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是養腎黃金期,對于慢性腎病患者來說,通過合理飲食來養護腎臟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四個飲食要點
國家高級公共營養師杜冬梅指出,飲食調養在慢性腎病的防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直接關系到治病的療效和預后。對于慢性腎病患者來說,飲食調養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由于慢性腎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部分蛋白質會隨尿液丟失,所以應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在日常飲食中應限制米類、面類等植物蛋白質的攝入量。蛋白質攝入應以動物蛋白為主,如蛋清、牛奶、魚、瘦肉、家禽等,其必需氨基酸含量較高,即我們所說的優質蛋白。
其次,熱量供應需充足。熱量攝入按每天每公斤體重130~150千焦為宜。應以復合碳水化合物為主的糖類和植物油為主的不飽和脂肪酸作為能量的主要來源。
再次,注意控制水分攝入。一般每日進水量等于前日尿量加上500毫升,食物含水量也需計算在內,運動量增加出汗較多時可再增加200毫升。飲水小竅門:使用有刻度的水杯,有計劃地飲水。為減輕口渴感,可在飲品中加入檸檬片或薄荷葉,也可將部分飲品做成冰塊,含在口中解渴。
最后,保證維生素的攝入。慢性腎病患者只要均衡飲食,基本不會缺乏維生素。但對于血透患者,因為在透析中會流失血液,從而丟失部分造血原料,所以要口服葉酸及復合維生素B12來補充造血原料。
日常飲食做到“四限”
1.限制鈉鹽的攝入:每天可進食鈉鹽6克左右,如合并嚴重高血壓或水腫,應限制在每天3克。2.限制鉀鹽的攝入:腎病患者發生高鉀血癥的危險性很高,應避免食用高鉀食物,如香菇、莧菜、花菜、菠菜、空心菜、竹筍、蕃茄、胡蘿卜、番瓜、芥菜、蕃石榴、枇杷、桃子、柳丁、橘子、釋迦等。同時,避免生食蔬菜。烹調時,先把蔬菜用滾水燙過、去掉湯汁再用油炒,可減少鉀的攝食量。3.限制高嘌呤食物:動物內臟、海鮮、高湯、啤酒等高嘌呤食物可能會導致尿酸升高,加重腎臟負擔。4.限制磷的攝入量:每天應低于800~1000 毫克。含磷較高的食物,如奶制品、汽水、可樂、酵母、內臟類、干豆類、糙米、全麥面包、蛋類、小魚干等應避免多食。
[專家小叮嚀]
慢性腎病患者日常飲食應遠離刺激性食物,如酒、茶、咖啡、蔥、姜、蒜、咖喱、芥末、胡椒以及韭菜、茴香等含揮發油多的蔬菜。同時,還應慎吃蛋。因發病期間腎臟功能和新陳代謝作用都明顯下降,尿量減少,體內有的毒素也不能全部排出體外,此時如果再吃蛋,就會有更多的尿素積聚在體內,使病情加重。因此,腎炎患者在病情惡化時應禁吃蛋,在穩定階段可適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