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智國與油畫《革命家、藝術家韓樂然》
在黑龍江省本土的寫實油畫家中,薛智國的油畫讓筆者學到了很多有價值的美學思想,其《革命家、藝術家韓樂然》一直讓筆者受益匪淺。從這幅畫作中可以看出這幅正面人物肖像畫構圖合理而均衡,從科學視覺的角度以及黃金分割線的角度來講不偏不倚不居中,恰到好處。從透視的原理來看符合我們的理想審美標準。薛智國畫的這幅畫也是花費了很多心血,在后面的場景布置上也做到了合理的布局,給人以縱深的感覺。單從構成上已經做到了大小、明暗、虛實、冷暖的合理化對比,無論從光學的角度、色彩學的角度,以及美學的角度都是值得借鑒學習的。在寫實油畫的素描關系(光影)與色彩關系(光色)的運用上達到了一定的深度,在光影、光色之間進行了科學化的處理手法,運用了高超的繪畫功底和獨特的繪畫技法以及巧妙的布局。
《革命家、藝術家韓樂然》賞析
光影技法運用分析。從光學的角度來講,這幅畫(見圖1)主要運用了達·芬奇的漸隱法、空間透視法和倫勃朗的光影技法。從這幅畫作中我隱約看出薛智國對達·芬奇漸隱法、空間透視法的理解,薛老師對臉部的處理吸收了《蒙娜麗莎》臉部的邊線模糊,向畫面延伸的空間立體效果,讓其臉部邊線若有若無地存在著,這就是漸隱法。區別之前油畫處理邊線的技巧為硬邊線,還有提到的空間透視法。這幅畫作后面遠處的背景人物暗而虛,近處的人物顏色對比明亮而鮮艷。距離越近的人視線越清晰而堅實,越遠的人視線越模糊而松散。這便是空氣的阻隔在人眼中營造出的縱深效果。整幅畫作里有數不盡的人物綿延不斷涌現著,那些場景絕不是孤立存在著,而是井然有序排列著,仿佛能融在一幅畫。這些場景都運用了空間透視法,這種透視法讓背景好似若開若合,若即若離。與《蒙娜麗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大大增強了畫面的神秘感。
這幅畫作還采用了倫勃朗的光影技法聚光法,光源大多來自畫作中心偏左或偏右的方向,都可以在畫中敏銳觀察到。畫面的四周背景都若有若無地含在里面,薛智國的這幅畫光從右上角打下去,在光影上,筆者用薛老師的畫作對比倫勃朗的《夜巡》進行剖析,有類似之處。倫勃朗用的很多都是暖光,17世紀的科技并不先進,沒有條件使用電燈,所以他無意布置光源,而是以視覺中心為焦點和中心亮點,以視覺中心為聚光點,越往四周越暗的表現手法,以創造出形象立體的視覺效果,達到聚光法的光影效果。倫勃朗把光影看成是畫面中一種內在的精神語言。通過由內而外的表達技巧,恰似黑暗中夾雜著一絲絲光明,給人以照亮前進的明燈。筆者結合倫勃朗的繪畫語言對薛智國的這副畫作進行分析,他正是借鑒并吸收了倫勃朗的光影技法,而且那束光照得十分合理,把光影技法的表現運用到了極致。使達·芬奇和倫勃朗的用光結合得恰到好處。這與他平時善于學習的態度和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密不可分。
光色的表現手法分析如圖二、三、四所示。
對此畫作的光色運用進行剖析,一束黃色的光打在上面,里面的顏色整體呈現了補色關系,遠看只有黃色和紫色兩種顏色,亮部整體偏黃,暗部整體偏紫。但離近看里面有數不盡的顏色傾向變化,而且運用得十分合理。這需要幾十年功底的積累,而非一朝一夕的刻畫,且離近看每一塊顏色都是根據色環走的,里面的小筆觸若有若無地含在里面,沒有一塊顏色是孤立存在的,顏色與顏色之間的關鍵運用得頭頭是道,并且畫的顏色非常和諧,冷暖搭配得十分合理,符合冷暖定律和補色規律。理性與感性的結合很融洽,遠看氣勢磅礴,近看惟妙惟肖,真的是把色彩的理論與實踐做到了極致,這就是色彩中的相互包含,完整和諧統一,高度概括,詮釋著整體的含義。筆者剛才結合印象主義代表畫家莫奈的繪畫語言對此畫作進行解析。莫奈主要強調,畫家在作畫的時候注意力不要僅停留在事物表面的固有色上,要崇尚自然,放在事物周圍空間環境、光源等因素所產生的效果上。捕捉瞬間光線照在物體上的顏色印象。在莫奈的字典里只有光色,表現手法區別于古典寫實油畫重素描輕色彩的理論,給筆者的啟示很大。
美學思想
從薛智國的油畫作品中可以看得出,它所傳達的美學觀點:集百家之長為本人所用,在繪畫中善于使古典大師的光影和印象派色彩的理論融合,并運用于實踐創作中,油畫源自西方,是西方的傳統繪畫藝術,但在中國扎根了近百余年的歷史,或已成為中國美術大家園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古典美學的主張畫家應遵循道法自然,并強調道在自然表現中的運化作用,以及對自然界生命本身的表現。經過數百年乃至數千年的實踐證明,只有道出來了,藝術作品才有鮮活的生命力。每個人的繪畫題材和表現形式雖然有所不同,但道理都是一樣的,道法自然、尊重自然,在尊重客觀事實規律的前提下,發揮主觀能動作用進行繪畫創作實踐。
薛智國曾不止一次說,他的繪畫題材由重大轉向了普通,主要不是關注題材,而是關注繪畫本身所出現的問題。繪畫作品的高低好壞并無明顯界限,不在于題材是否重大,主要是畫家的真情實感能否融在畫里,能否在繪畫中展現其思想內涵。薛智國的繪畫審美意識和思想情感巧妙運用了這種美學思想,在實踐的繪畫中又體現了這種思想和精神內涵。正所謂盡精微,致廣大的作畫態度,并在無窮無盡的大自然變化中發現并找到屬于自己的繪畫藝術語言。
道家的理論講究實與虛的相互轉化,實中帶虛,虛中有實。從他的畫作中可以看到他這種對場景油畫的虛實關系處理,以及對人物的刻畫達到了很整體的程度。薛智國畫筆下的各種人物背景都表達出一個新的意識層面,反映了一個民族新的層面上深層次的精神文化內涵,很符合當代審美的需求。
藝術價值
薛智國的油畫整體感特別強,毋庸置疑,畫面非常整,并且色彩運用得極其豐富,且和諧。其實色彩的豐富而富有變化是每個畫家畢生追求的目標,但怎么樣豐富而不錯亂則考驗畫家們的能力和對整體的把控程度。薛智國的色彩變化都是圍繞色環展開的,每一筆都符合科學的道理和自然的審美,表現了他對科學自然的敬畏之情。正所謂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從這幅畫作中我們不難看出薛智國獨特的審美視角,他帶給我們最大的藝術價值是去偽存真。如今的藝術市場早已泛濫成災。回望每一次大型的畫展,尤其是近三年的美展,許多所謂的名家為了應付展覽而采用高科技打投影儀透稿。與其說是與時俱進,倒不如說是對自己造型的不信任。一到寫生全都暴露出自己的基本功不扎實,畫虎像貓,畫人像鬼,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等隨處可見。然而這樣的藝術市場有些一線畫家還在堅持初心,反對高科技,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薛老師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直不忘初心,堅持創作,用真實的造型能力去畫每一幅畫,從薛老師的這幅畫中,也包括他所有的油畫作品中,一點也找不到高科技打投影儀透稿的影子,一位優秀的畫家傳遞給我們最大的正能量和藝術價值是真實,真實的繪畫源自真實的生活,真實不僅局限于畫的表面效果。還有畫家的初心,是為了什么而畫畫。為了錢?為了名利?……其實都不是,而是為了追求內心的平靜,而去享受畫畫帶來的樂趣,而非功利化。畫畫追求效果的真實固然重要,而且也需要追求過程的真實,而非弄虛作假。薛老師對油畫的執著不斷突破自我的精神確實深深感染了筆者。與其說他的畫作真實感染了筆者,也可以說他去偽存真的藝術精神打動了筆者。他的德才和正確的三觀能夠感染到每一個熱愛畫畫的人,這就是最大的藝術價值——真實。
筆者的人生思考
筆者曾經與薛智國老師有過幾面之緣,與他請教過有關繪畫的問題,其中便提到高科技帶來的打投影儀透稿等相關話題。而薛老師只是淡淡一笑,解釋了高科技的確能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但如果用在繪畫創作中,那就失去了繪畫獨有的造型藝術語言。繪畫不是照相機,也不是機器,而是通過人的能力繪制出來的畫作,如果運用高科技打投影儀透稿等技術來作畫,那就失去了繪畫獨有的語言。繪畫畫的不僅是個人造型能力的體現,還是個人內心情感最真實的表達,畫畫是否有生命,在于一個畫畫的人能否把情感融入畫面。做到人畫合一是一個畫者畢生所追求的,如果為了圖意快省事而運用高科技技術來作畫,就算畫得再好也是無生命的代名詞,高科技的復制品。聽到薛老師講到這,我不禁陷入了沉思,當一個畫家把全部畢生的心血情感都投入油畫創作,并且視畫如生命,那么這個畫家的境界是多么的高尚!多么的偉大!想到這我終于大徹大悟,我渾身充滿了力量,想到筆者與薛老師的境界相比真的相差甚遠,無論是從德才哪一方面講,都感覺自己特別渺小。對自己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并且畫順的時候特別飄飄然,一遇到困難,很容易崩潰。筆者最初接觸畫畫的時候是特別仰慕畫出好作品的人。接觸一段時間以后,確實也喜歡上了畫畫,成為了愛好,更希望有朝一日把畫畫當成自己畢生追求的職業、信仰。雖然如今繪畫市場由于偏重炒作,有些畫家的性格因畫而變得扭曲,甚至煩躁不安,連筆者有的時候也差一點誤入歧途,不能自拔。然而那一日聽從了薛老師的教導后便懂得了當初之所以選擇畫畫,雖然是一腔熱血,但更多的是喜歡,熱愛讓筆者堅持了下來,回想過去發生的種種,也不禁微笑著,這么多年繪畫告訴了我很多,也讓我從中悟出了很多人生哲理。面對順境時不能自滿,面對逆境和絕境時,要坦然,告訴自己永不言敗永不放棄。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這樣的人生才會充滿希望,絕處逢生后才能迸發出奇跡。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筆者相信天上不會掉餡餅,一旦掉個類似的餡餅,那不是陷阱就是圈套。筆者更堅信上天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的人,花若盛開蝴蝶自來,我若精彩天自安排……
作者簡介:
徐巖亮,1987年出生,男,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美術油畫。宋沖,1978年出生,男,漢族,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畫,本文通信作者。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