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生產力。近年來,石景山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北京市決策部署,著力引導先進生產力要素向新質生產力流動匯聚,在推動“城區老工業基地”向以“高端服務業”為主的綠色生態新區轉型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以城市更新和產業轉型為戰略導向
推動老工業基地重構產業競爭優勢
石景山區作為服務以首鋼為代表的“京西八大廠”而建制發展的城區老工業區,進入新世紀以來為避免首鋼涉鋼產業搬遷后陷入產業空心化、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下滑的困境,大力推動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取得新突破。
一是抓住政策機遇轉化為發展動能。作為首都中心城區,石景山區始終把抓機遇謀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大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抓住2021年以石景山全域為核心的京西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獲國家“十四五”重點支持和北京市出臺京西行動計劃(2022-2025年)重大機遇,3年累計落地95項市級重點任務、169個重大項目(投資占京西地區比重約70%)和85項市級重大活動,打造了首鋼主廠區、中關村石景山園等一批產業組團,成為全區最重要的產業功能區。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機遇,在全市率先疏解非首都功能,先后開展兩輪“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借助北京冬奧會歷史機遇,利用冬奧組委辦公駐地和滑雪大跳臺比賽主場優勢,通過“服務冬奧、參與冬奧、借勢冬奧”,建成一批產業集聚區、創新中心和品牌中心,推動昔日“工業銹帶”蝶變為“城市活力秀場”。利用服貿會專展、中國科幻大會、WTT中國大滿貫等重大活動落戶首鋼園機遇,大力發展會展經濟、賽事經濟、科幻游戲、電子競技等產業。搶抓“兩重”“兩新”“三大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等一系列機遇,積極謀劃重大投資項目,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緊抓北京市支持“兩園一河”(永定河、首鋼園、園博園)協同聯動發展重要機遇,加快區域內文旅商體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京西消費活力帶。
二是以城市更新拓展高品質產業空間。作為老工業基地,石景山區堅持把城市更新作為城市工作的戰略重點,統籌推進以新首鋼為引領的老舊區域更新改造,加快低效樓宇“騰籠換鳥”,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拓展載體空間。新首鋼地區先后實施兩個三年行動計劃及十大攻堅工程,建成首鋼園北區、東南區超130萬平方米載體,目前入駐企業達860余家(其中科技類企業占比超過70%),年入園游客超過1000萬人次,成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高地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支點?,F狀5.3萬平方米的巴威·北鍋老舊廠房加快改造,打造智能科技研發中心。北重東廠加速更新,建成17.7萬平方米科技文化產業園,與壓力容器廠改造而成的虛擬現實產業園融合發展。同時,實施中關村石景山園改革提升三年行動,以首鋼園為核心、東部組團和北部組團為主體,北京·銀行保險產業園暨中國電科智能科技園、工業互聯網產業園、虛擬現實產業園、科幻產業集聚區、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為重點,構建“一核心、兩組團、五特色園區”的園區發展格局,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首鋼工業建構筑物改造利用審批模式成為中國改革典型案例,首鋼老工業區(北區)更新項目入選住建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石景山區西部全域型城市更新項目入選住建部城市更新行動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
三是以產業轉型塑造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明確的國家級產業轉型發展示范區,石景山區堅持把產業轉型作為經濟工作的戰略支撐,系統推進重點園區、現代化產業體系和“五子”聯動融合發展,自2018年起逐步構建以現代金融業為戰略主導,以科技服務、數字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特色培育,以商務服務業為配套支撐的高精尖產業格局。近年來,充分發揮區內產業、創新資源優勢,引導政策和資源集聚,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依托長安街西延線發展金軸和銀行保險產業園,集聚現代金融機構160余家。主動承接中關村核心區外溢資源,加快信息技術產業集聚。2023年末,現代金融和信息技術成為兩大千億級產業,增加值合計占GDP比重達55.5%。同時,利用特色園區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科幻、工業互聯網、虛擬現實等新興產業。其中,人工智能企業已集聚100余家,建成全市首座大模型“超級工廠”,今年前3季度實現收入792.7億元、同比增長29.9%。科幻產業創新中心集聚實體200余家。20余家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落戶,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120余家虛擬現實企業集聚,成為北京虛擬現實產業組團重要承載區。另外,按照北京市未來產業規劃落位布局,瞄準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制造、未來空間四大領域引育項目,逐步構建起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未來產業梯次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2023年末,全區符合“主導+特色+未來”產業定位的規上企業達到3400余家,總收入超過2600億元,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3.8%(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比達37.4%),GDP較2010年首鋼全面停產時增長了2.3倍,占全市比重由2.1%提高到2.5%,二三產業構成比由7:3反轉為近1:9,成為首都在減量發展條件下深刻轉型的一個縮影,先后5次獲得國務院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真抓實干成效明顯表彰激勵。
以科技創新為主攻方向
向新求新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石景山區深入貫徹中央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和北京市產業布局,把持續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十五五”規劃主攻方向,不斷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向新、發展求新,做深做實產業融合文章,著力打造“活力之城”。
一是做強主導產業。堅持現代金融、信息技術兩大產業主導地位,保持收入規模持續增長并逐步提高產業“含金量”和“含新量”,著力培育“四梁八柱”型龍頭企業。利用長安街西延線的區位優勢和銀行保險產業園的空間優勢,建設現代金融業發展走廊和聚合高地,重點發展消費金融、數字金融、產業金融,推動數實融合、“金融+科技”融合,打造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立足信息技術產業收入位列全市前三的規模優勢,實施數字經濟行動計劃,深耕信息內容消費、游戲、電競等賽道,搭建數字經濟創新中心,打造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驗區。
二是做優特色產業。堅持以先進產業園區為載體,串聯整合人工智能、科幻、工業互聯網、虛擬現實產業等新興產業,帶動創新鏈產業鏈聚集,形成特色產業發展合力,不斷壯大特色產業優勢。發揮人工智能關鍵技術和應用評測工信部重點實驗室、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產業創新基地、火山引擎云平臺作用,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依托中國科幻大會、科幻星球獎等平臺,加速科幻產業聚合,打造京西科幻之城。實施工業互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政策,加快工業互聯網產業園一期招商和二期建設,夯實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依托華為(北京)虛擬現實創新中心等載體,加強內容制作和硬件研發,建設好市級虛擬現實產業組團承載區,爭創國家元宇宙產業先導區。
三是做精未來產業。深入落實北京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搶抓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機遇,編制區未來產業發展規劃,加快培育一批符合未來產業方向的獨角獸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打造全市領先的未來產業創新和孵化新高地。未來信息領域,發揮人工智能優勢,重點發展元宇宙、量子信息、光電子,探索構建“未來場景+試點示范+推廣應用”成果轉化新模式。未來空間領域,借勢國家戰略項目,重點發展空天應用、衛星網絡,助力北京市未來空間產業融合創新。未來制造領域,重點發展具身智能機器人、無人智能,建設人形機器人產業基地,構建完善上下游產業鏈。未來健康領域,依托區健康產業協會集聚優勢資源,重點發展細胞治療、合成生物,打造航天生物醫學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
持續厚植新質生產力發展沃土
石景山區出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全區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方案,其中超過三成改革事項聚焦產業體制機制創新。下一步,將繼續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著力營造更加有利于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和市場環境,持續激發產業轉型升級動能。
一是強政策。積極爭取更多老工業區調整改造支持政策,落實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工作方案、推動創投股投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推進工業互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辦法等系列政策,加快研究支持信息技術、現代金融產業創新和深度融合發展的具體措施。探索促進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階梯式發展政策,特別是針對人工智能、科幻、游戲、電競及未來產業的專項支持政策,力爭實現“一業一策”。
二是搭平臺。積極拓展服貿會開放合作論壇、僑夢苑北京論壇、數字金融論壇、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大會、數字文旅大賽、游戲產業年會、電競產業年會等各類交流平臺,做實科幻產業創新中心、中歐科技創新中心等創新創業平臺,提高海外院士專家北京工作站、北京博士后成果轉化基地等人才平臺的支撐力度,依托產業發展促進大會、城市會客廳、駐京外境外投資促進工作站等招商平臺構建“大招商格局”,構建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平臺工作格局,形成聚合聯動效應。進一步探索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助力中小企業高效研發,建設算力供需對接平臺等專業化平臺,有效支撐大模型產業集聚創新。
三是建場景。發揮區位、空間、政策等優勢,為新技術通向市場搭建橋梁,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賽道快速發展。研究應用場景建設方案,制定智慧城市應用場景解決方案需求清單,重點圍繞基礎設施建設、文旅融合、城市治理、媒體融合、“信用+醫療”等領域加快場景建設。攜手百度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創新應用,圍繞垂直領域打造示范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寬城市大腦應用場景,建設城市大腦數智中心和物聯感知平臺,推動城市治理全域數字化轉型。加強政企供需對接,加快推動科技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鏈,為更多企業創新應用提供落地支持。
四是育生態。把創新生態和產業生態作為關鍵因素,立足會議、論壇、聯盟、基金等各類平臺載體,構建對外開放、合作共享的生態體系。實施全球產業生態合作計劃,用好未來產業育成中心,搭建全產業鏈生態體系,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用好AIGC產業聯盟,組建算力工作委員會,簽約一批算力合作伙伴、大模型應用合作伙伴,打造完善的AI產業生態。用好京西游戲創意產業聯盟,推動游戲產業資源集聚共享。成立數據產業生態矩陣,整合數據要素服務供給渠道,推動數據要素發揮乘數效應。
五是優服務。全面落實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打造“北京服務”工作方案,用好區政務服務中心新址、知識產權“法官e站”等載體,以公平競爭、信用監管、高效審批、集成服務為重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高效推進政務事項“一網通辦”“智能秒辦”。重點企業配備區處兩級“服務管家”,推動“服務包”精準直達企業,完善“無事不擾”清單,讓企業放心、安心、舒心地在石景山發展。
編輯:陳希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