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勞動保護費和職工福利費定義范圍
1.勞動保護費
《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號)第三條:勞動防護用品,是指由生產經營單位為從業人員配備的,使其在勞動過程中免遭或者減輕事故傷害及職業危害的個人防護裝備。例如保障員工工作安全的安全服、安全帽、手套、防暑降溫品等,歸入勞保用品。勞動保護費有一定的列支范圍,并且一般情況下是發生在特定的崗位,比如生產車間工人、電力維修工人。
2.職工福利費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3號)第三條關于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包括以下內容:
尚未實行分離辦社會職能的企業,其內設福利部門所發生的設備、設施和人員費用,包括職工食堂、職工浴室、理發室、醫務所、托兒所、療養院等集體福利部門的設備、設施及維修保養費用和福利部門工作人員的工資薪金、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勞務費等。為職工衛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發放的各項補貼和非貨幣性福利,包括企業向職工發放的因公外地就醫費用、未實行醫療統籌企業職工醫療費用、職工供養直系親屬醫療補貼、供暖費補貼、職工防暑降溫費、職工困難補貼、救濟費、職工食堂經費補貼、職工交通補貼等。按照其他規定發生的其他職工福利費,包括喪葬補助費、撫恤費、安家費、探親假路費等”。
二、勞動保護費和職工福利費的涉稅處理區別
1.企業所得稅的涉稅處理區別
(1)稅前扣除額度的區別。勞動保護費是全額稅前扣除,福利費則是限額計算扣除。
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勞動保護支出,準予扣除。《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八條:“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勞動保護支出,準予扣除?!?/p>
職工福利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準予扣除?!吨腥A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條規定:“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準予扣除?!?/p>
(2)在核算時兩者的范圍區別。勞動保護費范圍,僅僅是為了保障職工免遭或減輕職業事故傷害而必須具備的裝備才允許列入勞動保護費,與職工福利費的范圍完全不同(職工福利費范圍見上文);由于職工福利費涵蓋的范圍比較廣,稅務機關對于福利費的把控也比較嚴格,要求單獨設置賬冊,準確進行核算。如果企業沒有單獨核算,稅務機關還可以對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進行核定。所以一定要準確衡量職工福利費的范圍,不屬于職工福利費的不要記在“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費”科目中。例如,退休職工的費用以及病假、生育假和探親假的補助,則不屬于職工福利費的范圍。因為退休后的職工不能為企業再創造效益,不符合企業所得稅的相關性原則,因此為退體職工發放的節日慰問是不能計入職工福利費的。探親假補助中,只有路費才能計入職工福利費,其余的補助是作為工資薪金的一部分。
2.增值稅的涉稅處理區別
企業購買勞保用品而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是準予抵扣進項稅額的。但如果是購買福利用品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是不允許抵扣進項稅額的。例如在生產企業中,勞保用品是為了生產所必需的對生產工人實施的一種防護措施,與生產經營息息相關,應當計人生產成本的一部分,相對應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而福利用品屬于企業的集體福利或者職工的個人消費,與生產經營沒有關系,所以不允許這部分進項稅額進行抵扣。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條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一)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3.個人所得稅的涉稅處理區別
勞保用品是生產經營單位為從業人員配備的,為了在勞動過程中讓職工免遭或減輕事故傷害及職業危害的一種個人防護裝備。因此,勞保用品屬于生產過程中使用的一種設備,而不歸屬于職工本身,所以領取勞保用品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職工福利,顧名思義是企業除了正常工資報酬之外的一種回饋。根據企業的性質不同,福利發放的形式也不一樣。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及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對于發給個人的福利,不論是現金還是實物,除生活補助費等明文規定免個人所得稅,均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生活補助費范圍確定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8〕155號):二、下列收入不屬于免稅的福利費范圍,應當并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從超出國家規定的比例或基數計提的福利費、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各種補貼、補助;從福利費和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單位職工的人人有份的補貼、補助;單位為個人購買汽車、住房、電子計算機等不屬于臨時性生活困難補助性質的支出。
綜上所述,勞動保護費和職工福利費在實務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①福利費具有普遍性,勞動保護費更多要考慮特定的崗位和特定的范圍;②福利費有貨幣形式,勞動保護費沒有貨幣形式;③勞動保護費可以抵扣進項稅額,福利費不允許抵扣,如果發放的福利是屬于自產或者委托加工性質,還需視同銷售。所以,在實務中不可因為勞動保護費可以稅前全額扣除而且能抵扣進項稅而把福利費混淆進來,否則有可能受到稅務行政處罰。
作者單位:中匯信達(深圳)稅務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