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是我國為順應經濟、文化、信息全球化發展趨勢所提出的戰略,此倡議的提出加強了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國內外跨文化傳播提供了新視域。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不僅是一條貿易往來之路,同時還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要渠道。隨著人類文明社會的發展變遷,時代賦予了“一帶一路”更多新的外延價值。新時期,在平等與合作的理念指導下,“一帶一路”作為我國最高的國家級頂層戰略,充分融入了世界文化意義,成為解決與引領新型“全球化”發展的方案,為新時代不同文化體系提供了跨文化交流與合作平臺,確保不同文化的多樣化、獨立化,以及平等化。在“一帶一路”視域下,翻譯和傳播不僅有助于我國與世界各國建立良好的外交關系與經濟往來,促進國際貿易與投資合作,還有助于增強國際社會對我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提高中華文化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需要加強翻譯和傳播工作,從人才隊伍建設入手,通過提升翻譯質量、拓寬傳播渠道、創新工作方法等舉措,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有力支持,推動中華文明走向世界,增進各國、各民族之間的友誼,從而實現共同推動世界繁榮發展的美好愿景。
“一帶一路”視域下翻譯和傳播的意義
“一帶一路”倡議是在國際政治環境下,中國依據自身技術、資金、經驗等優勢提出的全新合作發展戰略,這不僅是順應時代潮流的選擇,更是推進全球化進程的重要舉措,有助于中國與沿途國家建立深入的多邊關系,推動中國同世界各國的雙向互動。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廣,更多國家了解和認識了中國的文化和政治理念,與此同時,中國政治經濟的動態信息也影響著其他國家,從而逐漸形成了以中國為中心的發展體系,拓展了中國對外傳播的受眾群體,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增加了中國的國際實力和話語權。在互聯網時代的影響下,新型傳播技術與媒介為中國形象的傳播提供了有力支持,無論是傳播力度,還是傳播深度,都得到了升級。并且近年來我國綜合實力逐漸增強,得到了更多國家的認可,打破了發達國家的壟斷局面,突破了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層層阻礙,促進了新的國際傳播秩序的建立。
“一帶一路”視域下翻譯和傳播的重點
“一帶一路”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運用我國與其他國家的雙多邊機制,建立的區域性合作平臺,既具有中國歷史符號,又代表了國際化和平發展。“一帶一路”是經濟、政治、文化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為世界各國提供了全方位合作的便利平臺,同時也是讓其他國家真正認識中國的良好契機。在“一帶一路”視域下,翻譯和傳播的重點首先要基于正確的視角。文明是一個國家的標志,文化是實現交流的基礎,我們要秉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在傳播過程中體現出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同時也要注重對周邊國家文化的宣傳,用歷史的眼光看待發展和傳承,形成良好互動,提升凝聚力,以此來確保翻譯和傳播中文化的多元共存性。
要以平等的心態進行傳播和報道。現階段,我國在“一帶一路”傳播中,主要以我國國內為主,國內媒體對沿途國家的相關信息較少,導致國內人民對于周邊國家的了解較少,從而影響文化傳播的發展進程,在“一帶一路”視域下,我們要加強國內對沿途國家文化的傳遞,以平等的心態進行傳播和報道,讓我國人民認識到其他國家文化的價值,促進國與國之間的友好交流。
要加強對于少數民族文化安全的維護,特別是邊境地區。“一帶一路”的發展能實現國與國之間文化交流,但又存在文化沖擊,在傳播過程中要注重維護文化安全,并通過創新來提升我國文化的吸引力,強化中國聲音的傳遞。
“一帶一路”視域下翻譯策略
“一帶一路”是新時代背景下的“絲綢之路”,不僅為沿路國家帶來了貿易往來與發展的契機,同時也為各國人民搭建起一道友誼橋梁。為了實現民心交融、文化傳播的目的,各國在對話過程中要加強對翻譯工作的重視,充分利用翻譯的作用與優勢,為本國文化與理念的傳播打下堅實基礎,使其以更好的形象面向世界,從而提升我國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在“一帶一路”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中國,認可中國,信任中國,并表現出與中國進行友好往來的強烈愿望,為了將“一帶一路”的作用和意義充分發揮,促進不同文明共同繁榮發展,國家對外宣翻譯人才的業務能力、文化素養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翻譯人才隊伍建設。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翻譯工作者是文化交流互通的使者,對于國家國際形象的構建起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翻譯工作不是簡單的語言轉化。每個國家都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遺址和風土人情,由于文化的差異性,不同國家的文化特色和語言習慣有所不同,在翻譯過程中出現碎片化、表征錯位等特點,翻譯工作者應當在尊重文化多樣性原則基礎上,采用靈活多樣的翻譯方式,將原語言中的形式、結構及內涵等信息盡可能地全面傳遞。由于“一帶一路”倡議涉及多種文化和語言背景,在不同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下,對同一概念的材料會產生不同理解,對翻譯人員的要求首先是要具備多種語言能力,在翻譯過程中做到自然、準確、流暢,將原文的含義充分、正確理解,以確保翻譯的準確性和專業性。
翻譯過程要能夠把握不同國家、民族文化習慣和語言表達邏輯,這也意味著翻譯人員要對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社會風俗進行深入了解,根據當地文化背景、語言習慣和理解方式等進行合適的翻譯,從而做到既得體,又有親和力。共建“一帶一路”有助于我國得到更好的發展,提高國際環境適應力與競爭力,隨著更多國際貿易伙伴加入共建“一帶一路”行列中,互通、共享、合作體系逐漸擴大,提高了翻譯人員的工作要求和標準。翻譯人員肩負著傳播中國聲音、宣揚中國文化的重要責任。翻譯工作是基于不同國家語言作為載體,對知識、理念、態度以及觀點的傳播,要重視融入地域文化,提高翻譯人才的文化底蘊,避免由于翻譯錯誤而產生的國際爭端。由于翻譯工作與各國機構、商家等聯系密切,為了確保翻譯工作順利進行,相關從業人員還應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
保留異質因素。所謂“異質因素”,就是在特定群體或系統中,個體之間存在的各種差異。在“一帶一路”視域下,“異質因素”主要體現在文化和地域差異中。對于受眾群體而言,保留異質因素的譯文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地理環境、文化歷史、社會形態、宗教信仰等多種因素,導致文化差異性的產生,這種差異性一方面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沖突和矛盾,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西方文化較為強大,在翻譯中,往往更多采用英文的語言習慣進行翻譯,使譯文更貼近英語邏輯。例如我國民間美食“油炸糕”,對這個名詞的翻譯為“cake”,在英文中“cake”是蛋糕的意思,很顯然這種翻譯并沒有準確表達出這種美食的本質,從而不利于我國文化對外傳播,在翻譯中要保留異質因素,向世界各國展示我們國家的優秀文化。作為跨文化傳播,在翻譯過程中要體現出不同文化主體的差異,避免誤解與沖突,讓讀者在閱讀時真切感受到中國的特色文化,以及多姿多彩的民俗習慣。對此,可以采用“直譯法”“音譯法”等翻譯手段處理,簡潔明了,既保留了文化特色,又能夠加深國外讀者的印象。
“一帶一路”視域下傳播策略
“一帶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起于中國,貫通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于歐洲部分地區,涉及幾十個國家,上百種語言。雖然各國之間歷史背景、地理環境和國情不同,在文化和宗教信仰上也存在著較大差異,但人心、人性是息息相通的,都認為和平、守信是人類必須遵循的美德。“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的重大戰略倡議,是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旨在通過互相尊重、平等協商等促進國內、國與國之間和平共處和共同發展,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形象的傳播策略至關重要,基于文化是“一帶一路”視域下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從文化的角度展開討論。
充分發揮“中國”和“文化”的影響力。在歷史上,“絲綢之路”不僅包括中國產品的向外傳播,還包括中國理念、中華文明的傳播,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實踐經驗。隨著國際社會的發展,各國文化相互交融,碰撞,產生了新的時代特點,在新時期,“一帶一路”要繼續傳播中國文化、中國思想,保持自身文化的吸引力,充分發揮“中國”和“文化”的影響力。“以和為貴、與人為善、誠實守信、和睦和諧”等,是我國的文化習慣,同時也是我國文化認同的標志,在集聚近乎所有宗教類型的“一帶一路”中,我們要發揮軟實力的潤滑和溝通作用,釋放中國“能量”,讓這些宗教和文化在不同區域、不同訴求、不同習慣下交流和互動。與此同時,還要注重本土文化的推廣,以此增強各國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例如通過中華文化展覽、中華美食傳播、中華傳統藝術展示等,強化中國形象和文化影響力。
構建多種形式的國際傳播渠道。“一帶一路”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對于中國形象的建立至關重要,應當提高“一帶一路”的知名度。媒體是實現文明對話的重要渠道,特別是互聯網科技發達的今天,利用互聯網獲取信息的人數日益增多,受眾群體也不斷擴大,為信息傳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機會。對此,我們要積極探索將互聯網作為共建“一帶一路”、不同文化交流的方式,利用媒體向全球宣傳“一帶一路”的原則、意義和目標,讓更多國家了解“一帶一路”的內涵,以此提高“一帶一路”的知名度。還應展示“一帶一路”的成果和進展,讓更多國家認識到“一帶一路”的益處,從而提高“一帶一路”的可信度。可以通過搭建網絡媒體平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文明、不同人群的特點制定傳播策略,針對世界各國不同媒體的定位進行傳播活動,以此來加強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廣,向全球用戶及時、適當、準確地進行信息傳播,滿足各類用戶需求,并根據社會發展不斷更新傳播技術與傳播理念,做到與時俱進。除此之外,還應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主流媒體、專家、學者之間的合作,助力“一帶一路”倡議得到更好的宣傳和報道,增強各國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認可和支持。然而,為了更好地實現文化傳播,我國可采用人員培訓、技術援建的方式幫助其他國家媒體建設媒體平臺,發揮中國的大國風范。
“一帶一路”倡議的誕生具有深刻的政治經濟背景,互利共贏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價值觀念之一。共建“一帶一路”已歷經十余年發展歷程,目前在翻譯和傳播工作上已經取得可喜成績,但是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翻譯和傳播工作所要面臨的挑戰也日益加大,不僅要面對文化差異性和獨立性,還要應對日趨嚴峻的國際環境。翻譯和傳播工作要始終保持先進性、創新性,保證人才隊伍建設的質量,把握傳播渠道的時代特征,不斷為其注入新鮮血液,為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構建更完美的形象,從而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
(作者單位:贛南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