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城市的發展過程、城市景象的特征,以及基礎設施建設。
2.能夠結合基礎形狀和點、線、面等構成要素將觀察到的城市景象通過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大膽想象,創作“我心中的城市”景象。
二、教學準備
有關城市的視頻和圖片、積木、黑色勾線筆、馬克筆、白紙等。
三、教學過程
1. 視頻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播放有關城市的視頻,引導幼兒觀看并思考:“城市中都有哪些物象?它們分別有哪些特征?”
幼兒:“城市里有馬路,路邊種著樹。秋天來了,有的樹上還有果實呢!”
教師:“那白天的城市跟夜晚的城市又有什么不同呢?”

幼兒:“夜晚燈亮啦,有房子的燈、路燈,我還能看到飛機上一閃一閃的燈呢!”
教師:“城市中有哪些交通工具呢?它們有哪些特征?”
幼兒:“有挖掘機、汽車,還有飛機。”
教師通過提問互動的方式引導幼兒展開討論和聯想,幫助幼兒建立情景,思考不同情景下物象的特征,在腦海中初步形成城市景象的概念。
2.積木搭建,創設城市景象
教師帶領幼兒去積木區,引導幼兒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與同伴一起展開想象,利用積木創設城市景象。幼兒在實際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懂得利用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等形態來組合搭建物象,為后續的創作環節做鋪墊。
3.展開想象,創作“我心中的城市”
教師為幼兒分發馬克筆、畫紙等工具,引導幼兒在掌握城市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展開想象,自由繪畫。幼兒可以先用黑色勾線筆進行描邊,再涂上各種顏色,最后豐富細節,給城市的景色做些裝飾。
四、展示、交流與評價
教師可以打造作品展示區,設置主題展覽,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創作的城市景象有哪些特點,并分享創作思路與創作經驗。
五、教學延伸
幼兒可以與家長或同伴一起回憶去過的城市,嘗試用基本的形狀,及點、線、面等元素描繪不同城市的特色風景,進行“城市”主題的系列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