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高職院校擴招,學生生源結構發生了變化,生源來源廣泛且呈現多元化趨勢。高職教育強調以社會實際崗位需求為目標,通過“化工生產技術”課程分類教學的實施,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通過差異性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實施多元化評價,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打造優質課堂教學,能夠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奠定良好基礎,也可為其他課程進行分類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化工生產技術;課程分類教學模式;實踐成效
職業教育側重培養學生的崗位技能,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后備力量。隨著國家百萬擴招計劃的實施,職業教育面對的群體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的趨勢,這就要求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上要充分尊重教育規律、學生發展規律,為每一名學生提供適合的個性化教育[1]。我院地處南疆地區,部分學生國語水平較弱,在整體認知水平、學習態度、漢語運用能力等方面也都有明顯差別。在傳統的職業教育中,同一專業同一層次學生使用同一的人才培養方案,同一的專業課程體系,所授課程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一致,編制的行政班級所配備的教學資源基本無差異。因學生適應性的差異,傳統職業教育導致人才培養質量有所下降,畢業生不受企業歡迎,就業質量降低。因此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培養對象的差異性,亟須創建分層分類教學模式,打造梯度型課堂內容,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2]。
根據生源多元化的特點,及時開展學情分析,聯合行業企業開展專業論證和診斷,共同探討制定合理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的全面發展。“化工生產技術”是我院石油化工技術、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核心課程,通過課程分類教學模式的實施,以高職“化工生產技術”課程有效課堂構建為目標,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通過差異性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們在課堂學習中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使教師在單位教學時間內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打造優質課堂教學,同時也能夠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奠定更好的基礎。
1研究內容
1.1構建分類教學模式
根據學院提質培優和石油化工技術專業職業崗位需求,分析我院學生學情和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構建適應當前培養要求的“化工生產技術”課程分類教學模式。邀請企業技術骨干共同建設課程,共同實施模塊化教學,制定該模式下的課程分類教學標準、課程設計、教學模式、課程評價,并在2021級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A、B兩類教學班中應用。與目前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效果進行對比,并針對分類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和優化,確定最優化的“化工生產技術”課程分類教學模式。
1.2分層設計教學內容,實施教學
在2021級石油化工技術專業學生中實施分層設計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織教學內容,確定與其基礎相適應又可以達到的教學目標,優化教學環節。通過教師分類備課、分類授課、分類評價等多種方式結合實施分類教學。教師根據學情及時調整課程內容,對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進行綜合設計,體現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將化工生產崗位的技能要求融入教學活動中,采取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自主學習效果,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1.3分層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
根據崗位能力考核指標和考核方式,建立知識、能力、情感素質等多方面多維度的分層考核評價體系,針對每個方面都建立相應的評價指標,并設置一定的梯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斷改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調整分層教學方案,以實現教學活動的分層次目標[34]。
1.4分層教學模式的優化
在化工生產技術課程分類教學實施中,采用調查問卷、訪談等多種方式考查學生后續專業核心課程知識掌握情況、學歷提升以及實習就業情況,進行教學效果評價,并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對比。針對2021級學生教學實施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優化思路,并在2022級學生課堂授課時進行改進,從而確定最優化的“化工生產技術”課程分類教學模式。
2分層教學的實踐
2.1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調整
培養目標的實現依賴于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也依賴于課程內容的整體性、邏輯性和系統性。在人才培養方案調整過程中,為強化學生崗位操作能力,提高專業實踐環節學時比例,壓縮基礎理論課程內容,與企業對接,共同研究、調整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
2.2制定學生分層的依據和標準
根據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掌握能力、學習能力和態度以及前期化工基礎知識積累,將學生劃分為A、B兩類。A類班學生學習能力較強,教學內容融入1+X證書考核和化工生產技術技能大賽項目知識體系,以滿足其專升本和生產管理需求。B類班學生加強其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側重常規實操學習,以滿足其崗位能力提升需求,提高其生產操作的能力[5]。將課程內容進行層次劃分,細化知識點和技能點,面向不同層次學生建立學習內容,為學生提供精準服務,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以合成氨內容為例進行說明。原料氣制取技術,A類學生的知識目標為掌握間歇法、水煤漿、加壓煤粉汽化工藝、特點及主要設備結構;能力目標為會分析3種不同方法的優缺點,能進行工藝對比并識讀設備結構;素質目標為能形成問題解決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B類學生的知識目標為掌握間歇法、加壓煤粉汽化工藝、特點;能力目標為會分析兩種方法的優缺點及工藝對比;素質目標為形成問題解決能力。在氨合成工藝條件的優化上,A類學生知識目標為掌握工藝條件及優化,能力目標為能進行工藝條件的優化,素質目標為形成崗位管理能力;B類學生知識目標為識記工藝參數,能力與素質目標為能運用工藝參數操作實踐。在氨合成塔操作控制技術上,A類學生知識目標為掌握塔結構及參數,能力目標為能識讀塔內部結構,并進行塔參數控制,素質目標為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B類學生知識目標為識記塔結構,能力目標為能識讀塔內部結構,素質目標為形成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氨合成及分離工藝流程上,A類學生知識目標為掌握合成原理、工藝流程,能力目標為能制定工藝流程,素質目標為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B類學生知識目標為掌握合成原理、工藝流程,能力目標為能簡單制定工藝流程,素質目標為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教師分類備課
我院所培養的學生以技術型、操作型人才為主。為強化學生技能培養,強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應加大專任教師下企業鍛煉的深度和廣度,提升教師技能水平和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設計和實施兩套不同的教學方案,結合培養目標及學生認知特點進行分類備課,對A、B兩類的同學提出不同層次的知識和技能要求。聘請行業企業技術專家擔任我院兼職教師,參與學生理論或實踐課程的指導,提升我院教師團隊水平。
2.4教師分類授課
設計更適應A、B兩類學生的教學活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突出不同的教學重點。均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線上通過在線自主學習、在線練習、在線測試等,并通過線上考勤、過程記錄、師生互動、考核評價來確保教學質量。線下教學以實踐教學、小組互動、隨堂練習為主,輔以答疑解惑、拓展知識講解等[67]。
2.5分類評價
在教學評價中,根據生源類型、教學模式的不同,建立多元考核評價方法。將線上理論學習考核,線下實踐與評價相結合,基于教學目標達成度,開展可持續改進的過程性評價。根據分類內容目標,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評價標準[8]。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做到個人評價、小組互評、組長及教師評價,做到單次課程和模塊結合,理論和實訓結合,收集教學過程數據進行綜合評價。
3培養成效
3.1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產崗位所需的職業技能
通過分層教學實踐,學生因知識水平和能力差異帶來的分化問題有所緩解,減小了由知識和能力基礎差異對教學質量的影響,即堅持“因材施教”,以學生為根本,將“化工生產技術”課程與生產實際相結合,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產崗位所需的職業技能。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探究其深層次原因,提出可行的建議,升華為理論,并在后續課堂教學中應用與檢驗,從而對我們的課堂研究有所裨益。
3.2探索了新的課程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類別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A類學生注重強化行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訓練,預期職業素養較高,理論知識扎實,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職業能力較強,在技能大賽、學歷提升以及就業前景方面均具優勢。B類學生注重職業能力的綜合訓練,預期能夠達到職業素養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有良好的學習信心,有較好適應社會的能力。針對不同生源的特點,以專業崗位需求、學生差異化的學習能力和水平等為依據,使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均得到提升,同時也促使學生學到更高層次的技能,更好地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胡瑾,杭磊,楊曉東.基于精細化工技術資源庫的分層分類教學研究與實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5(11):174176,183.
[2]仇上,宗原,魏永明,等.“卓越計劃2.0”背景下化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化工高等教育,2023,40(1):812.
[3]趙麗娟,龔占魁.基于煤化工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分層分類教學探究[J].化工管理,2021(10):2526,40.
[4]王曉麗,吳耘,陳國能.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分層分類教學探索:以新型建筑材料專業為例[J].職業技術,2021,20(9):2125,37.
[5]朱超前.注重差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分類推進”教學策略的實踐[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21(7):1415.
[6]金海峰,吳懋剛,坎香.“三教”改革視域下高職專業課程分層分類教學的實踐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2):8285.
[7]吳海華,王海舟,戴國梅,等.高職實施分類培養、分層教學的探討[J].大學教育,2019(4):159161.
[8]柳熾偉.學分制下高職專業課程分層教學的改革探索[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9(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