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讀者在中共重慶市委黨建門戶七一客戶端留言,想知道如何講好黨課。為此,我們選編了湖南省衡陽市耒陽市導子鎮選調生曹鵬撰寫的這篇文章,供大家參考。
上黨課是黨員干部提升黨性修養的重要途徑。要講好一堂黨課,就要用好“辯證法”,以“小討論”激發“大思考”、以“小故事”啟迪“大智慧”、以“小課堂”拓展“大舞臺”,讓黨課“聚人氣”“接地氣”“冒熱氣”,真正推動黨課走深走實。
以“小討論”激發“大思考”
讓黨課“聚人氣”
講黨課不能簡單地停留在灌輸知識這一層面,要引導黨員干部深入思考,以此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傳統的講黨課形式以“灌輸式”為主,這種形式使得黨員干部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對授課內容的主動思考,難以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授課者在講黨課時要避免“照本宣科式”說教,讓黨課課堂成為黨員干部交流思想、碰撞觀點的舞臺。一方面,授課者要積極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引入課堂,助推黨課“教”與“學”深度融合;還要積極探索體驗式、網絡化的教學模式,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另一方面,授課者要多采取情景模擬、知識競賽等互動式教學方式,引導黨員干部積極思考并參與課堂討論,通過集體交流激發其進一步思考,真正推動黨課入腦入心。
以“小故事”啟迪“大智慧”
讓黨課“接地氣”
一堂好的黨課,不僅要講高深的“大道理”,還要講“接地氣”的“小故事”。傳統的黨課往往理論性較強、語言較為正式,容易讓黨員干部產生距離感。要讓黨的創新理論真正走進黨員干部心中,授課者就要轉變話語方式,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生動有趣的故事來闡釋黨的創新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一方面,授課者要用“接地氣”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黨的創新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讓黨課既有理論高度,又充滿生活氣息,讓黨員干部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黨的教育,感受黨的溫暖和關懷。另一方面,授課者要用講“小故事”來啟迪黨員干部的“大智慧”,運用鮮活的案例,激發黨員干部的情感共鳴,讓他們在共鳴中進一步深化對黨的創新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
以“小課堂”拓展“大舞臺”
讓黨課“冒熱氣”
“為學之實,固在踐履。”授課者在備課時,要秉持“學以致用”的理念,注重設計黨課實踐環節,讓黨員干部在“學中做、做中學”。授課者可以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和實踐活動,讓他們在調研中了解世情、國情、黨情、民情,在實踐中感悟黨的創新理論的真諦,進而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同時,要建立反饋評價機制,采用多元化、全方位的評估方式,及時收集黨員干部在實踐中的反饋情況,根據反饋情況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和方式,形成良性循環。以此確保黨課始終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確保黨課成果真正轉化為黨員干部的實際行動和工作成效,進一步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努力實現學有所成、學有所獲、學有所用。
(作者系湖南省衡陽市耒陽市導子鎮選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