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綠色金融的內涵與發展
綠色金融是將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思想融合于投資融資全過程的運作機制,其目的旨在借助經濟手段推進資源優化配置、生態保護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不僅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金融產品,還涉及金融機構在投融資過程中對環境風險的識別、評估和管理,其主要宗旨是推動私人資本流向生態保護及節能領域,進而促進產業升級和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演變過程可以回溯至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部分先進國家著手重視綠色觀念和金融活動的融合。在1992年,聯合國環境計劃署啟動了綠色金融與社會責任項目,目的是促使金融單位在商業決策過程中顧及環境和社群因素。邁入21世紀,全球范圍氣候變化挑戰更為嚴峻,綠色金融觀念逐漸被廣泛接受,各國分別采取不同程度的推進措施。
近期,伴隨全球范圍內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問題關注度逐步上升,綠色金融獲得迅速發展。聯合國組織、國際開發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陸續推進綠色金融的發展。2015年舉行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期間,與會國共同簽署了一份《巴黎協定》,這促進了全球范圍內綠色金融的發展。眾多國家陸續發布政策,促進金融企業推進綠色金融業務。在我國,綠色金融也獲得迅猛發展,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該文件闡述了綠色金融的概念、范疇和操作規范,標志著我國綠色金融體系逐步建立。并為綠色債券市場的規范化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綠色金融對企業融資策略的影響
(一)綠色金融拓寬了企業的融資渠道
綠色金融給企業開辟了多元化的融資途徑,使企業擁有了更多的資本融入方式。典型性資本市場中,企業主要依靠信貸、發行債券工具和股票證券等途徑籌集資本。但是,綠色金融為企業開辟了全新的融資渠道,涵蓋生態債券、環?;?、排放權交易、生態信貸等。綠色債券融資是企業發行債務工具募集資金,用于建設綠色設施。根據全世界金融監管機構的數據,2019年度全球范圍內環保債券發行量增加到2550億美元,與上一年相比增加了49%。這些資金主要用于可再生能源、減排節能、低碳交通等多個領域,協助企業實現發展轉型。
環保基金屬于關鍵的綠色金融工具,有利于環保項目和企業的發展,促進生態平衡。如亞洲開發銀行創建了若干環保基金,投入亞太地區的清潔能源和節能減排項目,2019年,亞洲開發銀行的環保基金投資總計投入增至約40億美元,這些投入協助企業提升了管理效率和運營水平,提高了項目成功的可能性和盈利水平。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綠色金融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企業通過購買或出售碳排放權,能夠在降低自身碳排放的同時,獲得額外的收入。依據國際金融機構的統計,2023年全球碳交易規??傆嫾s400億美元左右,與之前相比提升約34%。其中,中國的碳排放交易規模迅速擴張,2019年期間交易額超過十億美元,這為企業帶來新的籌資途徑和盈利方式,推動了節能技術的推廣應用。
(二)綠色金融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行政機構與金融單位對環保項目時常給予較大的政策資金支持,包括優惠的信貸成本和靈活的償還時間窗口。比如,針對達標環保項目,金融單位有權力給予利率減免并放寬還款時限,這些舉措顯著減輕了企業的經濟負擔,促進眾多企業投身綠色產業,企業通過綠色金融項目,可以得到政府部門提供的資金援助和稅務減免,明顯減少了資金的籌集費用。以我國為例,政府機構針對環保項目實施多項財政資助和稅務減免措施,依據財務部的數據,歷年我國政府機構對環保工程的資金支持總金額提高大約五百億元。如此的援助同時緩解了企業財政壓力,還增加了公司的收益。
隨著綠色金融市場的成熟和發展,企業及其他機構在綠色產業領域的資本布局吸引了眾多資本方,獲得了更佳的資金支持環境,綠色金融的發展也受到了眾多投資人士的矚目,尤其是那些重視企業責任和持續性發展的投資群體。例如,歐洲投資銀行(EIB)在其綠色債券發行中,吸引了大量的長期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確保了資金的穩定性和低成本,這為企業創造了更為優越的融資條件,減少了企業融資成本。
綠色金融的實施還能增進公司信用等級和市場聲譽。公司通過綠色金融項目,獲得了消費市場和投資領域的好評。國際信用評估組織如穆迪和標普陸續發布的信用評價中,將公司治理、社會關系及環保狀況作為關鍵評價要素,公司良好的氛圍、社群與公司治理情況有利于增強其信譽,降低資金成本。
(三)綠色金融優化了企業的融資結構
綠色金融促進了企業融資結構的優化,使企業能夠在不同的融資方式之間進行選擇和組合,形成多元化的融資結構,降低融資風險,提高融資效率。在傳統的融資模式中,企業往往過度依賴銀行貸款,融資結構單一,風險較高。綠色金融的多樣化融資渠道和工具,使得企業能夠在不同的融資方式之間進行選擇和組合。例如,企業可以通過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碳排放交易等方式,結合銀行貸款和股權融資,實現融資來源的多元化和結構的優化。
以綠色債券為例,根據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的數據,2019年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達到2550億美元,比2018年增長49%(如下表所示)。其中,我國是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之一,2019年發行規模超過300億美元。綠色債券的多樣化不僅為企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還提高了企業的融資靈活性和穩定性。綠色基金同樣在企業融資結構優化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綠色基金通過投資于綠色項目或企業,支持企業可持續發展。例如,亞洲開發銀行(ADB)設立的多個綠色基金,投資于亞太地區的清潔能源和節能項目。2019年,ADB的綠色基金投資總額達到約40億美元。這些基金不僅為企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還可以通過專業的管理團隊,幫助企業優化項目管理和運營,提高項目的成功率和收益。企業通過購買或出售碳排放權,能夠在降低自身碳排放的同時,獲得額外收入。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9年全球碳市場交易額達到約440億美元,比2018年增長34%。其中,我國的碳市場規模迅速擴大,2019年交易額超過10億美元。這為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和收益來源,促進了低碳技術和項目的落地。
三、企業在綠色金融背景下的融資策略
(一)加強綠色項目的研發和投資
在綠色金融背景下,企業需要擴大對綠色項目研究資金的投入,獲取更全面的融資權限和政策援助。企業應依據本企業業務特性與市場需要,明確環保項目主要投資方向。資源消耗較大的企業需要首先考慮節能效果顯著的工程,生產型公司應當重點推廣環保生產技術,房地產開發商就應當關注環保建筑建設和可持續能源的使用等。企業可以與科研機構及教育團體建立合作平臺,協同進行技術研發創新,這樣既能夠提升公司的技術能力,又能夠共享科研成果,減少研發投入。如企業具備實力,可以與著名高校協作,建立共同研發機構或實驗室,進行環保技術的前瞻性研究和實用技術研發。
企業在進行綠色項目研發和投資時,可以積極申請政府和金融機構的資助和支持。例如,我國政府對綠色項目提供了一系列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企業可以通過申報相關項目,獲得資金支持。企業還可以申請綠色信貸和綠色基金等金融產品,獲得低成本融資。企業在大規模推廣綠色項目之前,可以先實施試點項目,積累經驗和數據。通過試點項目,企業可以驗證技術的可行性和經濟性,優化項目實施方案,降低投資風險。如企業在建設新能源車生產線前,可以先試點建設一條小規模生產線,進行技術驗證和市場測試。
(二)優化內部管理,提高環保績效
完善管理體制,提高環保效果,是企業在綠色金融環境下增強競爭優勢的關鍵舉措。企業應完善環保管理體系,擬定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目標規劃,并將其融入企業總體戰略。企業可以按照IS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標準,建立完善的環境管理制度和流程,確保環境保護措施的有效落實。企業應按時進行環境危害評測,辨別和評價生產階段的危險因素,并采取應對措施進行監督與管理。如企業可以運用環保管理工具及設施,集中管理和解析環保數據,及時察覺和解決環保問題。
企業應主動采取節約能源、減少有害物質排放量的綠色生產技術,減少資源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企業可以通過技術改造和工藝優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廢氣、廢水和固體廢物的排放;另外,如果企業具備條件,可以利用綠色能源如太陽能資源、風能源和生物能源,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度。企業應增強員工環保意識,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如企業可開展綠色環保培訓,邀請專家進行輔導,提升員工環保意識和操作能力。
(三)強化信息披露,提升企業透明度
在綠色金融背景下,強化信息披露,提升企業透明度是企業贏得投資者和金融機構信任的關鍵。企業應健全信息公開規范,清晰界定信息公開范圍、發布途徑和頻次,保障信息公布的合規性與連貫性。如企業應依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國際會計準則》)和環境與社會責任報告標準(《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制定契合特定要求的信息公開規則,定期公布環境保護、社會義務和企業管理報告,全方位展現企業環境保護、社會義務以及公司治理方面的成就。企業可每年公布一份環境保護、社會義務及管理狀況報告,具體闡述公司節約能源、減少排放、資源運用、員工關懷、社區參與等情況和效果。
企業應加強與各方溝通,及時反饋公眾關注及媒體報道,提升企業形象。如可適時舉行投資者溝通會和新聞通報會,向公眾及媒體公布企業環保效果和發展狀況;企業也可運用官網、社交平臺等,即時公布關鍵信息與最新資訊。企業可聘請第三方審計機構對本企業環境保護、管理等進行審核,確保信息準確。
(四)培養專業人才,提升綠色金融能力
培養專業人才,提升綠色金融能力,是企業在綠色金融背景下保持競爭力的重要保障。企業應擬定員工培訓方案和激勵機制,招募綠色金融專業技能人員,設立特別培育基金,鼓勵員工參與綠色金融關聯的進修,增強其職業技能與專業能力。同時,企業也可以制定員工績效激勵與職業晉升計劃,激勵員工在綠色金融領域積極奉獻。企業應邀請專業機構開展綠色金融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增強員工對綠色金融的認識和理解;另外,企業可組織內部交流會,介紹綠色金融的典型案例,推進綠色金融知識的普及和應用。
企業可邀請外部專家提供專門的指導和幫助,提升企業在綠色金融領域內的決策和執行能力。企業可招募綠色金融領域的專家,協助企業擬定綠色金融策略和執行方案,也可與專業的顧問機構進行協作,獲得最新技術研發和市場營銷信息。企業應構建群體協同體系,增強綠色金融整體競爭力。舉例來說,企業可組建綠色金融工作組,由財務管理、環保事務、研發部等部門負責人共同參與,協調并促進綠色金融項目的實施。
結語:
綠色金融作為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具,正在逐漸成為企業融資的重要選擇。企業通過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優化融資結構,為企業找到新的發展機遇。然而,要充分發揮綠色金融的作用,企業還要加強綠色項目的研發和投資,優化內部管理,提高環境績效,強化信息披露,提升透明度,并培養專業人才,提升綠色金融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綠色金融的支持下,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競爭力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