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提升農村公路養護效果,以貴定縣Y010線盤江至沿山公路工程為例,研究薄層罩面技術在該路面預防性養護中的應用性能。文章結合該工程的實際情況,設計了薄層罩面結構,并選擇瀝青混合料、玄武巖集料和石灰巖礦粉等材料,按照配合比計算結果,使用拌和瀝青混合料,完成了農村公路薄層罩面的施工。施工檢測結果表明,該施工技術的應用性較好,滲水系數、壓實度、平整度最大間隙及路面表面構造深度值均滿足施工標準。
關鍵詞 農村公路養護;薄層罩面技術;應用性能
中圖分類號 U4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22-0078-03
0 引言
農村公路多處于自然環境復雜、交通流量較小的地區,因其技術等級低、長期受到自然因素和車輛碾壓的影響,容易出現路面破損、平整度降低等問題[1]。因此,針對農村公路的養護工作,需要采用一種既經濟又高效的技術手段。薄層罩面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預防性養護措施,能夠實現輕微病害的矯正,該技術具有施工簡便、經濟性好、抗滑耐磨等優點[2],利用攤鋪機即可同步完成改性瀝青的攤鋪。該技術通過在原有路面上加鋪一層薄的瀝青混合料罩面,提高路面的平整度、耐久性和抗滑性能,從而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同時,薄層罩面技術還能有效修復路面病害,減少養護成本,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3]。
綜上所述,該文為提升農村公路的養護效果,以實際工程為例,研究薄層罩面技術在農村公路養護中的應用與性能,為農村公路養護施工提供可靠依據。
1 農村公路養護中薄層罩面技術
1.1 工程概況
為研究薄層罩面技術在農村公路養護中的應用與性能,以貴定縣Y010線盤江至沿山項目為例。項目起點位于貴定縣盤江鎮音寨景區路口處,起點樁號為K0+000,順延老路,終點止于沿山鎮同城化路口處,終點樁號為K12+960,其K5+600~K7+460段為完全利用段,實際施工里程為11.430 km。路基寬度為5.5~11.5 m,全線按原有路基寬度實施,其中K0+000~K5+600、K7+460~K9+400、K10+800~K12+080路段的路面采用2.5 cm的薄層罩面;而K9+400~K10+800、K12+080~K12+960路段的路面則采用微表處。
該文在研究過程中,僅以其中的K0+000~K5+600路段為例進行相關研究。該公路在建設完成后,經過多年使用,路面性能已顯著下降,影響路面行車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如圖1所示)。
因此,農村公路管理部門進行現場調查和分析后,采用薄層罩面技術進行該公路的預防性養護,避免該公路發生更大的病害,其主要是在原有的路面上,加鋪厚度為2 cm的薄層瀝青混凝土罩面,并且為保證罩面的應用效果,在選擇混凝土粒徑時,嚴格控制粒徑大小,該文結合工程情況選擇石灰巖石料,其石質堅硬、清潔、不含風化顆粒、近似立方體顆粒的碎石,采用堅硬、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并有適當級配的人工軋制的機制砂,石質宜與粗集料相同,不使用山場的下腳料。最大限度地保證薄層罩面混凝土的均勻性,提升罩面層的耐久性。
該文針對工程的養護需求,進行薄層罩面的結構設計,其主要目的是提前防治和恢復路面功能。在養護周期內,其核心施工任務是進行補強工作,并施加恢復功能型的罩面,罩面厚度調整為25 mm,可有效修復路面的局部損傷,提升其承載能力,從而恢復公路的平整度和舒適度[4]。該養護方法既考慮了路面的實際狀況,也兼顧了養護成本的控制。通過這一階段的養護工作,可進一步鞏固路面的使用性能,確保公路在長時間內保持優良的運行狀態[5]。
通過實施薄層罩面,能夠有效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和平整度。此外,薄層罩面還能增加瀝青路面結構層的厚度和總體強度,進而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并有效延緩反射裂縫的產生。這種養護方式在提升公路性能的同時,也能極大程度地提升路面的長期穩定性與使用壽命。
1.2 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
1.2.1 瀝青混合材料設計
該文選擇瀝青混合料、玄武巖集料和石灰巖礦粉進行瀝青混合料的制備。瀝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標如表1所示:
玄武巖集料和石灰巖礦粉均滿足相關規范標準,其中集料的質地均勻、堅硬,且不含雜質,嚴格按照反擊式破碎的加工工藝進行生產,確保顆粒形狀棱角豐富,而礦粉則保證不存在結團現象,且含水量不可過高,親水系數滿足相關標準。
1.2.2 級配設計
在完成材料選擇后進行級配設計,為保證級配設計的合理性,確保薄層瀝青混凝土的質量和性能,該文采用主骨料空隙填充法,以精細進行骨架級配設計和體積設計。該方法充分考慮瀝青混凝土內部的高溫抗變形能力,以及路表抗滑顆粒與車輪間的接觸特性[6],不僅優化了瀝青混凝土的組成結構,還提升了其整體強度和使用壽命。通過科學的設計和施工,能夠確保薄層瀝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抗變形能力,為公路的安全、舒適和持久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配合比計算公式如下:
qc+qs+qz=100 (1)
qc " " " " " 100γo (Vd?Vs)=qs "γs +qz "γz +qa "γa (2)
式中,qc、qs、qz——粗集料、細集料及礦粉的質量分數;Vd、Vs——主骨架、瀝青混凝土的空隙率;γo、γs、γz、γa——粗集料相對緊裝密度、細集料與礦粉的表觀相對密度、瀝青的相對密度。
依據上述公式,最終確定的混凝土目標空隙率為4.5%,粉膠比為1.3;根據經驗所確定的油石比為6.0%,據此可確定7.8%的礦粉用量,粗集料、細集料的質量分數分別為73.8%和18.4%,確定的最佳油石比為5.8%。依據確定的級配結果及石油比,使用間歇式瀝青拌和設備進行瀝青混合料的制備,在制備過程中應嚴格控制瀝青混合料的拌和溫度,詳細指標如表2所示:
瀝青混合料拌和后,將其置于罐內存儲,并對其繼續攪拌0.5 h,避免瀝青混合料發生離析現象,制備完成后的混合料運送至施工現場。
1.3 薄層罩面施工
在進行薄層罩面施工前,應先對原始路面的各類病害進行處理,確保路面基層穩定,路面清潔無雜物,從而保障罩面層和原路面之間的有效黏結。同時,依據設計的銑刨面積和深度,逐道進行精確的銑刨作業,確保銑刨后的邊線平整順直。此外,路槽的徹底清理也至關重要,以確保施工質量和道路使用性能。通過這一系列精心準備和細致操作,可為薄層罩面的施工奠定堅實基礎,提升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適性[7]。
若原始路面病害程度較為嚴重,例如出現5 mm以上的裂縫、深度超過10 mm的車轍等,必須提前進行相關處理,從而針對不同的病害類別,選擇針對性的處理措施,并徹底清除處理區域的瀝青路面殘留物。清理工作完成后,即可開始同步薄層罩面施工(如圖2所示)。
在施工前應對改性瀝青混合料進行嚴格的質量檢驗,確保其各項性能指標均符合薄層罩面施工的技術要求,從而保障施工質量和路面使用性能。
在上述步驟的基礎上,進行薄層罩面的攤鋪施工。為了確保施工質量,應先將混合料攤鋪機進行預熱,在溫度超過100℃后方可進行攤鋪施工。通過攤鋪機推動卸料車穩步前進,同步進行高黏改性瀝青混合料的噴灑與攤鋪作業。在攤鋪過程中,必須嚴格避免隨意中斷、剎車等情況,控制攤鋪機的移動速度,使其控制在13 m/min,以確保瀝青混合料的均勻性和平整性。若攤鋪時局部區域出現缺料,應通過人工及時進行補料,并控制攤鋪過程中的溫度在150~170℃范圍內,從而確保瀝青路面的施工質量和性能。
攤鋪完成后立即進行碾壓施工,碾壓方案的詳細情況如表3所示:
依據上述內容完成碾壓施工后,對薄層罩面路面拼接縫位置進行處理,該處理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接縫處質量,保證立面整體的平整度。在選擇接縫處理方式時,需依據混合料攤鋪模式進行確定,如果混凝土攤鋪時選擇單幅攤鋪,則采用縱向結構形式完成接縫處理。如果混凝土攤鋪后,其溫度沒有下降至常溫,應對該部分進行預留處理,以便后續的加鋪施工。該文在進行混凝土攤鋪時,采用雙幅攤鋪的方式完成,因此為保證接縫處理效果,應選擇搭接處理方式進行接縫處理,并控制搭接長度不超過10 m。在搭接處理后,應嚴格按照施工標準對接縫平整度進行精細處理,通過上述措施提升路面的整體質量和使用性能,確保行車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施工完成后應進行一定時間的交通管制,并對路面溫度進行檢測,當溫度下降至50℃以下時,方可開放交通,至此完成農村公路養護中的薄層罩面施工。
2 結果分析
依據上述方法完成施工后,對試驗段的施工結果進行檢測和評價。該文主要是對薄層罩面施工后的抗滑性能、壓實度、排水性能進行檢測,判斷施工后的路面是否滿足施工標準,主要檢測不同時間下的滲水系數、壓實度、平整度最大間隙及路面表面構造深度,檢測結果如表4所示:
對表4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可知,隨著時間的逐漸增加,薄層罩面施工后的滲水系數、壓實度、平整度最大間隙及路面表面構造深度值均滿足工程的規范標準,4個指標的最大值分別1 205 mL·min?1、90.2%、1.65 mm及1.33 mm。因此,薄層罩面技術具備較好的施工效果,在農村公路養護中的表現優異,整體性能穩定,路用效果尤為突出。運用薄層罩面技術后,舊瀝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得到顯著提升,既有的病害問題得到有效抑制,實現了預期的養護目標,展現出顯著的養護效果。
3 結論
為研究農村公路養護中薄層罩面技術的應用性能,該文以實際工程為例,從施工材料選擇及施工工藝確定為出發點,對薄層罩面施工技術進行了研究,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進行薄層罩面施工。對施工后的結果進行檢測分析后,確定該技術能夠滿足公路養護需求,可有效提高農村公路的行駛安全性和舒適性,提高路面的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雷榮軍.溫拌薄層罩面技術在高等級公路瀝青路面養護施工中的應用[J].交通科技與管理,2023(14):159-161.
[2]宋立軍.薄層罩面養護技術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3(9):196-198.
[3]王新秋.瀝青路面薄層罩面養護技術與施工方法分析[J].交通世界,2019(4):246-247.
[4]朱曉東.公路瀝青路面薄層罩面養護技術與施工方法研究[J].產業科技創新,2023(4):74-76.
[5]賈力.瀝青路面薄層罩面預防性養護技術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2(9):86-89.
[6]易成瑞.薄層瀝青罩面技術在道路提升改造中的應用[J].安徽建筑,2023(6):132-134.
[7]樊祥磊,張四恒,李文凱,等.基于超薄層罩面技術的高粘瀝青混合料性能及粘接力研究[J].粘接,2023(8):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