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大力推動各行業節能環保、基礎設施綠色升級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在國內經濟環境日趨嚴峻和國家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大背景下,鑒于國家對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綠色發展觀念的推進不斷深入,給化工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對某集團2011—2020年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方式進行分析。通過評估某集團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研究,對某集團提高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承擔環境保護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對化工同行業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某集團
1某集團基本情況
某集團成立于1987年,坐落在山東淄博。公司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擁有大量的自主知識產權,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以環保冷媒、含氟高分子材料、硅材料等為主要產品,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在今后的發展中,將繼續堅持科技創新和人才戰略,加速建成千億級的氟硅工業基地,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氟硅膜知名品牌。
2某集團經營狀況
某集團的凈利潤和營業狀況在2015年呈虧損狀態,凈利潤為負數,這主要是因為2015年大環境下的宏觀經濟形勢嚴峻,全球經濟運行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處在宏觀市場中的企業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嚴重影響。某集團作為典型的化工企業,同時面臨節能環保壓力大、融資門檻高、面臨瓶頸期等發展問題。2015年遭遇撤資,無形資產減值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企業的虧損。因此也不難理解表2中2015年某集團年報主題的變化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缺失,企業這一年面臨比環境保護更為嚴峻的問題。
經歷了2015年的打擊和從失敗中找經驗的過程,某集團在2016年扭虧為盈。這離不開2015年年報中某集團樹立的正確發展方向:改革創新。自2017年起,宏觀經濟整體向好,穩步發展,某集團積極開拓市場,降本增效,不斷進行品種研發和技術創新,把握住了化工行業發展的機遇期,成功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和價值。但在2019年,由于化工新增產能釋放過快,上游市場原材料價格上升,下游市場產品價格卻不斷下降,導致某集團的利潤呈下滑趨勢。2020年受新冠病毒影響,某集團又同時面臨需求下降,利潤下降,出口下跌的問題。
3某集團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渠道
作為山東省的重點化工企業,某集團始終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有關要求開展環境信息披露,具體的披露方式如表1所示。表1某集團2011—2020年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渠道
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年報√√√√√√√√√√環境、社會及
整治報告/////√√√√√(備注:“√”代表當年該類報告中披露了環境會計信息,“”代表沒有披露。)
表1表明某集團環境會計信息的主要披露渠道有兩種,分別是年報和環境、社會及整治報告。2011—2015年,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都體現在年報的主題報告書中,自2016年起某集團在企業年報中單獨發布環境、社會及整治報告,作為專門的披露方式。特別說明的是2016年起環境會計信息主要在環境、社會及整治報告中披露。
4某集團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內容
總體而言,從2011年至2020年,某集團年報中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情況趨勢向好,逐步改善。這10年的年報中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情況可以分為2個階段:第1階段是2011—2015年,信息披露存在但總量較少,涵蓋在主題報告書中。第2階段是2016—2020年,信息披露成單獨模塊且總量多,呈穩定上升趨勢。在第2階段中,年報包含環境、社會及整治報告。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避免年報主題和環境、社會及整治報告的環境會計信息大量重復,2016—2020年相應地減少了年報中相關信息的披露數量。
某集團2011—2015年年度報告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如表2所示。表2某集團2011—2015年年度報告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
年份年報主題披露內容2011新環保新材
料新能源本集團將繼續抓緊技術改造、節能降耗和環保項目2012新環保新材
料新能源抓好新改擴建項目以及技術改造、節能減排項目的建設工作2013新環保新材
料新能源抓好安全環保工作2014新環保新材
料新能源科技創新成績證明在環保新產品科研領域的優勢2015改革創新
某集團2011—2014年年報中有關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都體現在主題報告書中,雖然篇幅較少,均以定性信息的形式進行披露,位于年報前列,內容與主題比較醒目。不僅如此,年報主題均是新環保、新材料、新能源,配合的年報封面與背景也均是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可以體現出某集團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重視度。
但是2015年有關環境會計信息的內容沒有直接披露,因為這一年的經營虧損使得某集團將披露重點放在其他方面。不過這是在主題報告書中披露的最后一年,也是一個轉折點。
2016年起,香港聯交所要求企業發布環境、社會及整治報告,某集團積極響應,穩步落實。此后,環境、社會及整治報告成為此后該公司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主要渠道。披露篇幅達到40頁,更在2020年達到54頁。且披露內容逐漸增多,披露明細更加具體,披露模塊更加廣泛。披露數量由2016—2018年的3條上升到2019—2010年的5條,涵蓋范圍也更加全面。其中包含前一年與今年的有害物質排放量的具體數據和對比,更直觀地看出某集團在優化生產流程、承擔社會環保責任方面的進步。
5某集團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5.1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規范性不足
盡管某集團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相對于其他同行業公司來說更為豐富,但其在規范方面仍然有不足之處。在披露渠道上,某環保的財務信息披露渠道只有2個,渠道相對狹窄,2016年之前的內容尤為缺乏。
某公司缺乏一個統一、規范的環境會計信息公開體系,這不僅影響了企業內部信息的完整性,而且還影響了企業內部的可比性。
5.2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側重于定性信息,量化信息偏少整理分析某集團2011—2020年年度報告,將定性和定量兩種信息的整體披露進行比較,發現定性信息的披露比重明顯高于定量信息。此外,公司的環境財務信息是在一定程度上被數字化的,包括環保設備的投資、排污費、資源稅、政府補助、三廢排放等。但大多數的環境會計信息仍然是以文本形式公開的,主要包括:公司環境政策、環境污染應激、污染防治等。
5.3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避開負面信息,可靠性不足
分析發現某集團為了保持良好的企業形象,更多地關注企業有利的信息披露。如企業獲得的環保榮譽、政府補貼,企業的資源消耗量等。與此同時,企業缺乏對環境的負面信息的披露,這就使信息用戶難以通過單一的數據來判斷企業的環境狀況,而企業的外部用戶也會對其所公開的環境信息產生懷疑。
6某集團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改進建議
6.1內部建議
6.1.1完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加強企業內部監督
企業是否能夠做出合理的決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企業的內部治理。健全內部治理體系,可以有效地提升企業的財務信息公開程度,從而更好地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對某集團來說,首先,董事會要在適當的時候,充分考慮到環境因素對企業的實際生產和運營產生的影響,并設立一個獨立的環境主管機構,負責制定環境政策、執行環境工作、評估環境業績;其次,要完善獨立董事制度,適當增加董事會成員的比例,增強公司治理的獨立性。企業在選舉獨立董事時,應注重挑選具有環境會計專業背景的人員,并充分發揮其職業能力,對環境侵權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糾正;最后,要切實發揮監督和記錄企業環境會計信息公開的作用,以預測企業的實際生產和運營狀況。比如企業有沒有污染排放,會不會受到懲罰;公司目前的環保政策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會對公司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并提出相應的修正建議;對企業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及時的審核和糾正,為建立和完善環境會計信息公開制度提供了內在的保證。
6.1.2加強企業人才引進及培養,提高環境會計專業人員素養某集團要大力引進和培訓環境會計專業技術人才,通過考察其所學領域的知識,建立環境會計核算體系,編制環境會計報表。同時也要健全公司內部專門人才的招募機制,把環境會計這一類型的人才納入進來,充分利用現有的專家資源,推動公司實施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某集團在引進人才的同時還應加強與企業內部財務人員的交流與培訓。集團可以建立一個內部交流平臺,使有關人員能夠在該平臺上進行溝通和學習,從而提升自身的職業素質。此外,建立定期評估體系,并將其與個人業績評價相結合。
6.2外部建議
6.2.1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法律法規及準則
目前,我國化學工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還不完善,缺乏統一的政策和規范。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規和標準的逐步健全,將為企業在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有利于公司更好地履行其環境披露責任[1]。因此,我國應在《會計法》中繼續進行修訂,以豐富其相應的內容。
當前,我國的環境會計準則制定工作主要是由國家財政部和證券監督部門負責。應該針對我國國情,設立專門的環境會計信息公開制度,并對其進行理論探討,通過政府的力量,對其內容、方法進行更為明確的規定。
6.2.2加強政府監督,完善企業信息披露獎懲制度
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的監督作用[2]。對于不能及時公布或者不符合法律規定公布的企業,要依法予以懲處,并適當提高其違法成本,以實現經濟制裁。同時,對及時準確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企業,給予適當的獎勵,并以此為依據,制定相關的政策,指導企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很多企業由于環境成本過高,不愿透露相關信息。不僅如此,環保投資存在著不確定性,會導致大量的投入但沒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因此,要促進企業主動披露其環境會計信息,需要通過強化獎懲措施引導其主動履行環境責任與義務,從而實現環境污染的減少。
參考文獻:
[1]王前,張婭.“雙碳”背景下碳信息披露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研究——基于事件研究法[J].常州工學院學報,2023,36(4):7480.
[2]祁鈺林,李巖.化工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2,25(5):7780.
作者簡介:李鸝萱,女,山東淄博人,會計專業,碩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