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聚焦于共生理論視角下平陰玫瑰小鎮鄉村研學旅游資源開發策略的研究,旨在探索如何通過共生理論的有效應用,促進特色小鎮鄉村研學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與可持續利用。共生理論強調各共生單元之間相互依存、合作與資源共享,為特色小鎮鄉村研學旅游資源的整合與創新提供了新思路。基于此,文章以平陰玫瑰小鎮為例,通過分析其獨特的自然資源、人文景觀和研學旅游資源,提出了資源整合、技術創新、社區共融和市場營銷等策略,以期推動平陰玫瑰小鎮鄉村研學旅游的繁榮發展,并為其他特色小鎮的鄉村研學旅游資源開發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共生理論;平陰玫瑰小鎮;鄉村研學旅游資源開發
中圖分類號:F592.7文獻標識碼:A
隨著全球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特色小鎮作為一種新型旅游目的地,憑借獨特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多樣的旅游資源,日益成為游客出行的熱門選擇。在特色小鎮內,鄉村研學旅游作為一種融合教育、休閑與探索的旅游方式,逐漸受到廣泛關注。它不僅能夠為游客提供深入了解地方歷史和文化的機會,還能夠促進地方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然而,如何在保護地方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的前提下,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可持續利用,是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共生理論(SymbiosisTheory)作為一種強調系統內部各單元間相互依存、合作與資源共享的理論框架,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
(一)共生理論
1879年,德國學者安東·德貝里(AntondeBary)從生物學的視角提出了“共生理論”,他認為共生的含義可以理解為兩種生物緊密聯系生活在一起[1]。從社會生態學角度出發,共生理論包含共生單元、共生環境和共生模式三大要素,三大要素彼此間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共同反映共生體動態變化的方向和規律。筆者認為,共生理論可以作為分析特色小鎮與鄉村研學旅游資源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關系的理論基礎,為制訂有效的鄉村研學旅游資源開發策略提供理論指導和支持。
(二)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指依托某一特色產業或文化資源,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發展區域,因其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和人文、自然景觀等資源,可以通過獨特的產業定位,對其文化內涵和生態環境進行深入挖掘與整合,使其在轉型過程中實現差異化發展。筆者認為,特色小鎮可以作為鄉村研學旅游資源開發的重要載體,通過挖掘和利用其獨特的自然和文化資源,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滿足教育需求的研學旅游產品,從而提升特色小鎮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促進其經濟、文化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三)鄉村研學旅游資源
鄉村研學旅游以鄉村為背景,以青少年為主要目標群體,以教育為主要目的,通過實地考察、體驗和探究性學習,使青少年深入了解鄉村的文化、歷史、生態和產業,以拓展青少年的眼界和提升青少年的文化底蘊。鄉村研學旅游資源指可以滿足研學旅游的教育需求,且可以被開發的文化與自然資源,包括鄉村文化、民俗風情、自然風光、人文歷史和社會經濟等。通過充分挖掘鄉村研學旅游資源,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國特色鄉村文化,促進鄉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筆者認為,鄉村研學旅游資源是特色小鎮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研學旅游的教育性需求,整合和優化鄉村資源,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研學旅游產品,對于助推特色小鎮所在地區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地方文化的繁榮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平陰玫瑰小鎮鄉村研學旅游資源現狀
平陰玫瑰小鎮的標志性植物是玫瑰,玫瑰園、玫瑰花海等是當地具有吸引力的自然景觀。同時,小鎮的玫瑰文化源遠流長,可以追溯至1300年前與玫瑰種植、加工相關的歷史遺跡,如古老的玫瑰園、玫瑰加工作坊等,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可以作為鄉村研學旅游資源。
筆者采用定性和定量結合的評價方法,以資源要素價值、資源豐富度、資源影響力和資源品位四個層面為依據,對平陰玫瑰小鎮的研學旅游資源進行評價。其中,資源要素價值包括研學旅游資源的觀賞價值、使用價值、歷史價值、教育屬性等評價因子[2];資源豐富度包括可以進行開發的研學旅游資源的種類,涵蓋自然的和人文的;資源影響力包括研學旅游資源的知名度與影響力;資源品位包括研學旅游資源所具有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以及其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具體評價結果見表1。

綜上可知,適合平陰縣開發的鄉村研學旅游課程可以從以下主題著手:第一,以玫瑰為主題,包括對玫瑰的歷史、種植技巧、加工過程和美容保健功能等的介紹。平陰玫瑰小鎮的玫瑰主題研學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可以開發多個研學旅游基地和景點。此外,這類課程的實踐性和互動性較強,可以滿足教育的多樣化需求。第二,以農業為主題,包括對傳統農業知識的普及、現代農業科技應用與發展趨勢的講解等。同時,可以加入小鎮的農村風光和歷史古跡等特色資源,使研學旅游項目更加多元化和主體化。
(二)平陰玫瑰小鎮鄉村研學旅游資源開發的優勢
平陰玫瑰小鎮以玫瑰文化為核心,歷史悠久,被譽為“中國玫瑰之鄉”。小鎮內玫瑰品種繁多,品質優良,已經深深地融入了當地人的生活中,形成了當地獨特的民俗風情和節慶文化。這種深入人心的玫瑰文化能夠為研學旅游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青少年可以從研學活動中學習玫瑰的生長習性、經濟價值以及文化意義,增強自身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傳承意識。
平陰玫瑰小鎮的玫瑰產業具有堅實的基礎。小鎮的玫瑰產業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從玫瑰的種植、采摘、加工到銷售,形成一體化運營模式,市場成熟度高,配套設施完善。隨著小鎮鄉村研學旅游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來此,他們通過親身體驗玫瑰的加工過程等課程,更深刻地了解玫瑰的種類和用途,感受鄉村產業發展的魅力和潛力,還可以為當地提供豐富的實踐活動和就業崗位,促進當地第三產業的發展。
(三)平陰玫瑰小鎮鄉村研學旅游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一是資源整合力度不足。盡管平陰玫瑰小鎮擁有豐富的研學旅游資源,但在資源整合力度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一方面,各旅游景點和研學基地之間缺乏有效的聯動和協作,導致資源利用不充分;另一方面,研學旅游產品的設計和開發缺乏創新性和差異性,難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和興趣愛好的學生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強資源整合和產品開發力度,提升當地研學旅游產品的整體競爭力。
二是生態保護意識不強。在研學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生態保護意識不強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小鎮內的部分區域為了追求短期經濟利益,忽視了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導致生態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因此,需要加強生態保護意識教育和監管力度,確保研學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發展。
(一)采取共生模式,加強資源整合
資源整合是平陰玫瑰小鎮鄉村研學旅游資源開發的基礎。通過共生理論,將當地的玫瑰產業、文化資源和其他旅游資源等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強大吸引力的研學旅游目的地。在智慧旅游背景下,平陰玫瑰小鎮鄉村研學旅游事業要想實現進一步發展,需全力做好網絡平臺化載體搭建工作。例如,可以與攜程、去哪兒、飛豬、同程等在線旅游平臺保持密切合作,或者根據自身實際,搭建當地旅游信息平臺和全域旅游平臺,確保鄉村研學旅游信息保持“在線化”和“移動化”[3]。同時,構建資源共享平臺,借助網絡優勢,把握玫瑰小鎮鄉村研學旅游信息的流向,以追溯客戶來源。通過流量矩陣和流量特征進行數據化分析,對現有的鄉村研學旅游產品和旅游服務進行改進和升級,以提升平陰玫瑰小鎮的鄉村研學旅游體驗,吸引更多研學團隊來此[4]。
(二)創新研學產品,加大技術支持
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學旅游產品是促進研學旅游發展的重要手段。平陰玫瑰小鎮以其豐富的玫瑰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基礎,開發以玫瑰為主題的研學課程。課程內容包括玫瑰的種植、養護、加工等,理論知識與動手實踐相結合,青少年可以在研學過程中學習與玫瑰相關的知識,感受玫瑰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推出玫瑰文化創意產品,改造現有的玫瑰精油、玫瑰護膚品、玫瑰手工藝品等產品,使其更符合當下時代的審美需求。
基于數字化背景,打造虛擬研學旅游體驗。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旅游業。平陰玫瑰小鎮可以引入這些技術,打造虛擬的玫瑰園、玫瑰博物館等場景,讓更多游客在互動體驗中深入了解玫瑰的歷史和文化知識。這種創新的研學旅游方式不僅能吸引年輕游客的眼球,還能提升游客的參與度和滿意度。
(三)社區共融促進共同發展
建立社區參與機制,鼓勵當地居民參與其中。這不僅能夠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也能讓居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認同開發研學旅游資源的價值和意義。首先,由于當地居民對于當地的自然和文化資源了解程度更深,可以邀請他們作為研學指導或者輔助研學指導,參與研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其次,可以定期舉辦玫瑰節慶、文化展覽等活動,除了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之外,也能夠增強社區的凝聚力。隨著游客數量的不斷增加,可以帶動住宿、餐飲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不僅為當地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提升了小鎮的旅游質量。這種共融共生的模式不僅能夠促進小鎮旅游事業的健康發展,也讓居民們更加珍惜和愛護自己的家園。
(四)打造鄉村研學旅游品牌,拓寬市場渠道
打造特色鄉村研學旅游品牌,并采取多元化的市場營銷策略。一方面,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力量進行宣傳推廣。電視廣告作為一種傳統的宣傳方式,其受眾群體比較廣泛,可以快速提高小鎮的知名度;網絡直播互動性強、傳播速度快,是吸引年輕人注意力的重要宣傳手段。因此,需要兩種方式相結合,打出組合拳。另一方面,舉辦和參與多種多樣的營銷活動。例如,參加玫瑰產品博覽會,展示小鎮的玫瑰產業成果;參與研學旅游論壇,結識更多行業內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鄉村研學旅游的發展前景和趨勢等。此外,與教育機構、旅游企業等建立合作關系也是拓寬市場渠道的重要途徑。通過與這些機構合作,共同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學旅游產品,同時借助機構優勢爭取更多的客源和投資機會,以推動小鎮研學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在共生理論視角下,平陰玫瑰小鎮的鄉村研學旅游資源開發策略包括資源整合、技術創新、社區共融和市場營銷等。為進一步促進小鎮研學旅游資源的開發,可以深化共生理論的應用,推動小鎮與當地政府、企業、社區等在更深層面上的合作,以促進小鎮研學旅游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一模式不僅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還有利于深化文化傳承與生態保護,助推平陰玫瑰小鎮成為研學旅游的新標桿,為鄉村振興與文旅融合提供寶貴經驗。
[1]付玉林.共生理論視角下畢節城鄉生態融合路徑[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4(17):111-113.
[2]杜凡.鄉村振興背景下云南省特色小鎮旅游規劃研究——基于尋甸縣鳳龍灣小鎮案例[J].紅河學院學報,2024(6):95-98.
[3]謝萍萍.智慧旅游背景下鄉村旅游數字化營銷發展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24(7):1-4.
[4]于瑩,蓋學瑞.基于RMP理論的遼寧省北鎮市高質量研學旅游產品開發對策研究[J].西部旅游,2023(18):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