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進入冬季,羽絨服就成了火爆的商品,市面上的羽絨服填充羽絨大都是鴨絨或者鵝絨,從來沒有雞絨。為什么不用雞絨呢?
羽絨服的主要功能是保暖,那么羽絨填充物就要根據羽絨保暖的原理來選擇。人體散熱的方式有四種:熱輻射、熱對流、熱傳導和汗液蒸發,羽絨服則是通過抑制熱對流散熱來保溫的。冬天氣溫下降,空氣就會產生對流,緊貼著身體的那層空氣接受了我們身體散發的熱量,密度變輕,從而上升。這層空氣空出的位置就被它旁邊的冷空氣擠占了,然后接受身體的熱量再上升,再擠占……就這樣,我們的熱量不停地被帶走,就會感到寒冷了。因此,我們要把空氣“靜止”下來,不讓其產生頻繁的對流,于是羽絨就閃亮登場了。
羽絨具有特殊的球狀纖維結構,每一根絨絲表面由許多鱗片疊加而成,每個鱗片間存在許多空隙,這些微小而多的空隙形成了中空結構。這樣的結構可以封存大量的空氣,并且這些空氣處于我們想要的“靜止”狀態 。因此,在制作羽絨服時,我們選擇的羽絨要能形成中空結構。
那么雞絨能滿足這樣的條件嗎?
雞的絨毛緊密、偏硬且分叉少,大部分都是二層分支,蓬松性差。這樣的絨毛無法搭建出許多空隙儲存空氣,無法形成中空結構,對熱對流的抑制效果不好。鵝絨、鴨絨與雞絨不同,它們的絨呈星朵狀,分叉多,能夠形成中空結構。從清洗制作成本來看,雞絨表面沒有油脂,容易混沾上雜質,在清洗上十分耗費人力物力,且因為沒有油脂保護,雞絨容易吸收人體的汗液,由此變得軟塌塌的,還容易腐壞。而鵝絨和鴨絨表面有油脂的保護,就不會出現這些狀況。從產量上來看,禽類身上大部分都是粗壯的羽毛,只有腹部和尾部有少量的絨毛,而符合填充羽絨服條件的絨毛則更少。這樣看來,一件長款的羽絨服所需的羽絨量需要數量極多的禽類才能滿足。同時,國家已經替我們做好了篩選,根據我國的《羽絨羽毛》標準,羽絨被定義為水禽類動物的羽毛和絨毛,因此羽絨服所需的羽絨必須來自水禽,而雞是陸禽,早已被排除在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