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活動是幼兒園五大領域中藝術板塊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提升幼兒藝術素養、創新能力,展開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基于此,筆者通過分析幼兒美術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意義及存在問題等,提出了明確德育目標、提高教師德育意識、創設生活化德育情境等具體措施,希望能夠為教師有針對性地在美術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提供借鑒與參考。
一、幼兒美術活動中德育滲透的意義
1. 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想象力
在美術創作環節,幼兒的創新意識和想象力能得到充分鍛煉和提升。比如,在美術活動“大鞋的聯想”中,教師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將大鞋與各種事物進行聯想,并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這種創新精神不僅是美術學習所需要的,更是幼兒在未來成長與發展過程中所必備的重要因素。
2.有利于促進幼兒的情感表達和溝通能力
在美術活動中,幼兒可以通過繪畫、泥塑、剪紙等方式,表達內心情感和創意想法。在“大鞋的聯想”美術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與同伴分享自己運用了哪些元素與“大鞋”的造型進行聯想和創作,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人際交往能力,對幼兒的社會能力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3.有助于引導幼兒形成積極正向的價值觀
在導入環節,教師能通過提問互動等方式培養幼兒形成積極正向的價值觀。在“大鞋的聯想”美術活動中,教師讓幼兒思考“如果自己變成一雙大鞋,會怎樣幫助他人?”等問題,引導幼兒換位思考,體會他人的處境和感受,培養幼兒成為一個富有愛心、懂得感恩的人。
二、目前幼兒美術活動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1. 德育教育目標不明確,缺乏系統性
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對德育教育目標認識不清,缺乏系統性規劃,未將德育教育與美術活動內容、美術教學的核心素養進行有機結合,導致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2.教師德育教育意識不強,忽視德育內容滲透
部分教師片面追求美術技能的培養,忽視了美術活動中德育教育的功能和價值。尤其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作品的完成度和藝術性,而沒有充分挖掘美術活動中蘊藏的道德教育元素,錯失了許多德育教育的機會。
3.德育教育方式單一,缺乏生活化
目前,許多幼兒美術活動的德育教育方式較為單一,過于注重理論的講解和說教式的灌輸,缺乏生動、形象的教學設計,也很少與幼兒的生活實際相結合,難以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共鳴。
三、幼兒美術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與方法
1. 明確德育教育目標,制定系統的德育教育規劃
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首先需要明確德育教育目標。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求,篩選適合的德育教育內容。比如,培養幼兒的愛心、合作意識、環保意識等,并與美術活動內容相結合,制定系統的德育教育規劃。
此外,德育教育規劃還包括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教師需要將其分解到每一個美術活動中。比如,教師可以在學期初制定“愛與分享”的德育教育主題,在美術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繪畫的方式記錄分享食物的情景,制作手工禮物贈送同伴和家人等,讓德育教育貫穿整個學期的美術活動,形成持續、深入的影響。
2.提高教師德育教育意識,挖掘美術活動中的德育內容元素
教師是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的關鍵角色,提高教師的德育教育意識和德育教育水平是實現美術活動德育內容滲透的重要保障。幼兒園可以通過講座、觀摩等方式加強對教師的德育教育培訓,使其深刻認識到美術活動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引導教師主動挖掘美術活動中蘊含的德育內容元素,將其與美術教學內容巧妙結合。
比如,在欣賞名畫時,教師可以講述畫家的生平事跡,引導幼兒學習他們專注、勤奮的品質,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
3.創設生活化德育教育情境,提高德育教育的趣味性
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和情境依賴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應盡可能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愛好,創設生活化德育情境,設計游戲化的趣味美術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德育教育。
比如,在繪畫不同職業的人物形象時,教師可以開展“我是小小職業人”的角色扮演游戲,讓幼兒體驗醫生、教師、警察等不同職業的工作內容,培養幼兒的職業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綜上所述,幼兒美術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教師應充分發揮美術活動的德育教育功能,將德育教育滲透到美術教學的各個環節,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價值觀念,真正實現“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標,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