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5G仿真軟件IUV-5G在NSA組網模式下的常見故障和解決方法。該軟件支持多種組網模式,主要用于模擬5G核心網、無線網和承載網的通信過程。本文通過深入分析常見故障、快速定位問題、實施有效解決方案,幫助用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該軟件。同時,本文還重點分析了無線網與核心網常見故障的排查方法。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讀者可以更好地掌握IUV-5G軟件的使用技巧,提高其仿真效果和應用效率。
關鍵詞:IUV-5G;核心網;無線網;NSA組網模式
一、引言
5G的出現推動了智能社會的發展。隨著2019年工信部頒發5G商用牌照[1],5G時代正式拉開序幕。在推進5G商用進程中,各大運營商采用了不同的組網模式,其中包括NSA(非獨立組網)和SA(獨立組網)[2]。除了組網模式的不同,5G應用還涉及三大主流應用場景,即eMBB(增強移動寬帶)、mMTC(大規模機器類型通信)和uRLLC(超可靠低延遲通信)[3]。本文主要分析在實驗模式下,5G全網虛擬仿真軟件IUV-5G針對核心網和無線網的業務排障流程。
二、IUV-5G全網虛擬仿真軟件
IUV-5G是一款全網虛擬仿真軟件,能夠模擬5G網絡的各種場景,為用戶提供真實的仿真環境。通過IUV-5G,用戶可以模擬和分析5G網絡的性能、容量、覆蓋等關鍵指標,幫助運營商和設備廠商進行網絡規劃、故障排查和網絡優化。該軟件不僅具有直觀的用戶界面,還具備強大的模擬功能,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自定義網絡拓撲和參數設置,從而進行靈活的仿真和測試。此外,IUV-5G還提供了豐富的分析工具和報告功能,幫助用戶全面了解網絡性能。
IUV-5G全網建設與優化虛擬仿真軟件依托NSA架構和SA架構,將網絡搭建過程分為規劃計算、站點選址、設備配置、數據配置、業務調試和網絡優化六個模塊[4],共計包含24個機房設備配置及其數據配置,其中涉及核心網2個(建安市核心網和興城市核心網)、無線網4個(建安市B站點、建安市C站點、興城市B站點和四水市A站點)及承載網18個(包含兩種網絡架構下省骨干機房、承載中心機房、骨干匯聚機房、區域匯聚機房等)。通過配置核心網、無線網和承載網的設備和數據,實現站點終端的注冊、基礎優化、移動性管理和網絡切片應用。
(一)核心網絡架構
NSA架構核心網采用4G核心網(EPC),由MME(移動管理實體)、SGW(服務網關)、PGW(分組數據網關)、HSS(歸屬用戶服務器)、SW(交換機)和ODF(光纖配線架)組成[5]。4個核心網元通過成對LC-LC光纖與交換機相連,交換機通過成對LC-FC光纖與ODF連接。連接過程中應注意兩端速率的匹配。核心網設備結構圖如圖1所示。
(二)無線網架構
5G中NSA架構無線網由4G BBU(基帶處理單元)、5G ITBBU、多個AAU(有源天線單元) 和輔助設備組成。AAU1、AAU2和AAU3通過成對LC-LC光纖與ITBBU連接,AAU4、AAU5和AAU6通過成對LC-LC光纖與BBU相連,BBU與ITBBU通過光口或網口連接SPN(切片分組網),SPN通過成對LC-FC光纖與ODF連接,從而實現無線網到核心網的承載連接。建安市無線網設備結構圖見圖2。
(三) NSA網絡架構圖
NSA網絡架構主要由無線網與核心網組成,核心網網元MME通過配置eNodeB偶聯配置與路由配置,完成MME與BBU對接;網元SGW通過配置與eNodeB對接、路由配置完成與BBU和CUUP的連接;BBU通過SCTP配置與路由配置完成與CUCP和CUUP的連接;CUCP通過STCP配置完成與DU和CUUP對接。上述對接過程中需注意兩端端口號的呼應。NAS網絡架構圖見圖3。
三、IUV-5G故障排查流程
登錄IUV-5G公網軟件[6],進入網絡調試選項卡下業務調試界面。實驗模式下,拖動移動終端到建安市B站點任意一個小區,如若軟件右下角提示聯網成功,說明業務驗證通過,否則需重新進行調試。
出現告警時的故障排查流程如下:
首先,排查物理故障:檢查核心網、無線網物理設備是否存在線纜兩端速率不對等、設備放置故障等問題。
其次,檢測核心網元:點擊鏈路檢測,根據NSA組網架構,依次以EPC某一核心網元為源地址,另一核心網元為目的地址,測試Ping的統計信息是否為0%丟失[7]。檢測過程中遵循圖1所示的核心網架構表連接關系。工程模式下核心網鏈路檢測地址測試表見表1。
再次,繼續核查數據配置:檢查無線網、核心網基礎數據是否完成配置。完成基礎配置后,完善終端信息。應當注意,終端信息應與核心網數據保持一致。拖動移動終端到建安市B站點任意一個小區,觀察右下角聯網顏色。如綠色信號跳動,則說明網絡暢通;如為灰色信號,則表示聯網失敗。
最后,處理報警信息:如若移動終端聯網失敗,可進入告警界面,觀察最后一到兩條嚴重告警信息并及時處理。故障分析表2中,只有第4條“DU小區不可用”是嚴重告警,因此,只需處理第4條告警即可。
四、排障案例解析
IUV-5G實訓模式下,完成無線網和核心網的設備配置和數據配置之后,再完善終端信息,便可對相應小區的業務進行調試。軟件用戶可以通過界面右下角的移動終端聯網信號狀態,判斷數據配置是否正確。如若無法聯網,故障可能出現在無線網部分或核心網部分。可以根據告警模塊的告警級別及告警位置信息對故障進行定位,并參考告警描述信息核查數據逐一更改。
(一)核心網排障解析
業務驗證過程中,核心網故障描述有核心網信令鏈路故障、用戶鑒權失敗、無線公共參數錯誤等,不同的故障對應不同的網元設置。本文以核心網信令鏈路故障和用戶鑒權失敗為例進行排障解析。核心網相關告警界面如表3所示。
1.核心網信令鏈路故障
核心網信令鏈路故障告警級別為“嚴重告警”,需優先處理。告警位置信息顯示,該告警發生在建安市核心網機房。根據經驗,該故障原因為核心網元的設備連線、接口地址和網元之間偶聯配置或對接配置故障。
經過數據排查,發現HSS與MME偶聯端口號前后不一致。HSS對接配置中本端端口號為3,對端(MME)端口號為3;MME對接配置中本端端口號為1,對端(HSS)端口號為3,MME端口號前后不一致。該故障影響MME網元與HSS網元之間的正常通信,將端口號調整一致后該故障消失。
2.用戶鑒權失敗
處理好核心網信令鏈路故障之后,測試發現聯網依然失敗。告警信息顯示,用戶鑒權失敗為“嚴重告警”,需優先處理。故障位置為建安市核心網機房。該故障考慮由終端信息的KI值與HSS簽約用戶管理的KI值前后不符導致。前后檢查發現,終端信息的KI值數字與簽約用戶管理的KI值差一位,導致用戶身份認證鑒權密鑰不完善。重新為終端信息的KI賦值,故障消失,聯網成功。
(二)無線網排障解析
Option3X組網架構的無線部分由eNB和gNB組成。設備配置包含BBU、ITBBU和6個AAU配置[8]。無線網故障描述有S1-C鏈路故障、5G網絡不可用、 DU小區不可用、XN/F1/E1鏈路故障、無5G信號、SCG分流通道缺失等。無線網相關告警界面如表4所示。
1. DU小區不可用
實訓模式下聯網測試失敗,觀察表4告警信息后發現嚴重告警信息為“DU小區不可用”,位置定位為建安市B站點機房。該分布式單元(DU)與中央單元(CU)共同部署在ITBBU機框內,因此可以把故障具體定位到ITBBU。排查DU小區數據配置,發現下行Point A頻點為0。Point A頻點數值受中心載頻、系統子載波間隔、中心頻點所在中心RB的子載波編號和NR中心頻點所在的RB等因素影響,根據已知數據,可以計算出下行Point A的值為626724,按該數值修改后,告警信息消失,表示該故障得以解決。
2.S1-C鏈路故障
完成上述故障修改后,聯網依然失敗,觀察表4嚴重告警信息為“S1-C鏈路故障”,位置定位為建安市B站點機房bbu。該故障形成原因可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實驗模式下MME與eNodeB的偶聯配置、MME側靜態路由配置、一個核心網下可以建立多個基站[9],其他站點沒有配置等。核查后發現,在BBU中未配置到MME的雙向路由,導致無線網與核心網數據傳輸中斷,補充路由信息后,建安B站點移動終端聯網成功。五、 結束語隨著5G技術的迅猛發展,IUV-5G全網仿真軟件在實踐學習中展現出其優越性。本文簡要介紹了IUV-5G全網仿真軟件,介紹了軟件的具體排障流程,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無線網和核心網的典型故障。本次排障分析是在實訓模式下基于NSA組網架構完成。隨著5G的不斷發展,SA網絡架構會占據更加重要的部署地位[10],其數據配置與排障分析也會更加多元化。為了應對豐富多樣的應用環境,SA網絡架構的多場景仿真部署分析是未來研究學習的主流方向。
作者單位:劉桂潔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工信部許可中國廣電使用4.9GHz頻段5G試驗頻率 [J].日用電器, 2020, (01): 3.
[2] 王大朋,吳明明,鄒鑫,張宗曉,黃敏. 5G獨立組網(SA)與非獨立組網(NSA)的相關研究" " [J].中國新通信, 2020, 22 (20): 36.
[3] 寇軍,吳振慶. 5G對物流行業轉型升級的影響與優化策略研究 [J].物流科技, 2023," " 46 (23): 30-32.
[4] 王亮,劉桂潔,曹立萍,于曉倩, 孫緒保.一種緊湊的超寬帶三陷波分形天線[J].固體電子學研究與進展, 2020, 40 (06): 422-427.
[5] 馬冰.海南自由貿易港背景下基于IUV-5G的“5G網絡應用”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以海南政法職業學院為例[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 2022, 34(04): 227-231.
[6] 張敏杰,孫捷.基于IUV-5G的IP承載虛擬組網設計[J].通信與信息技術, 2022, (05):" 17-19+61.
[7] 林文皓,孫捷.關于OTN的穿通業務配置實驗設計[J].通信與信息技術, 2022, (05): 29-31.
[8] 馬敏,巫天驥,周潤株,等. 基于IUV的5G無線站點網絡規劃部署[J].電聲技術,2021, 45 (07): 18-20+35.
[9] 鄭劍輝. 5G消息在商業銀行業務場景中的應用[J].金融科技時代, 2024, 32 (07): 65-71.
[10] 王孟源. 5G的網絡切片技術在通信系統中的應用與性能優化[J].家電維修, 2024," " (07): 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