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行為及時保護了動物,弘揚了正能量,為你們點贊!”11月18 日,寧波前灣派出所民警專程來到庵東鎮東二小學,為六(1)班的兩名學生李明軒、王華杰頒發了“特殊”獎狀和可愛的警熊禮物。原來兩名同學成功地救助了受國家保護的“三有”(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之一——山斑鳩。
(11 月22 日《現代金報》)
近年來,隨著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學生發展為本理念下,很多學校、家庭開始將教育關注點從“分”轉移到“人”,于是,孩子們在運動場、科技節、文藝會演以及社會治理、社會公益等場景多方位“出圈”。
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一些學校擺脫不了“唯分數”“唯考試”裹挾,素質教育“喊”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干”得扎扎實實。教育的核心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一個都不掉隊”“個個都‘出圈’”才是更有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基于此,中小學校及廣大家長應尊重教育教學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因材施教,讓更多的孩子在“分數”外“出圈”。
讓更多孩子“出圈”,需要善于發現的眼睛。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成長經歷,性格與天賦更是千差萬別。廣大教師要敏銳發現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等,因材施教,靜待花開。
讓更多孩子“出圈”,需要多把激勵的尺子。因此,廣大教師、家長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關注孩子,多把尺子衡量評價孩子,讓他們不斷“遇見更好的自己”,迎來“出彩”“出圈”的高光時刻,走向自己的精彩未來。
讓更多的孩子“出圈”,不能吝嗇“儀式感”。派出所民警專程來到學校,為李明軒、王華杰頒發了“特殊”獎狀,送來可愛的警熊禮物,并讓兩位同學站C 位留下合影,文字圖片報道還上了新聞,儀式感拉滿了,“出圈”非常到位,其教育外延無限擴大,會產生余音繞梁的效果。因此,廣大教師、家長乃至全社會不但要學會發現欣賞孩子的閃光點,還要利用其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事件,挖掘其中的成長因子,升華其中的教育意義,舉辦契合激勵本身的儀式,讓孩子在滿滿的儀式感中“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