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尤其是方志敏、尋淮洲等人創立的紅七軍革命史是我國革命歷史上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革命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紅色傳統文化作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精神財富,對江西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通過對紅色傳統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傳承,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報國熱情,有利于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
本研究立足于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紅色傳統文化,探討了該文化資源對江西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深遠影響。首先,梳理了以紅七軍為主體的贛東北根據地紅色傳統的內涵與歷史軌跡,為后續分析提供理論基礎。隨后,本文簡要評估了江西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實施現狀,包括日常思政教學目標和關聯的課程內容。最后,本研究總結了紅色文化資源在高職思政教育中的實際意義,提出利用本地紅色遺產優勢對高職思政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予以助推的不可忽視的價值作用。
贛東北革命根據地概述
一、紅色傳統文化內涵
贛東北革命根據地作為中國革命的歷史見證,傳承著豐富的紅色傳統文化內涵。
首先,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紅色傳統文化內涵體現在其堅定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上。在革命時期,這片土地上涌現出了方志敏、尋淮洲、粟裕等許多杰出的革命者,他們不畏強暴、英勇奮斗、堅定信念,甘愿為革命事業奉獻一切。
其次,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紅色傳統文化內涵還體現在其豐富的民俗文化和民間藝術上。這些活動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代代相傳??梢栽鰪妼W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保護意識,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此外,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紅色傳統文化內涵還表現在其深厚的道德倫理和家國情懷上。引導學生熱愛和傳承優秀道德風尚,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培養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革命根據地歷史發展
贛東北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史上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其歷史發展對于紅色傳統文化在當地的傳承和影響深遠。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形成始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經歷了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最終成為當時中國革命力量的重要根據地之一。
在抗日戰爭的前期,紅七軍最先打出了抗日先遣隊的旗幟,是我軍最早公開抗日名號的部隊。
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歷史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末期,當時革命力量在這一地區逐漸壯大,以紅七軍為主體,開始了對國民黨統治的抵抗。隨著中國共產黨在贛東北地區的組織和領導,革命根據地逐漸形成并得到鞏固。隨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革命根據地不斷擴大,革命力量得到進一步壯大,對國民黨的統治形成了有力的打擊和阻嚇。
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紅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能夠更好地引導和影響當代青年學子的愛國熱忱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聚力量的斗志。
江西高職思政教育現狀
一、思政教育的目標與任務
江西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被視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如何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恰如其分地傳承和發揚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紅色傳統文化,對于當前高職院校來說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思政教育的目標需要明確。傳承和發揚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紅色傳統文化,不僅僅是為了紀念歷史,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銘記革命歷史,珍愛和平,熱愛祖國。因此,思政教育的目標應當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其次,思政教育的任務需明確。作為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應當將紅色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光輝歷史,領會革命先烈們的愛國情懷和犧牲精神,從而激勵學生爭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
同時,思政教育還應該引導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此外,思政教育的方法需創新。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融入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紅色傳統文化的教育內容,比如組織學生參觀方志敏烈士陵園、紅色革命紀念館,舉辦紅色文化主題演講比賽、開展贛東北革命紅色音樂戲曲專題演出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感悟紅色文化的魅力,增強對紅色傳統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也更好地使紅色文化成為塑造學生思想的重要因素。
最后,思政教育的效果需要檢驗。為了評價思政教育的實際效果,高??梢越Y合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考核,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學生對紅色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程度,以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接受程度,從而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育方法和內容,確保思政教育達到預期目標。
綜上所述,傳承和發揚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紅色傳統文化對江西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明確思政教育的目標與任務,創新教育方法,檢驗教育效果,這也將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提升和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分析
贛東北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紅色傳統文化在這里扎根深厚。這種紅色傳統文化對江西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具體來說,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在傳承和弘揚紅色傳統文化方面有著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首先,在高職院校思政課程中,紅色傳統文化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教育的重要素材。如方志敏烈士在獄中所寫的《可愛的中國》等,通過學習紅色文化,學生們能夠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奮斗精神和犧牲精神,激發了學生們的愛國情懷和報國志向。
其次,紅色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思政課程中還扮演著重要的歷史教育功能。學生通過紅色傳統文化的學習,能夠深刻理解革命歷史的意義和價值,增強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
此外,紅色傳統文化對高職院校思政課程還具有獨特的文化熏陶作用。紅色傳統文化以其深厚的歷史淵源和精神內涵,對學生們進行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這種文化熏陶不僅在學生們的學習生活中起到積極的潛移默化作用,也在他們未來的工作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紅色傳統對思政教育的影響
一、影響力度與機制分析
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紅色傳統文化對江西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從黨史、軍史、根據地發展史等方面去考量研究。
紅色傳統文化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影響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學校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和教育講座,加強對紅色傳統文化的宣傳和教育,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和認識紅色文化的歷史價值和精神內涵。其次,學校通過設置紅色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和教育項目,將紅色傳統文化教育貫穿于思政教育全過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感受到紅色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感染力。隨后,通過學校組織學生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和體驗紅色傳統文化的偉大情懷和崇高精神。最后,學校還可以通過對紅色傳統文化相關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打造校園紅色文化景觀和教育基地,營造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進一步深化對學生的思政教育。
首先,紅色傳統文化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其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黨性教育方面。如方志敏烈士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純凈的情操。
其次,紅色傳統文化對思政教育的影響還體現在學校文化建設和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建工作,是不忘初心的最佳教材。
此外,還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如開展方志敏革命烈士英勇就義的事跡講座、關于紅七軍戰士們在最為艱苦的逆境中恪守革命信念的展覽等,對學生進行紅色傳統文化教育,從而影響其思想覺悟和黨性修養。
另外,紅色傳統文化還可對高職院校的師生關系和校園文化氛圍產生一定的影響。如再現方志敏英勇就義的情景,演繹紅七軍的戰史片段。
最后,紅色傳統文化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影響還體現在學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如制作紅色革命戰史和軍史的PPT課件,進行會展式講授。
綜上所述,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紅色傳統文化對江西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影響力度顯著,并且具有多種有效的機制。
二、紅色資源在思政課中的應用
紅色資源的應用可以提升思政課的實效性和吸引力。傳統的思政課程往往枯燥乏味,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而利用紅色資源進行教學,不僅可以使課程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和吸引力。
充分挖掘和利用紅色資源,將其融入思政課教學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更能夠促進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培養。
因此,應該重視并加強對紅色資源在思政課中的應用研究,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在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紅色傳統文化對江西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影響的研究中,我們發現紅色傳統文化不僅僅是一種歷史遺留,更是一種精神力量。首先,紅色傳統文化對思政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校園中,學生們通過紅色文化的學習和傳承,潛移默化地接受著英雄主義、革命精神等思想觀念。其次,紅色傳統文化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學習革命英雄的事跡,學生們對國家和社會產生了更深的情感連接,對于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有了更深的思考。此外,紅色傳統文化強化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革命英雄的奮斗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激勵著學生們形成團結合作的集體觀念,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更加堅定和勇敢。最后,紅色傳統文化對于學生的職業規劃和人生價值觀的塑造也有著積極的影響。
作者簡介:
朱文漪,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為2019年度校級黨建課題“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成長路徑探析”(項目編號:LSDJ-19-04)階段性成果。作者單位: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