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小學生的環保意識教育對于環境保護意義重大。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融入環境教育內容,既是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需要,也是落實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建立環境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要求的需要。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融入環境教育內容,首先要根據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培養學生初步的環境保護意識”的要求,對環保教育內容進行梳理和歸類,然后確定環境教育內容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的具體呈現形式,最后要根據小學科學課程教學目標和小學生心理特點進行選擇和設計,使環保教育內容與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環境問題已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重要話題,與人類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小學生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環保意識對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融入環境教育內容,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環保意識,還能讓學生親身體驗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形成正確的環保意識。
環境問題既包括自然環境問題,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問題。因此,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可以把學生身邊的一些典型的自然環境問題和人類自身的一些典型環境問題作為環保教育的內容。例如,水的污染問題、土壤污染、大氣污染、垃圾污染等。另外,根據環境問題的表現形式不同,還可以把環境問題分為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交通運輸污染、土地污染、噪聲污染等。
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要想將環境教育內容融入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就要根據環保教育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具體呈現形式。小學生的環保意識還不是很強,他們對于環境問題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對于環保教育內容的呈現形式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和方法。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環保教育內容可以采用多種呈現形式,比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一些相關的互動活動或者問題情境等,讓學生通過觀察、調查、實驗等方式深入了解環境問題;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生動形象、直觀具體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通過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考和探究,讓學生通過分析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方式深入了解環境問題;還可以通過小游戲或者小制作等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環保知識。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有限,對事物的認識過程是一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這一特點決定了小學科學教學內容選擇上要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
在小學科學課程中,環境教育內容的選擇和設計,要根據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使環保教育內容與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環境教育內容;其次,選擇反映生態環境問題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環保主題;再次,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環境知識、生態知識;最后,選擇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的環保教育內容。
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融入環境教育內容,不僅有利于學生初步形成環境意識,而且可以為小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奠定基礎。科學課程標準要求將環境教育內容有效地滲透到小學科學課程中,是對這一要求的積極響應,也是落實科學課程標準的必然要求。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融入環境教育內容,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環保教育內容,通過對小學科學教材中有關環境教育內容的分析、研究,為教師選擇和設計環保教育內容提供依據。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融入環境教育內容,使學生初步形成環境意識,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進行實踐、反思和總結。
(作者單位: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鎮民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