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教育部門開始重視信息技術教育,將其納入學生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家制定《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明確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內容要求。這一政策的出臺,提高學校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關注度,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全面發展。農村幼師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障農村兒童的教育質量具有重要影響。但受經濟發展水平、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響與制約,農村地區的幼師隊伍整體素質相較城市地區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信息素養發展成為農村幼師在教育工作中面臨的重要挑戰。通過本研究的實施,旨在激發農村幼師對于信息化教育的興趣,提高其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推動農村幼兒教育的信息化發展,最終實現農村幼兒教育的均衡發展,提高農村幼童的教育質量和發展潛力,為農村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作出貢獻。
農村“種子幼師團隊”的概念和特點
一、“種子幼師團隊”的定義
考慮到農村幼兒園教育中信息化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建立“種子幼師團隊”對信息素養進行強化與輻射發展,“種子幼師團隊”是一個由在農村地區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幼師所組成的團隊,主要任務是推動農村地區幼兒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并在實踐中扮演激勵者、引領者、示范者的角色。團隊成員中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幼教專業素養,更應該擁有扎實的幼教理論知識,了解幼兒成長發展的規律和需求,對教育教學方法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夠將這些理論知識與信息化技術相結合,為幼兒提供更優質的教育體驗。除此之外,“種子幼師團隊”成員還需要具備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力,熟悉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掌握常見教育軟件和應用工具的使用。通過靈活運用信息化手段并開展具有創新性和實效性的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豐富幼兒學習的方式和內容。“種子幼師團隊”成員對新興的信息化技術和教育理念保持敏感,能夠及時掌握最新的發展趨勢,積極嘗試創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二、“種子幼師團隊”的構成要素
“種子幼師團隊”的構成要素包括團隊內成員具備幼教素養,掌握信息化技術,并能熟練地運用相關技術來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了解兒童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積極探索兒童的人文關懷和精神需求。構成“種子幼師團隊”,還需要團隊內部成員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可以進行團隊組織和項目管理,協調好團隊成員的關系,使團隊在合理的管理下更好地工作和協作,將自身掌握的信息技能更好地在農村幼兒園中示范傳播。總結“種子幼師團隊”的構成要素,“種子幼師團隊”的成員需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經驗,能夠積極尋求新思路、發掘新的創新點,在教育中注重創新嘗試更多的新領域、新方式和新的教育場域。
農村幼師信息素養現狀與提升挑戰
一、農村幼師信息素養的現狀分析
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一詞最早于1974年提出。隨著時代的進步,信息素養的概念也在不斷演變。有關信息素養的內涵,國內外已經有諸多學者展開研究。我國早在2013年就開始面向全國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實施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根據已有研究文獻的梳理以及現狀調查,絕大部分教師已具備初步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多數教師能使用信息化教學設備,利用網絡資源備課,甚至部分教師能夠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學習情境,開展技術與學科融合教學。然而對于農村幼師而言,信息素養的現狀仍面臨一些挑戰。農村在高級信息技術應用和創新方面仍有欠缺。一些幼師對于更復雜的信息技術操作和應用還不夠熟悉,無法靈活運用多種工具和軟件支持教學。
二、農村幼師信息化素養提升的挑戰
一是缺乏專業培訓與支持。相比城市地區,農村地區的幼師培訓機會有限。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分配,農村幼師很難得到高質量的培訓和專業指導。這導致幼師在信息化教育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無法適應信息化教育的發展需求,幼師無法正確使用信息技術,也無法將其融入日常教學中。如果針對全體幼師展開培訓,顯然在人力與財力上難以實現,也正是由于缺乏專業培訓和支持機制,限制了農村幼師信息化素養的提高。缺乏專業培訓和支持機制也意味著幼師在信息化素養提升過程中面臨著個人發展的困境。在缺乏專業知識和指導的情況下,幼師往往需要自學和摸索,這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由于工作壓力和時間限制,幼師很難主動進行系統的學習和研究,難以跟上信息化發展的步伐。農村幼師在信息化教育方面不能給予幼師充分的支持和鼓勵,使得幼師在信息化素養提升過程中面臨更大的難度和挑戰。
二是數字技能和信息素養鴻溝。農村幼師在基本的數字技能上存在欠缺,其中有一部分幼師不熟悉使用計算機、操作軟件和互聯網等基本技能,無法靈活運用數字工具和資源,影響幼師對信息化教育的理解和應用,降低其信息素養水平。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已進入2.0階段,數字技術的更新換代速度較快,信息素養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這導致農村幼師存在信息素養與時俱進的難題。由于教育資源不均衡和專業培訓機會的不足,農村幼師很難及時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信息技術和教育模式。他們停留在過時的應用水平,無法深入理解和應用新興的教育技術和工具,影響他們的信息化素養提升。并且缺乏專業培訓和指導,限制幼師對數字技能和信息素養進行全面提升的機會和能力。
三是學習時間和工作壓力限制。由于農村地區教育條件相對較差,幼師們通常需要在多個方面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同時承擔教學、管理和日常工作等多項職責。加上地域條件和資源的限制,很難將信息化教育納入工作的優先事項之中,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系統學習和掌握信息化技能。農村幼師每天都面臨著教學任務的緊迫性和高要求,需要準備課程、組織活動、與家長溝通等,這些任務往往占據大部分的工作時間和精力。在忙碌的工作中,幼師很難有心思和精力去專注于學習和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養。即使有時間,也往往因為疲勞和工作壓力過大而無法有效地進行學習。另外,由于農村地區的信息化水平相對較低,幼師在學習信息化技能的過程中缺少合適的學習環境和資源。學校和幼兒園缺乏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和網絡,限制幼師的學習和實踐。缺乏實踐的機會和資源,使得幼師難以真正掌握和應用信息化技能,進一步加大學習的困難。
培育“種子幼師團隊”的策略和方法
一、選聘和培訓優秀的教育技術人員
針對農村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在選聘中應該制定詳細的招聘標準,通過考察幼師的教育技術的專業知識、信息化教學的實踐經驗,以及溝通和領導能力等,確保選聘到最合適的人員。招聘到合適的教育技術人員后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培養幼師使用信息化教學設備以及相關技術的操作技能,包括使用電子教學設備、多媒體軟件等。培訓可通過內部或外部的專業培訓師進行,也可與相關高?;蚪逃龣C構合作。為加深教育技術人員對信息化教學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結合幼兒教育工作開展實踐。安排教育技術人員在農村幼兒園實習,親自操作和實踐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使幼兒教育人員更好地理解信息化教學的實際需求和挑戰,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
二、提供有效的信息化培訓課程
提供有效的信息化培訓課程是培育“種子幼師團隊”的重要策略和方法之一。建立一套系統的課程體系,該體系應包括課程的細節內容、目標和評估方式。授課的內容應該基于實際情況和教育需求,聚焦最重要的信息技術應用和教育技術技能。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來增強學習體驗,包括課程視頻、檢查表、討論和互動等。定期舉辦信息化技術及其應用的培訓授課,邀請外部專家或內部教育技術人員來進行培訓。專家以及內部教育技術人員具備豐富的信息化教育實踐和理論知識,能夠為教育技術人員提供專業技能和知識。還要不斷更新培訓授課的內容,保持與發展中的信息化教育技術的學習保持同步。在課程結束后,鼓勵教育技術人員參與實踐,并幫助他們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安排內部實習或外部實踐項目來滿足這種需求。通過實踐,教育技術人員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信息化教育的實際需求和挑戰,并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
三、構建支持“種子幼師團隊”的教育環境
農村幼兒園普遍缺乏信息化教學設備和資源,因此需要進行投資和支持。為幼師團隊提供電腦、平板電腦、投影儀等基本的信息技術設備,以及教育軟件和數字教材等資源。設備和資源的投入將幫助幼師團隊更好地實施信息化教學,提高教育質量。農村幼兒園的網絡和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因此需要加強建設提供穩定和高速的網絡連接,確保幼師團隊能夠順暢地使用互聯網資源和在線教育平臺。可以引入教育管理系統和學習平臺等軟件,方便幼師團隊進行教學管理和資源共享。信息化教育技術在不斷發展,“種子幼師團隊”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為幼師團隊提供定期的專業發展課程和培訓機會,讓他們能夠跟進信息化教育的最新發展。建立一個互動學習和交流平臺,讓幼師團隊能夠相互學習和分享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家庭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信息化教育中家長的支持和參與非常關鍵。幼師團隊應積極與家長溝通,傳達信息化教育的理念和目標,分享幼兒的學習成果,并鼓勵家長參與學習和互動。利用信息化技術來加強家校合作,提供家庭教育支持平臺和網絡資源,促進家園共育。
四、推動信息技術與幼教課程融合
制定教學計劃是信息技術和幼教課程融合的有效策略。針對幼兒園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學習習慣,開發適合幼兒學習的信息技術應用工具是非常必要的。開發一些幼兒教育軟件、教育游戲等,通過信息化工具運用激發幼兒興趣,提高幼兒的學習效果。提升教育技術人員的權威和教育技術應用水平也是推動信息技術與幼教課程融合的重要途徑。教育技術人員需要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及教學技能,同時還要了解幼兒的教育需求和學習習慣,通過不斷更新和提高自己的技能,為幼教課程的信息化融合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能夠提供咨詢、支持和培訓等服務,增加其在業內的權威性和信譽度。根據教育技術人員的信息技術和教學水平,對幼教課程的信息化融合進行評估和監督。通過評估和監督,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以確保融合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在信息化加速發展的今天,推進信息化教育成為促進教育轉型、提高教育質量的必然選擇。尤其是對于農村地區的幼兒教育而言,信息化教育的推廣對于提升農村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農村幼師信息素養提升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種子幼師團隊”的培育實踐探索,積極推動農村幼兒教育信息化教育的發展。團隊成員也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地學習、探索,在后續工作中有很好的應用和推廣,希望能夠為今后的農村幼兒教育信息化教育的推廣提供參考和借鑒。
作者簡介:
趙郁,女,漢族,河南省南陽市人,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鄉村學前教育發展;陳曉曉,女,漢族,河南省南陽市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學前教育理論;馬黎明,女,漢族,河南省南陽市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現代教育技術。本文系2024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打造‘種子幼師團隊’促進鄉村幼師信息素養提升的實踐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4-ZDJH-226)階段性成果之一。作者單位:南陽農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