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指出,要引導黨員、干部全面理解和執行黨的紀律,在遵規守紀前提下,安心工作、放手干事、銳意進取、積極作為,創造不負人民、不負時代的業績。2024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鮮明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大力選拔政治過硬、敢于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為此,必須牢牢抓住干部這個決定性因素,在充分調動干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上下功夫,努力讓干部有更多時間、更強能力、更好狀態投入工作。
解放干部的頭腦
著力提升思想境界
山東省濟寧市是孔孟之鄉,干部樸實厚道、踏實肯干,但同時有部分干部存在思想不夠解放、難以打破慣性思維、難以摒棄路徑依賴等問題,有的干部甚至習慣于簡單落實、機械執行。解決干部不敢擔當、不敢作為問題,首要任務就是解放思想。濟寧不斷完善黨的創新理論教育常態化培訓機制,組織干部反復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山東的“走在前、挑大梁”重大使命、對山東干部提出的殷切期望,想清楚、弄明白“為什么”“要什么”“干什么”,在保證方向、明確目標的前提下大膽試、大膽闖、大膽干,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把“兩個維護”落實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上來。堅決落實領導干部任期制要求,保持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任職穩定,大力加強正確政績觀教育,引導干部把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統一起來,針對問題改革創新,不做無用功、不搞花架子,不好高騖遠、不貪大求洋,真正務實功、出實招、求實效。鼓勵縣市區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按照發展規律創造性地抓好落實,不搞“一個方子吃藥”,不搞簡單“一刀切”。濟寧通過持續解放干部的頭腦,讓干部進一步提升思想境界,樹立和踐行造福人民的政績觀,集中精力解決實際問題。
解放干部的時間
著力根治形式主義頑疾
干部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不給干部留時間,干部就沒有時間抓落實,就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形式主義問題。濟寧牢固樹立“問題表現在基層、根源在市級機關”的理念,堅持從自身做起,帶頭整治形式主義,落實為基層減負26條具體措施,嚴控會議文件數量,嚴禁層層開會、層層“陪會”,嚴禁調度督導過多過急、業務審批反復折騰,讓基層干部拿出更多時間和精力研究工作、落實任務。牢固樹立“安排工作不是越多越好”的理念,堅持從市直機關抓起,認真開展“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確定55項整治重點,下大力氣整治困擾基層干部的“文山會海”“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濫掛牌”等問題。牢固樹立“按職責辦事”的理念,堅持從履職盡責抓起,嚴禁“簡單攤派”“責任甩鍋”,讓干部沉下心來在基層一線干事創業。濟寧通過持續解放干部的時間,讓干部有更多的精力研究工作、思考問題,專心干實事、干有效能的事,進而真正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讓群眾得到實惠、看到變化。
解放干部的空間
著力發揮干部主觀能動作用
一級有一級的責任,一級有一級的擔當。濟寧著力摒棄“簡單分任務、抓調度”的工作方式,督促各級各部門先帶頭完成好自己的任務,再幫助基層想辦法、抓落實。著力摒棄“簡單分指標、抓考核”的工作方式,全面優化市級綜合績效考核體系,結合實際科學設置考核要點和計分辦法,避免生搬硬套,不搞“上下一般粗”,精準分類設置差異化、個性化指標,引領各地結合實際創新發展,集中優勢兵力主攻重點任務。著力摒棄“簡單加壓力、抓具體”的工作方式,要求各部門不搞“層層加碼”、不搞“繁瑣哲學”,進一步倡導結果導向、效果導向。濟寧通過持續解放干部的空間,讓各級干部在吃透上級精神、掌握當地實情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打破常規、爭先進位。
解放干部的潛能
著力激活干部優勢潛力
干部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要讓每名干部都有用武之地,都能發揮自身優勢。調研發現,有些干部學歷層次高、專業優勢突出、發展潛力大,但沒有用在專業相關的單位或崗位上;有些年輕干部能力強、可塑性好,但崗位歷練欠缺,缺少處理復雜問題的經驗。每名干部的優勢,既包括他現有的能力,也包括他成長的潛力。要堅持從鼓舞人、溫暖人、成就人、提高人的目的出發,努力為每名干部提供發揮特長、實現價值的舞臺。濟寧堅持全市干部一盤棋,努力推動干部資源統籌使用、實現最優配置。建立組織部門近距離考察了解干部分片包保制度,常態化了解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的實際情況,及時發現掌握表現好、有潛力的優秀干部,讓干部感到“組織在時刻關注自己”。著力加強專業化調配,逐一開展領導班子專業化摸底分析,推動既懂專業又會管理的干部到相關單位任職。要從全市物色學過、干過相關專業的干部,安排其到市屬學校、醫院掛職,推動干部在專業崗位上施展才能。常態化抓好優秀年輕干部的培養選拔,大膽使用“拿得準”的年輕干部。濟寧通過持續解放干部的潛能,讓干部充滿激情、昂揚斗志,進而形成群策群力、干事創業、奮勇爭先的良好局面。
解放干部的手腳
著力解除干部后顧之憂
擔當作為、干事創業,必然會觸碰到很多問題,面臨很多風險。有些干部開展工作心存顧慮、畏手畏腳,不敢大膽創新,主要是怕被問責、怕得罪人被誣告、怕“洗碗越多、摔碗越多”;有些干部任職時間久了,感覺到了“天花板”,干事勁頭和熱情有所減弱。要堅持旗幟鮮明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干事者撐腰,鼓勵干部放開手腳大膽干。濟寧認真貫徹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堅持權責對等、權責一致,減少不必要的壓力傳導、責任下卸,完善容錯糾錯機制,細化可容錯、可免責、可減責的11種具體情形,讓那些沖在改革一線的干部吃下“定心丸”。對受到誣告陷害的干部,及時澄清正名,去年以來,濟寧為13人澄清正名,為受到不實舉報的干部卸“包袱”、解“疙瘩”;對惡意舉報、誣告陷害的行為從嚴從快處理,去年以來,濟寧開展“一案雙查”40次,有效強化震懾效應;對被問責干部不“一棍子打死”,穩妥做好重新使用工作,對曾受處理和處分但實績突出的干部予以提拔,推動形成包容失誤、鼓勵實干的濃厚氛圍。建立職級空缺常態化監測機制,對考核優秀、成績突出的干部優先晉升職級,特別是讓那些年齡偏大的干部認識到“只要肯干事就有晉升機會”,時刻保持“干”的勁頭。濟寧通過持續解放干部的手腳,讓“自己埋頭干事、其余交給組織”成為共識,引導干部主動擔當、攻堅克難,一門心思干工作、抓發展。
(作者系山東省濟寧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摘編自《中國組織人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