一株小草都有了靈氣,每一朵小花都成為仙子,而每一枚露珠呢,當然就是江河之源,生命之泉。
在一個灑滿陽光的土坎下,一只灰頭土臉的羊子歪著腦袋,仰起脖子,依偎在泥土上,微閉雙眼,輕啟小嘴,迎接坎上草皮滴落的水珠。羊子的隨性愜意,喚醒我初做母親的記憶,孩子不就是這樣吸吮乳汁的嗎?④忽而醒了,微瞇雙眼,張一張小嘴,含一口,忽而入夢,安靜恬適。生命不就是這樣延續的嗎?我肯定也是這樣吮吸過母親乳汁的,母親也是這樣將外婆當作溫暖港灣、生命的出發地的。神秘的流星、頑強的小草、小小的羊子,都和人類一樣,共同享受宇宙萬物的哺育和加持,生生不息,綿延萬年。那一刻,思緒綿密悠長。三江源頭,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最初一片雪花、一枚晨露、一條水線、一道彩虹,這一切,匯成了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河、川江、荊江、揚子江。如同一個人有多個昵稱、乳名、筆名,而只有一個本名,在國際上,她們只有一個名字:長江。
就這樣,毫無提防地,一下子就喜歡上了江河之源的風花雪月,愛憐每一個生命,珍惜每一縷感受,也由此開啟了此后長達近二十年的青藏之旅。
(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頭敘述路上的經歷,從“無人應和我的感慨”“萎靡無力的乘客”這些說法可以看出作者對同行人的失望。
B.橋頭立著的刻有“沱沱河大橋”的那塊石碑,老舊窄小,可見沱沱河比長江歷史更悠久,是長江的源頭。
C.“我”由浩瀚的銀河想到時光不會因為誰的青睞而停歇半分,因為“我”正在為青春不再而感到悲傷。
D.結尾一段,作者利索地收束了全文,其中“長達近二十年的青藏之旅”又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2.下列對畫波浪線的句子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①句照應上文的《西游記》,引出“沱沱河”這一地名,突出了此處地勢偏遠的特點。
B.②句運用了比喻,將銀河中的星星比作江河湖海中的漩渦,生動形象,極具畫面感。
C.③句一一羅列事物,符合觀察的規律,同時這種羅列形成了一種張力十足的語言氣勢。
D.文章多處與④句一樣使用短句,短句簡潔凝練,工整與變化結合,讀起來朗朗上口。
3.沱沱河上空的銀河給“我”帶來了什么感受?請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文娟在采訪中曾說,生命禁區中的所有生靈,都稀缺而珍貴,要通過細致描寫,賦予生命之上的意義。請分析這種理念在本文中是如何體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女人的白夜
鐵凝
我坐在窗前看窗外的窗,窗外的窗子靜靜地看我。在白夜里我才知道,我看世界時,世界也在看我。
奧斯陸的白夜銀白銀白。夜最深時也能辨清對面窗子窗簾的顏色。那亞麻色的窗簾夜夜從不關閉,我才知道對面這老式房子并非一幢公寓。
我依然認定對面的窗子便是娜斯金卡的家,這少女的外婆正用別針把外孫女和自己別在一起。可娜斯金卡還是有辦法逃走,于是,彼得堡朦朧、濕潤的白夜里便有了娜斯金卡和她的愛情故事。
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十幾年前它就給了我那樣美好的心境。當我在黑夜里夢見白夜時,那白夜就是娜斯金卡純凈的臉。
十幾年過去,我看見了真正的白夜。如今我置身奧斯陸的白夜中,又聽見了另一個白夜的故事。
六月二十三日,是北歐的仲夏夜狂歡節。這天白夜最長,人們在黃昏相聚海邊,點起篝火,徹夜歡歌。古時這節日卻是以拿女人祭神為內容的。小鎮上的人們在海邊燃起火堆,將一個被鎮長認定為有罪的女人扔進火里,燒死她以換取整個小鎮的清白。
女人們懼怕這白夜的來臨,懼怕自己被鎮長選中,于是加倍地小心做人。可是,每一年的仲夏夜,火堆里仍然要投入一個女人。女人們仍然要在這里戰栗著狂歡。
多少多少年后,當又一個仲夏夜來臨,又一個女人就要被扔進火里時,一個聰明,勇敢的女人決意奪回女人的命運。她站出來質問鎮長,同他有什么證據證明那將被燒的女人有罪。鎮長也很聰明,說:可以將這女人裝進麻袋,綁好投入池塘。假如她漂在水面,說明她是清白的;假如她沉了下去,便是罪惡深重。人們雀躍著涌向池塘,去觀察這種驗證。自然,鎮長選中的女人永遠是沉下去的。這種驗證的方式不過是使用來祭神的女人在火的折磨前又加一層水的折磨。
多少多少年后,仲夏夜狂歡的篝火里不再投入女人,時代終于使活人換成了草人。草人敷衍了神靈,草人使女人松了一口氣。仲夏夜可愛了,篝火旁響起了沒有戰栗的歌聲。
可那草人的樣子是男草人還是女草人?我一直想問問講故事的人。
當我在一個白夜從易卜生的故鄉希思乘車返回奧斯陸的時候,沿途那幽深的有野鹿出沒的森林里,那起伏著綠色松濤的山谷中,到處都響著娜拉①出走時的關門聲。這關門聲曾經響徹了全世界,如今在這明如白晝的夜色里,它格外的清晰、真切,就像是回答著古時那個鎮長的暴虐。
于是,世界上那么多的女人被吸引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來了,人們稱這些人為作家。于是,第二屆國際女作家書展在娜拉的故鄉開幕了。今年的六月二十三日,參加書展的全體女作家聚會在英格亞德海灣,燃起篝火,共度狂歡之夜。于是,奧斯陸慷慨地將今年的仲夏夜獻給了更多的女人,女人在今夜決定一切,享受一切,統治一切。這里有夢中有過的美妙意境,這里有我們不曾有過的夢。
英格亞德海灣的松樹綠得年輕,海水藍得響亮。橘紅色的太陽在深夜十一點的海面半浸著身體,久久不愿沉沒,就像在傾聽芬蘭女作家正在演唱的那粗獷、幽默的無字歌。在她家鄉的山谷里,當人們彼此相隔很遠勞動時,就靠這無字的歌聲溝通著心靈,傳遞著彼此的消息。
一個彈著吉他的女歌手也在唱。歌聲就像她那白布襯衫和褪盡顏色的牛仔褲,平底鞋一樣簡潔。樸素,卻叫聽的人要哭。她盡心盡意地向海傾訴著她的靈魂,這種傾訴感曾經離我們多么的遙遠。
一個頭戴花環的少女從我身邊過去,手里還有鮮花。夕陽照耀著她唇邊細密的金色茸毛,她是多么年輕啊。
一個雙耳墜著大蝦的女人迎著我過來,那多起須毛的大蝦,那一身黑色衣裙使她顯得氣度不凡,就像對于統治海有著悄悄的欲望。
英格亞德海灣溫柔著人心,人人都有不少的夢。白夜包孕著它們,它們離你很近。
人總是要有一點夢的。夢想、夢話、夢境……美夢、酣夢,哪怕是惡夢、玄夢、荒唐夢,或者一枕黃梁之后的驚醒。
沒了夢,日子便少了滋味;有了夢,人便有了第二組生活。第二組生活使你獲得雙倍的時間、雙倍的勇氣,你的生命長了。也許你會為了一個夢去追尋終生。縱然一路荊棘,一路坎坷,你無所顧忌。
朝霞續著晚霞燦爛了天空,白夜盡了。
白夜使那么多那么多女人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相聚,白晝使那么多那么多女人各奔東西。人們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為了人類不再有仲夏夜那般的惡夢,為了人類能夠有仲夏夜那般的美夢,努力向生活奉獻著自己。
當娜拉出走的關門聲呼地將你驚醒,當你從夢中醒來開始向生活奉獻時,那夢才會變得真實。“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你不覺得那如晝的白夜原本就是一個夢嗎?
(有刪改)
注:①娜拉:易卜生的話劇《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她是一位具有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傾向,勇于反抗男權主義和不合理的社會觀念,爭取婦女解放的覺醒女性形象。②仲夏夜:指莎士比亞的經典戲劇《仲夏夜之夢》,主要情節是雅典兩對貴族青年男女夜入仙林,仙王令侍者向男子眼中滴花汁,致使他們錯認愛人。經過種種離奇的誤會和曲折,他們最后有幸被解除魔法,兩對男女都收獲了愛情。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年少時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時心境平靜而美好,很喜歡女主人公娜斯金卡,欣賞娜斯金卡對愛的追求。
B.作者以“可那草人的樣子是男草人還是女草人”發問,實質上是對女子權利在如今時代是否得到真正的維護的質問。
C.娜拉出走的故事傳遍全世界,第二屆國際女作家書展選擇在娜拉的故鄉開幕,這體現了娜拉形象的影響之大。
D.作者結尾說“為了人類能夠有仲夏夜那般的美夢”,是在期許人們能夠像《仲夏夜之夢》的結局那樣有情人終成眷屬。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多運用想象,如對沿途森林里、山谷中響著娜拉出走時的關門聲的描述,藝術感染力強,能引發讀者對女性遭際的思考。
B.“海水藍得響亮”運用通感手法,太陽在海面“半浸著身體”運用比喻手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誼染了狂歡之夜景色的美好。
C.文中從視覺或聽覺的角度刻畫了英格亞德海灣的四個女人,表現了狂歡之夜現場的歡快氣氛,凸顯了當今女性生活的變化。
D.文章融敘事、議論、抒情于一體,如“沒了夢,日子便少了滋味……”這一段,通過議論為文章增添了思辨色彩。
3.文中用不少篇幅敘寫古時小鎮白夜的故事,作者這樣安排有何意圖?請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女人的白夜”為題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