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合新時代復合人才培養需求,必須同時兼顧科學技術與人文教育,改變過去只注重科學知識,不在意他人與社會的問題。以高中物理教學中生命教育的融入與發展為對象,分析目前高中物理生命教育的缺失原因,結合高中物理教育需要,提出適用于高中時期學生的生命教育對策,旨在培養出能力全面的優秀人才,為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生命、自然、社會以及自我聯系緊密,是生命教育的具體化體現。高中物理融合生命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理解生命的價值,開發學生的潛能,進而讓學生形成生命意識。生命教育概念新穎,需要有計劃和方向的落實才能熏陶學生的生命意識,提高學生的生命價值,以及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讓學生意識到生命的存在意義,進而產生珍愛生命、保護生命的訴求。
高中物理生命教育缺失原因
沒有生命教育意識。生命教育看似重要但該理念提出的時間比較晚,很多高中物理教師甚至并不清楚生命教育,將教學工作的重心完全放在了講解與分析書本中的理論知識上,更在意學生物理思維的培養,旨在提高學生物理考試能力和解題水平。即便一些教師接觸過生命教育概念,但因為理解認知度有限,導致并沒有在課堂教學中正確使用生命教育,發揮生命教育應有作用。學校作為教育工作的策劃者,學校方面頂層設計的缺失是很多高中物理課堂沒有落實生命教育的重要原因。
缺少相關素材。開展生命教育需要與之相匹配的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合理挖掘物理教材中關于生命教育的相關資料,科學地引導學生建立生命教育認知與理解。在挖掘生命教育資源的同時,使學生理解和形成生命教育關注度。目前很多學校在開展生命教育中均暴露出缺少足夠教育資源的問題,該現象和教師對生命教育了解不足有關,缺少學習投入度和重視度,沒有投入足夠多的精力研究生命教育內容,以及挖掘物理教材、物理教育的生命教育信息,所以才會影響高中物理生命教育效果。
重視度不足。目前國內的高中物理課堂多采用師講生聽的教學模式,由教師牢牢把握課堂主導性。看似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根據課堂需要提前制作與搜集了大量微課課件,但很多教師并沒有分析學生的實際需求,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單一化的教學活動與形式無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建立深刻的知識理解與生命感悟,學生對于生命的認知和體驗完全局限于知識的淺層,并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高中物理生命教育融合原則
高中物理生命教育融合的過程中,需要做到人文與科學的統一,兼顧下述原則,保障生命教育的滲透有效性。
互助與自助相結合,發揮援助作用。教學中需要讓學生理解三者關系,通過自助過程,讓學生理解如何自律,并通過自救保護自我。互助則需要學生同其他同學相互幫助,也可以在師生之間展開幫助性互動。援助則體現的是社會機構、家長以及教師層面的幫助與引導。在三種“助”的結合中,為學生打造開放性生命教育平臺。
以預防為主,配合發展與干預的方式進行融合。落實生命教育時需要將預防教育作為主要形式,突出發展性與及時干預教育作用,如在講解機械波知識的時候,教師需要講授面對突發災害時學生應當如何應對和干預。
實踐、體驗與認知相結合。在講解火車轉彎和汽車轉彎一類的問題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思考生活與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系,還要將物理知識走出課堂,代入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在實踐中理解生命的含義,感受生命與人生的聯系。
教育面對的是有生命的個體,學習知識的目的是服務于有生命的個體,提高有生命個體的生活品質。生命教育在高中物理中的滲透必須做好個體生命需求的研究,發展所有學生對生命意義的認知,讓學生理解和諧生命存在的價值,幫助學生夯實幸福生活的基礎,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與人生,為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與生存能力奠定基礎,帶領學生走進社會、自然中親身體驗和實踐,感受生命與社會之間的聯系,理解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社會的關系,感受自身與自然之間的聯系。
高中物理開展生命教育的辦法
為保障高中物理中能夠體現生命教育價值,物理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必須理解生命教育,明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教學中可以根據物理學科特點,在每個環節穿插與融合生命教育內容。高中物理有著極強的綜合性,幾乎所有知識點中都能體現生命的意義和追求。比如在萬有引力知識點學習中,過去教師一般會講解萬有引力和開普勒三定律內容,對于多數學生來說文字層面的描述很難理解抽象化的概念。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實際,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熟悉的具象化萬有引力現象,如水龍頭中的水自動往下流、筆在桌子上滾動最后會掉到地面,這些學生經常能夠見到的畫面,這體現的都是萬有引力現象與內容。當沒有了引力將會發生什么現象是學生非常好奇的,教師可以從網絡中搜尋航天員在空間站生活的視頻,讓學生觀看沒有引力時身體失重狀態,使學生理解引力、重力的存在意義,進而形成保護地球和環境的意識。
在高中物理教改持續推進中,新課標要求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引導與培養,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質。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過程中,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師教學中需要以學生熟悉的情景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物理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走進生活背后感受物理學習的魅力與價值,使用各種物理理論完成生命現象、生活現象的解讀。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穿插物理學歷史內容,通過各種物理學歷史內容拓展和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走進物理歷史的背后感受物理學概念的形成趣味元素,建立深刻的物理知識印象,讓學生能夠在探索物理知識的同時,對生命建立深刻認知,提升學生生命的理解,建立深刻的科學研究印象。比如在講解鐳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居里夫人背后的故事,讓學生明白鐳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介紹居里夫人對自然科學探究的不懈追求,以及淡泊名利的科學家精神,讓學生重新理解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在高中物理生命教育中,教師應以學生的習慣、生活與狀態設計教學思路,用于學生生命態度的培養,讓學生理解生命的獨特和美麗之處。看似強調邏輯的物理學知識,其實包含了很多具有美學效應的要素,雖然物理學無法同美學直接掛鉤,但可以在物理學中發現很多美學元素。物理學設計宇宙萬物,從最基本常見的姆佩巴效應,到比較難見的丁達爾效應,無一不是物理學研究內容。物理學中有著最簡單、直觀的美學元素。如哥白尼日新學說中提出可以用勻速圓周運動解釋天體運動現象。當然物理學中也有很多間接的美學內容。很多人聽到物理學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各種物理實驗與數據,很難聯想到各種美學元素。但如果親身參與到麥克斯韋方程組、開普勒定律、牛頓運動定律以后,則能感受到與眾不同的美學內容。物理學當中的美是對稱、和諧的,如電磁感應、能量守恒都是對稱美。只需要走進物理學知識用心發掘,就能發現各種各樣的美學內容,如行為美、語言美和心靈美。生活中到處都是美的內容,美在社會中到處都是。人們對于生命的認知與態度取決于人自身對于美的認知與看法,只需要走進事件的背后就能產生積極的情緒與態度。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如在學習法拉第認為磁能產生電的知識點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進歷史的背景,讓學生感受法拉第在實踐中的毅力以及發現電磁感應時候的喜悅之情。物理課教學中,教師應當多講授一些知識背后的故事,讓學生在各種名人故事的學習中,汲取對人生成長有幫助的信條和精神。
除了要讓學生理解自我與生命和諧的意義,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感受社會與生命之間的聯系。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讓學生明白如何同他人建立友誼、交往的關系,正確應對各種事件,做好情緒控制。在學習電荷與電場線知識點的時候可以了解到,自然界有正電荷與負電荷兩種電荷,如同人類性別一樣,電荷同樣為同性排斥異性相吸,當不同的電荷碰到一起以后會出現中和反應。物理學當中的各種理論性內容是無數物理學家在數千年的歷史中總結而出的,教師可以在講述這些物理學理論概念的過程中介紹物理學家的成果、發現與故事。課堂教學中可以多設計一些互動性活動,讓學生走進物理課堂,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在講解機械波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參與到活動之中,讓學生模仿機械波的形成與運動,讓學生手拉手排成一排,讓學生以波浪形式蹲下站起,該過程可以讓學生對機械波概念建立深刻印象與理解,掌握質點帶動知識,同時該方式還能促進學生合作精神、協作能力的培養。教學中需要教師注重學生網絡素養的培養,如講解電磁波和信息化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從互聯網的雙刃劍作用角度出發,讓學生走進網絡背后學習各種新知識的同時,明白不能過度依賴網絡、沉迷網絡。網絡世界無人監管,沒有規則灌輸,容易導致學生沉溺其中、無度放縱。物理課堂中教師需要適度進行互聯網知識的滲透,加強網絡法制教育和網絡道德教育。
作為地球人自然要明白所有人都是地球上的一分子,每個人都要遵守地球的發展規則,尤其是道德倫理,關心全球的發展以及人類的生存危機。在學習相對論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將霍金提出的宇宙誕生以及未來發展方向作為素材。《時間簡史》當中關于人類和宇宙的關系有著很詳細的描述,個體對于宇宙而言毫無影響,每個人都是微不足道的成分,正如同地球中的生命以及物質是由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原子、分子組成的一樣。人與其他生命體以及非生命體不同的是擁有高級思維。人類當前只因為掌握了相較于其他生命體和非生命體更強的技術便隨意破壞地球生態,導致地球環境變得惡劣。但人類破壞后的地球只會讓人類的生存變得更加困難,人類所做的一切對于宇宙甚至是地球來說都是微不足道的,在時間推移的同時可以恢復的。人類想要發展必須善待生命和自己,貫徹天人合一理念,實現人與自然的共生,尊重不同、多樣的生命。
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靈活開展安全教育,在講解勻速直線運動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自行計算車輛制動距離,之后分析為什么要讓車輛前后保持相應車距。
高中時期的物理教育需要使用多樣化的手段開展生命教育,讓學生在豐富有趣的生命教育活動中感受生命教育和物理教學之間的聯系,挖掘物理學知識中獨特的生命美學元素和生命教育內容。只有當學生走進物理學中感受到自己與自然之間的美好聯系,才能讓學生對物理學知識建立深刻認知與印象。高中物理教師需要根據生命教育的訴求,以及高中物理特點開展生命教育,挖掘物理學生命教育內容,在合適的契機開展生命教育,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將生命教育貫穿于物理教育始終。
作者簡介:
許海俊,1986年出生,男,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學。本文為南通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后疫情時代高中生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編號GH2021085)的研究成果。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長江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