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慧旅游效益對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通過對智慧旅游效益影響因素的文獻回顧,結合智慧旅游特點,在系統論視域下討論智慧旅游效益影響因素,歸納整理出智慧旅游效益影響因素的成分,包含利益相關者、技術成分、組織管理和組織保障。同時通過智慧旅游不同階段的層次性,構建出智慧旅游效益影響因素的層次模型等,旨在為提高智慧旅游的效益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智慧旅游;效益;影響因素;層次模型
中圖分類號:F592文獻標識碼:A
智慧旅游運用物聯網、云計算、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通信、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通過資源整合進行智能管理,使旅游經濟效益得到一定提升,從而全面實現旅游業的升級。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24年智慧旅游圖譜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智慧旅游經濟總體規模從2019年的4329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10382億元,預計2024年將達到12500億元[1]。上述數據表明,智慧旅游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因此,深入探討智慧旅游效益的影響因素,對智慧旅游進行有效管理,提高其效益水平,成為近幾年學界關注的焦點。
(一)智慧旅游
目前學界將智慧旅游概念的界定大致分為三個主要方向:一是認為智慧旅游是一種新旅游運作模式的調整,通過智慧化方式滿足游客、旅游企業與行政部門管理[2]。二是認為智慧旅游是一種運用新信息技術,物聯網等構建平臺,憑借提高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務而衍生的一種旅游新業態,旅游主體可以進行更理性選擇和體驗的旅游形式[3]。三是認為智慧旅游是一種旅游框架下的技術手段,是一種綜合技術產品具象應用平臺的理論[4]。文章綜合學界對智慧旅游的現有研究,提取學者們研究的共性概念及關鍵詞,得出共性關鍵詞主要在技術、發展理念、旅游活動上有所重合。由此推斷,智慧旅游不是一種技術,而應當是一種發展理念。
(二)智慧旅游效益
智慧旅游效益指的是對智慧旅游本身的發展程度及質量進行評價。其中劉利寧最早對其進行系統性研究,提出使用德爾菲法的定性分析從技術層面對智慧旅游的效益進行相關研究。此后也有學者從不同的領域提到了對智慧旅游效益的研究。筆者基于對兩者概念的回顧,認為智慧旅游效益的概念可以解釋為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利用技術手段的旅游活動中,價值鏈條上的各方客體為提升旅游質量和效果作出的各種貢獻的價值總和。
2011年,繼全國旅游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智慧旅游的概念后,學者們便聚焦于智慧旅游的探索研究,關注度逐年增加,之后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研究熱度。在中國知網以智慧旅游為關鍵詞檢索,將旅游作為研究學科,以核心期刊來源文章作為分析對象,共檢索135篇相關文獻。通過歸納整理,發現研究智慧旅游效益影響因素發展進程時,其內容大都涉及到智慧旅游效益的影響因素,如經濟基礎、旅游資源稟賦、外部宏觀環境等影響因素。著眼于與智慧旅游自身特點相關聯的影響因素,有必要對所篩選出的文章進行深入分析。
(一)質性研究階段
國內智慧旅游研究興起于2011年,2014年相關研究核心期刊發文量合計達到34篇。該階段研究方向包括:從定性角度對智慧旅游的概念、應用價值、體系構建進行研究,同時也開始關注其在旅游業中的應用和發展。朱珠和張欣提出智慧旅游產生效益應當構建智慧旅游管理平臺,應用層面將酒店、景區、交通等服務功能進行整合的構想,搭建出物理資源層、虛擬化資源層、管理中間層和應用服務層的綜合平臺,具象化提出通過建構智慧旅游系統的前期技術作為智慧旅游的技術支撐,最終實現智慧旅游在旅游產業中的效益[5]。劉利寧采用德爾菲法研究了智慧旅游評價指標體系,這是最早專門針對智慧旅游效益影響因素的研究,她指出三大一級指標體系,即,硬件支撐體系、綜合應用系統和應用價值評價,其中硬件支持體系是智慧旅游的硬件設施,綜合應用系統主要指的是智慧旅游的軟件設施,應用價值評價包括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個方面的指標[6]。鄒建琴等從技術、價值、愿景三個角度對現有的智慧旅游概念進行了梳理,認為技術、主體、客體、產業是理解智慧旅游本質的重要因素,智慧旅游要為旅游主體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和體驗[7]。陳博等從基礎建設、服務智慧化、營銷智慧化、管理智慧化四個維度構建了景區智慧化發展水平測度指標體系[8]。
上述研究屬于對智慧旅游的探索階段,該階段的研究已從技術評價逐漸擴展到運營模式的完善指標上,并開始轉入對智慧旅游效益影響因素,使得智慧旅游效益影響因素的研究逐漸得到完善。但是仍存在一些待完善處。首先,概念分類較多,未形成標準的概念定義。其次,所涉及的影響因素缺乏定量分析研究,使研究結果缺乏一定說服力。最后,影響因素選擇的服務對象不夠全面,選擇不夠恰當導致智慧旅游效益不夠明確,難以建立真正的應用價值。
(二)定性研究階段
2014年前后,學界運用多維度、系統探討智慧旅游效益影響因素在推動旅游業的發展、調節智慧旅游與旅游者間的關系、產業協同作用與信息化共享的關系等方面的作用。直接影響因素如平臺搭建、技術、智慧系統與旅游主體等,通過影響其他因素來影響智慧旅游的效益因素,如游客的使用意愿、重復頻率、目的地智慧設施的建設與優化等。學者從游客視角,探究智慧景區的評價體系,驗證九個指標體系對智慧旅游的效益產生影響;從利益相關者視角,鄧寧等從智慧旅游多元主體的關系互動中展開研究,從營銷、管理、服務和智慧體驗融合中確認主體利益者的能力匹配度[9]。從認知重構角度,對智慧旅游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得到評價智慧旅游的四個基本特性,即,智慧基礎性、創意主導性、技術支撐性和體驗互動性[10]。從公共服務視角,王建英等探究了旅游基礎設施的優化是提升智慧景區的重要因素[11]。從用戶體驗視角,李東和等基于TAM模型探究了旅游應用程序的下載使用影響因素,研究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對行為態度產生直接影響,風險感知不會減弱用戶的下載使用意愿,并利用結構方程的方法研究了智慧旅游平臺使用的影響因素,探討了技術的易用性和有用性對智慧旅游平臺使用的影響(見圖1)[12]。

上述研究多從影響智慧旅游效益來展現。但是,對于智慧旅游影響因素還理解得不夠全面,新興技術在智慧旅游中的應用研究較少,故后續研究從以下方面探討:一、智慧旅游平臺理念與技術運用應多樣化。單個平臺、私有數據是目前大多數系統平臺存在的問題。二、新興技術的應用研究,如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VR)技術等,打造數字化旅游。
(三)系統化運用研究階段
前文通過分析智慧旅游的概念,發現其中一個特點為技術的應用。技術應用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技術的有用性,二是技術的易用性,技術有用性是通過技術平臺實現智慧旅游,從而提高智慧旅游的效益;技術易用性即技術平臺搭建以后,適用于所有的場景和利益相關者來影響智慧旅游平臺的效益。該階段研究熱點集中在社交媒體、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目的地管理等方面,知識和環境管理也能得到關注,通過創新技術和優化算法,提升旅游者的整體感受。如虛擬現實(VR)技術使用、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利用虛擬現實(VR)技術,結合移動平臺設備,設計符合區域旅游特色與文化底蘊的混合現實(MR)技術旅游景區的應用系統[13]。文仆研究桂林市鄉村旅游產業智慧發展影響要素,指出智慧基礎設施、智慧應用、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務是影響智慧旅游的因素[14]。穆學青等探討了云南省智慧旅游發展水平測度指標,指出旅游經濟、旅游創新、旅游潛力、旅游環境四個方面影響智慧旅游的發展水平[15]。
智慧旅游效益已經從專門化、定性分析轉向系統性和定量分析,同時也出現針對某一細分領域的探討。但這些研究仍存在不足,一是技術手段運用種類較多,界定不明晰,智慧旅游應用主體缺乏清晰的范圍界定、智慧旅游性質未能明確闡明,難以全面系統地反映主要影響因素是如何影響智慧旅游的效益。二是未能與多職能主體相結合,現有研究主要以景區和鄉村旅游為研究對象,忽視與社會上多功能職能對象相互合作與協同融合發展,缺少系統性整體性建設研究。文章回顧各學者研究成果,通過成分分析來對該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旨在探究較為全面和系統的智慧旅游效益影響因素。
通過回顧與總結學者們的研究成果,結合對智慧旅游效益影響因素的研究進程發現,學者們總結出的影響智慧旅游效益的影響因素集中在利益相關者、技術設計、組織管理、組織保障上。但是,這些影響因素是建立在經濟基礎、旅游資源稟賦和宏觀環境不變的條件下的,由于近幾年宏觀大環境的變化、新的旅游資源的開發融合等因素對智慧旅游的效益也產生新的影響。因此,未來的研究可以補充在不同宏觀環境下對智慧旅游效益的影響。研究可通過函數法或者結構方程模型的方法對其進行驗證,并檢測各要素在達到何種程度時會使得影響效益產生變化。
[1]中新經緯.智慧旅游圖譜研究報告:近五年中國智慧旅游經濟規模增長1.4倍[EB/OL].(2024)[2024].https://www.jwview.com/jingwei/html/12-06/612431.shtml.
[2]周波.基于五個視角的智慧旅游概念辨析與啟示[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20-24.
[3]吉根寶,王麗娟.國內外智慧旅游研究進展[J].生態經濟,2015(12):107-110.
[4]李京頤,李云鵬,寧澤群,等.理性選擇視閾下的智慧旅游概念及內涵[J].旅游導刊,2021(5):22-32.
[5]朱珠,張欣.淺談智慧旅游感知體系和管理平臺的構建[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97-100.
[6]劉利寧.智慧旅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6):67-71.
[7]鄒建琴,明慶忠,史鵬飛,等.智慧旅游研究:歷程、主題與趨勢[J].資源開發與市場,2022(7):850-858.
[8]陳博,陸玉麒,舒迪,等.景區智慧化發展水平測度及空間分布差異研究——以江蘇省4A級及以上景區為例[J].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2):129-135.
[9]鄧寧,張玉潔.智慧旅游:利益相關者視角下的思辨[J].旅游學刊,2023(10):3-5.
[10]鄧輝.“智慧旅游”認知重構[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4):33-38.
[11]王建英,謝朝武,陳帥.景區智慧旅游設施的優化布局——以泉州古城為例[J].經濟地理,2019(6):223-231.
[12]李東和,張鷺旭.基于TAM的旅游App下載使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旅游學刊,2015(8):26-34.
[13]黃筱佟,宮海曉,邸臻煒.基于MR技術的城市景區智慧旅游系統方案的應用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21(10):180-181.
[14]文仆.桂林市鄉村旅游產業智慧化發展評價及指數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10):241-245.
[15]穆學青,郭向陽,陳亞顰.云南省智慧旅游發展水平測度及空間差異研究[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9(4):12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