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2022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中通河縣域語文學科所呈現的問題,聚焦整本書閱讀,指出當前縣域語文學科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上存在的問題。以《駱駝祥子》整本書閱讀教研實踐為例,闡述分層閱讀、多樣教學法以及教師引領等策略在創新研培機制中的應用,強調通過這些舉措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促進縣域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創新研培機制;教育質量提升;《駱駝祥子》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當下,良好的語文素養對學生未來至關重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的核心素養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等,為縣域初中語文學科的教學指明了方向。扎實的語文基礎和較強的閱讀、寫作、表達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獲取知識信息,在今后的個人發展中占據優勢。
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為縣域語文學科教育質量研究提供了數據與分析基礎。通過監測可發現教學問題與不足,為教育決策和教學改進提供依據,促使縣域教育工作者關注質量提升,積極探索解決方法和策略。從2022年監測結果來看,本縣學生語文學業表現水平處于中等和待提高水平,學習質量綜合狀況中語文教師探究性教學行為僅為1星,學生語文習慣3星,學生閱讀策略4星。整本書閱讀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拓展思維視野、提升閱讀能力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當前本縣初中語文學科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上還存在諸多困境,要突破這些困境,提升教育質量,創新研培機制以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是關鍵所在。
學生閱讀能力需要提高。監測報告體現出通河縣八年級學生經典名著欣賞能力、古詩文誦讀能力、文學類文本閱讀能力、實用類文本閱讀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位于中等及以上水平,部分項目例如文學類閱讀能力低于全國、全省乃至全市,亟需整改。
學生閱讀策略需要加強。監測報告反映出通河縣學生閱讀策略運用好和較好的比例之和為65.8%,低于全市4.6個百分點,低于全省7.7個百分點,低于全國5.0個百分點,在全國所處的等級為4星。
教師閱讀指導和教學方式需要轉變。在問題整改調研中發現,通河縣中學語文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指導上,缺乏從書籍選擇、閱讀計劃制定、閱讀過程引導到閱讀成果評價的系統化實施。對于經典的整本書作品缺乏深入研讀和探究性教學行為,尤其是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學方法單一,局限于傳統的講授式方法,缺乏創新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得課堂閱讀氛圍沉悶,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閱讀不得法,導致出現無效閱讀的現象。
針對上述問題,本縣以國家質量監測結果應用為起點,以教學實踐為基礎,以深化課程改革為抓手,創新研培機制,以《駱駝祥子》整本書閱讀教研為例,分階段閱讀的設計能夠緊密圍繞縣域研培機制目標,呈現出清晰的教學路徑和明確的能力培養指向。
“初讀”激發學生興趣是關鍵目標。教師依據研培所學,運用多種手段引導閱讀。例如,教師講述祥子初到北平懷揣買車夢想的情節,可以播放相關影視片段,直觀展現老北京的風貌以及祥子拉車的場景。這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讓學生對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這樣的實踐,教師在研培中切實掌握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技巧,為后續教學奠定了良好基礎。
“精讀”幫助學生深入剖析作品內涵。教師要提升引導深度思考和組織高效小組討論的能力,以分析祥子性格變化及社會原因、虎妞對其命運影響等話題為例,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討。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從不同角度發表看法,相互啟發,逐漸挖掘出作品的社會意義與文學價值。教師通過不斷引導和參與討論,自身在組織討論和引導思考方面的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整讀”進行拓展延伸與成果展示。教師要掌握指導拓展閱讀以及評價多種形式閱讀成果的能力。例如教師指導學生查閱民國時期底層人民生活、老北京人文風情等資料,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同時,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成果展示進行評價,無論是書面報告、口頭匯報還是小組展示,教師都應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反饋。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使教師在拓展閱讀指導和成果評價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符合縣域研培機制的目標要求。
《駱駝祥子》整本書閱讀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法,這些教學法為縣域研培機制內容拓展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素材和理論依據。
故事講述教學法。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注意力并引發情感共鳴。在講述祥子悲慘命運時,運用生動語言和巧妙情節設置。例如,描述祥子在烈日下拉車的場景:“太陽像個大火球,炙烤著大地,祥子在滾燙的馬路上艱難地拉著車,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每一步都仿佛用盡全身力氣,而他心中那買車的夢想卻越來越遙遠。”通過這樣生動的描述,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同時,教師可設置懸念,如“祥子辛苦積攢的買車錢為何會突然消失?”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教師不僅掌握了故事講述技巧,更深刻理解了其教育原理和適用場景。研培內容也涵蓋故事講述教學法的理論學習,讓更多教師明白如何通過故事講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情感共鳴。
小組討論教學法。小組討論要促進學生思維碰撞。在探討“祥子性格形成及命運是否可改變”等話題時,學生從不同角度發表看法。教師在組織小組討論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避免討論流于形式。例如,在討論祥子性格形成原因時,教師引導學生從家庭背景、社會環境、個人經歷等多方面進行分析。有的小組認為祥子來自農村,樸實勤勞,但在城市中遭受各種壓迫和剝削,逐漸失去了原本的善良和堅韌;有的小組則強調祥子個人的性格弱點,如過于固執、缺乏變通等。教師在討論過程中,適時引導學生通過書中具體情節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并鼓勵小組之間相互質疑和辯論。通過這樣的實踐,讓教師學會更好地組織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挖掘作品內涵。研培內容進一步拓展到小組討論教學法的理論學習,包括如何設置討論話題、如何引導學生參與討論以及如何評價討論效果。
拓展閱讀教學法。教師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拓寬閱讀視野。在《駱駝祥子》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如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同時期其他作家描寫底層人民生活的文學作品等。教師先介紹一些查找資料的途徑和方法,如圖書館、學術數據庫等,然后,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資料進行閱讀和整理。例如,學生在閱讀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后,能更好地理解老舍的寫作風格和他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從而加深對《駱駝祥子》的理解。教師在學生拓展閱讀過程中,可以定期組織交流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收獲。研培內容也相應涵蓋拓展閱讀教學法的理論學習,包括如何選擇拓展閱讀資料、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以及如何評價拓展閱讀效果。
成果展示教學法。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成果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反饋。在書面報告評價方面,教師制定詳細的評價標準,包括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結構的合理性、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等。對于口頭匯報,教師注重評價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邏輯、應變能力等。在小組展示評價中,關注小組合作的協調性、展示形式的創新性等。例如,在學生進行《駱駝祥子》讀書報告的小組展示時,教師評價小組展示的PPT制作是否精美、內容是否豐富、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是否合理等。通過這樣的實踐,教師學會評價不同形式的閱讀成果,根據學生表現給予建設性意見。研培內容涵蓋成果展示教學法的理論學習,如如何制定成果展示評價標準、如何根據評價標準進行評價以及如何利用評價結果促進學生學習等。
在《駱駝祥子》的整本書閱讀中,應注重教師引領和研培創新的核心地位。一方面,通過開展公開課、組織教學研討沙龍等形式,以名師自身的教學實踐,為其他教師傳授經驗技巧,帶動師資隊伍整體提升;另一方面,利用名師工作室和研訓者、校長與教師三支隊伍的項目式閱讀等研培活動,助推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專家講座、校際交流等研培活動開闊了教師的視野,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則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學習。比如平臺上推送的《紅星照耀中國》名著閱讀課程,包括課堂實錄、教學設計、整本書閱讀小組作業、授課PPT及微課視頻等供教師反復學習,推動了縣域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駱駝祥子》教研實踐充分展現了分階段閱讀、多樣教學法及教師引領在創新研培機制中的重要作用。分階段閱讀指明路徑,多樣教學法激發學習熱情,教師引領提升師資水平,而國家質量監測結果的應用是依據,創新研培機制是整合這些要素的關鍵。
通河縣以學科微團隊、名師工作室、RPT(Researchers研訓者、Principal校長、Teacher教師)項目式閱讀、科研課題引領及哈爾濱市教研院重大入庫項目制推動等研培形式,聚焦特定的教學主題,如整本書閱讀教學,進行深入研討和實踐操作,共同提升教學能力。骨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有豐富經歷,將實際教學中的痛點、難點反饋給研培機制,提供實踐經驗支撐,促使其圍繞這些現實需求創新培訓內容與方式,其成功實踐可為研培機制創新提供范例。未來,通河縣將持續強化研培機制的創新與建設,提升教師素養與能力,進而推動縣域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執筆人:廉世平賀繼花)
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