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長陪伴師”(以下簡稱陪伴師)薪資多少錢一個月?不懂的點進來看:白班陪伴,每天至少工作8小時,每月工資1萬元至3萬元;住家陪伴,每月工資1萬元至5萬元;小時陪伴,每天至少工作3小時,每小時工資100元至500元;周末陪伴,每天至少工作8小時,每天工資500元至1000元。”“陪伴師現在挺流行的,我家孩子剛上小學,正是需要陪伴的年齡。”“與傳統的阿姨和家教不太一樣,他們早教、娛樂、生活都能兼顧,但是價格實在太貴了。”
近段時間,網上有關陪伴師的內容逐漸增多。有些是培訓機構高薪聘請陪伴師,開出的月薪大多在1萬元至4萬元,甚至“上不封頂”,在職位詳情中往往有“可全英語交流”“名校∕留學背景”“教育相關專業”等關鍵詞,個別也需要會開車、有“特殊教育經驗”。有些則是家長關于兒童陪伴師的“需求帖”和部分求職者的“避雷吐槽帖”。
看上去“活少錢多”的兒童陪伴師的主要工作內容是什么?高薪請來的兒童陪伴師能否達到家長想要的效果?
開動腦筋,
拉近和孩子的距離
本科畢業的靈靈(化名)在招聘網站偶然看到陪伴師這一職業。經介紹,靈靈了解到這一職業與自己大學時的家教經歷頗為相似,便開始了陪伴師的成長之路。
在靈靈看來,陪伴師有兩種類型:“我所在機構的陪伴師負責的孩子年齡多在3至14歲。第一種是上了小學的,陪伴時間一般為放學后,陪伴內容偏向作業輔導和興趣愛好培養;第二種是年齡稍小一些的,一般需要全天候陪伴,以語言啟蒙開發、良好習慣養成、日常行為引導為主。”
靈靈服務的雇主多為中高收入的家庭,父母為創業者或有穩定工作的雙職工。“像這樣的家庭,父母一般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靈靈說,“孩子的飲食和起居由保姆負責,作為一名陪伴師,我的工作主要是負責孩子的學習和運動陪伴。”
靈靈第一次上門服務時,自我介紹道:“我叫靈靈。”話音剛落,孩子便興奮地回應:“奧特曼里也有一個角色叫靈靈!”這一共鳴瞬間拉近了靈靈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除了與孩子做朋友,陪伴師更需作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引導者。每一名孩子都是獨特的,陪伴師需要為其找到專屬的成長路徑。靈靈舉了一個例子,有個家庭中的姐姐和弟弟性格迥異,她根據觀察采取了不同的引導方式。“姐姐表面任性,其實吃軟不吃硬,所以引導姐姐只需要好好溝通,她都能聽進去。弟弟外表乖乖的,但有時候好好說教不奏效,甚至他還會發脾氣,那我就會采取先冷后熱的方式,讓弟弟先冷靜,等情緒過去后再耐心地和他說,確保教育的有效性。”靈靈說。
不同于普通家長的說教方式,靈靈有著自己獨到的教育秘訣——那就是善于利用生活中簡單而有趣的例子來進行類比教育。當姐姐和弟弟之間發生爭執時,她會拿出一個枕頭,讓他們嘗試在上面打一拳。孩子們會立即看到枕頭變得皺皺巴巴,凹陷下去。這時,靈靈會溫柔地告訴他們:“看,如果你們的拳頭真的打在了姐姐或弟弟的身上,他們也會像這個枕頭一樣變得‘難看’,而且會感到非常疼痛。”
此外,靈靈還推薦運用兒童繪本進行引導。她發現,很多繪本中的小故事和角色之間的微表情,如生氣或憤怒,能生動地展示出某些行為的不良后果。
工作的核心在于“陪伴”
廣東省某家政公司負責人劉蓓注意到,陪伴師要負責提高孩子的綜合素養,因此行業內普遍要求名校畢業、具備一定等級證書(英語、計算機證書等)、有相關經驗等。
在上海工作的孟瑤(化名)是一名5歲孩子的陪伴師,她分享了一天的工作流程:早上協助孩子起床、洗漱,準備營養早餐,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之后開車送孩子上幼兒園。從幼兒園回來后,整理家務、準備活動材料、學習育兒知識等。下午接孩子放學,與老師交流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回家后給孩子準備點心,和孩子一起完成幼兒園布置的親子作業,復習當天學到的知識。結束晚餐陪伴后,開始互動游戲,如搭積木、下棋等,隨后還有感統訓練。最后給孩子洗澡,閱讀睡前故事哄睡后,一天才算結束。
陪伴師要做的東西多且專業,因此市場報價月薪普遍超過一萬元。
95后瑩瑩(化名)是學前教育專業出身,2023年,她成立了兒童成長陪伴師工作室。“我們收到求職簡歷后會進行嚴格的篩選,并為入職陪伴師崗位的員工提供一系列系統的培訓。目前,培訓涵蓋入戶前的準備工作、意外傷害及常見疾病的處理知識、繪本及玩教具的準備與實操技巧、與家長溝通的有效方法等內容。”她說。
瑩瑩認為,相較于傳統的家教和保姆,陪伴師的核心價值在于“陪伴”。這一職業不限于陪伴孩子學習新知、參與體育活動及嬉戲玩耍,更側重于在陪伴的過程中細心觀察孩子的日常習慣,適時進行引導與調整,以促進其健康成長。
有豐富的陪伴師工作經歷后,白羽在上海經營起一家家政服務公司,專門為有需要的家庭匹配兒童成長陪伴師。
在白羽看來,陪伴師并非傳統的保姆或家庭教師,而是在孩子身邊扮演多重角色。“陪伴師是從住家老師里延伸出來的,服務形式從單純的學科提升變成了沉浸式的長久陪伴,更側重高質量陪伴和啟蒙早教,還會涉及孩子生活起居的照料,可以理解為住家老師的升級版。”她說。
未獲官方認證,
職業未來尚不明確
可以說,“兒童成長陪伴師”切中了當前家庭教育的軟肋,即孩子的茁壯成長離不開健康、有質量的陪伴與引導。陪伴師成為備受關注的新職業,背后是家長對孩子高質量陪伴的需求。不過,搜索“兒童成長陪伴師”,在某線上平臺有3萬多篇相關筆記,不少家長表示,陪伴師可謂雙職工父母的隱性“剛需”,但真正選擇時卻難辨優劣、顧慮重重。
目前,陪伴師并未列入人社部門的相關職業目錄,也就是說,這并不是一個官方認定的職業。有中介機構工作人員表示,想當陪伴師,必須通過考試獲取證書才能從事這項工作。
今年9月底,成都的王萌(化名)接到中介的陪伴師面試通知。一到面試地點,工作人員就不停向其描述陪伴師工作的美好待遇和前景,王萌很快被對方說動。正當其準備入職時,對方卻表示想要成為陪伴師必須考取兩本證書,兩門課程需要繳費3600元。“我問對方能不能便宜點,自己身上只有2000元,結果對方立馬表示可以,還當場給我開了票據。結果所謂的課程就是網上都能找到的視頻。”王萌說,直到此時她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最終在朋友的幫助下,經過反復協商,中介才將2000元退還。
在浙江杭州從業的陪伴師王楠(化名)說,有些中介要求求職者花錢考相關證書后才會幫忙找雇主。“目前并沒有陪伴師統一證書,市面上有的是機構發證書,一般是學完一期課程后發,更像是結業證書,證書在不同中介間不一定通用,還有些會要求求職者通過英語四六級、有駕照等。但這些證書都不是由中介組織考的,上來就收費的一定是騙子,希望大家提高警惕。”還有中介稱,即使具備相關經驗也不能直接入職,需要交錢才能派單。有的陪伴師急于找工作,會故意美化自己的簡歷。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博士、家庭教育高級導師陳一彬提出了自己的擔憂。他表示,當下,市場缺乏行業規范、職業邊界模糊,難免有魚龍混雜的情況。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社會學院少年兒童研究中心主任童小軍提醒,孩子對陪伴的需要是綜合性的,他們通過跟不同人,包括父母、老師、同伴的互動,進行社會化成長。家長在讓陪伴師介入家庭教育時需把握好分寸,不能影響親子關系的建立。
(資料來源:瞭望東方周刊、法治日報、新華每日電訊、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