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有了夢想,便將奔赴遠方;當一個人有了行動,便能鋪平前行的道路;當一個人既有夢想又有行動,他便是這世上最“偉大”的人。我們不僅要爭做思想上的巨人,更要做行動上的巨人。
自誕生起,人類思想的火炬便熠熠生輝。東坡先生于長江之上“駕一葉之扁舟”,望著那水與月,有“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之感;青蓮居士年少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做那“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俠客,留下“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之豪言。當我們瞻仰他們思想的光輝之時,我們的夢想是什么?是“達則兼濟天下”的情懷?是“直上青天攬星辰”的浪漫?還是“一日三餐,粗茶淡飯”的平凡?也許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夢,但是能不忘初心、堅守本心、最終圓夢的,可能只有千分之一、萬分之一。
人類思想的光輝“雖與日月爭光可也”,人類行動的腳步亦可“敢教日月換新天”,但只有植根于夢想之土的行動,才是最浪漫、最精彩、最偉大的。念往昔,神話《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寄托了古人“上九天攬月”的美好夢想;看而今,中國人用強有力的行動,實現了千百年的飛天夢想?!版隙稹毕盗刑皆滦l星一次次地成功發射與著陸,“夸父”探日衛星的入軌成功,都體現了中國航天的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蛟S,正是有了中國古人浪漫而美麗的夢想,才有當今中國人“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底氣和動力吧。
當我們還在為“詩和遠方”躊躇不前時,早有行動上的巨人“扶搖直上九萬里”了。我們如果總是拘泥于眼前的“一方苗圃”,安于當下,寧做爛泥中“曳尾”的烏龜,也不做那翱翔天際的大鵬,終將失去夢想。安于當下、不思進取的人終將熄滅夢想的火花,而敢于跳出“舒適圈”、走出“溫室”的人,終將領略世界的無限精彩,夢想之花也終會在他們理想的彼岸盛開。
青春是我們做夢的底氣,未來是我們圓夢的動力。我們要心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鴻鵠之志,有森林擋路,便辟出道路,有荒漠連天,便創造草原!
愿我們中國青年將人類的思想與腳步光大、拓遠,以腳踏實地的行動來實現“不墜青云”之壯志!
◆點評
本文除了具有成熟的論點、論據、論證之外,還給人一種大氣磅礴的氣勢、鼓舞人心的力量,展現了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宏大開闊的視野。