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了如何促進青少年健康的運動習慣的形成。通過系統而全面地進行體育鍛煉,可以培養出良好的健康狀態,并且能夠長期保持,從而使其養成每天必須做到、經久耐用、持之以恒的良好習慣。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探討如何利用文獻和采訪的方式來深入了解目前青少年的體育活動情況,并著重探討如何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健康的行為和品德。作者的目標是希望能夠更加有效地指導和培養他們的健康和品德,從而使他們能夠更加健康地成長。結果顯示體育鍛煉對學生團結合作、頑強拼搏、自主學習、樂于聆聽善于思考、終身體育鍛煉等良好習慣的養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體育鍛煉;青少年;影響因素;習慣養成
一、引言
“體育課作為學校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正確的運動素養和健康心理至關重要。通過課堂練習,可以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運動健康意識,并有利于他們未來的健康發展。《我國一般高等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強調,要培養正確的體育鍛煉習慣,這是高校體育課程發展的目標。因此,深入研究限制初中生體育鍛煉習慣培養的各種因素,是當務之急,以促使中小學生正確、有益的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因此,深入探究影響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各種因素,以及它們如何有助于培養長期堅持體育運動的良好習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日,《有關推進體教結合,推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以及全球范圍內的大規模調查,表明人們越來越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缺乏適當的訓練已經嚴重損害到他們的身心健康,而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則是提高孩子身心狀態的有效途徑,也是學校體育教育的核心職責。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何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健康身心素質,已經變得越來越引起了當今社會的廣泛重視。
二、影響青少年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關鍵因素
(一)個體因素
在個人層面,影響因素主要有:性別、年齡、對運動的熱愛程度、對運動的價值認可程度和個人的身體狀況等。
1.認知水平
青少年正處于一個關鍵的發展時期,他們的身心都需要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培養。然而,由于外部環境的變化和社會的壓力,一些不穩定的因素可能會對他們的體育鍛煉產生負面影響,例如:一些學生可能會把體育鍛煉當作一種追求名利的手段,從而忽略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2.興趣取向和心理特點
興趣愛好是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基礎,學生只有對體育鍛煉有興趣,才會踴躍投身于體育鍛煉中。現在全國中小學大都配備了比較齊全的體育器材設施,但是很多學生對體育鍛煉沒有興趣,不能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因此,興趣愛好是學生借助體育鍛煉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因素。
學生的心理特點可能會對他們的運動表現產生影響。例如:一些學生天生活潑開朗,性格堅強,通常在體育比賽中表現良好。但是,也有一些內向而穩健的學生在長跑比賽中也表現出色。因此,學生的心理特征各不相同,教師應該全面考慮,幫助學生選擇適合他們的運動項目,從而更容易激發他們的鍛煉熱情。
3.運動技能與運動情緒
當學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運動技巧時,他們就可以從中獲得快樂,并且更有動力繼續參與。因此,教師應該根據“簡單到復雜”的原則,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選擇最適合他們的課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除了運動的效果,情緒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學生在鍛煉中感受到快樂和激勵,他們就會繼續參與,而如果感受到挫折和困難,他們就會選擇放棄。這就提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情緒,及時調節,以保持積極的態度,并確保運動的有效性。
(二)學校因素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受到許多不同的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可能是課程設置、教學策略、老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實驗室設備、管理人員的工作作風、環境條件、課堂氛圍、課堂紀律、課堂活動、課堂評價、課堂活動、課堂活動、課外活動、課外輔導。
1.師資因素
教師是體育教學的核心,他們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身心健康的活動。因此,教師的教學應該具有持久的影響力,不僅能夠指導學生的學習,還能激勵他們積極參與體育活動。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方式,教師可以把理念、技能和知識傳授給學生,并且積極參與課堂外的活動,以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也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2.校園文化因素
校園文化可以說是一種深刻的教育,它能夠改變學生的日常習慣和思維方式。例如:通過參加各種活動、懸掛各種健身指南和參加各種競技活動,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培養自己的身心健康。此外,良好的體育場館和設備也能夠為學生的健身活動帶來更好的環境和更強的精神支持。
3.課外體育活動和訓練
通過提供建議和要求,希望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例如,“放手”《足球》等課外運動,希望能夠幫助他們發掘自己的潛能,并充分利用它們。通過業余鍛煉,可以幫助那些具備良好的體育潛質的學生發揮他們的潛力,并且可以激勵他們與他人共享這項技藝。
(三)家庭因素
家庭環境是影響一個人健康狀況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家庭的財務狀況、父母的文化修養、教育理念等。如今,中國正在大力推廣全民運動,并將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作為一種口號來傳播。通過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提高身體健康,還可以改善心理狀態,而且還與個人的受教育水平有關。
(四)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對體育運動的影響是巨大的,其中包括場地設施、教練培訓、社區青少年體育活動的組織情況和宣傳等方面。
三、為了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應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提供參與機會,激發學生參與活動
學校體育社會活動的積極參與,要求校方為其提供利于參加的網絡平臺,不可單純依賴課堂。所以,身為學校運動事業的主力軍,學校要想方設法地為每個學生提供參加的網絡平臺。如:應該將全年一屆的體育課進行改革,成為每學期一屆。同時,在競賽的課程建設上也要做足內容,從激發學生參加興趣入手,增設某些集體項目,因為這樣一來有利于增大參加者的規模。如:多人多足競賽、拔河競賽、團體跳長繩競賽等。
(二)建立參與檔案,激活學生參與內驅
雖然舉辦一次比賽并非必要,但它卻可以幫助培養學生良好的身心健康。為了讓更多人受益,需要制定出針對性強、具備多種形式、多樣化功能的訓練計劃,并且為每個孩子制定出完善、科學、系統、全面、個性化的訓練方案,從而讓他們在訓練中得到最大化的收獲。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和運動,需要對目前的教育機構和教師的表現進行全面的審查和反思,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當前狀況的改革方案,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三)從思想上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
通過“認知為大腦補充,體育運動為健康加油”“體育運動無所不在,體育運動讓我精彩”這樣的口號,可以更好地引領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更好地激勵孩子,應該在課堂上、在家里、在社區中共同努力,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來引導孩子,使其認識到身體健康是一種美好的品質,并且能夠積極地投身于良好的活動中。通過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身心,并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
通過舉辦有趣的體育比賽,可以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并培養他們的健康觀念。還會在平常的教室里讓他們接觸到更多有關運動的信息,讓他們更好地了解運動的重要性。
(五)培養學生觀賞體育比賽的能力
通過觀察和欣賞各種體育競爭,有助于教師更好地理解和傳播運動的精髓。因此,應該讓“看熱鬧”和“看門道”這兩個部分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運動的相關知識。通過讓學生參加觀察和交流,可以讓他們在理論和實際中得到更好地融入。
四、通過進行4項運動,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行為習慣
(一)體育鍛煉增進友誼,有利于學生養成團結合作的習慣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育課的教學質量是靠教師與學生之間、同伴與同伴之間的團結合作來建立的。友好和諧的人際關系對同學之間團結合作是有重要意義的。同學之間通過體育鍛煉增加了與對方的接觸機會,加深了解,交流起來更加順暢,增進了彼此的友誼。不僅如此,同伴之間的團結合作能力也通過體育鍛煉得到了提升。在需要團隊合作的運動項目中,學生通過長時間的訓練會形成默契,比賽中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比如:籃球比賽中,遭遇到對方的聯防盯防時,場上的隊員通過突破分球、擋拆順下、大范圍傳導球等戰術尋找到場上的空位。這都是在平時的體育鍛煉中,不斷訓練打磨,相互配合,形成的合作習慣。
(二)體育鍛煉提升競爭意識,有利于學生養成不畏困難頑強拼搏的習慣
在生活中,競爭和挑戰無處不在。運動可以激發孩子的競爭精神,并且可以為孩子建構健康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在運動訓練中,沒有社會地位的劃分,孩子可以依靠堅持的努力和毅力去挑戰,從而獲得更高的成功。
在體育課中,學生也會遇到許多競爭和困難。比如:課堂上的耐力跑訓練,一部分學生由于運動細胞不夠發達,往往完成不了規定的訓練內容,但在老師降低了難度之后,他們也會努力克服自己的不適,積極認真地完成訓練。再比如:在體育課的游戲競賽中,輸了的同學會失落難過,但他們不會選擇接受失敗,而是調整心態,在接下來的競賽中不畏艱難、奮勇爭先。所以體育鍛煉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還能鍛煉他們的心智、激發潛能,讓學生不畏困難、一路向前,培養頑強拼搏的習慣。
五、通過進行適當的運動,可以提升學生的自尊和獨立性,并且促進他們的良好學習習慣
由于每一個學生的愛好興趣、生活環境以及身體條件等方面都有所差別,所以每一個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時的表現都有所不同。作為老師,需要做的是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不足,針對性地發揮學生的長處。比如:有的同學爆發力比較好,老師可以安排他去參加短跑鍛煉;有的同學協調性比較好,可以安排他去參加球類運動項目。通過開發各自的特點,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同時也要正確地引導學生,自信心不能變成自負心,指導學生正確地發揮這份自信,將這份自信運用到其他方面的學習中,從而更好地加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最終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六、結語
在全面探討青少年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影響因素過程中,不僅揭示了個人特質、家庭環境、學校教育以及社會環境等多維度因素如何交織作用于青少年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還深刻理解了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及其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深遠影響。通過本文的系統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青少年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復雜而多維的過程,它不僅僅關乎個體的選擇與努力,更是家庭、學校與社會共同塑造的結果。
首先,從青少年自身的角度出發,性別、年齡、興趣愛好、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等因素構成了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內在基礎。青少年時期是個體興趣與偏好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激發和維持青少年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對于促進其體育鍛煉習慣的長期養成至關重要。通過加強對青少年的訓練,希望他們的運動技巧得到改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擁有更好的健康狀況。這將有助于他們樹立起健康的人生觀。
家庭環境作為青少年成長的第一課堂,其影響不容忽視。家長的體育鍛煉態度、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以及家庭經濟狀況等,都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青少年的體育鍛煉行為。家長應積極樹立榜樣,與孩子共同參與體育鍛煉,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引導孩子形成積極的體育鍛煉觀念。此外,家庭經濟狀況的支持也是青少年能夠持續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保障。
學校教育在青少年體育鍛煉習慣養成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學校體育課程的設置、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態度、學校體育鍛煉氛圍以及體育設施的完善程度等,都是影響青少年體育鍛煉習慣的關鍵因素。學校應致力于構建科學合理的體育課程體系,提供多樣化的體育課程選項,以滿足不同青少年的體育鍛煉需求。同時,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體育教學的專業性和趣味性,也是激發青少年體育鍛煉興趣的重要途徑。此外,學校還應積極營造濃厚的體育鍛煉氛圍,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和展示平臺。
社會環境對青少年體育鍛煉習慣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政府應制定和執行有利于青少年體育鍛煉的政策,如:增加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和開放,舉辦各類青少年體育賽事和活動,以營造良好的社會體育氛圍。同時,鼓勵和支持體育組織的發展,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體育鍛煉資源和指導。此外,媒體和社交平臺也應承擔起傳播健康生活方式和體育精神的責任,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體育鍛煉觀念。
總而言之,培養良好的運動健康狀態,必須從個人、親友、教師以及整個社區的角度出發,進行全過程的協調與合作。未來,應繼續深化對青少年體育鍛煉習慣養成影響因素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干預策略,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體育鍛煉資源和支持,促進其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栗珂.菏澤市青少年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影響因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23.DOI:10.27400/d.cnki. gxasc.2023.000096.
[2]劉宏偉.青少年體育鍛煉行為習慣養成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16):147-148.
[3]李佳川,湛雄思.青少年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制約因素與對策探析[J].青少年體育,2021,(06):112-114.
[4]褚昕宇.青少年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21.DOI:10.27315/d.cnki. gstyx.2021.000013.
[5]褚昕宇,肖煥禹.青少年體育鍛煉習慣養成影響因素的模型構建與分析[J].體育學刊,2020,27(03):116-123.DOI:10.16237/ j.cnki.cn44-1404/g8.2020.0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