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戰略。近年來,國家稅務總局湖北省稅務局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和拓展提升稅務部門職能作用,創新實施“ 稅護長江”工程,創新開展“ 五聯護江”“ 長江大保護綠色稅費指數”“ 綠稅助企”等系列舉措,持續做好“ 綠色稅收”的思想文章、保護文章、發展文章,爭當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參與者、奮斗者、推動者。
找準“稅護長江”工程切入口當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深度參與者
以更高站位守護一江碧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長江經濟帶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飽含著對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殷切期望。稅務部門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職能部門,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發展等方面肩負重要職責。
湖北省稅務局牢記“稅務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把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把解決思想認識問題作為首要問題,堅持“思想引領、學習在先”。采取黨委會“第一議題”領學帶動主題黨日研學,開展“稅護一江碧水、共建綠色家園”主題實踐、“學習貫徹新思想擔當作為建新功”實踐成果交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斷增強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以更寬視野拓出一條新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
湖北省稅務局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站位全局謀劃“稅護長江”思路。黨委書記領辦重點項目、班子成員領題調研,分赴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發改委、生態環境廳等部門走訪,深入長江沿線稅務部門、企業、社會群眾中實地調研,摸情況、問需求、聽建議,從湖北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中明思路,從發揮稅收職能作用中尋路徑,從關改搬轉企業需求中提對策,全力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受到地方黨委政府高度認可和人民群眾充分肯定。
以更強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
湖北省稅務局黨委一絲不茍對標對表,一刻不停深學篤行,穩扎穩打、久久為功。從枝江市稅務局一局探索,到宜昌市沿江5縣稅務局試點,再到全省17個市州稅務局成立“稅護長江綠色發展聯盟”;從宜昌“黨員對標稅護長江”升級為全省“五聯護江”,再拓展為滬贛鄂渝川5 省(市)稅務局聯合舉辦“澎湃大江稅務注能”聯合普法,湖北省稅務局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持續推進,構建了“黨建共建、稅收共治、生態共護、資源共享、發展共享”的“稅護長江”工作格局。
把握“稅護長江”工程著力點當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有力推動者
黨建聯創護長江。始終把“稅護長江”工程作為踐行“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制定實施《黨建引領“ 稅護長江”工作指引》。聚焦長江大保護、流域綜合治理、科技自立自強等重點領域,靈活運用示范培訓、跟班學習、上派下掛、技能比武、觀摩拉練、揭榜掛帥等方式,在學、訓、賽、評中推動黨員干部提質強能,全力打造“稅護長江”生力軍。積極參與省委“共建長江經濟帶機關黨建促先行”活動,牽頭開展省直機關黨建第七協作區建設。加強黨建聯建共建,開展“治江先鋒堡壘”創建,評選表彰優秀項目、“兩優一先”“紅旗黨支部”“荊楚楷模·最美稅務人”,激勵黨員干部在綠色發展最前沿、流域治理第一線實干爭先、比學趕超,以“ 黨旗紅”賦能“長江美”。
業務聯動護長江。編制長江沿線化工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的稅收路徑指引、支持綠色發展稅費優惠政策匯編等,指導沿江稅務部門積極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助力破解“化工圍江”,切實發揮綠色稅收在長江大保護中的積極作用。
2023年,湖北208個城鄉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排放應稅污染物,免征環境保護稅1.38 億元;168 家納稅人享受污水處理費免征增值稅優惠,減免稅費7326.94 萬元;17 家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6387.24萬元;334戶納稅人享受節能環保電池、涂料免征消費稅優惠,減免稅費20.61 億元;累計為21.35萬輛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39.43億元。
在稅務部門積極助力下,湖北累計完成452家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沿江1 公里內實現化工“清零”,提標升級改造城鎮污水處理廠98家,132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實現污水集中處理,全省森林覆蓋率達42.3%,長江干流水質連續4 年保持在Ⅱ類。
服務聯助護長江。聚焦激發長江經濟帶市場主體活力,持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以“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助力小微經營主體發展“春雨潤苗”專項行動等為抓手,推出一系列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便民舉措和改革措施。
推進不動產登記“掌上辦”和不動產登記稅費“一網通辦”,惠及26萬戶家庭;推廣出口退(免)稅證明電子化開具和使用,提升辦理便利度;持續深化“銀稅互動”合作,2023年全省12.77萬戶小微企業通過“銀稅互動”獲得貸款36.06萬筆共1606.8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65%、41.51%。
指數聯發護長江。通過深入挖掘稅收大數據“金山銀庫”,推出了“達產稅務指數”、“1+7”經濟運行指標、湖北經濟稅收高質量發展指數、長江大保護綠色發展稅費指數等一系列稅收分析指數、指標體系。特別是全國首創“ 長江大保護綠色發展稅費指數”,借鑒“綜合發展指數(CDI)”的統計測評方法,通過綠色生產、綠色生態、綠色生活、綠色創新、綠色稅收五大維度61 個指標,科學評價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情況,提出綠色發展路徑建議,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組織聯盟護長江。充分發揮稅務系統垂直管理的體制優勢,組建全省17個市州稅務局“稅護長江綠色發展聯盟”,建立稅收服務長江經濟帶區域協調業務融合共通、征管一體共進的工作機制。結合湖北三大都市圈建設出臺系列措施辦法,建立協調機制,實現都市圈內納稅人跨市州自由遷移,助力長江經濟帶區域協調發展。建立執法規范協同機制,執行統一的稅收政策標準和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標準,聯合打擊跨區域涉稅違法行為。
發揮“稅護長江”工程牽引力當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積極貢獻者
強化黨建引領。以“稅護長江”為牽引,鞏固拓展黨建引領“稅護長江”工作成果,形成一套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1+N+1”機制體系,延伸運用到黨建引領稅收服務科技自立自強、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和減稅降費、征管改革等稅收重點工作,有效保障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拓展稅收共治。通過搭建“綠稅智慧倉庫”,量身定制“一企一策”個性化服務禮包,“一站式”解答涉稅問題,實現部門間協調聯動、數據高效率集成,促進稅收共治,如黃石大冶建立綠色稅收“ 三征機制”(即:依托大數據平臺,對綠色稅種進行實時監控,實現耕地占用稅“一占立征”、資源稅“以采定征”、環境保護稅“有排必征”);宜昌遠安通過定制授權實現部門協作共贏和信息數據安全;十堰丹江口、襄陽保康、荊州公安、恩施利川依托“綠稅助企”智能服務項目建設,確保綠色發展的各類稅惠政策精準直達、應享盡享。發改、經信、商務、統計、市場監管等部門紛紛與稅務部門建立協作制度機制,稅收共治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培植創新發展。不斷健全稅收服務中國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區域協同工作機制,支持湖北需要突破性發展的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北斗等五大產業,助力湖北科技創新向“高”而立、向新而“進”。
加力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以及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等一系列稅費優惠。2023年,會同科技、財政兩部門認定高新技術企業首超1萬戶,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突破2.5萬戶;全省高新技術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低稅率優惠76.15億元,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383.22億元。
這些數據體現出稅收對促進經營主體自主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所發揮的作用愈發凸顯。
提升治理效能。根據湖北省構建全國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戰略部署,制定實施八大“稅惠賦能”工程,全力推動稅收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不斷深挖稅收大數據潛力,給“供應鏈、資金鏈、招商鏈”裝上“智稅引擎”。
2023 年全省補鏈強鏈匹配戶數587 戶,促成交易金額19.48 億元,其中開票金額11.48億元;通過“補鏈強鏈”銀稅貸幫扶企業獲得銀行貸款6.9億元。主動對接地方重大發展規劃,開展“稅眼看經濟”專題調研,推動形成“項目規劃招引找稅收政策、產業結構運行找稅收分析”的全新局面。
全省稅務系統共完成稅收經濟分析報告414篇,工作成果不斷轉化為服務各級黨委政府決策的科學參考和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務實舉措,稅收服務宏觀經濟決策和社會管理職能作用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