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大立足新時代歷史方位,科學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為高質量推進稅收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國家稅務總局武漢化學工業區稅務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全國、全省、全市稅務工作會議的部署和要求,著力推動“抓好黨務、干好稅務、帶好隊伍”全面提質增效,努力在稅收現代化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彰顯稅務擔當。
一、旗幟鮮明講政治,牢記稅務機關第一屬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國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稅務總局“抓好黨務”機制制度體系牢牢把握了這一根本要求,也為基層稅務機關深刻認識并踐行稅務機關第一屬性是政治機關指明了方向。
(一)深化理論武裝,在“學”上出實招
政治上的堅定源于思想上的清醒。化工區稅務局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作為黨委會“第一議題”,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和稅務干部教育培訓“第一主題”,青年理論學習“第一任務”,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稅收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第一要事”,全員參與“政治機關意識怎么樹牢”大討論,指導基層黨支部加強黨的理論創新、紅色故事宣講等,充分利用走廊、大廳等零散空間打造多媒體黨建學習陣地,將“空白墻”變成“黨建窗”,打造了具有化工稅務特色的“化稅凝心五線聚力”黨建品牌長廊,營造以學促行、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
(二)強化政治引領,在“研”上下功夫
欲筑其室,先筑其基。化工區稅務局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稅收全過程,不斷推動主題教育成果轉化,認真研究總局《關于加強縣級稅務局政治機關建設的指導意見》,深入開展縣級稅務局政治機關建設調研,結合區局實際制定政治機關建設實施方案,構建“ 黨委領責強化部署、部門明責督促推動、支部履責細化落實”三級協同機制,研究制定涉及5大類22項內容65個具體措施責任清單,持續推進黨建與業務融合互促、同頻共振,將“作戰圖”細化為“施工圖”。
(三)扛牢主責主業,在“干”上求實效
落實之要,重在成效。化工區稅務局主動扛起“縣局主責”的政治責任,從細處入手,向實處發力,力爭在縣級稅務局政治機關建設中創特色、鑄品牌,把“任務單”轉化為“成績單”。區局著力打造五“興”青年特色品牌,深入開展具有區局特色的“六學四為”活動,區局領導分頭帶隊深入企業一線、生產車間看實情、聽介紹、開座談、問需求、話心聲、談措施,找準問題癥結,制定解決舉措,推動矛盾在一線化解、問題在一線解決,以政治機關建設成效保障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最后一公里”方向不跑偏、效果不打折。
二、站位全局謀發展,發揮稅務部門職能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主動構建新發展格局,蹄疾步穩推動改革。化工區稅務局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稅收工作全過程,貫徹落實“兩辦”《意見》,繼續發揮好稅收職能作用,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聚焦主業,扛牢服務大局政治責任
在依法依規征收的前提下,化工區稅務局堅持開源、節流、調度并重,加強科學研判,把握宏觀經濟、重點行業、重點稅源發展趨勢,鞏固稅收預測機制,增強組織收入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健全稅費收入保障工作機制。區局稅收規模從成立之初的不足1 億元,到2018年國地稅合并當年的20億元,再到2023年的103.79億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其中2022年稅收規模首次突破100億大關,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財力支撐。
(二)強基固本,夯實專業化管理工作基礎
化工區稅務局因石化行業而設,加強石化行業稅源專業化管理,建立符合區局實踐的石化行業稅源專業化管理機制一直是區局追求的目標。區局積極開展探索,組建專業化管理團隊,構建“因戶定事、因事定崗、因崗定隊”的稅源專業化管理模式,將園區“一核四鏈”戶管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納入專業化管理范疇,在完成日常工作任務的前提下,舉全局之力對石化行業實施專業化管理。全面梳理石化行業稅費事項,開展征管基礎信息清理“大會戰”,梳理行業戶管身份歸類、稅種認定、經營模式、裝置設備、發票來源與流向、市場占有、上下游鏈條、專項收入等情況,把握行業脈絡,先后形成26萬余字的《石化行業稅源專業化研究》一書及20余篇實踐經驗,充分發揮稅收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提升石化行業稅源專業化管理水平。
(三)精準監管,提升一體化風險防控效能
化工區稅務局堅持貫徹落實上級“防風險、守底線”的要求,堅持綜合監督和風險防控雙輪驅動,不斷強化黨建、稅政、征管、風控、內審、紀檢等部門聯動,推動一體化綜合監督“1+6”體系落地落實。建立健全風險分析、應對的質量評價機制,積極配合開展全國成品油專項整治工作,編寫《成品油消費稅提級監管崗責體系》《中韓石化全景分析報告》《中韓石化生產裝置及工藝簡述》,為加強行業監管貢獻稅務智慧。同時加強非居民稅源監控和分析,強化外匯信息等風險常態化管理,嚴格落實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樹立風險導向意識。
三、牢記宗旨惠民生,堅持稅收為民發展理念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稅收服務高質量發展根基在基層、活力在基層,要在辦好為民實事中推動稅收工作提質增效。
(一)不折不扣落實系列稅費支持政策
化工區稅務局堅決落實好國家持續出臺的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實稅費支持政策,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充分釋放“退、免、減、緩、降”政策疊加效應,推動經濟發展向實體經濟聚焦。在“金稅三期”稅收大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對小微企業減稅降費政策落實情況開展調研分析,了解小微企業享受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的主觀感受,分析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在化工區落地中存在的瓶頸及成因,持續挖掘稅收大數據“金山銀庫”,全力打造稅收分析“拳頭產品”,高質量服務國家惠企決策。
(二)多措并舉提升區域稅收營商環境
民之所盼,稅之所向。化工區稅務局牢記為民宗旨,堅持以納稅人繳費人為中心,著力解決納稅人繳費人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暢通稅企溝通渠道,設立“沒辦成我來幫”專窗專席,暢通訴求響應機制,圍繞“辦好惠民事·服務現代化”主題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扎實開展稅收宣傳月活動。積極踐行“楓橋經驗”,設立“楓橋式”訴求響應專窗,依托稅企微信群、征納互動平臺和問辦協同服務熱線等云端訴求載體進一步完善矛盾調解機制,實現從無差別服務向精細化、智能化、個性化服務轉變。
(三)全心全意助力區域生態綠色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化工區稅務局堅決扛牢長江大保護的政治責任,進一步發揮綠色稅制作用,助力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與青山區稅務局和長江新區稅務局共同成立“稅護長江”綠色發展聯盟,加大落實綠色稅收政策力度,組織專員開展宣傳輔導,主動跟進重點治污項目,全力服務長江沿岸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和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區域生態綠色發展,為破解“化工圍江”貢獻稅務力量。
四、強黨治隊嚴要求,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化工區稅務局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斗爭意識、斗爭本領,提高一體推進“三不腐”能力和水平,壓緊壓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加強人才選拔培養使用,著力培養青年才俊,為全面建設稅收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一)完善制度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化工區稅務局堅持豐富和完善縱合橫通強黨建機制體系,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不斷深化拓展一體化綜合監督體系,積極落實“1+6”制度文件,按照“清單式明責、項目化推進、數字化落實”工作思路,探索建立工作落實制度和務實管理的操作規范,做優做實紀檢委員時間,進一步推進黨內監督融入稅收治理,貫穿到業務工作全過程各方面。
(二)踐行組織路線,做優干部選拔培養
化工區稅務局立足于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積極選好、育好、用好干部,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順利完成科級領導干部“比選擇優”和職級晉升工作,充分調動各年齡層次、各種類型結構的干部積極性。貫徹人才興稅戰略,探索“實戰化”培訓模式,創新運用實體化、沉浸式培訓方式,組織全員參與“日學、周練、月考、季測”活動,提升干部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實施“三全”干部培養方案,為干部建立“一員式”成長積分賬戶,開展招才引智稅校協作,聘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作為區局青年干部導師,不斷拓展人才培養需求響應渠道;啟動年輕干部導師培養,采取“ 一對一”“一對多”等形式建立“導師制”培養關系。
(三)樹立正確導向,培育健康政治生態
化工區稅務局堅持落實政治生態分析研判機制,定期分析研究區局政治生態狀況。按照“三個區分開來”的原則,結合上級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擔當作為的相關規定,推動構建容錯糾錯機制,助力稅收爭議領域盡職免責機制全面鋪開。完善稅務執法信息化內控監督體系,積極運用好“ 追責一把尺”,打通事前、事中、事后防護鏈條。大力發揮工青婦等群團組織的團結凝聚和橋梁紐帶作用,在“ 五四”青年節、“三八”婦女節、“七一”建黨節和中秋節等節日組織豐富的群團活動。完善離退休干部服務管理機制,組織開展正能量主題教育活動,關心關愛離退休老年干部,為稅收現代化建設營造內外和順、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