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滿目,錦繡的華夏大地上,每一處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截至10月24日,全國秋糧收獲超過八成,加上夏糧和早稻,今年全國糧食產量預計有望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
作物盈滿為豐,稻谷歸倉為收。
豐收,對于中國人而言,不僅是一曲物產豐富的大地贊歌,更是歲月輪轉中在茲念茲的牽掛。
今年的9月22日,我國迎來了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年的豐收節以“學用‘千萬工程’禮贊豐收中國”為主題。作為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讓農民群眾可感可及、得到實惠。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亦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三個轉變”重要論述十周年。站在這一歷史節點回望,我國農業已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其中,?202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13908.2億斤,連續9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科技興農成為現代農業的主旋律,2023年,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63.2%,我國農業科技整體水平跨入世界第一方陣。更有一大批農產品觸網銷售,從鮮為人知到走出山門、揚帆出海。
“三農”答卷成績亮眼,鄉村振興熱潮涌動。
2003年,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了“千萬工程”這一重大決策。21年過去,發軔于浙江大地的“千萬工程”,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改變了億萬農民面貌。?
現如今,我國累計建設180個休閑農業重點縣,推介1953個美麗休閑鄉村和1000多條精品景點線路。一條重塑山河的鄉村振興之路被譜寫在鄉村大地。
此外,令人可喜的是,近十年來,我國農業領域孕育出了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的區域農業品牌,無論是建立完善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標準體系的五常大米,還是串聯起一二三產、打造“中國泡菜城”的眉山泡菜,都是新時代下推動鄉村振興、農業強國建設的創新者、先行者與推動者。
蓬勃大地,生生不息。
在“千萬工程”的引領下,田疇沃野間,繼續譜寫著農業現代化的壯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