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學目標
1.觀察鵝的造型特征,通過模仿感受鵝的姿態變化。
2.嘗試運用中鋒、側鋒等技巧表現不同情境下不同動態的鵝,體驗水墨創作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觀察過鵝,了解其基本形態特征,且具有一定的水墨創作經驗。
2.材料準備:有關鵝的圖片、粗細不同的毛筆、宣紙、國畫顏料等。
三、教學過程
1.觀察探索,了解鵝造型特征
教師展示有關鵝的圖片,并提問:“你知道這是哪種小動物嗎?仔細觀察,它們在做什么?它們的外形有哪些特點?”

教師總結:“這是我們十分熟悉的小動物——鵝。它的身上有雪白的羽毛,搭配上橙紅色的嘴巴和爪子,好看極了!有的鵝站得直直地看著遠方,有的鵝低著頭大口大口吃著青菜,還有的鵝張大著翅膀,準備跳進澡盆里游泳和洗澡,生動有趣。”
2.模仿體驗,感受鵝的姿態美
教師播放歡快的音樂,并引導幼兒:“原來鵝平時有這么多可愛的動作!下面,讓我們一起變身,用自己的身體模仿一下小鵝的動作。互相猜一猜,其他小朋友變成的小鵝在做什么。”
教師總結:“你們觀察和模仿得都特別仔細!有的小朋友在模仿鵝低頭喝水,有的小朋友在模仿鵝扭頭整理自己的羽毛,還有的小朋友模仿鵝在水中悠閑地游著……”幼兒通過肢體模仿鵝的不同動態,深入感受鵝的姿態美,為接下來的繪畫創作奠定了基礎。
3.自主創作,創意繪畫
教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畫一畫可愛的小鵝吧!”

(1)首先,要構思畫面故事內容。比如,有幾只鵝?它們在做什么?分別是什么動態?
(2)接著,用中鋒勾畫線條、側鋒畫出塊面效果,作為鵝的身體。
(3)然后,再用中鋒勾畫線條,為鵝添畫眼睛、嘴巴、腳蹼等細節。
(4)最后,根據故事內容,添畫上相關場景,豐富畫面內容和層次。
在幼兒創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表現出形態各異的鵝,學會利用點、線、面進行創作,并注意濃墨和淡墨的結合。
4.作品分享,完善畫面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講述作品中的故事內容,分享創作經驗,結合互評、組評的建議調整畫面細節,讓畫面更豐滿、更完整。
四、給家長的建議
家長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帶幼兒去農場參觀,近距離感受鵝、牛、羊等動物的動態和造型特征,鼓勵幼兒展開相關主題的水墨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