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農”問題,一直是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并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煙農合作社作為農業生產的中堅力量,為了提高其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如何有效管理成本成為煙農合作社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問題。動態能力理論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解釋了組織如何在動態環境中通過不斷感知、學習、整合和重構內部資源來獲得持續競爭優勢。對于煙農合作社而言,動態能力的提升不僅能夠優化成本結構,還可以增強其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能力。本文將從動態能力的構成要素入手,系統分析其對煙農合作社成本管理的影響機制,并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
關鍵詞:動態能力;煙農合作社;成本管理
1 動態能力的理論基礎與維度
1.1 動態能力的理論基礎
動態能力理論是由Teece和Pisano[1]于1994年提出,用于解釋企業如何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通過不斷重構和整合資源來保持其競爭優勢。自動態能力理論提出以來,國內外的科學家從不同的角度界定了動態能力,動態能力是企業組成部分,是典型等級的能力。Khan等[2]的觀點“動態能力涉及適應和變化,因為這些能力可以被視為將資源轉化為改進績效的變壓器,同時創造競爭優勢”。李梅等[3]認為動態能力是企業為了在外部復雜多變的行業發展中保持競爭力,必須具備的根據環境及時調整自身戰略的能力。崔麗等[4]從感知能力、整合能力、構建能力與重組能力探究動態能力對價值主張以及價值共創的
影響。
1.2 動態能力的維度
結合國內外學者豐富的研究成果以及實地調研的結果,本文將動態能力分為感知適應能力、學習創新能力以及資源整合能力。
1.2.1 感知適應能力
感知適應能力指的是組織識別和感知政策調整、技術進步和自然災害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并且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合作社能夠迅速調整其內部資源配置和運營策略,以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感知適應能力有助于合作社及時了解自然環境變化、政策調整以及技術更新等,從而制定相應的成本管理策略。這種能力對于煙農合作社應對政策變化、市場價格波動等外部沖擊尤為重要。
1.2.2 學習創新能力
學習創新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的提升能夠幫助合作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主要體現在:一是引入新的管理技術和方法,從而優化各項管理流程;二是對服務人員、社員定期開展技能培訓,讓其能夠更加勝任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工作量;三是全面實現煙草生產科技化,利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農業生產,使得煙草生產向規模化方向前進。
1.2.3 資源整合能力
資源整合能力是指合作社將分散的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資金、技術、信息等)通過合理的規劃、協調和優化,發揮其最大效用,以實現特定目標或任務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涉及對已有資源的有效配置,還包括對外部資源的獲取、吸收與整合,最終形成一種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和競爭需求的系統能力。煙農合作社可以通過整合內部資源與外部市場信息,優化生產和管理過程,進而降低成本和管理費用。
1.3 動態能力與成本管理的關系
成本管理是指企業通過合理配置和使用資源、優化生產和運營流程來降低生產成本和運營費用的活動。動態能力對成本管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3.1 增強適應性
通過提高感知適應能力,能夠對當前的變化迅速做出反應,并且具備一定的預見性。這種能力讓合作社不僅能夠快速應對已經發生的變化,還能夠在早期階段識別潛在的威脅和機會,提前做好預案。同時也可以通過密切關注國家的農業政策和市場法規調整,從而在政策出臺前進行前瞻性分析,提前布局,減少因政策變動帶來的風險。另外,提高學習創新能力,能夠敏銳地從環境中獲取新的知識、技術和信息,并將其轉化為實際的管理和運營策略。通過持續的學習和創新,合作社能夠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結合自身需求,不斷調整和優化成本管理策略。
1.3.2 提高效率
學習創新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的提升能夠幫助合作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主要體現在:一是引入新的管理技術和方法。新技術和管理工具的引入可以優化各個生產和運營流程,避免重復勞動和資源浪費;二是對服務人員、社員定期開展技能培訓。定期的技術培訓可以使得服務人員或社員更好地應對生產中的技術難題,提高工作質量和生產效率;三是全面實現煙草生產科技化。煙草生產的科技化意味著合作社可以通過智能設備、精準農業技術和大數據分析來優化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1.3.3 驅動創新
動態能力的提升對于合作社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創新至關重要。這種能力幫助合作社通過持續的學習、適應和創新,使其能夠靈活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并不斷引進和應用新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最終實現降低成本和提升整體競爭力的目標。新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引入,可以幫助合作社在生產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進行系統性優化,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2 動態能力對煙農合作社成本管理的影響機制
2.1 動態能力與成本結構優化
煙農合作社通過提升其動態能力,能夠顯著優化成本結構。首先,感知適應能力使合作社能夠及時了解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如國家對煙草種植面積調整、煙草價格的波動等,合作社可以及時根據政策指引調整生產規模,優化生產計劃,從而避免資源浪費和無效成本的增加。
其次,煙農合作社通過整合內部資源與外部信息,可以將有限的資源充分利用,從而達到降低成本的效果。例如,通過引入共享農機設備和集中采購農資的方式,合作社可以降低單個農戶的生產成本,實現規模效益,從而進一步優化自身的成本結構。
2.2 動態能力促進成本管理創新
動態能力能夠促進煙農合作社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創新。首先,學習創新能力使合作社能夠吸收新的管理技術和方法。例如,精準農業技術通過利用遙感、無人機監測、傳感器等先進設備,實時監控煙草的生長環境,精準地獲取土壤濕度、營養成分和病蟲害信息。這種技術不僅提高了生產管理的科學性,還減少了農業生產中的資源浪費。合作社通過實時監測煙草的生長狀況,可以更加精確地控制農藥和肥料的使用量,從而減少過量施用帶來的成本浪費和環境污染。其次,感知適應能力的提升使得煙農合作社能夠更靈活地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當合作社面臨這些外部挑戰時,感知適應能力使其能夠迅速調整生產策略,向機械化和自動化生產轉型。例如,當面臨勞動力短缺或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壓力時,合作社可以迅速轉向機械化或自動化生產,減少對人力的依賴,從而降低勞動力成本。
2.3 動態能力增強風險管理能力
在煙草種植領域,市場價格波動、自然災害以及政策變動等風險因素對成本管理影響顯著。面對政府對煙草種植和市場監管政策的調整,較強的感知適應能力使得合作社可以及時跟蹤政策變化,提早調整種植規模、技術應用等,以避免因政策變動帶來的生產中斷或成本增加。
此外,感知適應能力使合作社能夠快速調整生產策略和成本結構,應對突發事件帶來的影響。在遭遇自然災害時,具有較強感知適應能力的合作社能夠迅速對當前情況做出評估,并及時調整生產策略。通過重新配置資源、調整種植計劃,合作社可以盡量減輕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例如,如果合作社所在地區遭遇嚴重干旱,可以及時申請災害補助資金,以彌補可能的損失。與此同時,合作社還可以通過與保險公司合作,購買農業保險,以分散因自然災害帶來的經濟風險。
3 案例分析:動態能力在煙農合作社成本管理中的應用
3.1 案例合作社簡介
HY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經多年發展,從一家服務煙農的單一型合作社逐步成長為一家集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型合作社,前后多次獲得“煙農合作社行業示范社”“國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等稱號。目前是以煙稻輪作為主,發展了香米、有機肥、育苗基質、生物質顆粒等多元產品。
3.2 精準農業應用
HY合作社近年來通過引入精準農業技術來提升其動態能力,特別是在感知和學習能力方面。合作社通過使用無人機、遙感技術和大數據分析,對煙草種植地塊進行實時監測和數據采集,從而更好地了解土壤濕度、病蟲害狀況和煙葉生長情況。例如,在植保環節,合作社根據煙草部門病蟲害防治指令,統一作業時間,精準藥物配比,精準設定作業路線,飛行軌跡全程可查,作業效率可達4.3 hm2/h/臺。通過這些技術,合作社能夠及時調整施肥、灌溉和病蟲害防治策略,顯著降低了成本。據統計,應用精準農業技術后,該合作社的單位成本降低了約20%。
3.3 勞動力管理創新
HY合作社通過提升動態能力,成功應對了近年來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挑戰。合作社通過引入自動化設備和機械化作業,如使用自動化移栽機和收割機,減少了對人工的依賴。與此同時,合作社通過培訓農戶掌握現代化農業設備的操作技能,提高了機械化作業的效率和質量。結果顯示,合作社的勞動力成本降低了約30%,整體生產效率顯著提升。
3.4 建立煙葉助農服務平臺
HY合作社不斷提升合作社學習創新能力以及資源整合能力,基于互聯網、大數據、“3S”技術等,統一匯集農村土地流轉數據、煙草生產技術大數據、農事生產大數據、農業供需大數據,建立起推動煙葉生產數字化、智能化管理和監督的服務平臺。該平臺的建立,一方面推動了煙葉生產經營管理信息化,優化了管理流程,足不出戶就能辦理各項業務,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拓展了煙草生產科技化,利用科技對傳統農業生產和管理辦法進行轉型,提高煙葉的產量和質量,從而進一步推動煙草生產的高規格發展。近幾年,HY合作社依托于此平臺,同時也不斷精進成本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使得合作社利潤不斷提升,獲得了較強的競爭優勢。
4 提升煙農合作社動態能力的策略
4.1 加強信息化建設和數據管理
通過建設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如農業生產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和供應鏈管理系統,實現各項業務的自動化和數字化。這樣不僅減少了傳統人工管理中的繁瑣流程,還提高了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合作社的信息感知能力。另外,信息化系統能夠提供實時、精準的進行數據支持,幫助合作社理事長做出更加科學的決策,降低決策成本。利用大數據分析和市場監測技術,合作社可以更準確地預測市場走勢和政策變化,從而制定更科學的成本管理策略。
4.2 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學習意識
通過引入外部專家和技術支持、定期參與農業科技展覽等方式,增強合作社成員的學習能力和技術創新意識。同時,還應通過內部知識共享和經驗總結,形成合作社內部的學習型組織,即可以通過定期的學習會議、經驗分享會等形式,鼓勵成員積極探討新技術應用和實踐經驗,從而提升整體技術水平。另外,合作社應積極引進現代農業技術,如精準農業、智能化設備等,以達到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效果。
4.3 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
在農業生產和經營活動中,合作社應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識別、評估、預警和應對策略。通過提升感知適應能力,確保在面對政策變化、市場波動和自然災害等外部環境沖擊時,能夠迅速調整成本管理策略,降低損失。一方面,通過提前識別和預防風險,合作社可以避免因突發事件導致的巨大損失。例如,預防自然災害的措施可以減少作物減產的風險,而市場風險管理可以幫助合作社在價格波動時穩定收入,從而降低成本和財務壓力。另一方面,風險管理機制的建立使合作社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響應,采取有效措施減輕損害。例如,通過建立災害應急預案和保險機制,合作社在面對氣候異常或市場危機時可以及時啟動應急計劃,減少損失,確保業務的連續性。
5 結論
動態能力對煙農合作社成本管理有著深刻的影響。通過增強感知適應能力、學習創新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合作社能夠更有效地應對市場變化和政策調整,優化成本管理策略,提升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 Teece,D,Pisano,G.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firms:Anintroduction[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change,1994,3(3):123-125.
[2] Khan K U,Xuehe Z,Atlas F,et al.The impact of dominant logic and competitive intensity on SMEs performance:A case from China[J].Journal of Innovation & Knowledge,2019,4(1):1-11.
[3] 李梅,朱韻,趙喬,等.研發國際化、動態能力與企業創新績效[J].中國軟科學,2022,378(6):169-180.
[4] 崔麗,雷婧,張璐,等.基于價值主張與動態能力互動的企業資源配置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21,42(4):18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