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改變思想,思想改變行動,行動決定命運。”這是承德釩鈦新材料有限公司技能大師范英權的匠人匠語。
從剛踏入鋼鐵行業的“門外漢”,到“承德大工匠”,范英權不斷吸取新的知識,更新新的觀念,以實際行動攻堅克難,時刻踐行著工匠精神。
39歲的他已獲得“全國模擬煉鋼軋鋼大賽二等獎”“遼科大杯全國模擬煉鐵煉鋼軋鋼大賽一等獎”“河鋼杯職業技能大賽轉爐煉鋼工第三名”等各項榮譽。
沒有質量就沒有市場,沒有質量就沒有效益,質量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范英權帶領全班人員,求質量、求品質、求細節,總結創新多項先進操作法,提升各項指標,在煉鋼生產中得到了推廣應用。
他利用自身操作經驗結合100噸轉爐現場實際,充分利用好碎片時間維護轉爐,對轉爐易損部位進行重點關注等措施,使轉爐爐齡大幅度提高。他的“利用熱渣燒結耐火磚塊的轉爐維護方法”,利用鎂碳耐火磚塊和爐內的渣子修補侵蝕部位,有效地縮短了補爐時間,比傳統方法節約時間,提高了轉爐作業率。3#轉爐爐齡達到23496爐,突破歷史記錄,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在轉爐留渣操作中,吹煉中期爐渣泡沫化嚴重,渣中帶鐵較多,爐下渣產生過高。
為攻克這一難題,范英權帶領所在班組耐心鉆研,吹煉前期加入石灰石500~1000kg,終點碳大于0.06%爐次采用留渣操作,未拉碳爐次將爐內渣倒凈,重新造渣。采取小渣量、快節奏冶煉,過程采用多批次小批量加入方式,最大限度提高石灰利用率,減少前期噴濺、溢渣。對爐下渣進行篩選,利用渣中小顆粒鐵珠,降低半鋼煉鋼狀態下前期渣中熔點,解決半鋼煉鋼狀態下化渣困難問題。爐下渣外排較攻關前降低了4.95kg/t。先合鐵后加廢鋼時間縮短約40秒,實現單班單爐冶煉25爐鋼的新突破。
范英權帶領著攻關組成員每天奔波在煉鐵煉鋼生產現場,通過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提高了鐵水檢驗、測溫頻次,保障了數據準確性,半鋼余釩降低至0.020%以下。終點起槍吹氮氣,降低渣中氧化鐵,最大限度減少釩元素流失。在100噸爐役期間開展“高效化提釩+煉鋼”模式,完成100%提釩,釩回收率較攻關前提高了3.69%。
為降低精煉成本,加快鋼鐵企業低成本煉鋼的步伐,范英權還優化LF造渣工藝,通過提高現場可視化水平,加強人員管理,提高熱渣循環利用率。此外,他還通過全方位視頻監控,對連鑄鋼包回轉與爐后出鋼實時監控,全力做好棧橋與AB跨銜接,鋼包回包——爐后出鋼匹配,棧橋與熱修崗位之間溝通,折渣率較之前提高了5.2%。
2024年4月,范英權被評為“承德大工匠”。面對這個榮譽,范英權認為自己的肩上多了幾分責任和使命,他說:“我將一如既往地扎根于火熱的煉鋼現場,繼續秉持‘大國工匠大任擔當’的真摯情懷,為釩鈦事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