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壯繡非遺文化發展
廣西壯繡非遺文化介紹。廣西壯繡,又稱“綃花”或“訂花”,是壯族特色傳統手工技藝,具有深厚的民族底蘊。制作壯繡需要經歷多個步驟,包括構思、繪圖、選料、裁布、拷貝、剪紙、貼紙、選繡線、繃繡架、刺繡、整體檢查、縫制合成等。其紋樣緊實活潑,走線精巧纖密,具有實用性。2016年,壯族刺繡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壯繡的紋樣內容多取自自然之物或圖騰紋飾,如傳情繡球、蝴蝶雙飛、吉祥鳳凰、祥瑞醒獅、富貴花開等,色彩明快、意蘊豐富,反映了當地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以及地域特色和信仰崇拜等。
近年來,廣西壯繡非遺文化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和推廣。政府、非政府組織、企業和個人積極參與和支持,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保護和傳承這一文化遺產。自治區政府將壯繡文化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項目,并設立了非遺保護機構,舉辦展覽活動,鼓勵企業投資生產壯繡產品,以增加公眾對壯繡文化的了解和認識。
非政府組織也積極參與壯繡文化的傳播和推廣,組織活動讓民眾近距離接觸傳統文化。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壯繡文化的機遇,投資生產和銷售非遺壯繡產品,推動了壯繡產業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為壯繡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更多可能,通過報刊、書籍、網絡等傳播媒介,壯繡文化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
這些積極的參與和支持使廣西壯繡非遺文化得到了廣泛認知和傳播,為壯繡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廣西壯繡非遺文化發展存在的困境
廣西壯繡非遺文化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得到了更多關注,但仍面臨創新不足、傳承困難、市場競爭力低、保護不足和文化斷層等問題。傳統壯繡圖案和色彩已無法滿足現代審美需求,導致產品設計和制作缺乏創新,市場競爭力不足。新開發的壯繡文創產品在市場上占有率不高,無法吸引年輕人的目光,也無法滿足現代市場的需求。缺乏有效的市場運作和品牌宣傳,壯繡產品的銷售渠道不暢,降低了市場對壯繡產品的需求。
傳統壯繡技藝面臨著現代化進程中消費觀念的改變和新技術的取代的問題。長期以來,壯繡技藝主要通過口傳心授進行傳承,導致傳承者對新技術和工具的了解和應用不足,難以更新技藝。傳承壯繡技藝需要長時間學習和實踐,導致年輕人才的參與不足。
盡管自治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護和傳承措施,但仍存在問題。缺乏有效的傳承人培養機制和政策支持,導致壯繡技藝保護不足;壯繡文化的斷層問題使部分傳統技藝和圖案受到威脅,文化傳承不完整;資金支持不足限制了壯繡文化的發展。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非政府組織、企業和個人等多方共同努力。加強對壯繡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推動創新和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鼓勵多方合作,吸引更多資金投入。只有通過更好的保護和傳承措施,推動創新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廣西壯繡非遺文化。
鄉村振興下壯繡非遺數字化保護
發展途徑和活化思路
鄉村振興視域下廣西壯繡非遺數字化保護意義。鄉村振興戰略旨在實現農村區域的全面發展,數字化技術為此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承鄉村傳統文化,可以挖掘潛力,提高傳統產業競爭力,促進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數字化工具可以幫助手工藝品設計和生產,提高市場競爭力。數字化平臺還可以支持鄉村旅游、農產品品牌和文化創意產品的發展,推動鄉村經濟多元化和創新。數字文化保護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促進鄉村區域的現代化發展和城鄉融合。
數字化工具在非遺保護中的應用優勢。數字工具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扮演重要角色。通過數字化記錄和保存,確保非遺文化準確無誤地傳承下去。傳統非遺文化擁有復雜技藝和獨特創作思路,數字化工具可以準確記錄和防止信息流失。數字工具還能推廣和傳播非遺文化,通過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廣泛傳播給全球觀眾。在線展覽、數字檔案和社媒營銷提供更多機會和方式。數字化工具還促進非遺文化與其他領域融合,創造具有時代特色的非遺產品和藝術作品。通過記錄、展示、傳播和融合,數字工具為非遺文化注入新生機和活力。
廣西壯繡非遺數字化保護發展途徑。數據采集與數字化處理技術是廣西壯繡非遺保護與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采用高分辨率數碼相機、掃描儀等設備對廣西壯繡進行圖像采集,可以捕捉到壯繡作品的精細紋理和細節。為了更好地呈現壯繡的立體效果,引入3D掃描技術可以通過掃描圖像獲取壯繡的三維信息。
在數字化處理方面,利用圖像處理軟件可以對采集到的圖像進行一系列處理。通過高質量圖像的采集和數字化處理,結合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算法的拓展應用,可以實現廣西壯繡非遺的數字化保護與發展,讓更多人欣賞、了解和傳承廣西壯繡這一瑰寶的文化遺產。
網絡博物館和數字文化遺產保護平臺是促進廣西壯繡非遺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措施。網絡博物館可以通過虛擬展覽、在線學習和互動體驗等功能,讓更多人了解和傳播壯繡文化。數字文化遺產保護平臺可以建立一個集成廣西壯繡的數字化資料和相關文獻的平臺,為學術研究、傳承和推廣提供便利。通過平臺的聯動和資源共享,可以推動不同地域非遺文化的相互借鑒和學習,促進非遺文化的傳統與創新的結合。國際交流與合作可以拓展壯繡非遺的影響力和傳播范圍,促進廣西壯繡文化的國際交流與發展。
網頁平臺研究與搭建過程。主要功能分析。廣西壯繡非遺文化網站致力于展示壯繡非遺文化的魅力和獨特之處,并為用戶提供最佳的瀏覽體驗。首頁呈現非遺項目的綜合信息,通過精美的頁面布局和視覺效果展示非遺文化的重要性、相關活動和最新資訊。刺繡欣賞模塊展示來自各地區和不同風格的精美刺繡作品,使用精選圖片或3D模型突出刺繡技藝的精湛。非遺歷史模塊以圖文結合的形式介紹壯繡文化的歷史淵源、傳承情況和發展現狀,同時引入3D查看模塊,利用Three.js實現非遺項目的三維展示,用戶可以通過交互操作自由瀏覽,增強對非遺文化的理解和感知。名人傳記模塊生動有趣地介紹與非遺文化相關的名人及其事跡,通過故事和圖片突出名人對非遺傳承的貢獻,激發用戶的興趣和學習欲望。網站提供登錄、注冊功能和個人信息展示系統,用戶可以注冊登錄后進行數據交互和非遺文化學習。通過設計精美的頁面、視覺效果和互動功能,廣西壯繡非遺文化網站為用戶展示壯繡文化的魅力,提供最佳的瀏覽體驗,促進對非遺文化的學習和傳承。
頁面設計分析。首頁:采用全屏式滾動風格,讓每個頁面都有不同的分區,三個模塊分別占住三個分區。在首頁部分采用輪播圖的形式,讓頁面不斷切換圖片。而切換到其他頁面的時候,則會以一種滾動效果,切換到其他分區,同時搭上動畫、圖片、壯繡非遺風格等各種元素,讓網頁非遺文化氣息變得濃厚。
第一模塊歷史模塊:利用jQuery的插件Timeline,設計一個交互式的網頁形式,讓用戶通過滑輪滾動來瀏覽非遺文化的歷史信息。網頁整體以暖色為基調,背景采用壯繡的刺繡圖案,營造濃厚的文化氣息。首頁概覽呈現非遺的歷史淵源和傳承情況,通過時間軸形式的導航欄,用戶可以快速訪問不同的歷史階段。點擊時間軸上的年代,用戶可以看到相關貼圖和詳細記述,包括該時期的重要非遺文化、代表人物、技藝特征等,以及它們的流傳和演化歷程。排版采用白色背景和黑色字體,簡潔明了,兼具文化底蘊。
第二模塊人物傳記模塊:頁面整體采用溫馨明亮的色彩,背景以傳統的圖案和非遺技藝的特征為主題,營造出具有非遺特色的環境。頁面主要內容由多張名人傳記卡片構成,每個卡片包括名人的照片、姓名、生平簡介和對非遺文化傳承的貢獻等。卡片排列在頁面上,用戶可以通過鼠標滾動或向下箭頭按鈕進行瀏覽。每個名人傳記卡片都有一個“了解更多”按鈕,用戶點擊后會跳轉到該名人的詳細介紹頁面,展示更多關于名人的成就、榮譽、相關項目等信息。
第三模塊3D查看模塊:在網頁中,利用一些開源庫如Three.js,實現針對非遺文化項目的三維展示。用戶可以通過鼠標交互操作,自由旋轉、縮放和瀏覽非遺項目的三維模型。同時,模型通過3DMAX和Blander來完成制作,再加上之前在數據收集找到的素材,完成模型貼圖,并通過在網頁中的應用,最終實現在網頁操控和瀏覽模型的功能。
第四模塊登錄注冊模塊:登錄界面包括用戶名、密碼輸入框和登錄按鈕,提供“忘記密碼”和“記住我”選項,并添加驗證機制。注冊界面包括用戶名、密碼、確認密碼等基本信息的輸入框,以及注冊按鈕,提供錯誤提示和幫助信息。登錄或注冊成功后,用戶跳轉至個人信息展示頁面,展示個人資料和提供個性化功能,如個人設置、賬戶安全、消息提醒等。
本文探討了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如何通過數字化手段保護和傳承廣西壯繡非遺文化。首先概述了廣西壯繡非遺文化的重要性和所面臨的困境,強調了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面臨的挑戰;其次分析了數字化保護和傳承的策略,包括數據采集和數字化處理、網絡博物館和數字文化遺產保護平臺的建設,以及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的運用。
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承,廣西壯繡非遺文化可以煥發新生,并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的文化力量。在未來的發展中,數字化保護和傳承將為廣西壯繡非遺文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同時加強合作與培養年輕一代的參與也是重要的方向。
展望未來,鄉村振興視域下壯繡非遺文化的數字化保護和傳承研究有以下發展趨勢和挑戰。
科技創新與應用:推動數字化技術在文化保護和傳承領域的應用,為壯繡非遺的數字化保護和傳承提供更多可能性。
多元化的數字化平臺建設:建立互動式的數字化平臺,滿足不同人群的學習需求和交流互動。
跨界合作與跨文化傳播:加強與國際文化組織和機構的合作,將壯繡非遺文化傳播到國際舞臺上,實現跨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社區參與與傳承人培養:引導社區居民和年輕一代參與數字化保護和傳承工作,確保文化傳統得以延續并適應時代發展。
法律法規與政策支持:相關部門出臺更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明確數字化保護和傳承的目標、原則和政策支持,為相關機構和個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鄉村振興視域下壯繡非遺文化的數字化保護和傳承研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未來的研究中,需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力量,搭建多元化的數字化平臺,加強跨界合作與跨文化傳播,注重社區參與與傳承人培養,并借助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共同推動壯繡非遺文化的數字化保護和傳承工作,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的文化力量。
本文為2023年自治區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自治區級,項目編號:202316205041,項目名稱:鄉村振興視域下壯繡非遺文化的數字化保護和傳承研究。作者單位: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