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建筑企業面臨提質增效和業務轉型的發展任務,通過業財融合,能夠更好地支持建筑施工業務活動的開展,并提高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和效率,從而助力建筑企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業財融合也為建筑企業搭建管理會計體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基于這一背景,本文分析了業財融合視角下建筑企業管理會計的應用,并梳理當前存在的問題,同時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
當前建筑企業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對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從基礎的會計核算、編制財務報表向業財融合以及價值管理和創造轉型。管理會計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工具,與財務會計相互融合,能夠在業財融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但是目前部分建筑企業在業財融合中還存在一些不足,管理會計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一、業財融合概述及管理會計的應用價值
(一)業財融合概述
業財融合是指企業圍繞既定的戰略目標,推進業務活動和財務管理相融合,從而讓財務管理更深入地參與到業務活動和重大決策中,旨在提升決策科學性以及管理效能,并夯實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建筑企業開展業財融合,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全局性。業財融合不是針對某一個業務環節或某一領域,而是面向整個企業的管理思維和理念。業財融合下,建筑企業通過重塑業務流程和優化管理措施,充分將財務管理嵌入業務活動環節中,改變了傳統管理模式下,財務管理只能是事后“賬房先生”的基礎職能。
2.融合性。業財融合要求以業務為先導,財務為協同,財務管理的重點、目標和方向要在相關法律法規的框架內,更好地服務于建筑企業業務活動,以發揮財務管理對業務活動的引導、支持、評價和監督作用。
3.信息交互性。業財融合的關鍵在于企業經營信息數據能夠在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全面有效共享,通過建立業財融合工作機制、使用數智化管理工具等,打破信息壁壘,減少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為業財融合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管理會計在建筑企業中的應用價值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是現代會計學的兩個分支,與財務會計側重于核算記賬、反映企業經濟業務活動結果不同,管理會計更強調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用財務管理思維和工具來分析企業對經濟資源的使用效率和產出效益。在建筑企業中,管理會計的應用價值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更好地規劃企業經營活動的開展,優化資源配置。管理會計能夠通過預算管理、績效考核等方式,將企業經營目標分解到各相關業務條線,以此為基礎進行資源配置,以確保業績目標的實現,從而為企業轉型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2.深入開展業財分析,挖掘企業經營活動中潛在的風險和問題。管理會計能夠通過分析建筑企業財務指標,更好地從業財融合角度評定財務狀況。例如使用利息保障倍數來評價企業的償債能力,使用凈資產增長率來評價企業成長能力,使用應收賬款周轉率來評價企業營運能力等。
3.提高企業重大決策的科學性。建筑企業常有對外投資項目,在前期需要進行充分的可行性論證,其中之一就是使用管理會計工具,對擬投資項目的盈利性、資金余缺等進行全面預測,以此為基礎進行財務可行性論證,并對項目投資決策具有“一票否決權”。
(三)業財融合下建筑企業管理會計的應用原則
1.戰略導向性,即管理會計的目標、方法和重點應當助力建筑企業實現既定的戰略規劃,平衡好短期利益與長遠目標、局部利益與整體業績之間的關系,從而提升建筑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2.風險控制原則。管理會計的重點之一是識別和評估建筑企業潛在的財務風險,包括分析財務指標,評價企業償債能力、發展能力、盈利能力以及營運能力等。
3.適應性原則。管理會計工具的使用并不是“一刀切”的,而是要與企業的經營發展實際情況、生命周期以及管理者對收益風險的追求偏好等綜合相關,因此管理會計體系的搭建、具體業務流程等要“因企制宜”,符合并適應企業的發展實際。
二、現階段業財融合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足
首先,部分建筑企業管理層特別是業務出身的管理者,對管理會計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認為業財融合下管理會計就是財務部門的工作,不需要在管理層推動下調整和重塑流程。加上當下建筑企業普遍面臨提質增效的壓力,因此往往傾向于暫緩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開展業財融合,培養管理會計人才。
其次,一些建筑企業財務人員專業能力有限。此外,部分建筑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沒有自有財務人員,將相關賬目交給外部代賬公司,代賬公司僅提交報表、申報納稅就算完成任務,不會深入了解建筑企業經營實際,從業財融合角度開展管理會計工作、提出有建設性的財務專業意見。這些問題導致建筑企業管理會計工作始終未有顯著成效,制約了業財融合管理的全面開展。
(二)業財信息溝通不到位,管理會計信息數據不完善
管理會計工作的開展需要財務人員有全面充分客觀的信息數據。例如成本核算,管理會計需對某一建設項目測算盈虧平衡點,因此需要獲取全面成本數據。但是由于業財信息溝通不到位,業務和財務部門之間存在信息壁壘,導致財務人員對業務活動缺乏足夠的了解,難以準確區分各項成本背后的經濟實質和業務邏輯,進而難以選用適宜的方法和比例分攤間接成本,這削弱了管理會計實際發揮的作用。
(三)管理會計在投標工作中的應用不充分
投標是建筑企業重要的業務活動之一,投標決策環節需要必要的財務測算,包括直接材料、人工成本和制造費用等。但是部分建筑企業開展投標工作時,片面看重業務的擴展,沒有從業財融合的角度出發,結合管理會計的意見進行全面決策,尤其是沒有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因此導致一些項目收益率不佳。這不利于提高企業資源使用效率,同時也不利于建筑企業高質量發展。
三、業財融合下完善管理會計體系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重視程度
首先,建筑企業管理者要轉變經營和管理理念,認識到業財融合下,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不同側重點。管理者要加強管理會計應用的頂層設計,牽頭開展建章立制工作,并制定重點工作業務流程機制,使管理會計工作的開展“有規可依”,從而提高管理會計的制度化、流程化和規范化水平。
其次,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應加強溝通,搭建業財融合管理機制。例如某建筑企業每月召開月度經營會議,其中一項重點議題就是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從各自的立場和角度出發,對業財融合下管理會計工作的開展提出業務需求,并探討相關工作具體開展路徑。通過上述措施,該建筑企業業財管理會計的效果和效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最后,財務人員要轉變傳統工作思維,在實際工作中主動接觸業務、了解業務,對建筑業務的開展邏輯有深入的認識,以此為基礎開展成本分攤、績效考核等管理會計工作。例如某建筑企業近年來多次組織財務人員到業務部門輪崗、跟班學習,從而使財務人員更深入地了解建筑施工的業務流程、施工重點以及相關配套工作機制等。回到財務管理工作崗位后,財務人員能夠提出更貼合業務實際的財務專業意見,同時對成本會計、績效考核等工作的開展有顯著幫助,從整體上提高了財務管理效能。
(二)加強業財信息溝通,理順業財融合管理機制
首先,將管理會計工具嵌入到業務活動日常管理和重大決策中,建立財務“一票否決制”,壓緊壓實管理會計作用和職責。
其次,搭建數智化管理系統,打通會計平臺和業務管理平臺之間的端口,實現企業經營信息數據的全面實時高效共享。以某建筑企業為例,近年來,該企業搭建了自有的數智化管理系統,具體開發了會計平臺模塊、資金管理模塊、預算管理模塊和績效管理模塊等,并與業務系統對接。業務人員在業務系統中錄入數據后,數智化系統將相關數據信息自動推送到會計平臺中,從而為管理會計的開展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如采購部門和生產部門完成建筑材料采購、驗收后,建筑材料的價格、數量、品類等信息將錄入原材料倉儲管理系統,相關信息將直接由系統推送至會計平臺,預生成會計憑證,經過財務人員必要的復核后即可入賬。每月財務會計完成賬務處理后,系統將按照預先設置的公式,自動生成管理用財務報表。
(三)加強管理會計在重點工作中的應用
建筑企業相關人員要對企業自身的經營能力和財務狀況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建立投標項目的投標標準,包括財務指標。財務指標標準應當充分使用管理會計工具,體現業財融合的管理效能,具體包括以下兩方面:
首先,在業務流程上,在重大項目投標決策前,應當充分開展財務可行性論證,除了考慮企業當下的財務狀況以外,還需要對未來資金收支、業績要求等進行前瞻性判斷。在全面統籌、綜合分析下,作出投標或不投標的決策。
其次,在這個過程中,管理會計應當發揮關鍵作用,特別是在財務狀況分析和成本控制方面。例如對項目開展可能給企業財務狀況帶來的影響,可以通過計算財務指標來判斷,具體如表1所示。
(四)優化管理會計工具,設置管理用財務報表
如表2所示,某建筑公司管理用財務報表與通用財務報表之間的對比。
從表2可以看出,建筑企業通用財務報表和管理用財務報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成本費用分析方面。通用財務報表以會計核算角度設置,成本包括營業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營業收入減去上述費用后得出稅前利潤;管理用財務報表從管理會計角度出發,通常將變動制造成本和銷售費用列為變動成本,管理費用和固定制造成本列入固定成本,收入減去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后得到息稅前利潤(EBIT),然后減去利息費用后得到稅前利潤。管理用財務報表將財務費用與經營利潤區別開來,能夠更集中地反映經營活動收入、成本和收益情況,從而為管理者更全面準確了解建筑企業實際經營情況,作出更科學的決策提供堅實的保障。
結語:
本文以業財融合視角下建筑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為研究主題,在概述業財融合的特點和管理會計的應用價值基礎上,歸納了當前建筑企業在相關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包括提高重視程度,加強業財信息溝通、理順業財融合管理機制,加強管理會計在重點工作中的應用以及優化管理會計工具、設置管理用財務報表等。相信本文的研究對進一步提升建筑企業業財融合管理能力,夯實其核心競爭力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