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亞馬遜全球開店創新中心在深圳市南山區啟用。中心組織經驗分享活動,開辟一個展廳,展示賣家的創新產品,多位頭部賣家出席。亞馬遜的競爭對手、拼多多旗下出海電商平臺Temu,近期也將總部從廣州搬至同一幢樓。下午,開幕式還在進行中,Temu的員工們已經在一樓門口立起半托管業務的招商易拉寶,上書Temu App流量可觀,“長期霸榜”?;顒咏Y束后,Temu員工們守在門口,向離場的亞馬遜賣家分發名片和傳單。
這是兩家公司日益激烈競爭的縮影。2024年的新變化是,它們開始互相學習。亞馬遜11月在美國上線折扣商店“Haul”,采用類似Temu的全托管模式,售賣20美元以下的白牌商品,履約周期延長至兩周;Temu則于3月上線半托管模式,引入在海外備貨和擁有發貨能力、履約更快的本地賣家,其中亞馬遜的品牌賣家是招募重點。
以往,它們錯位競爭。亞馬遜強調品牌、創新,要幫助中國賣家“高質量出?!保麚P安克創新(Anker)等成功建立品牌的案例,以快至當日達、次日達的自建物流體系為傲;而Temu以低價產品見長,背靠拼多多豐厚的利潤和商家資源,給消費者提供補貼,招攬一批白牌工廠,廣告語是“Shop Like A Billionaire”(像億萬富翁一樣購物),履約時間長達一周至兩周。
競爭風格也有差異。亞馬遜已是在全球擁有超過100萬名員工的大公司,相對溫吞,在電商之外還有云計算、數字流媒體等業務,加上總部在海外,決策周期更長。而Temu母公司拼多多員工人數不足2萬,業務高度聚焦,只有國內外電商和社區團購兩項,組織架構高度扁平,像一家創業公司,執行力強且快速。
一位在兩家公司都工作過的人士舉例,參加展會時,亞馬遜員工不會主動攬客,為了“保持平臺調性”,而Temu的員工,“見到活人就上去聊”。
現在,它們都在將觸角伸向對方的腹地,這是自己以前不那么擅長的事,但挑戰之下不得不改變。亞馬遜需要挽留、爭取不同類型的中國賣家,以及偏好低價的消費者。中國賣家在亞馬遜的占比超過63%,他們抱怨日趨嚴格的規則和逐年上調的運營成本,開始尋找新的銷售渠道。
Temu招攬用戶的動作已經完成,新任務是提高服務質量以留存用戶,引入海外本地賣家,有助于豐富品類、縮短履約時效、提升用戶體驗。Temu同時面對各國政府趨嚴的監管,以及計劃提高的關稅。為本土勞動者提供就業崗位、為本土企業提供賣貨渠道、為本土政府貢獻稅收,都是抵抗監管風險、避開關稅的關鍵籌碼。
亞馬遜是創立30年的全球電商巨頭,是所有中國出海電商難以繞開的堡壘;Temu則是快速崛起的新平臺,上線不滿兩年半,已經進入87個國家和地區,在多個下載榜單位列榜首。目前,Temu的市場份額遠不及亞馬遜。據高盛分析師估算,2024年Temu的全球GMV(總交易額)可能達到450億美元。而據電商數據機構Marketplace Pulse,亞馬遜2023年的全球GMV超過7000億美元。
它們都是擅長競爭的公司:亞馬遜創立30年,打敗了多個競爭對手,成為全球電商巨頭,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拼多多依靠廣闊的下沉市場,在阿里巴巴、京東的夾擊下成長,穩坐中國電商平臺前三的席位。過往它們贏得競爭,都離不開電商價值的本質:“多快好省”。如今這場互相學習的競爭也是如此。

2024年6月下旬,亞馬遜在深圳召開閉門會,超過1000名亞馬遜賣家受邀參加。會上,亞馬遜宣布,將上線折扣商店。一位在場人士回憶,當時亞馬遜工作人員稱,該項目針對的是與主商城不同的用戶群體。
五個月后的11月,折扣商店“Haul”在美國上線。Haul是一個單獨的頁面,只在移動端上線,需要用戶在主商城搜索,或點擊主商城首頁入口進入,口號是“Crazy low prices start here(超值低價,就在這里)”。2024年12月,一年一度面向中國賣家召開的跨境峰會上,亞馬遜官宣了Haul,稱其“使亞馬遜能為快速增長的低客單價細分市場提供選擇”,同時“幫助賣家覆蓋范圍更廣的消費需求”。
Haul銷售定價在20美元以下的輕小件白牌商品,包括時尚、家居、電子等品類。購物滿25美元即可免郵費,訂單總額超過50美元和75美元,可享額外折扣5%和10%。11月22日至12月3日,也就是美國購物節“黑五”“網一”期間,Haul開啟五折促銷活動(12月中旬,還上線了折扣65%的活動),由亞馬遜提供補貼,同時啟動多項引流措施,包括推送通知、首頁營銷等。
《財經》發現,同樣搜索“襪子”,排在Haul前列的商品價格在3美元-5美元,每雙棉襪均價在1美元左右,排在主商城前列的商品價格在10美元-20美元,且多為知名運動品牌,類似款式襪子的均價在2美元-5美元左右。Temu排在搜索結果前列的襪子單價則多在1美元以下。
目前,Haul的賣家來源于定向邀請的亞馬遜現有賣家。Haul采用類似Temu的全托管模式,賣家只需發貨至廣東東莞的倉庫,平臺負責后續物流,商品送達時間約兩周到三周。與Temu模式下,平臺掌握定價權不同的是,Haul的賣家擁有定價權,但亞馬遜對每一個小類規定不同的價格上限,比如證件套、沐浴海綿、自行車鈴等產品被要求定價不超過7美元,否則不被允許上架。
為了在實現低價的同時確保賣家的利潤,Haul調整部分運營費用。亞馬遜運營成本包括廣告、物流、倉儲、傭金等。據電商數據機構Marketplace Pulse,2016年以來,亞馬遜賣家向平臺支付費用占銷售額的百分比逐年增高,2022年首次超過50%。運營費用的高企,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賣家降價。
據《財經》了解,Haul與亞馬遜主商城的運營成本對比如下:
1.Haul的頭程物流費用更低。主商城賣家需要把貨運至美國海外倉,從廣東發出的運費約為5元至6元/公斤;Haul賣家只需要把貨運至東莞,從廣東發出的運費約為1元/公斤。
2.Haul的倉儲費用更低。Haul商品不會產生入庫配置服務費或超齡庫存附加費,前者是亞馬遜幫助賣家調撥庫存至消費者附近倉庫的費用,后者是對庫齡超過180天的商品征收的額外費用。一位亞馬遜家居賣家估算,美國站店鋪一天銷售70單的情況下,這兩項費用總額在一年2500美元左右。
3.Haul的末端配送費更低。亞馬遜根據發貨重量、體積收取配送費用,主商城最低的費用是一件3美元左右,而Haul的最低費用是0.5美元。
4.Haul的廣告費用更低。其廣告功能已于12月10日上線。目前Haul競爭不激烈,單次點擊費用約為0.02美元,而競爭激烈的主商城,單次點擊費用超過1美元。
5.Haul的傭金比例與主商城一致。根據品類劃分,一般為8%-15%。
這些省下的物流、倉儲、廣告費用,都可以換作商品的降價空間。有賣家對此存在疑慮,擔心Haul的上線會擠占主商城的流量。亞馬遜規定禁止在主商城和Haul上線同款產品,但已經有賣家通過使用新的庫存編號等方法上線同款?!拔覀儾簧希瑒e人也會上?!币晃毁u家說。
上線Haul是亞馬遜開拓新類型賣家的一步?!拔覀兘佑|很多優秀賣家,他們可以做品牌、做創新。我們也碰到許多中小型工廠,新加入跨境電商,有非常好的價格、成本優勢,但還沒有走到創新產品那一步。和客戶的需求一樣,賣家的需求也是千差萬別的。我們希望賣家通過Haul,能夠先進入跨境電商,開始看到客戶的評論、反饋,然后慢慢做出差異化的產品,最終打造全球品牌。”亞馬遜全球副總裁、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執行總裁戴竫斐2024年12月接受包括《財經》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說。
亞馬遜已經開始加強工廠型賣家的培養。亞馬遜運營操作復雜,大多工廠只懂生產、不懂運營,只能選擇與貿易商合作,貿易商開店、運營,工廠供貨。多出來的中間環節,也會體現在商品售價上。去除賺取差價的中間商、讓工廠直接對接平臺,是經過Temu檢驗的實現低價的方式。
2023年8月,亞馬遜全球開店中國發布“產業帶啟航十條”扶持計劃,面向產業帶企業,舉措包括,提供選品建議、現場輔導、提供培訓課程、組織分享活動等等。亞馬遜B2B業務企業購隨后推出“產業帶加速器”。如今兩個項目已經合并。
2024年12月的跨境峰會上,亞馬遜提出上線“制造+啟航服務”(Manufacturer Direct Service),幫助具備制造和產品開發能力,但不具備跨境電商運營能力的工廠型企業,渡過兩年到三年的新手期。到2027年,亞馬遜全球開店預計覆蓋150個以上中國優質產業帶,扶持上萬家工廠或品牌商上線亞馬遜。

Temu早已引起亞馬遜的警惕。2023年中,據媒體報道,亞馬遜將Temu從比價系統中移除,不再要求同款產品價格低于Temu。2023年尾的海外大促“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Temu用一個半月的活動時長、折扣高至90%的價格搶占份額,亞馬遜則增加近一周的“預熱期”,整體活動時間從5天延至11天。這是亞馬遜第一次拉長大促周期。
Temu也在密切關注亞馬遜的新動作。11月中旬,Haul上線幾天后,亞馬遜還未官宣,但Temu已經打探到Haul位于廣東東莞倉庫的精確地址。其派幾名員工前往實地觀看,以判斷Haul的業務規模。
當亞馬遜將觸角伸向Temu擅長的全托管模式和工廠型賣家,Temu開始爭奪亞馬遜擅長的海外本地品牌賣家。
上線初期,Temu面向中國賣家推出全托管模式,賣家只需發貨至國內指定倉庫,其他環節都由平臺負責。Temu也通過全托管模式在海外新市場快速起量。但跨境空運的物流形式有局限性,包括無法運輸家具等大件物品、帶電產品等特殊物品,運輸時間較長,以及關稅問題。
2024年3月,Temu上線半托管模式,招收擁有海外本地貨盤和發貨能力的賣家。10月下旬,Temu半托管進行組織架構調整。此前該團隊下設十余個招商運營(下稱“招運”)小組,小組之間相互競爭,均負責所有商品品類,可重復觸達賣家。架構調整后,招運團隊按商品品類重新劃分為十余個小組。
一位知情人士評價其為平臺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調整,即從賽馬(內部競爭)招商,走向類目精細化管理。
亞馬遜品牌賣家多在海外本地倉庫備貨,他們有貨盤、有經驗,因此成為Temu半托管團隊的挖掘重點。2024年下半年,Temu陸續將團隊從廣州搬至深圳。深圳是中國亞馬遜賣家最多的城市,注冊賣家數量超過10萬名。電商數據機構Marketplace Pulse在2019年9月的一篇文章中,將深圳稱作“亞馬遜賣家之都”,稱深圳擁有三分之一的中國亞馬遜賣家。
一位知情人士稱,Temu要求賣家的供貨價為亞馬遜同款售價的85%,勸說依據是:亞馬遜傭金比例為8%-15%,加上廣告費用,賣家到手的不及價格的85%,而Temu不收傭金、沒有廣告費,賣家可以穩定獲得亞馬遜同款售價85%的收入。
Temu希望賣家上傳商品時,能將品牌信息保留,給消費者留下在Temu也能買到品牌商品的印象。但亞馬遜為確保賣家商品售價是全網最低,設有比價系統,自動抓取網絡同款商品價格,若價格過高,賣家商品的流量會受到影響,甚至從購物車中消失(亞馬遜上,同款產品共享同一個頁面,系統會將購物車的位置、用戶下達的訂單分給同款更低價的產品)。
2023年5月,媒體報道,亞馬遜已將Temu從比價系統中移除,理由是Temu的產品不符合資質要求,“亞馬遜不會將價格與來自可疑市場的商品(包括可能是假冒的產品)進行比較”。但賣家依然對此有所忌憚。而且,他們更看重亞馬遜這一成熟渠道,不愿為了Temu承擔丟失購物車的風險。因此,Temu會與賣家做出妥協:不顯示品牌信息,但賣家需要給出低于亞馬遜同款售價85%的供貨價格。
Temu半托管在降低賣家入駐難度。《財經》獨家獲悉,11月初,Temu開放“美區自然流量入口”,使用本地主體的公司,提交相關資料,無須通過平臺招商經理,即可自行注冊店鋪。此前,只有招商經理經手,公司才能注冊店鋪。后歐洲區也已開通該入口。

一位行業人士評價,Temu希望用白牌、品牌“兩條腿走路”。
目前,Temu的半托管分為兩個部分:跨境和“本對本”(本地發貨,簡稱“本本”)。今年3月半托管上線后,一批中國主體賣家入駐,這是“跨境”;6月前后,Temu開啟本對本招商,招收海外主體的賣家,這是“本本”。
組織架構調整后,十余個類目小組中,有四個下設“本本”團隊,負責歐美主體賣家的招商、運營工作。這些“本本”團隊不分品類,均負責全品類商品。一位知情人士稱,10月下旬,Temu對部分員工發放英語能力調查問卷。根據個人意愿,部分英語能力強的員工被抽調至“本本”團隊。此前,海外主體賣家零散分布在各全品類招運小組手中;本次調整之后,這批賣家統一轉由“本本”團隊管理。專門團隊的設立,意味著Temu在本地化上走得更深。
據媒體報道,2024年上半年,Temu從本地發貨的商品占總GMV比例已超過20%?!敦斀洝肺茨艽_認該數字的準確性。
亞馬遜和Temu的新動作對應的是它們面對的不同挑戰。
亞馬遜面對買家流失的可能性。據移動分析公司GWS的數據,2023年9月,也就是Temu上線一年后,亞馬遜移動端月活1.42億,較上年同期減少700萬,而Temu同期移動端月活從460萬增至8240萬。2023年9月,Temu移動端用戶日平均時長為22分鐘,是亞馬遜的2倍。
有觀點認為,亞馬遜更擅長品牌類的高客單價產品,而Temu擅長白牌的低客單價產品,所以Temu不會影響亞馬遜的客群。一位在亞馬遜售賣低客單價家居用品的人士不認同,他告訴《財經》,亞馬遜需要穩定的流量,而只有復購高的低價日用品、家居品,才能帶來穩定流量,如今這一部分流量正在被爭奪。
在賣家端,亞馬遜也需要爭取更多數量和類型的中國賣家。據第三方數據機構EcomCrew,中國賣家占亞馬遜所有第三方賣家的63%以上。曾經,亞馬遜幾乎是中國從業者唯一的選擇。它給中國賣家們帶來巨額財富,尤其在疫情網購紅利期,助力他們全款購置深圳上千萬元豪宅。賣家們視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佐斯(Jeff Bezos)為財神。
現在,他們頻繁抱怨亞馬遜日趨嚴格的規則,日益復雜的操作。一位在亞馬遜、Temu都有店鋪的工廠主形容,做亞馬遜需要掌握高等數學,做Temu只需要會乘法口訣。
運營成本也逐年增加。運輸、倉儲費用不斷上調,站內廣告采用競價機制,越來越多的競爭者使得廣告費用水漲船高。一位賣家回憶,2016年,亞馬遜站內CPC(單次點擊費用)不到0.5美元,如今已經超過1.5美元,“黑五”大促期間高達2美元-3美元。
2021年持續三個月的“封店潮”,是矛盾的集中體現。當時亞馬遜整治“刷單”,強制關閉大批店鋪,凍結貨款與庫存。中國賣家們擅長的“技巧”,包括開設多個店鋪、炮制好評等,一旦被系統監測到,就是封店。提前備貨至海外倉的賣家遭遇重創,被無法回籠的貨款、持續產生的倉儲費用拖垮,有銷售額十幾億元的大賣家倒閉。曾經全款買入的深圳豪宅,又被掛牌出售。自此,尋找新的賣貨渠道、減少對亞馬遜的依賴,成為行業共識。
這些更多地是運營型賣家(沒有工廠的貿易商)的處境。而工廠型賣家,一直被認為不適合做亞馬遜,一是工廠不具備運營能力,不懂如何使用亞馬遜龐雜的系統功能;二是亞馬遜鼓勵品牌,且競爭日益激烈,做成品牌,或是做成穩定盈利的賣家,都需要長期投入大量成本,而且不一定能看得到結果。工廠毛利低,很少有老板愿意承擔這樣的風險。
一位為亞馬遜賣家供貨的工廠主告訴《財經》,他和身邊的同行,都想做品牌,但不敢做。工廠固定成本高昂,賺錢不易,一單只掙幾元甚至幾毛錢,而做品牌又是一件重投入、高風險、無法保證效果的事情。所以,他不信任第三方提供的建立品牌服務,包括亞馬遜官方提供的。
如今,亞馬遜上線操作簡單的Haul,以及提供相關課程和工具,能緩解這些問題——招攬類似于工廠的具備成本優勢的賣家,以及挽回熱衷于低價的客群。
Temu則面對增長放緩和監管挑戰。摩根士丹利2024年1月的一份報告稱,Temu網站2023年10月-12月訪問量增幅低于大盤,App下載量和MAU持續下降。根據分析機構Earnest的信用卡數據,與2024年1月相比,2024年8月Temu上的購物者減少約25%。
監管層面,Temu的發展速度已經引起各國政府的注意,它們擔心商品存在質量和售后問題,也擔憂中國產品涌入會擠壓當地企業。歐盟、美國、東南亞、日本、韓國、巴西等國家和地區均對包括Temu在內的中國出海電商平臺出臺相關限制規定,或展開調查。
法規之外,包括Temu在內的中國出海電商公司們還面對關稅壓力。比如在海外最大的電商市場美國,它們依靠“800美元以下免稅”的法條免除關稅,即每人每天可以進口價值800美元(約合人民幣5780元)及以下的商品而無須繳納關稅和稅賦。美國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一共有10億個包裹通過“小額免稅”進入美國,是2019年的2倍,其中約30%的包裹來自Temu和另一家中國出海電商公司SHEIN。2024年,包裹數量還在持續上漲,前五個月的免稅快遞包裹數量已經超過7億個。
2021年以來,不斷有國會議員要求終止“小額免稅”,或是加大跨境包裹審查力度。2024年11月,特朗普被選為美國總統,他曾在上一個任期(2017年-2021年)發起中美貿易戰,持續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加征關稅。此次競選期間,他提議對所有美國進口產品征收20%的關稅,對所有中國商品征收60%的關稅。盡管美國政府還未明確表態,但中國出海電商平臺都已經開始加速本地化布局。Temu設立專門的本對本團隊,就是表現之一。
挖掘海外本地賣家,從商業視角看,能帶來更豐富的產品品類、更低的物流成本、更快的履約時效、更好的用戶體驗,進而提高用戶留存和復購;從政策視角看,為本土勞動者提供就業崗位、為本土企業提供賣貨渠道、為本土政府貢獻稅收,拉攏當地的支持力量,這些都是應對監管風險的關鍵籌碼。
作為競爭對手,亞馬遜與Te1a9462dfc14c44407c578245b5de4765mu擁有不同的基因——一家擅長品牌,一家擅長低價。但它們也有很多共同點,比如,都是擅長競爭,并獲得勝利的公司。亞馬遜賣書起家,踐行豐富的品類(selection)、低價(low price)、便利(convenience),如今電商業務已經覆蓋一百多個國家,市值排名全球前十。據美國資深商業記者布拉德·斯通《一網打盡:貝佐斯與亞馬遜時代》,亞馬遜財務部門下設“競爭情報部”,由資深高管帶隊,負責調查競爭對手。他們大量購買對手產品,檢測其產品質量和服務速度,并將數據提交給貝佐斯等高管帶隊的委員會,后者據此制定競爭策略。
而Temu的母公司拼多多創立于2015年,依靠廣闊的下沉市場,以及大手筆的補貼,在阿里巴巴和京東的夾擊中存活,創立三年后即登陸美股市場,如今市值排名中國前十。創始人黃崢對競爭的殘酷性有清晰認知,2018年接受采訪時,他將拼多多面臨的境遇比作飯桌:“拼多多起來時,已經有五個人在桌上了,你在桌下硬要上去吃飯,但桌上的人不愿意你上來,桌下的人也不愿意你上去,我必然會受到雙重打擊。”
另一個共同點是,他們贏得競爭的原因,都離不開電商的本質:多快好省。擅長“多”“快”“好”的亞馬遜,通過Haul犧牲“快”,做到更極致的“多”和不擅長的“省”;而擅長“多”“省”的Temu,想要引入更“快”、更“好”的產品。但要同時實現這幾點很難。比如,“快”需要平臺付出更高的物流和管理成本,最終一定會轉嫁到商品價格上,因此很難跟“省”兼得;“好”和“省”又關乎平臺的推薦邏輯,低價商品要獲得更多的曝光,一般要強調轉化率,而“好”產品要名列前茅,則要強調產出(GMV),所以“好”和“省”也很難兼得。和以前亞馬遜、Temu經歷并獲勝的競爭一樣,如今這場發生在他們之間的戰事,也離不開這四個字,以及對其的平衡、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