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通過鄉村治理滿足農民不斷升級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成為統籌城鄉發展和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鄉村干部是鄉村治理的規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其素質高低關乎鄉村治理質量和效率,關乎農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公文寫作是鄉村干部工作開展中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而我國鄉村干部文化素質良莠不齊,公文寫作能力有待提高;推進鄉村治理,需將寫作能力培訓納入鄉村干部教育培訓體系,切實提高其公文寫作能力。
關鍵詞:鄉村干部;公文寫作;鄉村振興;鄉村治理
鄉村干部是黨的領導在鄉村基層政權的基本體現,其文化素質水平高低關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鄉村治理的效果、質量和效率。以村兩委班子成員為主的鄉村干部,是基層民主選舉的結果,多為鄉村中具有一定聲望或在鄉村產業發展中具有一定帶動能力的鄉賢,但其文化素質水平卻非考核任職的基本條件,故我國鄉村干部的文化素質水平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對于鄉村干部而言,公文寫作是其工作應對的基本能力要求,而其文化素質水平的參差不齊制約了其公文寫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鄉村治理各項工作的開展。因而,構建必要的教育培訓機制,提高我國鄉村干部的公文寫作能力,對于推進我國鄉村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1 提升鄉村干部公文寫作能力對于鄉村治理推進的必要性
鄉村治理是新時代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基本內容,也是農民對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體現。黨和政府是鄉村治理的規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農民是鄉村治理的主體,鄉村干部作為基層民主選舉的結果,則是村民利益訴求的代表者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參與者,在政府和農民之間具有溝通傳達和組織帶動的紐帶作用。鄉村治理反映的是農民處于不斷升級之中的多樣化訴求,涉及“五位一體”的各個方面,且需要統籌各方面的關系才能順利推進,故對鄉村干部的文化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鄉村干部的公文寫作能力對于鄉村治理的推進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1 關系到鄉村政況民情向上級政府的準確傳達
鄉村治理是通過村鎮布局、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生產供給以推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在滿足農民不斷升級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同時,改變農村“臟亂差”的現狀,加強農村的基層治理。鄉村治理中每個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并不平衡,決定了政府施策會有所側重,而上級政府決策的有效性和科學性離不開對鄉村政況民情的準確把握。鄉村干部在公文寫作中對鄉村基層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各方面情況的理解、把握和反饋則是上級政府了解鄉村政況民情的基本途徑,關系到鄉村治理的政策出臺和貫徹實施。鄉村社會和諧穩定是鄉村治理的基本前提,而上級政府對于村鎮民情的及時掌握既是有效化解鄉村治理中各種矛盾的基本需要,也是黨和政府出臺鄉村治理推進政策的基本依據,鄉村干部公文寫作能力不強必然影響到上級政府對于村鎮民情的準確把握和鄉村治理的有效推進。
1.2 關系到上級政府鄉村治理政策的落地實施
各級政府尤其是基層政府是鄉村治理的規劃者和組織實施者,然農民是鄉村治理的主體。只有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并將其納入鄉村治理體系之中,才能真正推進鄉村治理各方面的工作。鄉村干部作為上級政府政策施行的傳達者,同時肩負著組織和落實職責。但是,上級政府在做出鄉村治理的統籌規劃并出臺相應的配套政策后,在鄉村落實中必然存在因鄉情不同而造成的具體轉化落地問題。鄉村干部能否正確理解上級政府政策用意,并將其轉化為符合村情的公文,直接關系到政府鄉村治理政策的有效實施和鄉村治理工作的推進。鄉村治理各方面的協同推進離不開國家各項政策的綜合施治,而鄉村干部公文寫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國家鄉村治理政策的解讀、轉化和落實,進而影響到鄉村治理的推進和鄉村經濟社會的改革和發展。
1.3 關系到鄉村治理中各方面關系的協調整合
鄉村治理是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代我國統籌推進城鄉經濟社會均衡發展的基本需要。鄉村治理應當是鄉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5個方面“五位一體”的統籌兼顧和協調推進。做好鄉村治理中鄉村發展所涉及的5個方面的統籌推進,需要協調各方面的關系,而這對于鄉村基層政權的運行效率尤其是鄉村干部的文化素質和公文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鄉村干部文化素質水平和公文寫作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鄉村治理中鄉村基層政權的運行效率,也關系到鄉村治理中各方面關系的協調整合和統籌布置,對于通過高效的鄉村基層政權運作來調動和優化各種要素資源來推進鄉村治理的實施和鄉村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 鄉村治理推進中鄉村干部公文寫作能力提升的制約因素
鄉村干部在鄉村治理推進中承擔著上傳下達的紐帶作用,既是黨的領導在農村基層政權的主要代表,也是鄉村民眾利益發展訴求的民意代表,同時還是鄉村治理政策的主要落實帶動者。因而,其公文寫作能力直接關系到農村基層政權對于鄉村治理政策的理解、傳達和實施。但是,我國鄉村干部既有的產生機制中對于文化素質水平的要求不高。我國鄉村干部多為通過基層民主選舉產生,其多為鄉村中聲譽威望較高者或農村中興辦企業帶動致富的能手,能力較強但文化素質相對不高,故其公文寫作能力也是良莠不齊。提升鄉村干部公文寫作能力對于推進鄉村治理具有重要意義,但也存在諸多制約因素。
2.1 鄉村干部文化基礎差,政策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鄉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所涉及的公文,多為鄉村治理政策在鄉村基層落實中的具體細化,既需要鄉村干部對鄉村治理從大局上進行政治把握,也要求其認真領會政策精神尤其是在思想認識上保持積極姿態,并在具體細節上進行精準把握。因而,從我國公職人員體系來看,鄉村干部的職級雖然不高,但其工作的復雜性和系統性卻很強,甚至要求其成為能夠應對各種情形的通才。但是,我國鄉村干部與上級政權公職人員不同,并非通過公職入職考試錄用,而是在基層民主選舉中產生,故文化素質不高在所難免。鄉村干部文化基礎不高必然限制其對鄉村治理各項政策的理解能力,比如農村改革中涉及的土地流轉、環境保護、公共產品供給以及社會保障機制建設等問題,都需要鄉村干部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才能理解,也需要其具備一定的公文寫作能力做好政策解讀和村情反饋等工作。
2.2 培訓教育機制不健全,公文寫作缺乏專業培訓
鄉村基層政權作為黨的領導在農村的具體體現,是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在鄉村中的傳達匯集之地。鄉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必然需要處理公文并從事公文寫作,而我國鄉村干部因文化素質制約卻多欠缺公文寫作能力。同時,我國針對鄉村干部的文化培訓機制尚不健全,尤其是針對鄉村干部公文寫作能力提升的專業培訓更是匱乏。鄉村干部公文寫作能力的提高更多依賴工作經驗的積累和個人悟性,實際屬于自發發展之中,此種情形不利于鄉村干部對于鄉村治理政策的貫徹落實和鄉村政權運行效率的提高。目前,我國針對鄉村干部的教育培訓機制日益健全,但其教育培訓的側重點多在于黨和國家關于農村發展政策的解讀以及對于鄉村干部思想認識和政治素質的培育,而對于其公文寫作能力的工作技能培訓卻較少,甚至政府以及鄉村治理研究中對于該問題的關注也嚴重不足。
2.3 鄉村行政輔助人員隊伍不穩定,公文寫作人才配備機制不健全
鄉村干部是對我國鄉村基層政權尤其是村委會成員的泛稱,實際上從我國行政職級和公務員序列來看,鄉村干部并非公務員,也非傳統官本位視角下的干部。嚴格來說,鄉村干部應當是我國農村居民自治組織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是配合上級政府部門代表黨和國家通過村民自治實現農村治理的村治隊伍。在村民自治組織中,除村支書和村民委員會主任外,往往還有其他行政輔助人員,其中也不乏一些具備一定文化素質和公文寫作能力者,但其職位職務多帶有臨聘性質,導致鄉村公文寫作輔助人才隊伍不夠穩定。為改變此種情形,我國通過大學生村官以及“三支一扶”等項目實施為農村提供了一定數量具備公文寫作能力的人才,但其服務期限一般為3年以下,服務期滿便解除聘用合同,難以徹底改變我國農村干部隊伍公文寫作能力不高的情形。
3 鄉村治理推進中鄉村干部公文寫作能力的提升路徑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當下,如何讓改革開放的現代化發展成果惠及占據我國人口半數的農民群眾,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回避的重大課題。鄉村治理堅持以人為本、城鄉統籌、保護生態以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同發展,是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1]。在鄉村治理推進中,擔負基層組織和帶動職責的鄉村干部發揮著思想調動、政治保證和政策傳達等重要作用,其公文寫作能力是其工作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是鄉村治理推進必需的基本技能。面對我國鄉村干部公文寫作能力有待提升和教育培訓機制不健全的情形,我國要在鄉村治理推進中重視鄉村干部文化素質的拓展提升,構建鄉村干部公文寫作能力的教育和培訓機制。
3.1 在基層民主選舉中,適當提高候選者文化素質條件
目前,基層民主選舉是我國公民民主權利的重要體現,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農民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選舉或參選鄉村干部,是公民民主政治權利的重要體現。但是,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鄉村治理的深入推進,農村基層政權事務內容變得越發煩瑣,對鄉村干部的文化素質要求也日益提高,我國基層民主選舉重能力而相對弱化文化素質要求的做法已經不適應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2]。我國應在堅持基層民主實踐的同時適當提高鄉村干部候選人的文化素質要求,比如要求參與競選者應當具有高中或大專以上文化程度。鄉村干部文化素質較高,則其對于國家政策的理解和貫徹能力也較強,公文寫作能力也較好。同時,在基層民主選舉中,上級政府可以考慮對候選人的公文寫作能力進行考察,并將考察結果納入基層民主選舉結果的考核中。
3.2 健全鄉村干部教育培訓機制,提高其公文寫作專業能力
我國鄉村干部教育培訓機制尚不健全,尤其是針對其公文寫作能力的教育培訓尚未引起足夠重視。目前,我國鄉村干部實行任期制,每屆任職期滿后便通過基層民主選舉產生新一任鄉鎮干部。我國可在每屆村支書和村民委員會主任等鄉村干部當選上任之初,由鄉鎮一級政府組織轄區內新任鄉村干部進行集中培訓。在培訓內容設置中既要注重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對其公文寫作能力進行專項培訓。我國還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依據本地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所需以及村務村政工作需要開發具有針對性的公文寫作能力教材,并可與轄區內中小學進行合作,定期組織鄉村干部到轄區中小學參加公文寫作能力培訓。在進行公文寫作能力培訓的同時,我國還要建立鄉村干部的教育學習機制,不斷提高其文化素質,形成鄉村干部文化素質提升和公文寫作能力發展的良性互動教育培訓機制。
3.3 引導大學生到村任職,提升鄉村干部文化層次結構
為改變我國農村發展相對滯后于城市的局面,不斷提高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我國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而鄉村治理則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內容。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鄉村治理推進,需要實現鄉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的協同發展,并對鄉村干部的文化水平和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應當積極引導大學生到村任職,尤其是要鼓勵農村大學生在畢業后回村擔任鄉村干部。我國應當建立農村大學生畢業回村擔任鄉村干部的政策引導機制,比如農村大學生畢業后回村任職可以由村集體或鄉鎮財政承擔學費,或者在任期屆滿后在考研以及其他擇業中提供其他優惠政策。大學生到村任職既可以優化鄉村干部的文化層次結構,也可以為鄉村政權提供一支具備公文寫作能力的干部隊伍。我國可以考慮延長大學生到村任職的年限,或者為其提供在村長期任職的政策條件。
3.4 積極利用網絡資源,建立鄉村干部公文寫作網絡培訓平臺
當前,我國互聯網發展已經深入到全國絕大多數鄉村,鄉村干部可以利用智能手機或電腦方便地進行網上在線學習。我國可以針對鄉村干部文化素質不高的現狀,開發鄉村干部教育培訓專門網站,以在線授課、遠程培訓和限時學習等方式,集中全國鄉村干部教育培訓的優質師資資源在線共享[3]。針對鄉村干部公文寫作能力不強的現實,我國可在鄉村干部網絡教育平臺網站建設中開辦公文寫作的專業課程,向鄉村干部提供其工作開展中經常接觸到的公文寫作培訓課程。在網站建設中,我國還可在公文寫作培訓中為鄉村干部提供在線互動平臺,提供公文寫作的練習機會,并通過互動平臺得到培訓教師的指導[4]。鄉鎮上級政府可以將鄉村干部的公文寫作能力教育培訓情況及其公文寫作水平作為其工作業績考核的一部分,通過適當的獎懲機制引導鄉村干部積極通過網絡教育學習平臺提升自己的公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 夏錦文.在有效治理中實現鄉村振興[N].經濟日報,2019-01-02(009).
[2] 慕良澤,曲建波.“三治結合”鄉村治理體系的淵源與趨向[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8(1):33-39+53.
[3] 王愛文.增強新時代干部教育培訓質效[N].中國組織人事報,2019-01-23(006).
[4] 楊英法.以文化助配城市智能化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21(1):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