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黃曲霉毒素中毒是由黃曲霉毒素引起的疾病,具有傳染性,會引起雞群組織器官受損、免疫抑制、生長緩慢,甚至死亡,給養禽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本文主要圍繞黃曲霉毒素的理化特性、來源、危害以及黃曲霉毒素中毒診斷、檢測和防治措施等方面來進行介紹,以期為該病的診斷及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雞;黃曲霉毒素;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4)12-0033-05
雞黃曲霉病是由黃曲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1],其發生原因是飼料(如玉米、豆粕)、墊料等因貯存或使用不當而發生霉變,產生的黃曲霉毒素(Aflatoxin,AF)進入雞體內引發黃曲霉毒素中毒[2]。目前,霉菌毒素污染已成為全球性問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資料顯示,每年全球有25%左右的農作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其中對飼料影響最大的三種霉菌分別是黃曲霉、青霉及鐮刀霉[3]。雞攝入受AF污染的飼料會導致自身器官損傷、免疫功能抑制,降低生產性能和飼料利用率,增加發病率和死亡率,進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此外,AF在谷物、動物產品中殘留可能導致人慢性中毒,甚至誘發癌癥,嚴重危害公眾健康和安全[4]。
1" 黃曲霉毒素的理化特性及來源
1.1" 黃曲霉毒素的理化特性
AF是曲霉屬(即黃曲霉和寄生曲霉)在生長和代謝的生理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次生代謝產物,是人類食物和動物飼料中最常見的污染物。AF屬于二氫呋喃香豆素衍生物,其毒性與分子中存在的雙呋喃環系統中C8-C9雙鍵和香豆素環系統中的內酯環有關。AF微溶于水,易溶于油脂和一些有機溶劑(如甲醇、氯仿等),具有結晶體穩定、耐光、耐酸、耐高溫等特性。在365 nm波長紫外光下對AF進行分類,發出藍色熒光的為AFB族,發出綠色熒光的為AFG族?,F已分離并鑒定的黃曲霉毒素有20余種,其中AFB1、AFB2、AFG1和AFG2較為常見,而AFB1毒性最強,主要表現為極強的肝毒性[5-6]。AF還可導致細胞毒性,引起氧化應激反應;可通過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影響機體能量供應,從而導致某些代謝疾病。此外,黃曲霉毒素可通過母子傳遞影響后代的腸道屏障穩態,從而降低其抵抗腸道病原體的能力[7]。
1.2" 黃曲霉毒素的來源
黃曲霉毒素廣泛存在于谷物、蛋類、乳制品、肉類及其他動物產品中。氣候和環境對黃曲霉毒素的產生具有重要影響,如在高濕度下儲存的飼料易滋生曲霉菌,導致黃曲霉毒素大量產生[8]。黃曲霉菌是需氧菌,在10~45 ℃下均能生長,最適生長條件為溫度30~33 ℃、相對濕度為80%以上。因此,飼糧貯存管理不當、梅雨季節影響等,均能導致雞黃曲霉毒素中毒現象高發[6,9]。
2" 黃曲霉毒素的危害
黃曲霉毒素可破壞腸道屏障功能,誘發腸道炎癥,抑制機體免疫功能,損害全身多個組織器官,最終降低雞的生產性能[10-11]。
2.1" 降低生產性能
溫暖、潮濕的環境可促進曲霉菌大量繁殖,引起飼料發熱,飼料中粗蛋白質、必需氨基酸以及粗脂肪等營養成分降低,而醛、酸、酮等有害的化學物質以及脂肪酸值則會增高,飼糧適口性變差,雞采食量降低,且長時間飼喂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飼料會破壞雞腸道屏障,導致雞免疫力下降,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從而抑制雞的生長[10-12]。
2.2" 損害組織器官
AF進入機體后,能夠在心臟、肝臟、腎臟、脾臟、膽囊、肌肉等組織器官中蓄積,導致多種組織器官病變。其中,肝臟是AF的主要靶器官,AF被細胞色素450 酶代謝后,能夠在肝細胞中形成有毒的AFB1-8、9-環氧化物,并與蛋白質和核苷酸共價結合,產生遺傳毒性,還會引起雞肝臟質脆易碎、增大,肝小葉中心壞死,導致脂肪肝綜合征以及膽囊水腫等疾病[13-15]。
2.3" 破壞免疫系統
AF能引起雞免疫器官發育不良,主要危害是抑制免疫球蛋白等抗體的產生,降低干擾素和補體的活性,損害巨噬細胞的功能,最終降低雞的免疫能力。AF還可通過溶解淋巴細胞,導致法氏囊、胸腺和脾臟等免疫器官萎縮、壞死,淋巴細胞數量和抗體水平下降,引起免疫麻痹與免疫耐受,導致雞免疫力下降,增加疾病發生率,甚至降低后代抗病能力[11-12,15]。
2.4" 損害生殖系統
AF對雞的生殖系統也具有毒性,尤其對種雞危害嚴重。AF可引起DNA損傷,導致胚胎發育停滯。公雞表現為睪丸萎縮、精子活力下降;母雞表現為卵泡萎縮、卵母細胞生長阻滯,產蛋下降或延遲,蛋重、蛋品質及孵化率下降等;AF還具有遺傳毒性和致突變能力,除導致初生體重低,還會導致骨骼畸形、多器官病變等[11-12,15]。
3" 雞黃曲霉毒素中毒的診斷
3.1" 臨床癥狀
黃曲霉毒素中毒的癥狀受雞日齡、飼糧營養水平等因素影響。雞采食受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飼糧,可引起急性或慢性疾?。海?)雛雞往往表現為急性,快速發作,體現于部分雛雞往往還未表現明顯癥狀就已死亡;部分雛雞病程持續時間長,常表現為精神萎靡、食欲廢絕、掉毛、嗜睡、貧血、雞冠蒼白、生長受阻、體型消瘦,常出現腹瀉并排出帶血糞便,站立、運動異常,甚至呈現跛行,腿、腳部的皮下出現紫紅色出血點,臨死時可見頭頸呈角弓反張,死亡率高達100%;(2)成年雞耐受性強于雛雞,通常為慢性,其主要癥狀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羽毛蓬松雜亂、體形消瘦、運動減少;對于蛋雞還表現為產蛋期延遲,產蛋量減少,產蛋小,孵化率下降;病程后期,病雞還出現呼吸道癥狀,伸頸張口呼吸,個別流出漿液性鼻液,排出綠色或者白色稀糞;病程持續長時會出現臥地不起,在昏睡狀態中死亡[16-18]。
3.2" AF檢測方法
AF 檢測方法可分為肉眼初步觀察法和實驗室檢測法。
3.2.1" 肉眼觀察法" 飼糧富含營養物質,在合適環境條件下,霉菌大量繁殖產生大量類蜘蛛網結構的菌絲,菌絲間交錯纏繞,導致飼糧結塊。當飼料散發霉味并肉眼能夠直接觀察到這些菌絲時,表明飼糧中霉菌已大量繁殖且含量超標[19]。
3.2.2" 實驗室檢測法" AF的檢測方法主要分為兩類:色譜分析法和免疫分析法,其中,色譜分析法包括薄層色譜法、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等;免疫分析法包括酶聯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生物傳感器法等[20]。
薄層色譜法是最早用于檢測AF的方法,其原理是根據AF在固定相和二氧化硅分散劑間的不同分配系數,將其和樣品中其他物質分離,將紫外波長設置為365 nm進行照射,AFB1、AFB2產生紫色熒光,AFG1、AFG2產生綠色熒光,通過比對標準品和樣品的熒光亮度間差距,進行定性與簡單定量分析,該檢測方法具有操作容易、快捷、成本低等特點,且比酶聯免疫試劑法的準確性、特異性和穩定性更高[15,18,20]。
酶聯免疫吸附法是利用抗原和抗體結合的原理,向包有霉菌毒素特異性抗體的微量反應板中加入樣品提取液及酶標的霉菌毒素抗原,使抗原與抗體間進行免疫競爭后,加入酶底物顯色后用酶標儀測定酶底物的降解量,再依據標準曲線計算試樣中的原量。該檢測方法快捷、靈敏度高、準確可靠、可定量而且檢測成本相對較低,但試劑容易過期,造成假陽性結果[15,21]。
4" 防治措施
4.1" 治療
黃曲霉毒素中毒必須遵循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
4.1.1" 隔離與消毒" 當雞舍中發現黃曲霉毒素中毒病例,立即對雞群進行分類,淘汰中毒嚴重的病雞,由于AF會在組織器官中蓄積,所以需要將病死雞和淘汰雞采取深埋等無害化處理,并將癥狀輕的病雞進行隔離飼養。此外,由于病雞排出糞便也含有AF,所以要對雞舍及周圍環境進行全面清掃和消毒,對飲水器、飼槽等進行反復清理和消毒,確保無霉菌毒素殘留[16-17]。
4.1.2" 藥物治療" 雞黃曲霉毒素中毒應立即停止飼喂霉變飼料,并飼喂富含高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鮮飼料和易消化的青綠飼料,提供充足且潔凈的飲水,水中可加入電解多維等;依據雞的日齡在飼料中添加不同劑量的克霉唑,連續飼喂一周,同時對癥狀稍重的病雞,在飲水中添加0.05%的硫酸鈉溶液,連續使用5 d,促使胃腸道加速排出毒素;病雞出現血便、心衰等癥狀,可肌肉注射止血敏、強心劑、氯丙嗪等藥物[17-18]。
此外,還可采用中西結合方法治療:飼料中按1 000 IU/kg添加制霉菌素,0.05%硫酸銅溶液飲水,每天飼喂抗菌劑來控制繼發感染,連續使用5 d;使用丹皮、黃芩各15 g,甘草、桑白皮、枇杷葉各12 g,萊菔子、金銀花、連翹各30 g,加1 000 mL水煎煮,可供500羽雞一天的用量,分成4次喂服,連續使用4 d;或使用蘇葉、魚腥草、蒲公英各500 g、桔梗250 g加水煎煮取汁,為1 000羽雞一天用量,每天2次,連續使用1周[1]。
4.2" 預防措施
4.2.1" 加強飼料管理" 飼料管理需注意進料前飼料間的清掃和消毒、保存期間貯存環境和氣候條件,使用期間還要注意遵循幾點使用原則。具體為:(1)飼料間需通風良好、干燥且衛生;存放飼料時,需對飼料間進行清掃,并使用甲醛進行熏蒸消毒;地面上需要鋪至少厚10 cm的墊板,飼料放在距墻至少5 cm的地方[18];(2)飼料的保存注意防潮、防水,避免發生鼠害、蟻害等,尤其是在有利于黃曲霉菌大量繁殖的雨季,建議不要大量囤積飼料,而是采取小批量購買,以防止飼料因存放過久而發霉變質;此外,也可根據季節變化,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防霉劑,通常飼料含水量超過12%時就需要添加防霉劑,常用的防霉劑包括丙酸鈣、丙酸鈉、萬香保等,以2 g/kg的劑量添加,至少能夠使飼料安全保存8周左右[22];(3)飼料使用順序要按“先進先用”原則,存倉飼料需要及時使用,如發現飼料散發異味、結塊等現象,要立即停止飼喂[18]。
4.2.2" 加強飼養管理" 加強飼養管理是避免雞群黃曲霉毒素中毒的有效途徑。一是嚴格執行消毒體系,建立科學的飼養管理制度,定期對雞舍內外環境、免疫接種工具、雞籠等設施設備進行消毒,飼養員應勤換手套并進行消毒,及時更換墊料,避免發生霉變;二是強化生物安全意識,合理規劃雞舍,發現病雞及時隔離,并對病死雞進行無害化處理;三是保證飼糧營養均衡,提高雞的抵抗力;四是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種程序,定期對雞群抗體效價進行檢測[18,22]。
5" 小結
黃曲霉毒素對玉米、大豆等飼料的污染仍然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全球性問題。在生產中,飼料管理不當極易引起黃曲霉毒素中毒,降低雞的生產性能,增加發病率和死亡率。因此,養殖過程中,必須加強精細化飼養和飼料管理,可有效減少該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蔣軍國.雞黃曲霉菌病的診治體會[J].畜禽業,2020,31(3):104.
[2] 孫運彬.肉鴨霉菌毒素中毒的診斷與防治[J].山東畜牧獸醫,2022,43(8):40-42.
[3] 呂惠序. 豬霉菌毒素中毒綜合征的診斷與防控[J].今日畜牧獸醫,2015(11):1-4.
[4] 曹凱慧,李國銀,張福金,等.飼料用玉米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及防控研究進展[J].飼料研究,2023,46(19):119-125.
[5] 李瑞娟.黃芪多糖對AFB1所致雛雞肝及免疫功能損傷的緩解作用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5.
[6] 車超平.不同硒源對黃曲霉毒素B1致雞原代肝細胞損傷的緩解作用及其機理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8.
[7] SUN H,HE Z,XIONG D,et al.Mechanisms by which microbial enzymes degrade four mycotoxins and application in animal production: a review[J].Anim Nutr,2023,15:256-274.
[8] ALI S.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抵御黃曲霉毒素B1對肉仔雞危害的作用及機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 2020.
[9] 徐曉艷.一例雞黃曲霉毒素中毒的診治[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0(11):181-182.
[10] 李娟娟,索德成,蘇曉鷗.3種吸附劑對黃曲霉毒素B1吸附能力的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9,42(11):4027-4034.
[11] 李玉娟,劉磊,劉迎生,等.高黃曲霉毒素B1飼糧對肉仔雞生產性能和腸道屏障的影響[J].中國家禽,2022,44 (5): 63-68.
[12] 劉杉杉,孫偉,楊慧,等.飼料中黃曲霉毒素對家禽的危害及防治[J].農業與技術,2019,39(21):139-140.
[13] WANG J,XIE Y.Review on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zearalenone and aflatoxins[J].GOST,2020,3(3):117-125.
[14] 梁子龍,郭艷,劉文超.黃曲霉毒素B1對肉雞器官功能的危害及生物活性物質的保護作用[J].當代畜牧,2021(8):23-25.
[15] 李珍珍.趕黃草復方預防黃曲霉毒素B1致雞肝損傷效果及抗炎抗氧化功能探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2.
[16] 王靜.雞黃曲霉毒素中毒的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和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21(12):64-65.
[17] 肖國生,李雨來.雞黃曲霉毒素中毒的臨床表現、實驗室診斷與防治[J].現代畜牧科技,2021(2):165-166.
[18] 關成棟.雞黃曲霉毒素中毒的臨床表現、診斷和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20(6):155-156.
[19]FRANGIAMONE M,CIMBALO A,ALONSO-GARRIDO M,et al.In vitro and in vivo evaluation of AFB1 and OTA-toxicity through immunofluorescence and flow cytometry techniques: a systematic review[J].Food Chem Toxicol,2022,160:112798.
[20] 張玉申.糧食加工污染物調查及降解黃曲霉毒素B1菌株的初步研究[D].南京:南京財經大學,2023.
[21] 丁浩.四平市部分雞場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調查[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22.
[22] 王峰,王玉龍,蔣野.略陽烏雞黃曲霉毒素中毒的診治[J].家禽科學,2022(9):45-46.
Harm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Chicken Aflatoxin Poisoning
Abstract: Chicken aflatoxin poisoning is a fungal disease caused by feed mold in chicken production. This disease is infectious and can cause symptoms such as tissue damage, immune suppression, slow growth, and even teratogenicity and cancer in chicken flocks, causing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the global poultry industry. This article mainly focuse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ources, hazards of aflatoxin, as well as the diagnosis,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chicken aflatoxin poisoning.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this disease.
Keywords: Chicken; Aflatox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