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推進和企業管理模式的變化,稅務管理不再是一個孤立的職能,而是與企業的戰略目標、業務運作及財務管理緊密相連。特別是在業財融合的大背景下,傳統的稅務管理模式面臨諸多挑戰,亟須通過創新的方式進行優化。因此,從業財融合的視角出發,探討優化企業稅務管理的必要性,分析當前稅務管理創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系統化規劃、技術引領、跨部門協作、稅務風險防控等創新措施,以期企業在稅務管理中適應新時代的挑戰,提升整體管理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業財融合;企業;稅務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F810.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24-0111-04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企業面臨著復雜的稅務環境,特別是稅務政策、稅法及會計準則的不斷變化,給企業稅務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與此同時,業財融合逐漸成為企業提升運營效率、優化管理流程的重要戰略。這種融合不僅僅是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簡單對接,而是要通過技術手段、數據共享、流程再造等創新方式,打造更加高效、透明和合規的稅務管理體系。傳統的稅務管理模式在此背景下存在如信息孤島、部門協作不足、稅務風險防控不健全等問題,亟須通過創新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進行突破。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通過創新優化企業稅務管理,以應對未來企業管理的新挑戰。
一、業財融合背景下優化企業稅務管理的必要性
在業財融合背景下,優化企業稅務管理的必要性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詳細分析。一是金稅四期大數據環境下的企業稅收預警的必然要求。大數據環境下,稅務管理部門可以利用海量數據進行稅收監管,實施更加精準的稅收預警和風險評估。企業若未能合規會面臨稅務部門的調查和處罰。因此,優化企業稅務管理更加迫切,以應對可能的被動風險。二是企業稅務合規,規避風險的必然要求。企業稅務合規是降低風險的有效途徑。在業財融合背景下,稅務管理不僅需要遵守國家稅收法規,還需要符合金融監管的要求。合規性的提升可以減少企業面臨的罰款、損失和法律訴訟的風險,確保企業經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三是實現企業降本增效的必然條件。通過優化企業稅務管理,可以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提高稅收管理的效率。例如,通過合理規劃稅收籌劃,合法減少稅負;利用智能化技術簡化稅務申報流程,減少人力成本;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稅務數據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等。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稅收支出,提升經營效益。四是提高企業外在形象的必然要求。優化稅務管理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遵循合規的稅收管理政策,有助于企業獲得政府的支持和信任,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此外,通過合理規劃稅務籌劃,企業可以釋放出更多的資金用于投資和發展,推動企業的創新和成長。五是提升企業社會效益的要求。企業的稅務管理不僅關乎自身利益,也關系到社會效益和形象。合規的稅收管理能夠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公信力,為企業贏得良好的社會口碑,增強與利益相關者的信任關系。這有助于建立企業良好的品牌形象,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總而言之,業財融合背景下,優化企業稅務管理不僅是降低風險、降本增效的需要,更是企業發展和形象建設的重要舉措。通過合規性的稅收管理和合理的稅收籌劃,企業可以實現稅務管理的全面優化,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效益的提升作出積極貢獻[1]。
二、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稅務管理創新存在的問題
(一)創新方向不明確,缺乏系統規劃
據調查,一些企業稅務管理創新缺乏全局性視角和長遠規劃。稅務管理創新只停留在局部技術手段的更新或者單一環節的優化上,沒有形成系統化的創新思維。比如,一些企業引入了新的稅務信息化工具,雖然在技術上有所突破,但是沒有考慮到數據流動和信息共享的全鏈條,導致不同部門間的協作受阻,也降低了稅務管理的創新效益。
(二)技術應用滯后,創新步伐緩慢
盡管技術創新是業財融合中的關鍵組成部分,但企業在稅務管理中所采用的技術也較為滯后。比如,企業稅務管理中所采用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技術沒有深入到稅務管理的稅務籌劃、稅務風險控制等核心領域。這導致企業在面對復雜的稅務合規要求時難以高效應對,由此增加了稅務風險和管理成本。
(三)跨部門協作不足,信息孤島問題突出
稅務管理創新非常關鍵的內容是業財融合,但是企業稅務管理部門往往與財務、業務等其他部門協作不足,導致“信息孤島”問題嚴重。企業在業財融合的框架下,稅務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要共享關鍵信息與數據,但是在管理層級、信息系統和溝通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無法做到有效流動,致使稅務管理的創新效果大打折扣。
(四)稅務風險防控機制不健全
雖然一些企業開始在稅務管理中進行創新,但稅務風險防控的機制建設仍不夠健全。企業在創新過程中忽視了稅務合規性和風險控制,尤其是在新的稅收政策和國際稅務規則的變化背景下,企業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風險預警與應對機制。比如,一些企業在嘗試新型稅務籌劃時過于注重短期的稅務節省,卻忽略了長遠的稅務合規風險,導致企業在未來會面臨嚴重的稅務審計問題[2]。
(五)缺乏創新文化,人才短缺
不少企業稅務管理創新受到組織文化的制約。企業沒有在內部形成支持創新的濃厚文化,尤其是在稅務管理的創新方面,相關人員對于創新缺乏必要的認知。同時,由于稅務領域的專業性強,許多企業也面臨稅務管理創新人才的匱乏問題。缺乏具備前瞻性視野與創新能力的稅務專業人才,使得稅務管理創新難以持續推進[3]。
(六)稅務管理創新的成本與效益不對等
企業在推動稅務管理創新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創新投入與實際效益之間的平衡。尤其是在信息技術和系統建設上的投入較大,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評估機制,創新帶來的效益大多無法覆蓋成本,導致稅務管理的創新難以維持。對此,企業要在創新過程中科學評估技術投入的效益,確保每項創新都可以獲得實際且長期的回報。
(七)政策適應性差,創新與合規沖突
不少企業在稅務管理創新過程中面臨政策適應性差的問題。稅務政策、法律法規的不斷變化,要求企業的稅務管理及時進行調整。但是現行的稅務管理體系可能未完全適應政策的變化,導致企業在追求稅務管理創新的同時會出現創新措施與現有法規相沖突的情況。比如,企業展開新型稅務籌劃模式時會在創新中出現“越界”行為,導致合規風險加劇,甚至引發稅務審計與處罰[4]。
三、業財融合背景下優化企業稅務管理的創新措施
(一)明確稅務管理創新方向,制定系統規劃
稅務管理創新在企業的轉型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是許多企業在實施創新時大多缺乏明確的方向和系統的規劃,導致創新效果不盡如人意。企業為了彌補這一缺陷需要從戰略高度出發,制定長遠的稅務管理創新規劃,并將其融入整體戰略框架中。企業在稅務管理創新的初期階段就要將目標和方向明確下來,該環節不僅要更新技術,還要針對管理模式、稅務流程、合規體系等各個方面做出明確的規定。對此,企業要建立一套系統化的創新思維,全面提高稅務管理的效率。為了使稅務管理創新達到預期的效果,企業要從全局出發進行戰略布局,注重整體與局部之間的關系。比如,企業在引入新的信息化工具時不僅要考慮技術本身的創新,還要從企業內部的協同合作、流程優化等方面入手,確保信息流、資金流與物資流的高效連接。這要求企業具備跨部門的協同能力,使得稅務、財務、業務部門能夠在同一平臺上共享數據和信息,最大化技術創新的效益。此外,企業還要制定清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以此劃定階段性目標并確保每一階段的創新措施都可以在既定的時間內落地。企業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定期評估創新效果,確保各項措施可以與時俱進,持續推動稅務管理的優化。長遠來看,稅務管理的創新需要結合外部稅收環境、國家政策以及企業的自身需求進行動態調整。因此,稅務管理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突破,更是整體戰略與管理層面的一次深度調整[5]。
(二)加速技術應用,引入前沿科技
稅務管理的效率與合規性提升離不開技術的推動,而當前企業在這一領域的技術應用卻存在明顯的滯后現象,尤其是在復雜的稅務風險管控和稅務籌劃環節,技術的應用尚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企業應當加快技術創新的步伐,積極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確保其可以在稅務管理的核心領域中發揮深遠影響。稅務風險管控中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有效提高稅務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企業稅務管理人員利用人工智能深入分析稅務數據可以實時處理并自動識別常規模式,及時發現稅務風險隱患。稅務管理人員借助機器學習技術和數據挖掘技術可以展開對企業未來稅務風險的預測,進而識別潛在的合規問題,為企業的稅務規劃提供有力支持。比如,稅務管理人員采用人工智能進行稅務籌劃時,可以根據歷史數據和當前稅務政策進行模擬推演,提供精準的稅務優化建議,有效避免潛在的合規風險。稅務管理中的大數據技術則可以實時監控并分析企業全局稅務狀況。企業深度挖掘并分析運營數據,以此為基礎可以洞察到稅務管理中的痛點和薄弱環節,并及時進行調整優化。此外,大數據還可以幫助企業建立更加精準的稅務風險評估模型,提升稅務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比如,企業根據數據分析可以了解其在不同地區的稅務負擔分布情況,結合當地的稅收政策和法規,制定更加合理的稅務籌劃方案。區塊鏈技術則在稅務數據的安全性、透明性以及可追溯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由于稅務數據需要進行多方共享和交互,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和分布式特性可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數據被篡改或濫用。這對于提高稅務合規性、減少稅務風險具有極大的幫助。企業借助區塊鏈不僅可以實時追蹤稅務數據的流動情況,還可以減少信息傳遞的中間環節,降低人為錯誤或欺詐的發生。基于此,企業要加速推進這些先進技術在稅務管理中的應用,推動稅務管理體系從傳統模式向智能化、自動化方向轉型,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稅務合規能力和風險應對能力[6]。
(三)打破部門壁壘,構建信息共享機制
稅務管理創新的成功與否,往往取決于跨部門的協作和信息流動的順暢。但是許多企業的稅務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存在嚴重的溝通和協作障礙,信息孤島問題使得稅務管理效率大打折扣。為了打破這一困境,企業必須通過改進跨部門協作機制,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共享體系,以推動稅務管理創新的順利進行。企業要建立統一完善的信息平臺,確保所有相關部門在同一系統中共享關鍵信息。這樣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和信息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無縫對接。比如,稅務部門需要實時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運營情況,而財務部門也需要及時掌握稅務部門的籌劃和優化措施。企業通過所建設的信息平臺則可以將稅務數據、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整合在一起,實現對全局數據的共享與協同分析。在此基礎上,企業還要優化跨部門溝通機制,定期舉行跨部門的協調會議,確保各部門之間可以及時傳遞信息并協調工作安排,避免因信息不暢導致的重復工作或決策失誤。企業還要加強稅務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業務理解和知識共享,通過組織培訓、講座等形式,提升員工的跨部門協作能力。特別是稅務部門,應當主動與財務、審計、法務等部門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稅務管理創新的實施。跨部門協作的核心在于信息的流通與共享,而這一點離不開技術的支持。對此,企業要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建立集成化的工作平臺,使得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可以實時更新和共享,確保稅務管理的創新能夠順利推進。企業積極打破部門壁壘、構建信息共享機制,不僅可以提高稅務管理工作效率,還可以增強各部門的協同作戰能力,從而提升整體的稅務管理效果[7]。
(四)完善稅務風險防控機制,建立預警系統
稅務風險防控是企業稅務管理創新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隨著稅務環境的不斷變化,稅務風險愈加復雜和多樣化,傳統的風險防控機制已無法有效應對新型的稅務挑戰。基于此,企業必須完善稅務風險防控機制,建立更加科學、有效的稅務風險預警系統,確保在稅務創新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潛在風險,并采取有效應對措施。企業要加強稅務風險的識別評估,結合企業自身的業務特點、行業風險以及外部稅收政策的變化,建立全面的稅務風險評估體系。這一體系要涉及稅務風險的動態監控、異常波動的實時跟蹤、潛在風險的預測與評估等多個方面。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稅務數據中的異常模式,及時識別出潛在的稅務風險。比如,企業在稅務審計過程中通過比對并分析歷史數據可以預測可能出現的審計問題,并提前進行整改。企業要建立靈活的稅務風險預警系統,依靠該系統對稅務風險進行實時監控及評估。預警系統不僅要能夠識別稅務數據中的異常,還要對政策變化、行業發展等外部因素進行敏感跟蹤與分析。比如,企業可以跟蹤稅收政策的變化及時調整稅務籌劃策略,避免因政策變化導致的合規風險。此外,企業還應通過建立內部審計機制、加強與稅務機構的溝通,進一步提高風險防控的能力。稅務風險防控機制還需要依托企業的創新文化和組織架構的完善。管理層應高度重視稅務風險防控,明確稅務部門在風險管理中的職責與權力,確保稅務風險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同時,企業還應定期對風險防控機制進行評估與優化,確保其始終能夠應對不斷變化的稅務環境與政策要求。企業依靠完善的稅務風險防控機制與預警系統,可以在稅務創新的過程中有效規避風險,確保創新措施在合規的框架下順利推進,降低稅務風險對企業帶來的潛在損失[8]。
(五)培養創新文化,吸引高端稅務人才
稅務管理創新需要一個支持創新的組織文化和充足的專業人才儲備。企業要想推動稅務管理創新需要在內部營造出鼓勵創新、尊重創意的文化。管理層應當為創新提供充分的支持,包括資源投入、獎勵機制以及創新成果的認可。由于稅務管理的專業性強,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依托于系統的培訓體系和實際工作經驗的積累。企業可以借助引入外部專家、與高校合作、開展專業培訓等途徑,培養具備前瞻性視野與創新能力的稅務人才。此外,企業還可以設立創新獎項、團隊激勵機制,以此激發員工的創新潛力,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稅務管理團隊[9]。
(六)科學評估創新成本及效益,優化資源配置
企業積極推動稅務管理創新的過程中要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對稅務管理創新的投入與產出進行全面的衡量。根據創新項目的規模和企業的實際需求,合理評估創新所需的資源和成本,并設置清晰的效益目標。企業應在創新過程中要建立階段性評估機制,定期檢查創新措施的實施效果,及時調整優化創新策略,確保每一項投入都能實現預期的回報[10]。
(七)應對稅務政策變化,確保創新與合規并行
企業在稅務政策不斷變化的背景下,不僅要關注稅務管理創新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模式,還要密切關注稅收政策、法規的變化,確保創新措施能夠與現有法規相契合。企業可以通過建立稅務合規性審核機制,定期檢查稅務創新措施是否符合最新政策的要求。此外,企業還應當加強對稅務政策變化的敏感度,設立專門的政策研究團隊,跟蹤全球和國內的稅務政策動向,及時調整稅務策略,確保在創新的同時,始終保持合規[11]。
(八)強化稅務數據安全,確保隱私保護
企業要建立嚴格的數據安全保護措施,借助數據加密、訪問控制、信息審計等技術手段確保稅務數據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安全性。此外,企業還要加強對員工的隱私保護意識培訓,確保員工在日常操作中嚴格遵守相關的安全規范。同時,企業應遵循國際及國內的數據保護法律法規,在合規的框架下推進稅務數據的共享與管理,確保創新成果不受安全隱患的影響[12]。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企業稅務管理的優化已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創新不僅僅局限于技術的應用,還包括稅務管理流程、制度、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企業在實施稅務管理創新時,應注重系統性規劃,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提升管理效率,推動部門協作,強化風險防控。此外,企業還需在文化和人才建設方面下功夫,培養具備創新精神的稅務管理團隊,形成支持創新的企業文化。
參考文獻:
[1]" nbsp;王坤.稅收營商環境優化背景下高新技術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研究:以水晶光電公司為例[D].武漢:湖北工業大學,2023.
[2]" "王海濱.A集團業財融合策略與應用研究:基于互聯網+采購視角[D].濟南:山東大學,2019.
[3]" "謝磊.基于平衡記分卡的縣級稅務部門績效管理優化研究:以X縣稅務局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1.
[4]" "楊文皓.基于“互聯網+”的稅務部門優化納稅服務研究:以濰坊市坊子區為例[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20.
[5]" "王秀娥.實施業財融合推進精細化財務管理的措施探討[J].商業故事,2021(23):66-68.
[6]" "蘇榮杰.稅收風險的事中管理研究:以上海市稅務局實踐為例[D].上海:上海財經大學,2019.
[7]" "陳飛任.國有企業稅務管理突出問題探析[J].品牌研究,2023(25):58-60.
[8]" "胡旭.系統化企業稅務管理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J].財經界,2023(2):156-158.
[9]" "郜可華.內控視角下企業稅務管理現狀與優化研究[J].南北橋,2023(18):52-54.
[10]" "溫芳.國有企業稅務管理常見的問題與改進建議[J].南北橋,2023(23):94-96.
[11]" "張莉莉.內控視角下企業稅務管理現狀及優化途徑[J].現代經濟信息,2023,38(13):56-58.
[12]" "胡南鈞.貿易企業稅務管理中的風險與控制措施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23(8):89-92.
[責任編輯" "若"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